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美术画法
❶ 介绍一下不同的美术画派风格
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方面,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刚出现时受到已经习惯于古典绘画形式的观众非难,1874年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遭到批评,从此以后,“印象派”和“印象主义”就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像莫奈这样一批艺术家们的作品。
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画家虽然在开始其艺术活动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共同活动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利用像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或塞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次画展将介绍法国印象派的演变:它的开始、发展和它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影响。参观者不仅可以观察到这些杰出画家处理的题材的多样性(涉及风景、静物和肖像),也可以观察到他们绘画经验的发展。一些代表作品的展出,使这次画展显得很难得。这次来中国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共51件,法国印象派的主要画家可以说囊括无遗———莫奈11件,西斯莱5件,德加4件,雷诺阿4件,马奈3件,毕沙罗7件,凡汀———拉图尔、莫里索、巴齐耶等人也都有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像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酒馆女招待》,德加的《舞蹈课》、《咖啡馆,又名苦艾酒》、《年轻女人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睡莲》,雷诺阿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毕沙罗的《蓬图瓦兹:艾尔密塔日的坡地》,西斯莱的《鲁弗申的花园小路》等作,都属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印象派绘画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观众才得以看到不多的印象派作品。在法国文化年活动中,集中展示印象派绘画,开创了我国对外艺术交流史的先例。这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5l件作品,属于法国国家收藏珍品,大部分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是专门收藏近代美术作品的国立博物馆,它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是世界各地的艺术朝圣者巴黎之旅的必选站点。奥赛博物馆一次拿出这样多而精的印象派作品,送到远隔重洋的中国展出,堪称世纪性的艺术盛会。这次画展希望向民众提供一次机会,在中法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认识中法文化相近和区别的东西,中法文化共有和互补的东西。
===================================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马奈183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印象·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一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进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他的这些经过了深思熟虑,追求瞬间光色细微变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莫奈晚年创作的油画《睡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最长寿的,他到晚年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印象派绘画的价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
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画家中的积极活动者和重要成员,以描绘舞蹈演员和浴女著称。德加是一个银行家之子,生活富裕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
德加早年接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艺术的熏陶,培养了他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始终坚持严格造型的画家。他受到马奈的影响,开始注重对色彩的研究,并参加印象派的画展,成为印象派画家中风格独特的一员。德加一生中对扑朔迷离的动感追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舞台灯光下的舞蹈演员和赛马场上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生动。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妇》等。
雷诺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个穷裁缝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画谋生。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他的画总是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人物塑造得有着无法形容的柔和与微笑。同时在他的画中尝试着运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
雷诺阿的绘画创作中少女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儿童天真稚气,所画的少女更能传达出沉静、优雅的情态。《少女肖像》是他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雷诺阿笔下的作品在笔触运用上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他还经常喜欢使用各种由浅到深的红色作画。画中的人物被描绘得非常悠闲愉快,充满青春的美丽,犹如一首赞美和抒情的乐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调,作品《游船上的午餐》《饼干坊街的舞会》《包厢》等都十足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
毕沙罗(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毕沙罗出生在法国安提尔群岛的圣多马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开杂货铺的小老板。年轻时他曾当过店员,由于酷受绘画,在他25岁时离开了家乡小岛,来到以艺术都城著称的巴黎。柯罗和米勒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坚信着艺术唯一可遵循的大师就是自然。毕沙罗比其他印象派画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开始作画。他常说:“在户外生动的光线中,按着自然忠实地画吧!”
