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既例句
1、作动词,尽,完,终了。
【例句】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释义】话还没说完,(他)又向旁边的人笑到
2、作副词,后来,不久。
【例句】《左传?成公二年》:“既,卫人赏之以邑。”
【释义】不久,卫国的君主赏赐他们一座小城。
3、作副词,已经,以后。
【例句】《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释义】事情结束回到国内,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被君王拜授为上卿。
4、作副词,全,都,皆。
【例句】《屈原列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释义】楚国的人民全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去虎狼般的秦国,使得楚怀王一去不复返。
5、作连词,既然,既然是。
【例句】《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释义】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6、作连词,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例句】《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释义】在有风的时候就做出飘摇的样子,没风的时候也呈现出婀娜的姿态。
㈡ 求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例句.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㈢ 为在文言文里的其它意思,例句和出处
食<名>
本义:饭,饭食)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粮食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食禄,俸禄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吃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垦耕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背弃[诺言]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接受,采纳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祭献,享祀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另见sì;yì
㈣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有哪些
1、颊毛;胡须。
例句:先秦《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译文:深藏它的爪,在这一天,当作他的王鳞的胡须。
2、通“尔”你,你的。
例句:明代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译文:你父亲长铨,升我到京城述职,那么你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3、通“如”。好像
例句:战国时期吕不韦属下门客《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译文:军队惊慌的好像房屋倒塌。
4、作介词:
(1)表并列关系。
例句: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
译文:它黑色的身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表相承关系。
例句: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文:扁鹊看见桓侯就逃。
(3)表示递进关系。
例句:战国时期荀子《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4)表转折关系。
例句:战国左丘明《肴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译文:我看见老师出来,却不能看见你带领军队回来啊。
(5)表修饰关系。
例句:战国时期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文: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6)表假设关系。
例句:汉代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译文: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要下,而诸侯敢救赵的,攻下赵国,一定调兵先攻打他。
(7)表因果关系。
例句:汉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
例句:清代文学家袁枚《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译文:从今以后,我要再生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5、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
例句:先秦《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译文: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房子是那么远啊。
5、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
例句:清代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译文: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
(4)文言文既例句扩展阅读
1、概述:
而是一个汉语字,读音有ér或者néng,基本意思是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出自《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译:“而,是颊毛。类似毛发的形状。
2、相关词语:
(1)而后: 以后;后来;然后。
(2)而或:有时候
(3)而今:现在
(4)而况:连词。何况
(5)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㈤ 谁有文言文常见的字,字+意思+解释+例句(一个字多种意思,解释的。)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3、吊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
人皆吊之(慰问)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ó估计,推测)
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5、端
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26、恶
恶能无纪(怎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7、发
有时朝发白帝(出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
28、凡
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
凡三往(总共)
29、方
方七百里(见方)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长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31、奉
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陟罚臧否(恶、坏pǐ)
33、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
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
夫鼾声起(丈夫)
罗敷自有夫(丈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34、扶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出郭相扶将(挽扶)
35、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
以手拂之(轻轻擦过)
36、福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
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更相庆(互相)
更上一层楼(再、又)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贵(如果)
故不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41、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42、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4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礼)
45、光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仿佛若有光(光线)
46、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47、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过失)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鸟相鸣(美)
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
好为梁父呤(喜欢)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
49、号
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
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
号为张楚(国号)
号令召三老(号令)
50、还
飞鸟相与还(回家)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
51、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忧患)
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53、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54、极
此乐何极(尽头,穷尽)
南极潇湘(尽,到)
尝极东方(穷尽)
初极狭(非常,最)
55、寂
视端容寂(平静)
寂寥无人(寂静)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57、间
立有间(jiān一会儿)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
又何间焉(参与)
58、见
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
曹刿请见(召见,接见)
子墨子见王(拜见)
见往事耳(知道)
贵人过而见之(看见)
59、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
公将战(将要)
出郭相扶将(挽扶)
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
60、角
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
梦回吹角连营(号角)
61、借
每假借于人(借)
愿借子杀之(依靠)
62、尽
担中肉尽(没有了)
林尽水源(没有了)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63、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
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过了)
不可久居(停留)
