石器时代美术
1.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这里有几处洞窟,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写实而生动。其中最突维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结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面和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从画法和风格上来看,可能出自于好几代人之手。最早的作品可上溯到奥瑞纳文化的晚期,即公元前1700年以前。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主厅中一幅长达5米的大公牛是其代表作。野牛的头和身体都刻画得很强壮有力,尤其是眼睛似乎有感情的表现。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四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2.母神雕像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但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这些女性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㈡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部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宏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㈢ 中石器时代的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由于冰河期消失、气候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们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
北欧岩画:分写实与抽象两大类风格。写实风格属于渔猎部3的作品,表现了与实物同样大小的动物形象,以线刻为主,极为写实。抽象风格属于农牧民的作品,他们把动物简化为抽象的图形,最后演变成几何形,反映出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孕育了工艺美术的萌芽。
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㈣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得到了什么发展
新石器时代,在欧洲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0年~7500年左右。这是一个充满进取和创造的跃进时代。过去的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被农耕和畜牧所代替,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资料有了可靠的保证;石器工具更加进步;陶器的发明,建筑的出现是人类造型活动的崭新领域,手工纺织也开始发展,从而使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用建设性的、创造和增长财富的劳动来代替过去那种破坏性的、竭泽而渔式的谋取生活资料的时代出现了。在艺术领域里,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一个以绘画和雕刻为中心的模仿性艺术时代,那么新石器时代就是一个以制陶和建筑为中心的实用美术的时代。
㈤ 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的主要艺术门类是什么
中石器时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冰河期结束,气候转暖,绘画艺术由洞窟转向露天岩壁,岩画成为中石器时代的主要艺术门类。
中石器时代的美术被称为过渡时期的美术。中石器时代是人类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代,从这个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来看,在制作技术上属于从打制向磨制过渡时期,但总的看来,仍以打制为主。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此一时期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时的狩猎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掌握驯化动物的技术。而妇女的采集生产实践,开始向人工种植和栽培转变。这为新石器时代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主要绘画门类是岩画。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和骨刻画,一般都描绘狩猎的动物,到了中时器时代,随着弓箭的发明和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在岩画上开始出现弓箭射杀猎物和战争的场面。
㈥ 欧洲旧石器时代的美术创作主要有哪几个形态
欧洲旧石器时代复的考古工作开展制得早,发现遗址多,研究也深入,19世纪以来已建立起旧石器文化分期的序列。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手斧文化系统,包括阿布维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一是没有手斧的石片石器文化系统,如克拉克当文化。两者大体是平行发展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以莫斯特文化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修理石核技术(勒瓦娄哇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典型器物是比较精致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石器主要用石叶制作,有端刮器、雕刻器和钝背刀等;骨角器很发达,出现了渔叉、骨针、标枪、投矛器等新工具;还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㈦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旧石器时代美术作品中大量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正是原始社会狩猎经济的反映。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的狩猎活动常常要冒很大的风险,为了祈求胜利,传授技术,而产生了作为原始宗教的巫术和艺术。在这些幽暗低矮的洞穴里,匍伏着原始的“艺术家”们,借着燃烧油脂和树木的火光,艰难地雕凿着、涂画着,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劳作关系到狩猎的成败,关系到部族的存亡,他们才能这样虔诚、这样认真地去从事这种我们今日称之为“造型艺术”的活动。
㈧ 简述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风格
旧石器时复代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制,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