毕沙罗一生清贫,但却总是带着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着。他非常喜欢田园生活,毫不夸张、粉饰地画眼中看到的极其普通的一切。在画面上他常常采用饱和的颜色和笔笔压盖的细腻笔法描绘对象,具有一种淳厚的艺术韵味。代表作品有《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等。
修拉(1859~1891),印象派中的后起者,他在印象画派中独树一帜。修拉是根据色彩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实地表现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作品被称为“点彩法”,并形成“新印象主义绘画”,又称“点彩派”。建筑在科学理论和理性基础上的新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恢复了绘画中物象的具体性、实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注重法则和规则,也使绘画丧失了可贵的、直观的生动性。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画家采用了细笔小点的形式,并用大块的绿色为主调,杂以紫、蓝、红、黄等色点,使画面在局部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互补色的对比,整体上协调一致。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
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抽象派:
「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代表画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❷ 儿童美术风把头发吹起来怎么画
最好有张力一些。笔触要大方,才画得出发丝飘逸的感觉。
画画和人的心境相关,内心犹豫时,笔触也优柔,心情刚烈时,笔触也奔放。试让自己的心境回复到儿时,用一颗童心看世界,心境到了笔法自然流畅。
❸ 美术风格包括什么
西方的美术绘画风格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现代派,未来派
❹ 绘画的种类有哪些具体的,风格呢
绘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别 ,更多的绘画技巧知识,轻微课平台有更详尽的解答:
1、按使用工具与材料可分为中国画、油画、 版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木炭 画、钢笔画。
2、按画幅形式与使用地点 可分为架上绘画与壁画两大类。
3、按所描 绘的对象和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宗教画、 历史画、军事画、风俗画、人物画、肖 像画、人体画、风景画、静物画。
4、按其用途可分为年画、宣传画、电影广告 画、商业广告画、电影动画、装饰画、 建筑画、服装画、书籍插图、漫画、舞 台美术、电影美术。
5、若以文化传统和总体文化风貌分,可分为西方绘画和东 方绘画两大体系。
(4)风美术画法扩展阅读: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绘画模仿场景就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
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就越高超,但是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看到一幅画,鉴赏家有时候已经说不清画的是什么,但是却一定能说出是谁画的。
每个画家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画家风格不同,也有不同的价值。20世纪初,有些画家的风格因评画者不能接受而被冷落甚至贬低,这就是有一些画家画得很好而并不出名或甚至因贫穷而饿死冻死的原因所在。
❺ 什么美术风格
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艺术品所具体表现的客观对象,所选择的题材及所从属的体裁、艺术门类,对於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这就是形成风格的客观条件。脱离个人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以及不顾题材、体裁等方面的特点而主观任意地追求某种风格,就必然导致矫揉造作,虚假肤浅。
具体来说,风格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诸要素中。它既表现为艺术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像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艺术品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艺术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与欣赏者的交流。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现实世界本身无限丰富的多样性,艺术家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也并不排除具有多样风格的可能性。正是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同一艺术家的多样风格由於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不同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能不受到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出风格的一致性。风格的多样化与一致性相互联系、渗透,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现象,在进行艺术评论时应注意区别。
对于风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分析把握。比如从艺术家的角度,可以把握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以及地域或群体艺术家所呈现的流派风格;从文化的角度,可以把握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等;从审美的角度,风格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各种类型,如古典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象征主义风格等等。