65、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
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
黄生举进士(参加)
举国欢庆(全)
举世无双(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
各具情态(具有)
67、决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意难决舍(分别)
故决然舍去(断然)
68、绝
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极高的,陡峭的
69、开
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连月不开(放晴)
旁开小窗(打开)
70、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于)
苦其心志(使……受苦)
何苦而不平(愁)
72、乐
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钟鼓乐之(使……快乐)
而不知人之乐(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
73、类
绝类弥勒(类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
74、利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锐利)
怀抱利器(锐利)
利尽南海(物资)
75、隶
世隶耕(属于)
隶而从者(跟着)
76、良
良多趣味(真,实在)
此皆良实(善良)
77、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临溪而渔(来到,在)
临池学书(来到,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78、鳞
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
呷浪之鳞(借代,指鱼)
79、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让,使)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80、妙
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为妙绝(奇妙)
81、名
名之者谁(命名,起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
82、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聚室而谋曰(商量)
深谋远虑(思考,思虑)
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邑人奇之(惊异)
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
84、骑
骑千余(骑兵)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
85、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86、强
刚强侠气(强悍)
赏赐百千强(有余)
不可强以仕(勉强)
慕义强仁(力行)
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8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8、清
水尤清冽(清凉)
回清倒影(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89、情
必以情(实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
90、请
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
曹刿请见(请求)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
91、穷
欲穷其林(穷尽,动词)
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
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
穷冬裂风(深)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
92、屈
猥自枉屈(委屈)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
93、去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94、阙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95、容
虽席地不容闲(许,让)
视端容寂(神色)
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
96、乳
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奶头)
97、善
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
98、尚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
而君前途尚可(还)
尚且
99、少
少时(shǎo一会儿)
宾客意少舒(稍微)
饮少则醉(不多)
陈涉少时(shào年轻)
100、舍
至舍(shè学舍,书馆)
屋舍俨然(shè房屋)
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意难决舍(丢开,离去)
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舍与你的(施舍)
101、尝射于家圃(射箭)
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
102、恶
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
流辈甚称其贤(十分)
103、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
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
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104、施
然后施行(施行)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105、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106、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使于秦(出使)
使子为使(使者)
107、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
千呼万唤始出来(才)
108、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109、势
逼兵势耳(势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
110、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
111、适
抱而适市(往)
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其体不适(舒适)
112、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一男附书至(书信)
军书十二卷(文件)
113、数
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
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
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
114、遂
已遂述数行(完成)
遂逐其师(就,于是)
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
115、所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
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117、通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
政通人和(顺利,顺畅)
通计一舟(整个)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
中通外直(贯通)
118、图
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
119、徒
叶徒相似(仅仅,只)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免冠徒跣(光着)
徒步旅行(光着)
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其亦欲推其事(推广)
121、屯
大雪屯门(堆积)
屯大泽乡(停驻)
122、望
先达德(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为人五(刻有)
故不为苟得也(了)
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
124、谓
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
太守谓谁(是)
予谓莲(认为)
舍人相谓曰(商量)
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太守自谓也(命名)
125、文
皆披文轩(画着文采)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舍其文轩(彩饰)
126、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127、下
蕲下(攻下,攻克)
日光下澈(向下)
下见小潭(往下走)
128、鲜
芳草鲜美(xiān鲜艳)
陶后鲜有闻(xiǎn少)
129、贤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130、相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谓曰(互相)
13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
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133、谢
使君谢罗敷(请问)
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
134、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当行( háng,行列,队伍)
行阵和睦( háng,行列,队伍)
136、许
杂然相许(赞成)
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
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
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
137、学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而时习之(学习)
138、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
140、艳
艳装骑驴(妖艳,艳丽)
略无慕艳意(欣慕)
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
142、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
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
得遗金一块(丢失的)
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且壮士不死即矣(算了,罢了)
骨已尽矣(已经)
144、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
舍生而取义(正义,仁义)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45、异
奇山异水(奇异,特殊,不同)
觉无异能者(奇异,特殊,不同)
父异焉(认为……奇怪)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久行怀远,无它异也(意外的事)
146、易
寒暑易节(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买)