㈨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欧洲的旧石器时代,相当于地质学分期中第四纪之更新统。造型艺术的出现,当在专旧石器时属代后期,即维林冰期过去之后,历史上称为奥瑞涅文化期(Aurignacian)时,时间在公元前30000~24000年;而在马格德林文化期(Magdalenian),即公元前18000年~11000年时,达到高潮。
㈩ 新石器时代美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及特征
一是玉器
依据考古资料分析,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大约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到距今6500年之间。目前发现的主要玉器遗存有内家古兴隆连文化、辽宁阜新变海遗址、中原的裴李岗文化及早期的仰韶文化、浙江的啊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等等。这一阶段尚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或曰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出土的数量还比较稀少,形制简单,多倾向于工具原型件装饰。打磨程度也较基本无装饰纹样。这一切奇怪,当时尚处于涉足玉域的初期。从实用的角析,玉石一般都比较坚硬磨不易,在生产力极度假条件下,还不太可能利用、制造大量的工具。从社会角度而言,当时的物质这不够丰富,社会等级也尚芽,母系氏族之间也较少战争和杀伐。因此,除少饰而外,以财富、炫耀、礼仪等社会统治心理为内其他玉器显然还不具备证条件。这一阶段的墓葬中仅仍有单件坠饰出现,代品种是玦、璜、珠、琀、坠后期大约是在距今6500—4000年之间,这一阶段,我国史前玉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文化比较当中,人们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玉器也是经历过一个从简到难、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客观发展过程。最初,我们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早期的墓葬中,只能是零星地出土一些玉件,有时候发现一两只玉坠。但再发展到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阶段,动辄即有成百上千的玉器出土。这一阶段玉器遗存的主要代表有东北的红山文化、山东的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华中的大溪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潜山、含山遗址和辍泽文化、良渚文化、华南的石峡文化、台湾的卑南文化等等。可谓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大江南北。玉器除保留早期的品种而外,新创造了反映后期观念特征的五大代表性品种;璧、琮、斧、钠、刀,更出现了玉人像、玉对像、玉动物形象、玉制器用物品、玉宗教器皿和玉仪仗器皿等等。品种造型极大丰富,平面走向了立雕,紧身装饰了纹样,粗糙变成了明洁亮泽。在玉器的使用上从前期的人身装饰跃入到后期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礼仪性用途。正是这一实质性变化;铺垫了后来在文明社会中、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中国玉文化的最初基石。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工艺特征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用料方面、造型方面、装饰纹样方面、钻孔形态方面。
用料特征主要是以片状玉器为主体,这是当时的琢玉工艺所决定的。古人在择料时,首选的是片材,或以整料开片,然后再下料琢磨。故一般而言,无论是哪一个玉器品种,都是在玉片的基础上成型的。在琢磨过程中,由于靠近边缘的地方打磨比较方便,所以最终器形多中间隆起而四周较薄,或边缘成坡状。这是新石器时代单件玉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造型特征以简练和概括为主要风格。基本形态以几何形与像生形为主体,几何形中又以圆形与方形为主体,例如墨、环、璜、锡等器都是在玉片的基础上制成圆形主体,而斧、钠、刀、铲则是在玉片的基础上琢成方形主体。至于玉琮乃方圆与立体并用,涵史前宗教哲学思想观念,是更高一层的造型创意,很值得后人借鉴。像生类造型含各种动物及神人神兽造像,动物形体一般比较简单,着重头部的造型,身体部位则作高度的概括或于脆省略,全身突出头部,头部又突出眼睛,目纹和臣字眼是新石器时代像生形玉器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征。
线纹特征是以线刻纹样作为玉器表面的装饰,这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一个很鲜明的艺术特征。线纹的类型有阴刻直线、阴刻直线网纹、阴刻曲线纹样及阴刻没粗线纹。更有一种减地凸雕,其做法是先琢浅刻阴线,然后再将线条两边的玉面沿刻线的边缘逐渐向外磨四下去,形成凸起的浅线纹。这是一种很有立体感的凸起线,很富有装饰意味。
钻孔特征是以两面对穿为主要钻孔方式。由于当时施钻工具耐磨性能不高,所以钻孔外面的直径较大,里面的直径较小。孔圆有时也不够规矩甚至呈腰圆状。在两面对钻的过程中由于对钻位置经常不准,造成对口错位,两孔接头处还留下台阶。这都是原始玉器的重要特征。
二是陶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经过选料、捏练、成型、修饰、干燥和熔烧而成。烧成温度为600~900℃ 左右。按陶质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泥质陶一般作饮食、储藏之用;夹砂陶一般作炊具。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和黑陶等。
红陶的颜色有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在烧窑后期控制火焰性质为氧化焰,泥料中铁为三价铁Fe+3。灰陶与红陶相反,由还原火焰烧成,铁为二价铁Fe+2。红陶和灰陶当时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具,有碗、钵、罐、盆、瓮、瓶、鼎、斝、盉、豆、杯、盘、簋等。
白陶在大渡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已生产,用白粘土作成。器形种类比较少,有罐、鬶、豆、壶等。
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捏练和陈腐,泥料颗粒不但细腻均匀,而且颗粒周围产生大量胶质薄膜,这种原料加工时可使坯泥获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稳定性,用快轮成型,使坯件均匀、细薄、美观,经精心修刮,坯体可薄到 0.2厘米,犹如蛋壳。烧成后期又用浓烟薰翳,使胎体渗透大量的炭粒,通体呈黑色,胎体表面用坚硬而光滑的工具长时间地磨后,使坯体表面的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器物表面就会熠熠发光。黑陶上还有用刻划和捏塑作出的装饰。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也有的是在烧成的胎体上作画,不烧彩,彩绘颜色容易脱落,称为彩绘陶。彩陶的装饰花纹有图案、图画和塑贴三大类。图案有几何形线条纹和植物花纹,如垂帐纹、平行条纹、弧线三角纹、圆圈纹、方格纹、葫芦形纹、锯齿纹、人字形纹以及枝叶、花瓣、籽实纹等;图画类有奔鹿,云鹄、飞鸟、水鸟、游鱼、青蛙、大龟和小虫,还有光芒四射的旭日和刚刚露头的禾苗,以及各种人物和集体舞蹈形象,塑贴有爬虫、人头和人体等。彩陶光泽柔和,彩绘陶色彩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