美术风格具有多样化和同一性的特征。一方面,现实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以及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美术风格的多样化。即使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也不排除具有多样风格的可能。正是风格的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美术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能不受到他们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民族,甚至阶级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了风格上的某种同一性。即使同一艺术家的多种风格,也会由于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正是这种风格的相对同一性,决定了美术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
在造型艺术中,风格的多样化与同一性往往有著十分鲜明的表现。如同是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杰出创作,米开朗琪罗的雄犟、达?芬奇,L.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各不相同;而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则又分别是各自时代的典型风格;又如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澹”,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均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在审美上,风格可以大致划分为各种类型。在艺术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同一类型的风格往往会形成一种艺术流派;各种艺术流派的发展、演变
❻ 秦汉美术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http://flzx.pcjyw.net/website/sxzx/upload/courseware/%C7%D8%BA%BA%C3%C0%CA%F5123_5.ppt
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
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
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
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
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
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由于社会风俗习
惯的改变,战国时期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从遗存
物看)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性绘画,让位于纯绘画的
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
石、画像砖等。作为用于丧葬的丝织帛画继续流行,漆
器上的绘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对外交流中,
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秦汉绘画在题材内
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
富、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
象,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
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绘画活动的空前高涨 虽然文献中早有运用绘画装
饰建筑的记载,其中也不乏关于战国壁画的描述(见战
国绘画),但绘画的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无疑
是在秦汉时期。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
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史记·秦始皇本纪》)”在
这些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
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1979
年在咸阳宫殿遗址残壁上发现的车马人物画像,提供了
关于秦代壁画的实物凭证。到了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
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
不以绘画进行装饰。“富者土木被文锦,贫者常衣牛马
之衣”,这既是汉代社会生活状况的如实写照,也是当
时藻饰彩绘宫室屋宇的社会风习的反映。汉代皇宫中的
壁画,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不少。文帝时未央宫前殿十分
奢华,有“雕文五彩画”(见应劭《风俗通义》)。武帝
时在甘泉宫内作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宣帝
时又在麒麟阁墙壁上图绘功臣像。东汉明帝时,在南宫
云台四壁上画中兴二十八将像。灵帝时亦曾于鸿都门学
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西汉末年不仅宫殿都绘有
壁画,贵族府邸内也有不少壁画。见于记载的有鲁恭王
刘余灵光殿内图画,有天地、山神、海灵、古代帝王、忠
臣孝子、烈士贞女等形象;广川王刘去的殿门上也绘有
短衣大绔长剑的荆轲像,以及另一广川王刘海阳的画屋
中绘有“男女裸交接”的壁画等。一般官僚的府舍也都
绘有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之类题材的壁画。两汉州郡也
利用壁画图绘地方官吏事迹,并“注其清浊进退”以示
劝戒,还利用壁画来表彰属吏和进行政治宣传。在对反抗
者进行镇压之时,统治者甚至运用壁画作为手段。据《后
汉书·刘□传》记载,王莽在悬赏缉拿刘□期间,就曾下
令“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刘□,字伯升)
像于塾,旦起射之。”当然,利用壁画伸张正义的事例
也曾见于史籍记载。东汉时延笃遭受党锢之祸而死,他
的乡里人士便将他的形象画在屈原庙内,以示景仰(《后
汉书·延笃传》)。
汉代绘画不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宇,亦大量施于陵寝
墓室、享堂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
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
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包括绘制被认
为能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帛画“非衣”),其规模和数
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