147、诣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到,拜访)
及郡下,诣太守(去,到,拜访)
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满招损,谦受益(利益,好处)
有所广益(利益,好处)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进一步)
益习其声(渐渐地)
149、意
意少舒(心情)
意暇甚(神)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
150、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
因以为号焉(因此)
151、引
下车引之(拉。表示好感)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
引喻失义(称引)
152、盈
曾不盈寸(满)
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旺盛)
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采用)
遂用猖蹶(因此)
154、友
与友期行(朋友)
琴瑟友之(友爱,亲近)
155、余
余寒犹厉(剩下的,留下的)
余闻而愈悲(第一人称,我)
156、与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尔而与之(给)
157、欲
可汗问所欲(想)
山雨来风满楼(将要)
从民欲也(愿望)
158、援
援疑质理(提出,引)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外援)
159、缘
缘故
缘溪行(沿着)
160、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地)
杂然而前陈者(交互错杂)
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162、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曾不盈寸(尚,还)
163、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据理力争)
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皆指目陈胜(指点)
165、至
寡助之至(极点)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礼愈至(周到)
166、志
博闻强志(记)
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歌以咏志(志向)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立志)
167、质
援疑质理(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168、致
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
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
气可以养而致(取得)
无从致书以观(取得)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招致、引来)
169、诸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
其西南诸峰(那些)
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
170、主
齐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
其贤者使使贤主《宴子使楚》(主)
171、属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类)
徒属皆日《陈涉世家》(侪、辈)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管辖)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相同、同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zhú通“嘱”,嘱托)
172、著
信义著于四海(显露)
常著文章以自娱(写作)
著我旧时裳(同“着”穿)
173、缀
缀以珠玉(点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174、资
吾资之昏《为学》(天资、天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资助)
175、子
子墨子闻之(夫子、先生、老师)
愿借子杀之(您)
子又生孙(儿子)
176、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177、足
蛇固无足(脚)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满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
以中有足乐者(足以)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178、卒
卒买鱼烹食(士兵)
卒于鲁也传之(最终)
179、作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属于作文以记之(写)
180、坐
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盗(犯罪)
谢xiè
动词义:
1、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2、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苏轼《盖公堂记》
3、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王维《送张五归山》
4、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告诉;告诫。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史记·赵广汉传》
7、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李朝威《柳毅传》
8、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9、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0、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1、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12、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名词义:
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大雅》
2、姓。
词义梳理
1辞却,辞职。
2推辞;拒绝。
3引申为不用。
4辞别。
5引申为离开。
6消失;凋谢。
7指脱落。
8衰败,衰落。
9除去。
10避免;避开。
11缺乏;少。
12逊让;不如。
13更替;轮替。
14道歉;认错。
15惭愧;不安。
16酬谢;酬答。
17指谢仪,报酬。
18泛指感谢。
19问候,问。
20告知,语。
21解答,叙述。
22龟的一种。行而头仰,用以占卜不灵。
23通“榭”。
24古邑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周申伯迁于此。一说,即今河南省信阳市。
25姓。春秋时鲁有谢息。见《左传·昭公七年》。
㈦ 文言文虚词例句
一、夫、唯、其
语气词“夫”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尾。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的内容。如果是用在复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的句首,则常常表示对上文的结语或推论。例如:
①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
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这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
③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荀子•议兵》)
前三例都是引出议论的内容,后一例是对上文的总结。
“夫”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语气,有进也表示疑问测度语气,可译“啊”、“吧”或“吗”。例如: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吾歌,可夫?(《史记•孔子世家》)
“唯”(惟、维)作语气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引出主语或强调时间,一般可以不译出。例如:
①《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晋灵公不君》)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唯”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祈求、希望,可译为“希望”、“请”等。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天王秉利芳义焉!(《诸稽郢行成于吴》)
③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上书谏吴王》)
句中的“唯”(惟、维)往往用来帮助加强判断,有的可译为“是”。例如:
①晋楚唯天所授,保患焉!(《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黍稷非声,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③是惟子厚之室,既固且安。(《柳子厚墓志铭》)
语气词“其”往往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多种语气。
其一是表示估计、推测。往往用来表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正确,只是一种推测、估计。或者表示虽有一定看法,但为了谦虚或客气,而使用“其”使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述得委婉、曲折些。这种用法的“其”可译为“大概”、“也许”、“或许”、“恐怕”等。例如:
①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③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厚也。(苏轼《贾谊论》)
其二是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例如:
①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诸稽郢行成于吴》)
②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城濮之哉》)
其三是用于祈使句中,表示劝告、祈使、命令。这种用法的“其”,仍然是要使劝告、祈使、命令的语气变得委婉、含蓄些。一般可以不译。例如:
①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同上)
④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二、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等。这些疑问代词有的称代人,有的称代事物,有的称代处年,有的具有两种或三种称代作用。
“谁”和“孰”主要用于指人,“谁”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只是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 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公二年》)
② 吾谁欺?欺天乎?(《论事•子罕》)
“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主要用于选择问句中。例如:
①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②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名》)
