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之人

文言文之人

发布时间: 2020-11-25 07:58:59

『壹』 人以其语语之在文言文怎么解释

别人把他的话说出来.
以:把…… 其:代词,代他; 第二个语为动词(读yù)

『贰』 用文言文形容多嘴之人

百舌之声——比喻唠叨、多嘴.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喋喋——形容说话多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贫嘴——多嘴/话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叁』 文言文喜嗔之人译文

原文出自古印度僧伽斯那《百喻经》:昔有众坐于屋中,赞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做事仓促。尔时,此人适过门外,闻是语,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扑打。傍人曰:“何故打人?”

其人答曰:“吾何时喜嗔、仓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做事仓促,是故打之。”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译文:

从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间屋子里,其中有一个人感叹另外一个人德行很好,只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发怒,二是做事仓促不沉稳。这个时候,正好被说到的那个人从门外经过,听到这个话,非常生气,就闯进去,抓住刚才说他缺点的人,用手击打他。其他人就问:“你为什么要打他呢?”

那个人说:“我什么时候发怒了,又怎么毛毛躁躁了?但这个人却把我说成这种人,我当然要打他了。”边上的人说:“现在你易怒、轻率的样子已经原形毕露了,还企图隐瞒吗?”

(3)文言文之人扩展阅读:

《喜嗔之人》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患受不了,以怨恨的心反击对方,结果正好被其他人看出来他的愚蠢和迷惑。

好比世上有一个酗酒的人,发酒疯后被人呵斥,心里老大不愿意,对前来呵斥的人产生怨恨的心理。还苦苦寻找各种理由,企图证明自己是清醒的。就像上面譬喻中的笨家伙,为了隐瞒自己的过失,看见别人说他的缺点就忍不住打人,结果自然原形毕露。

意在说明人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对于一个人正确的评价是这个人言行的必然结果,要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必须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又希望别人给予好的评价,只是自欺欺人。

『肆』 避忌之人文言文

避忌之人
【原文】
一人多避忌,家有庆贺,一切尚红,客有乘白马者,不令入厩。有少年善谐谑,以朱涂面而往,主人讶之。生曰:“知翁恶素,不敢以白取罪也。”满座大笑,主人愧而改之。
【译文】
有一个人有很多避忌,家中有喜事庆贺,一切都要红色,客人中(如果)有骑白马的人,就不让他进入马厩。有一位少年善于开玩笑,用朱砂(红颜料)涂了脸到他家来,主人对此很是惊讶。那人说:“我知道您老一向讨厌白色,所以我不敢用我白色的脸来惹你不高兴。”在座的人听了都大笑,主人感到很惭愧,后来就改了这个避忌。
【注释】
1、题目一作“避忌”。
2、尚:动词,崇尚;推崇。
3、谐谑:谓语言滑稽而略带戏弄。《西京杂记》卷四:“(古生)善訑谩。二千石随以谐谑,皆握其权要,而得其欢心。”《旧唐书·柳浑传》:“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至于‘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们用它们来谐谑地比喻女伴粗壮的腰围,更加是历史久远的事了。”
4、朱:朱砂。
5、恶:动词,讨厌;厌恶。
6、素:白色。
7、取罪:招罪。《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伍』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陆』 文言文之《知人》的翻译

原文: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镵,装做打扫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柒』 文言文避忌之人的翻译

避忌之人
【原文】
一人多避忌,家有庆贺,一切尚红,客有乘白马者,不令入厩。有少年善谐谑,以朱涂面而往,主人讶之。生曰:“知翁恶素,不敢以白取罪也。”满座大笑,主人愧而改之。
【译文】
有一个人有很多避忌,家中有喜事庆贺,一切都要红色,客人中(如果)有骑白马的人,就不让他进入马厩。有一位少年善于开玩笑,用朱砂(红颜料)涂了脸到他家来,主人对此很是惊讶。那人说:“我知道您老一向讨厌白色,所以我不敢用我白色的脸来惹你不高兴。”在座的人听了都大笑,主人感到很惭愧,后来就改了这个避忌。
【注释】
1、题目一作“避忌”。
2、尚:动词,崇尚;推崇。
3、谐谑:谓语言滑稽而略带戏弄。《西京杂记》卷四:“(古生)善訑谩。二千石随以谐谑,皆握其权要,而得其欢心。”《旧唐书·柳浑传》:“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至于‘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们用它们来谐谑地比喻女伴粗壮的腰围,更加是历史久远的事了。”
4、朱:朱砂。
5、恶:动词,讨厌;厌恶。
6、素:白色。
7、取罪:招罪。《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捌』 语文文言文清高之人

齐国有个人去拜见学士田骈,说:“听说先生尊崇大义,主张不做官,而愿为人服役。”田骈说:“您是从哪儿知道的?”回答说:“我是从邻居之女那儿知道的。田骈说:“这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我的邻居之女,不愿出嫁,三十岁了,却有七个儿子。不嫁虽是不嫁,而超过出嫁的人所生的孩子多多了。现在先生不愿做官,而俸禄千钟,门徒百人。不做官虽是不做官,可是富裕比起做官的人来还要富有呀。”田骈听后,很惭愧。

『玖』 古文中之有几个意思“人之立志”里的“之

古文中,“之”可以是动词、代词、助词,具体用法可以参看字典,这里不做复制。仅仅解释
“人之立志”里的“之”。
“人立志”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独立句子,假如要将它作为一件事,充当另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无论在文言文还是现代文中,都属于病句,必须将它变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才行。文言文的基本方式是在它的主谓之间加上结构助词“之”,类似于现代文的“的”,这样,就可以作为另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了。例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个人的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这句话中,“人之立志”作为一个话题充当全句的主语,加上“之”,消除了“人立志”的独立性,变成了名词性短语。
进一步说明:
“我贪玩”是个独立的句子,不能充当另外句子的主(宾)语,例如“我贪玩老师最了解”,这是病句。改成“我(的)贪玩(毛病)老师最了解”就通了。文言文的“之”常常起这种作用。

『拾』 人在文言文里怎么说谢谢了!

人,在文言文里也是“人”。例如:
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2、《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师的人。)
3、《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是天地的心脏)
注:《战国策》、《论语》、《礼记》中都是很古老的文言文。

热点内容
师德事迹简要 发布:2024-11-01 11:16:50 浏览:24
班主任设备 发布:2024-11-01 10:39:53 浏览:384
七八年级数学 发布:2024-11-01 10:37:56 浏览:863
什么是乌木 发布:2024-11-01 03:59:52 浏览:119
顾丹老师 发布:2024-11-01 03:47:18 浏览:145
大学班主任班会 发布:2024-11-01 03:47:09 浏览:579
妇科唐老师 发布:2024-11-01 01:57:00 浏览:268
交往教学论 发布:2024-11-01 01:39:57 浏览:456
教师统招 发布:2024-11-01 00:00:29 浏览:40
全金属手机有哪些 发布:2024-10-31 23:58:19 浏览: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