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
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
汉书·赵岐传》)。与此可相印证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许多
汉代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
现存绘画实物。
汉代杂技画像砖
除壁画外,在宫殿的屏风上,贵族官僚的车马、舆服、
器用上都可见到精美的绘画。汉代还出现一些可以移动
观赏的绘画。这些作于木板或绢帛上的绘画被用来赠送,
甚至可以买卖,当是后来广为流行的卷轴画之滥觞。据
记载,汉武帝晚年曾召黄门画者画周公辅成王故事以赐
霍光,东汉光武帝在宴见臣下时,被身旁屏风上图画的烈
女像所吸引而“数顾视之”,梁皇后“常以烈女图画置
于左右,以自监戒”。《西京杂记》上所载羊胜(西汉
时人)所作的《屏风赋》,这样描述屏风的装饰:“饰
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烈,□□昂昂。”可见即使
是“古烈”题材,于政治教化作用之外,通过艺术加工,
也含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与绘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对绘画作品的大量需求
相适应,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
被罗致到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
画工”。知名者,西汉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
阳望、樊育等,东汉时有刘旦、杨鲁等。据《西京杂记》
所传,毛延寿“写人,好丑老少,必得其真”;阳望和
樊育两人都“善布色”。与商周时期从事绘画的奴隶工
匠相比,这些在宫廷中执役的画工不仅专业化程度更高,
也有较多的发展各自特长的可能,这无疑会给绘画的广
阔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据文献记载,上层社会中的一些
文人士大夫(如张衡、蔡邕、刘褒等)也开始染指绘画,
这意味着绘画日益受到重视和绘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
绘画的政治教化性质 从绘画的观念内容与绘画的
社会功能角度考察,秦汉绘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直言不
讳地为处于上升阶段的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教化服务。综
观汉代绘画的题材,大致可分为3类:①包括车骑出行、庖
厨宴饮、乐舞百戏、田猎农事、胡汉战争以及城郭、衙
署、庄园、楼阁、仓库等现实内容的社会生活题材;②
古圣先贤,如黄帝、颛顼、尧、舜、禹、文王、武王、
孔子、老子、柳下惠等,以及表现儒家忠孝节义观念的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如周公辅成王、丁兰侍木人、老
莱子娱亲、董永孝亲、梁节姑姊、齐义继母、秋胡戏妻、
聂政刺侠累、豫让刺赵襄子、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
等;③神仙灵异、祥瑞珍奇,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
王母、日、月、星宿、雨师风伯、飞仙羽人、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比翼鸟、连理枝等。东汉王延寿在其
《鲁灵光殿赋》中对上述题材及其意义有十分清楚明白
的阐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写载其状,托之丹青。……上纪开辟,邃古之初;五龙比
翼,人皇九头;伏羲麟身,女娲蛇躯……黄帝唐虞……下
及三后,□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
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绘画题材尽管包罗万
象,有天上、地下和人间,有时间上的回顾和空间上的展
开,但从观念形态来说,目的只在劝善戒恶,宣传儒家的
伦理纲常思想。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孝子烈女无一例
外都是作为世人的楷模来加以表现的。神话传说、迷信
怪异中的形象,则既体现着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
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
教的意图。秦汉时期统治阶级清醒地认识到绘画的这种
功利性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宣帝时在麒麟阁画功
臣,明帝时在云台画名将,显然都是意在鼓励臣下效法
功臣名将尽忠皇室。这种宣传往往收到明显效果,王充
《论衡》说:“宣帝之时,图画汉列士。或不在画上者,
子孙耻之。”到东汉后期于中央庙堂“图像立赞”表彰
功臣名士的方法,被更为广泛地运用。灵帝时高彪迁内
黄令,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为了表彰鸿
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人,灵帝还“诏□中尚书为松等三
十二人图像立赞,以劝学者。”在东汉时期,不仅用绘画
表彰官吏,而且也用绘画表彰孝子孝女。如东汉孝子陈
纪就被“图像百城,以励风俗”,孝女叔先雄也受到郡
县“立碑,图像其形”的荣誉。实际上汉代墓室壁画中
普遍流行的车骑出行、歌舞、百戏、宴饮等生活排场的
表现,除了炫耀统治者之声威显赫外,其用意也在训诫
子孙光宗耀祖博取功名。统治阶级直接利用绘画为政治
服务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起到
了刺激绘画发展的作用。
重要的绘画遗存 秦汉绘画有较战国绘画远为丰富
的实物遗存。这些珍贵的秦汉绘画实物资料绝大部分出
自已经出土的地下墓葬,包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帛画、木板画、漆画等许多品种,内容丰富浩繁,风格
样式多姿多采,艺术手法自由大胆,想像力更是无拘无
束。它们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动地展现出中
国封建社会上升期乐观、开朗、自信的生活面貌和大气
磅礴、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
秦代宫殿壁画残片
秦都咸阳1号及3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是迄
今已发现的秦汉绘画中仅有的宫殿壁画遗存。内容包括
装饰图案、车马出行、人物仪仗、台榭建筑及麦穗、竹、
梅等。从车马出行残片可看出有七套四马一车的车马,衬
景为道路和树木,是当时贵族游猎生活的形象反映。从
人物仪仗残片可看出有头戴面具身着不同颜色长袍者11
人,据推测这可能是描绘宫中打鬼仪式的《傩仪图》。
440多块装饰图案残片,系用黑、赭、黄、大红、朱红、
石青、石绿等多种颜色画出,图案五彩缤纷,风格雄健。
这批壁画残片虽只是当时秦宫大幅壁画的支离破碎的局
部,但却可由此推见秦代宫室壁画的规模、水平及其取