“孰”用来指人时,也有不表选择的,这就和“谁”的用法相同了。例如:
①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② 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年》)
③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何”、“胡”、“曷”、“奚”主要用于指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何”使用最广泛,可以充当宾语、定语、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状语。义当状语时相当于“怎么”、“为什么”。例如:
①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城濮之战》)
②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
③ 是何言也?(《夫子加齐之卿相》)
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许行》)
⑤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⑥ 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左传•昭公三年》)——公:齐景公;子:指晏婴。
例①“何”充当动词谓语的宾语;例②“何”充当介词的宾语;例③“何”充当定语。这三例中的“何”都可以译成“什么”。例④“何”充当谓语,可译成“什么原因”。例⑤“何”充当状语,可译为“什么”。例⑥“何”充当主语,可译成“什么东西”。“何”充当主语的情况比较少见。
“胡”、“曷”、“奚”的使用范围比“何”小,主要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的意思。例如:
①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诗•魏风•伐檀》)
②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潜《归去来辞》)
③ 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
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⑤ 既自以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潜《归去来辞》)
这几个例子中的“胡”、“曷”、“奚”都充当状语。例②中的“曷”是“何时”之义,并不是“归”的宾语。“曷”在《诗经》中经常用来询问时间,也是“何时”之义,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① 怀哉怀或!曷月予还归哉?(《诗•王风•扬之水》)
② 我日构祸,曷云能榖?(《诗•小雅•四月》)——我每日都遭受祸患,怎能说命运会好呢?
例①“曷”充当定语;例②“曷”充当状语。
“胡”、“曷”、“奚”作宾语,常和介词“以”、“为”组成“奚以”、“胡为”、“曷为”这样的介宾词组,在句中充当状语,询问原因,也是“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① 奚以为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② 已矣乎?寓表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潜《归去来辞》)
③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④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荀子•大略》)
“何”、“奚”有时也可以称代所,相当于“哪里”、“什么地方”。例如:
① 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吕氏春秋•贵因》)
②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庄子•人间世》)
“安”、“恶”、“焉”主要用来称代处所,在句中充当宾语或状语。
例如:
①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②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无形,则天地安从生?”(《列子•天瑞》)
③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④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庄子•知北游》)
⑤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战国策•魏策一》)
⑥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例①“安”充当动词宾语;例②“安”充当介词宾语。例③“恶”充当动词宾语;例④“恶”充当介词宾语。例⑤“焉”充当动词宾语。⑥“焉”充当状语。以上诸例说明“安”、“恶”、“焉”充当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㈧ 谓 所有的意思即文言文例句
“谓 ”,所有的意思(即文言文例句):
①<动>告诉;对……说。《鸿门宴》:“请往谓项王,言沛公不敢项王也。”
②<动>说。《石钟山记》:“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
③<动>叫做;称为。《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④<动>以为;认为。《赤壁之战》:“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⑤<动>是;说的是。《醉翁亭记》:“太守谓谁?”
㈨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附例句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85-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86-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87-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8-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89-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2古之
90-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至孅(xiān .细,小)至悉也(周全,详尽)
91-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92-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93-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兴致)
5夙兴夜寐 (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94-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95-幸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96-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4掌修国史 (撰写)
5恐修名之不立 (美好)
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养)
97-徐
1不徐不疾 (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98-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期望)
3高可二黍许 (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99-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出的,外露的)
100-要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险要)
2张良出,要项伯 (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总之)
101-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102-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送给,给予)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踪:遗迹,旧址)
103-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送)
104-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改变,更改)
105-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寒)
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
106-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07-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或两次)
108-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到---去)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制作,建造)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109-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感觉,感到)
5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110-致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取得)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招纳,招引)
5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意态、情趣)
114-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 (敌人)
115-族
1士大夫之族 (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116-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突然,仓猝)
117-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向)
118-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119-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坐落)
5坐法去官 (触犯)
120-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返回)
㈩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有哪些
得 [ dé ]
1、得到,获得。如:卖炭得来何所营?《卖炭翁》
2、贪求;贪得。如:“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3、领会;理解。如:“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朝三暮四》
4、实现;达到。如:“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信陵君窍符救赵》
5、能;能够。如:“项王自度不得脱。”《垓下之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得意;满足。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2、合适;恰当。如:“此言得之。”《六国论》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六宴》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