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偃文言文

偃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5 11:08:59

⑴ 宋王偃伐楚文言文翻译

宋王偃讨厌楚威王,喜欢讲楚国不好的事情,白天上朝一定会诋毁楚国当作笑料,并且说:“楚国如此无能我能不能得到它啊?”大臣们都附和说能,像一个人说得似的。于是,有从楚国来到宋国的人一定说一些楚国的坏话,以此得到收容。宋国大夫把这件事说给宋王听,宋王听了更加张狂,于是就认为楚国果然是不如宋国的,然而之前传话的人困惑了。于是就谋划要讨伐楚国,大夫华犨进谏说:“宋向来都不是楚国的对手,就好比夔牛和鼢鼠一样。就像大王说得那样,楚国的力量和十个宋国是一样的,一个宋国十个楚国,十次胜利比不上一次失败,难道可以拿整个国家来做试验吗?”宋王不听,于是发兵攻打楚国颖上。宋王越加逞强,华犨又进谏说:“臣听说,小是可以胜大的,幸运不是我能预料的。幸运不能常常有,胜利不能总保持,用兵不是游戏,敌人不能侮辱。侮辱小人尚且不可以,何况是大国呢?现在,楚国已经惧怕我们了,然而您更加厉害。过于惧怕会招来祸事。”宋王很生气,华犨逃到齐国。第二年宋又攻打楚,楚国人反过来打败了宋国,于是就灭掉了宋国。

⑵ 文言文《洞庭山看梅花记》中就偃树而卧、方口占诗句未成、而薇令自外至、怎么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我靠着(一棵)倒下的树仰卧着,正随口吟赋诗句,诗句还没有作成的时候,薇令(人名)从外面来到了。

⑶ 苏轼的《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文言文及翻译竹之始生翻译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轮扁,是制造车轮的,可是(他的经验)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

⑷ 求古文翻译 主父偃的

大丈夫生不得五鼎食,死也不怕五鼎烹。况且我已经到了壮士暮年,即便就算是倒行逆施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五鼎食 应该是五口青铜大鼎装着食物吧 指代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

⑸ 文言文:"偃"字是什么意思



【yǎn】
〈动〉
(1)
(形声。从人,匽(
yàn)声。本义:仰卧;仰)
(2)
同本义
[fall
in
ones
back;lay
down]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3)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4)
通“匽”。停止;停息
[cease;stop]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国语·吴语》
盗贼皆偃,工贾竞臻。——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5)
又如:偃武(停息武备);偃革(停止战争);偃戢(停息);偃鼓(停敲战鼓。指罢战);偃兵(停战)
(6)
倒下;倒伏
[lodgy]
天大雷电以风,木尽偃。——《书·金鰧》
东面偃旌。——《仪礼·乡射礼》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7)
又如:偃倒(倒伏);偃草(风吹草倒)


【yǎn】
〈名〉
(1)
通“匽”。厕所
[lavatory]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庄子·庚桑楚》
(2)
〈方〉∶度量
[measure]
今浙江以身及手比系物之高下、长短为偃,偃、隐古通。——章炳麟《方言》

⑹ 请根据QQ昵称“偃戈”找一句QQ签名,要古文的,有意境有内涵的。

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汗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偃旗息鼓,止戈为平
偃旗息鼓但为卿(君),戈悬于水望山何
偃戈 是偃旗息鼓,止戈为平的意思。

⑺ 古文"偃红堤记"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 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 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 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 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复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 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 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 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覆,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 然後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於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 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於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 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 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於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於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 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於今受其赐,天下岂
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於後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 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馀,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 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於无穷,而告来者不 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 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 某月某 日记。

⑻ 文言文:"偃"字是什么意思

1、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

《窦娥冤》:“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译文:沉重的枷锁在我的肩上使我站立不稳,人流如潮水一般拥得我前后俯仰晃动。。

2、信息;停止。

《庄子·徐无鬼》:“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译文:为了道义而停止争战,也只是制造新的争端的祸根。

(8)偃文言文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偃,僵卧。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匽”作声旁。造字本义:动词,在宜人的户外隐匿处卧倒休息。

相关词汇解释:

1、偃草[yǎn cǎo]

风吹草倒。

2、偃溲[yǎn sōu]

在厕所大小便。

3、偃仰[yǎn yǎng]

俯仰。比喻随世俗沉浮或进退。

4、偃风[yǎn fēng]

比喻教化普及。

5、偃藩[yǎn fān]

指地方长官安卧抚治之地。

⑼ 文言文中偃苗助长的偃,予各是什么意思

你好:
应该是: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下面整理了一些资料,共参考:
1、 原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2、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3、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4、文中“揠”意为:拔。
文中“予”意为:人称代词,我。
希望帮上你的忙。

热点内容
四年级书法教学计划 发布:2024-11-02 00:36:41 浏览:240
陈亮老师 发布:2024-11-01 23:42:58 浏览:475
生物技能证书 发布:2024-11-01 22:38:10 浏览:284
小学语文下册五年级 发布:2024-11-01 21:50:37 浏览:197
幼儿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 发布:2024-11-01 20:40:44 浏览:651
百词斩英语 发布:2024-11-01 19:54:50 浏览:275
e75历史 发布:2024-11-01 19:53:23 浏览:632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 发布:2024-11-01 18:42:32 浏览:8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发布:2024-11-01 18:41:25 浏览:380
雪儿老师 发布:2024-11-01 17:17:47 浏览: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