材的广阔。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西汉墓室壁画遗迹主要有洛阳出土的卜千秋墓壁画、
61号墓、金谷园墓以及八里台墓室壁画等处。卜千秋墓
壁画以粗放的线条勾勒描绘出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娲,分
别乘腾蛇与三头鸟闭目飞升的男女墓主人,生动活跃的
青龙、白虎,展翅飞翔的朱雀,内有蟾蜍与桂树的满月,
飞着金乌的太阳,打鬼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王子乔,以
及方士、仙女、仙兔、奔犬等众多异常生动的形象,还
有流动的云彩穿插连贯其中。线描的流畅洒脱和富于粗
细变化,使得画中的各种形象生气盎然,画面充满动荡活
跃的气氛,显示出一个墓主人死后升仙的浪漫境界。洛
阳61号汉墓中除有辟邪升天的内容外,还有两幅较完整
的可能是取材于历史故事“鸿门宴”和“二桃杀三士”的
图画。画中人物造型夸张、神态生动,其粗犷率意的风
格代表西汉墓室壁画的特征。金谷园汉墓壁画内容为日、
月、星宿、灵怪、祥瑞等,其中亦有乘龙升天的形象,手
法与卜千秋墓壁画相同。八里台墓室壁画中的《上林虎
圈斗兽图》现存波士顿博物馆,为西汉晚期作品。
东汉墓室壁画遗存主要有辽宁营城子、北园、棒台
子屯,河北望都、安平,河南密县打虎亭,山东梁山,内
蒙古和林格尔、托克托,山西平陆枣园村等处汉墓中的
壁画。在东汉墓室壁画中,表现墓主身份及经历的车骑
出行、乐舞、百戏、属吏、官署、幕府、庄园等现实生
活内容逐渐成为主要题材,而神话与迷信内容则相应减
少。绘画技法更趋成熟多样,对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画
明显受到重视,因而壁画中的人物大多生动传神,这标志
着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也是三国两晋至隋、唐时期中
国人物画大发展的前奏。望都 1号墓室壁画画死者生前
僚属如主簿、功曹、游徼、寺门卒等,其中表现主簿的
悠闲自在、小吏的谦卑恭谨、辟车伍佰勇猛威武,皆跃
然壁上。手法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
积,色彩不多,但用笔肯定,画风严整而有气势,确能代
表本期人物画的成就。辽宁辽阳北园墓室壁画主要描绘
墓主生前的生活情景,有燕居宴饮图、属吏图、楼阁图、
乐舞百戏图等。作者具有较高的写实技巧,亦十分重视
人物性格刻画。构图颇具匠心,全墓壁画有完整的整体
布局,各部分又能独立成幅,有多样统一、谐和而富于变
化的艺术效果。在描绘手法上,勾勒、平涂、晕染等方
法灵活使用,还采用了近于后世的没骨法的画法,色彩较
为丰富复杂,并着意于表现对象之凹凸感。从马的飞奔
姿态也可以看出作者已不满足于装饰性的描绘,而致力
于追求表现所画对象的瞬间动态。东汉的和林格尔汉墓
壁画内容最为丰富,描绘了墓主人由“举孝廉”至“使持节
护乌桓校尉”时止的全部仕宦经历。画面上有繁阳、宁城、
离石、武城等府县城市,有官署、幕府、坞壁、庄园、
门阙、楼阁等各种建筑,有出行、仪仗、饮宴、迎宾、
百戏、庖厨等生活画面,也有农耕、放牧、蚕桑、渔猎
等劳动场景。还有古圣先贤、烈士豪杰、神话传说、珍
禽异兽等西汉以来的传统壁画内容。该墓壁画场面壮阔,
人物众多,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边塞地区的社会风貌。
整体风格率意洒脱,线条圆润流转,渲染赋彩技巧熟练,
人物的身份、姿态、神情的刻画生动入微。车马出行与
放牧图中马的造型简练概括尤富意趣。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虽系用雕刻的
方法制成,实为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
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画像石作为
建筑构件,不仅用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面享堂和石阙。
东汉画像石有丰富的遗存,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
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
北等省也均有发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
石、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邱画像石墓
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像石。四川
画像石以刻在石阙上的最为精美,著名的有渠县沈君阙、
雅安高颐阙等。孝堂山画像石为时间较早的东汉画像石
遗存,内容有神话、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其中,以车马
出行、歌舞、百戏、战争、庖厨等现实生活的描绘最为
精采,手法为阴刻线描,较为单纯质朴。嘉祥武氏祠包
括武梁、武荣、武班等石室及两个石阙,计存画像40余
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之典
型代表。其内容较孝堂山更为丰富,以历史故事及历史
人物为多,并有榜文及赞语。雕刻手法为在凸起的类似
剪影的平面形象上,以阴刻线纹刻画细部。武氏祠画像
石构图茂密,人物形体及姿态动作高度夸张;历史故事
题材往往抓住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来加以表现,古拙粗犷
而富于激情,充满力量感及运动感,确有深沉雄大的气
魄。沂南画像石时间较晚,因而技法更为细致成熟,阴
刻的线条流畅奔放,乐舞、百戏、祭祀、丰收等人物众
多的大场面,既杂然纷呈又井然有序,也有一种整体性
的气势感,但布局处理上却较武氏祠画像石活泼自由,更
带绘画意味。
汉代“维盖轺车”画像石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内容
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
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众多的人物、禽
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
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
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
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这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的杰出作
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汉代所达到
的高度水平。同类的帛画也见于马王堆 3号墓和山东临
沂金雀山9号墓。马王堆3号墓帛画除“非衣”外,尚有
悬挂于棺房的大幅帛画,保存较好的一幅长2.12米,宽
0.94米,绘车马仪仗,有官吏、兵卒、骑士等数百人,马
数百匹,车数十辆,场面宏大。金雀山9号墓所出帛画,内
容多为进食、歌舞、纺绩、问医、角抵等现实生活场景
(见金雀山汉墓帛画)。
木板画遗存有江苏扬州邗江胡场汉墓所出的两幅人
物画。漆画以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汉墓及砂子塘汉墓出
土的彩绘漆棺最为精美,堪称代表。马王堆汉墓漆棺于
满布的云气纹中用白、红、黑、黄等色画出各种怪兽、
仙人,色彩斑斓,色调变化丰富微妙。画面氛围神秘,境
界奇特,气度潇洒豪放,显示出汉代漆画在战国漆画基
