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经验
一.跨学科跨专业考研的种类
在教育部颁布的的学科分类中,学科类是最高的父系统。学科类共有12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
从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报考的基本模式:本校本专业报考,本校跨专业报考,跨校本专业报考,跨校跨专业报考。不同的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以程度是不同的。以下逐条介绍:
1.本校本专业报考
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就会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校跨专业报考
学校牌子还可以,但是想换个更好的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本校跨专业报考。通俗的讲,“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3.跨校本专业报考
跨校本专业报考的原因有:一是专业不错,但多数同学想考个知名度更高,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二是原学校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是很大。跨校本专业报考备考的难度比较大,是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还有就是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可能获得不是很及时。
4.跨校跨专业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满意,决心开辟全新的田地。这种备考模式的工作量和难度是最大的。不仅面临着大量的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料和信息渠道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考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考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跨考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跨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考语言类专业。切记!
Ⅱ 求经验,跨学科考研专业的选择
看你自己喜欢什么吧
Ⅲ 跨学科考博士,求人民大学的解答,或者有类似经验的人回答,不谢感激!!!!!!!!!
有没有希望不是由回答你问题的网络网友决定的。你的教育背景的确复杂了点,从术业专回攻的角度答看,你接受的教育不是连贯一致的,这可能会影响博导对你的评价,毕竟他们更倾向于录取教育背景一致或比较接近的考生。你选的这位博导为兼职博导,这恐怕是你面对的最大优势了,因为兼职博导比较忙,对考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当务之急是你要迅速与博导取得联系,或电邮或致电或当面拜访,在交谈中任何一位有良心的博导都会告诉你今年招不招生,招几个以及名额是否已预订等根本问题。祝你好运!
Ⅳ 跨学科研究的现状
由于与传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在类型、规模和难度上都有巨大不同,因此当前的跨学科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和特点。其一,是学科跨度加大、数目增加、非学科类内容日益增多,方式日趋复杂,界限越来越不明晰;其二,科学研究中自觉地组织化程度提高了,通过这种组织,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的人们自觉地走到一起开展合作性的科学研究,学科封闭越来越没有市场和发展空间;其三,人文与社会科学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它们甚至大规模地向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行反向渗透;其四,社会开始不断接纳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观。学校中各级各类的通识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和社会技能教育都在试图克服由于分科知识的单一化教育所带来的多种弊端;社会在人才选择上也强调专业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人文素养与社会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把厚基础、宽口径、亲和度、拓展能力等作为一种人才标准来追求;各种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都组织多学科和背景的人员参加并广泛征求各方面乃至公众的意见,等等,这都展现了跨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兴旺势头和社会影响。
Ⅳ 跨学科作文500字急!!!
许多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时候,常常没有感觉,作文写作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标题缺乏力度和新意;文章论点把握不准,论证无力;缺少相关素材或素材运用不适当;议论角度狭窄;写作中心不明确;段与段之间缺乏承接关系;前后内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不讲究呼应;文句不讲究修辞;平铺直叙,诗句引用少,长句不会运用。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不懂得收集和分类整理议论文素材,不懂得从他人那儿汲取写作经验,不懂得由短到长进行逐步正反评论是议论的基础。在功利主义支配下,被动地写作文,作文便会失去神韵。
为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启发,在一中高三八位语文教师举办高考指导讲座基础上,笔者运用综合学习指导中整理的作文写作指导材料,曾于2001年2月20日晚上跨学科给全校高三学生举办了主题为“观察与议论”的作文写作指导讲座,引发全校师生震动。笔者希望通过这场讲座告诉所有学生:写作文要立足于平时,要学会观察,善用材料,以短见长,学会正反论证,吸收他人文章精华为已所用,不受制于教师,并养成拟定提纲和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那么,时间一长,我们作文写作水平必有长足进步。
以下是笔者当时作文讲座的提纲(讲座稿),有些要点看上去简单,但真正讲座时笔者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拓展说明。笔者现将该讲座提纲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若大家看后有这样一个感觉便足够了:作文源于生活,留心观察细心拟提纲评论,便可出精品文章。
Ⅵ 读研究生跨学科的难度有多大
你的跨度确实有点大了,但是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给你介绍点经验:
1.如果你对设计真的感兴趣,可以提前联系一下目标学校的导师,发邮件即可,向他介绍一下你在这个学科已经拥有的知识及其对这个学科的看法,如果导师同意接受,放心准备考研,复试前去见一下导师,带点名贵的特产,保你复试成功
2.如果联系到是不成功,还是很想考学这个专业,选一些冷门的学校,比如说西部的名牌,也可以实现梦想
如果感觉不合适,那就靠自己专业
Ⅶ 什么是跨学科研究,应如何正确看待跨学科研究
是侧重于对那些外围领域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来研讨文学的本身,因此,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要有对专业的兴趣、耐心和时间,不一定要通过大量阅读各个不同学科的文章,从身边小事开始留意,从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开始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即可。
Ⅷ 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
(1)开展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STEM
教育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标。
(2)借助真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将学习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学生参与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运用相关知识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该问题,阐释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STEM结合生活中有趣、挑战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获得社会性成长。
(3)基于绩效的任务和评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基于绩效的任务建立在早期的内容知识上、过程技能和工作习惯上,策略性地将基于绩效的任务放到一节课或一单元中来加强学习。基于绩效的任务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
(4)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优势、学习需要和兴趣针对性提供支持,包括引导学生选择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什么时间学习以及在哪里学习等。在初级阶段,学生很少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更多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学会自定步调地学习,根据学习习惯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个性化地做出选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Ⅸ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以21世纪课程重组以及教学范型的变革为背景,以来源于学校、社区、网络的物质 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基,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 成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信息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自然体验、问题解决与行为 养成的有效工具。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地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但遗憾的是,由 于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在环境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现状之间,始终存在着一 个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与应用不足的理论盲点和实践空白;另一方面,当前学界对主题 教学本身也缺乏深入的理路探询和科学建构。因而,只有把环境教育与主题教学模式问 题联系起来研究,才能探寻出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旌环境教育的新路径。 由此,本文探讨了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及理论基础,总结了主题开 发的原则与主要方法,探讨了该模式的总体特征,建构了该模式的基本结构,即“自然 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 间、“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的教学程序、“环境~教师一学生” 多边互动的教学条件、“生态环境一网络技术一社会文化”的资源支持、“学生主体一教 师引导”的师生关系、“个体自评一组内互评一组问互评一教师评价”的活动评价方式, 并展开实地调查,具体结合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谋求“自然体验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 “环境问题解决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 “环境行为养成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等三种 基本类型的模式构建,对其各自的特点、构成要素、模式框架及实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研究表明了所构建的主题教学模式之于环境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具有可 行性。
Ⅹ 有关跨学科考研需要注意那几点
跨学科考研需要注意三点:
1、选择跨考的学科不仅要考虑备考难度和基础,而且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2、跨考的跨度不宜太大,特别是要看看是否有基础,如部分专业需要考高等数学。
3、查看招生单位对于跨考专业是否有报考专业的限制,看看专业目录的备注即可了解,其中有少数专业如临床医学、工学、学科教学等有报考专业的限制,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不能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