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19 04:46:30

1. 跨学科报考等于跨专业吗

不一定,跨学科不一定跨专业,因为一些专业在不同学科开设,比如翻译硕士,绝大部分学校设为跨专业跨学科报考考生,也就是说然后专业都可以报考,但北外上外则设为高翻学院重点专业,非英语专业报考门都没有。

2. 为什么主张跨学科教育

学习思考阅读 在左岸书抄库中,我列出了我阅读过和正在读的一部分书籍,你会发现这些书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用 学科来分类,它们是跨学科的。我们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 获得更高的视野,提高鉴赏力,用来弄懂很多的为什么、怎么样。

3. 跨学科指的是什么

同学你好,你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
简单的说,我们所有的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归为13大学科门类,具体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你所学的专业(物理)就是属于理学这个学科门类中的。因此,我们一般说的跨学科指的是在13大学科门类中,不同门类之间的考研跨越。这也是常有的现象(生物物理学属于医学门类)。我当年就是从管理学跨学科考研读的教育学。
另外,跨学科或专业考研关键是要从充分的前提准备,而且两个专业之间做好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物理转到生物物理还是比较有关联的,可以考虑。

4. 跨学科考研主要要解决哪些问题详细些好吧。

一.跨学科跨专业考研的种类

在教育部颁布的的学科分类中,学科类是最高的父系统。学科类共有12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

从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报考的基本模式:本校本专业报考,本校跨专业报考,跨校本专业报考,跨校跨专业报考。不同的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以程度是不同的。以下逐条介绍:

1.本校本专业报考

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就会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校跨专业报考

学校牌子还可以,但是想换个更好的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本校跨专业报考。通俗的讲,“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3.跨校本专业报考

跨校本专业报考的原因有:一是专业不错,但多数同学想考个知名度更高,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二是原学校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是很大。跨校本专业报考备考的难度比较大,是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还有就是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可能获得不是很及时。

4.跨校跨专业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满意,决心开辟全新的田地。这种备考模式的工作量和难度是最大的。不仅面临着大量的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料和信息渠道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考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考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跨考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跨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考语言类专业。切记!

5. 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区别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一个一级学科下都会分设几个二级学科。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数学是一级学科,数学一级学科下又设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五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各大学的“系”或者“招生大类”,二级学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平日所说的专业或者方向。

国家重点学科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主力。国家重点学科属于二级学科范畴。国家重点学科代表二级学科的最高水平

1、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视觉、听觉、触摸觉、运动觉、嗅味觉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2、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生理心理学还包括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动物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的社会动机与态度的形成,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影响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5、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智力缺陷与补偿、智力测量与教师心理等分支。
6、劳动心理学:研究人在劳工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等问题。包裹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
7、文艺心理学: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觉、视知觉的规律;对于音乐艺术,作中研究发音和听觉特性;对舞台艺术等等...
8、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
9、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10、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一个企业或一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一方面包括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包括对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特点的研究。
11、临床或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
12、司法与犯罪心理学: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
上面是我从教科书里摘抄上的,希望能帮助你对心理学的分类有简单初步的认识。

6. 为什么跨学科教育重要

通识教育 对世界有更广阔的认识 考虑问题更全面

7. STEAM跨学科教育是颠覆传统的智慧教育吗

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回科教育概念。任何事答情的成功都不仅仅依靠某一种能力的实现,而是需要借于多种能力之间,比如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建造过程中,不但需要科学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功能,还需要好看的外观,也就是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才能,所以单一技能的运用已经无法支撑未来人才的发展,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 从而探索出STEAM教育理念。

8. 老师可以跨学科教学吗

可以的,一般公立学校都会跨学科上课

9.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以21世纪课程重组以及教学范型的变革为背景,以来源于学校、社区、网络的物质 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基,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 成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信息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自然体验、问题解决与行为 养成的有效工具。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地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但遗憾的是,由 于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在环境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现状之间,始终存在着一 个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与应用不足的理论盲点和实践空白;另一方面,当前学界对主题 教学本身也缺乏深入的理路探询和科学建构。因而,只有把环境教育与主题教学模式问 题联系起来研究,才能探寻出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旌环境教育的新路径。 由此,本文探讨了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及理论基础,总结了主题开 发的原则与主要方法,探讨了该模式的总体特征,建构了该模式的基本结构,即“自然 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 间、“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的教学程序、“环境~教师一学生” 多边互动的教学条件、“生态环境一网络技术一社会文化”的资源支持、“学生主体一教 师引导”的师生关系、“个体自评一组内互评一组问互评一教师评价”的活动评价方式, 并展开实地调查,具体结合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谋求“自然体验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 “环境问题解决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 “环境行为养成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等三种 基本类型的模式构建,对其各自的特点、构成要素、模式框架及实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研究表明了所构建的主题教学模式之于环境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具有可 行性。

10. 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

(1)开展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STEM
教育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标。
(2)借助真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将学习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学生参与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运用相关知识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该问题,阐释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STEM结合生活中有趣、挑战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获得社会性成长。
(3)基于绩效的任务和评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基于绩效的任务建立在早期的内容知识上、过程技能和工作习惯上,策略性地将基于绩效的任务放到一节课或一单元中来加强学习。基于绩效的任务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
(4)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优势、学习需要和兴趣针对性提供支持,包括引导学生选择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什么时间学习以及在哪里学习等。在初级阶段,学生很少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更多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学会自定步调地学习,根据学习习惯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个性化地做出选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热点内容
小学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发布:2024-10-19 11:36:21 浏览:1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发布:2024-10-19 10:58:05 浏览:469
内江历史 发布:2024-10-19 10:50:55 浏览:209
广平教师招聘2017 发布:2024-10-19 10:24:33 浏览:95
化学品海运 发布:2024-10-19 08:39:32 浏览:608
手机怎么使用北斗导航 发布:2024-10-19 06:22:07 浏览:492
关于教育论文 发布:2024-10-19 06:13:50 浏览:821
英语演讲比赛稿 发布:2024-10-19 04:08:45 浏览:776
语文字音题 发布:2024-10-19 03:20:03 浏览:134
股指期货历史 发布:2024-10-19 03:16:24 浏览: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