础上所取得的极大进步。
成就和影响 秦汉绘画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表
现题材和领域,发展了中国绘画描绘现实生活及刻画人
物性格的能力,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通过对战国绘画的综合与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秦汉
绘画为形成中国绘画的民族性特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秦汉绘画具有空前规模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中
国传统绘画中以传神论为美学核心、以顾恺之为代表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才得以发展起来,而灿烂的外来
佛教绘画艺术也才得以找到它可能生根开花的丰厚土壤。
参考资料:http://www.artcn.org/neirong1/07/075.htm
http://ke..com/view/909465.html
资料很全,绝对够你看的了。
❼ 美术怎么表现风
你用什么手法画?这个是线条表现的:
还有国画的,发不上图了,给你地址: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8/28/7/6/11543cb49db.jpg
❽ 美术中的写实风格如何画成美术变形风格
在掌握物体的结构后 根据自己的理解 变形 有自己的思维
把你想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夸张就可以了
因为是表现得美得 让人看了觉得舒服 就可以了饿
继续追问: 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把。我想我知道了。不过这美术风格你能说说比如五官吧。和写实风格具体不同体现在哪里吗??有时总夸张不起来受写实风格的影响,脑筋很死!——! 补充回答: 就比如动漫里面的人物造型 他的五官不是写实的 是根据写实改的眼睛很大 没有鼻子 或是只有一个点
❾ 美术风格有哪些
美术风格(Beaux-Arts style)
又称第二帝国风格(Second Empire style)或第二帝国巴罗克风格(Second Empire Baroque style)。
在巴黎的美术学校发展起来的建筑风格。这一风格于19世纪末在国际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很快成地为扩张中的城市和各国政府新建公共建筑的正式风格。该风格的特征是,建筑宏伟,按轴向排列的房间分布对称,有大量古典主义的装饰细部,建筑末端或中心处常有前凸的亭阁。巴黎歌剧院是美术风格最杰出的代表。
楼主……
美术风格与流派是作者在长期艺术创作中自然形成的艺术现象。我们了解这种现象的实质和特点,对于欣赏和分析作品都有益处。
当我们欣赏各种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觉得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的雄伟浑厚,有的秀丽雅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诞离奇,有的平淡简洁,有的长于抒情,有的富于哲理等等。总之,它们的艺术形象、感情色彩、韵律节奏等都各不相同,艺术特色便迥然有别,因而使我们在欣赏时,更能体会其中的精华和情趣。徐悲鸿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浑厚奔放的感受;齐白石的花卉大有清新朴素、天趣自然的特色;黄宾鸿的山水画浓郁蕴藉、酣畅淋漓;潘天寿的绘画雄浑奇特、气势不凡。
作品的风格,与艺术家本身具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引用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话:“风格即人。”刘勰也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这就是说,由于艺术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形成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的原因,是由于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以及文化修养等等各不相同。长期生活在巴黎近郊巴比松的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他的作品有如泥土、田野那样,醇厚自然,和谐优美。一生遭遇坎坷不平的罗丹,他的雕塑品总是呈现一股矛盾复杂的悲剧气质。
画家的艺术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任何的个人风格都与时代风格和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联。现代著名画家毕加索,在早期的贫困生活中,形成了蓝色时期(1901~1904年)的风格,其代表作是《人生》。在1925~1936年,画家进入了梦的分析时期,他在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之下,有意反对均匀、和谐、优美的传统美学观,而采取不协调的表现手法,专事制作一些怪诞的形象,给观众以精神上的刺激,发泄了自己内心对社会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即1937年是画家愤怒时期,他为了揭露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权,绘制了《格尔尼卡》。1944年,巴黎解放,画家开始了牧歌时期,为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制作了《和平鸽》。毕加索在1923年曾经这样解释道:“人们反复问我,我的绘画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对于我来说,艺术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艺术本身不会演变,人们的观念在变化,表现方法也就随之而变化……”。
但是,在多种风格的变化中,毕加索是以立体主义闻名于世的。他的分析立体和综合立体异军突起,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艺术风格是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即使有的作品思想倾向不好,形式荒谬怪异,然而假如它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的统一,又具有本身的特色的话,仍然会呈现自己的风格。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艺术风格也有健康和病态之分。
时代风格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艺术家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不但为本民族的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也可以为其他民族的读者所理解,从而进入世界艺术宝库。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自然而然产生了各种流派。所谓流派,一般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在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接近的艺术家,为了突破某种艺术上的束缚,因而结合起来的一个画家集体。当然,有的派别比较严密,有理论、组织、宣言,还定期举办展览,出版杂志等等;有的则比较松散和自由,没有密切的联系。有的与当时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疏远,或者仅仅表现在艺术上的创新和艺术风格上的竞争。有的还可能兼有各种因素。
以欧洲的美术为例。欧洲的古典主义美术流派,是17世纪时在法国兴起的。这个美术流派的创作原则是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范例的,它崇尚理性,讲究共性,强调统一,要求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在艺术表现上则要求典雅、均衡、和谐统一。当时,路易十四组建了法国皇家学院(包括绘画与雕塑);普桑成为这个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是大卫和安格尔。他们的绘画发展了古典主义冷静的气质,具有严谨的形体结构、宏伟的场面、隐喻式的主题思想等等。然而,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强调内心感受、个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满运动感的构图、强烈激动的个性、奔放有力的用笔等等表现手段,突破了古典主义均衡而沉闷的构图、严谨而僵化的造型和细致但较呆板的用笔。他创造了热情奔放、强烈生动的格调,在当时法国画坛上蔚然成风。由于这个画派与法国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联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气质。但是,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逐渐脱离了现实基础,追求猎奇,沉湎于虚无的幻想和个人的伤感情调之中,便逐渐走向低潮。
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离开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轨道。当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大部分知识分子对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不满,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内心旁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城市和工业建设以空前的规模获得迅速进展,伴随着这些社会变化,出现了要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涌现了野兽派、表现派和立体派。野兽派认为“准确描绘并不等于真实”,客观事物是可感觉而不可表现的,因而强调表现主观感受。表现派宣称:“绘画不是说明书,而是表现我们的感情。”进一步强调艺术是艺术家的本能的表现。超现实主义宣言提出:“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筑在某些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就是以弗洛伊德“梦的分析”为依据,在绘画中进行梦的纪录。而原来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由于进一步强调艺术家的自我主观表现,主张艺术创作从内心出发,通过非具象的“色彩与形体”诉之于读者的心灵,于是抽象主义绘画宣告诞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号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动的线条、跃进的形体,使人眼花缭乱,但不能识别任何具体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认为,“调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来,现代派表现为重主观表现,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觉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现代派画家克利的话来概括:“这个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质世界,而去表现精神世界。”一般说来,现代主义美术是脱离或否定客观现实,片面强调主观性;现实主义美术则主张在客观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高度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区别。
另一方面,现代主义热衷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探求。毕卡索和布拉克从塞尚的绘画理论出发,追求多层次多体面的结构的表现手法,用多观点透视代替传统的单一的焦点透视。画出来的作品好像是从敲碎了的镜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谓“分析立体”。尔后又采用实物拼贴方法,把不同的实物如布片、硬纸片、报纸、树叶、玻璃片等等拼贴在画面上,然后用绘画加工,制作一种具有空间感的想象中的新形态(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个词汇),以引起观众的联想。这种作品被称为“综合立体”。后来,60年代前后的视觉艺术(光效应)和机动艺术(动与光的艺术),也属于形式的追求和形态的变革。
在实际上,现代主义的各种派别是十分复杂的。他们的作品离奇诡谲,神秘怪诞,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好像万花筒一样不断地处在变化之中。虽然它们都反传统,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间差异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于渲泄个人郁愤的情绪。有的如达达派对一切社会制度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对艺术本身也予以否定。于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为雕塑作品公开展览。有的如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识学说的影响,内容多数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诞诡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们在艺术表现形式的探讨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没有任何常规的约束。对于这样复杂的艺术现象,我们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