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

发布时间: 2020-11-19 06:33:44

㈠ 在文言文中,怎样的句式算是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陈胜者,阳城人也。
"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㈡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事物进行性质判断的句子。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这里就是对廉颇这个人进行判断。
判断句在翻译出来时,主语与宾语之间用系动词“是”。

㈢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多少种类型

  1. “者也”句式制
    南冥者 ,天池也 。

  2. “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赵子龙。

  3. “为”“是”句式

    余为伯儵。

  4. “非”“否”“莫”否定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5. 语意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㈣ 古文中判断句的意义

古文(文言文)中判断句的意义和现在基本相同:
都是对某件事进行客观或主回观的推断,来陈述一答个事实、表达某个观点或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等。

文言文中,肯定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1、“……者,……也”;
2、“……者,……”;
3、“……,……也”;
4、“……,……者也”;
5、意合判断句。此类判断句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
6、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7、用动词“为”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8、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用“非……”来表示,“非”可直接翻译成“不是”;
2、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3、用“非……者也”表示,翻译成“不是……的”。

㈤ 文言文 知识讲解 文言文中如何判断是否为判断句

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怎么看,有多少种类型的,带例句

一、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
“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是”充当主语的如上句.
“是”充当谓语的如: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是”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即认为汲黯的意见是对的.
“是”充当定语的如: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词)成分存在.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很显然,这两句的“是”已经成为系词.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㈦ 文言文中判断句除了“者……也”的形式,还有哪些形式

文言文中判断句,除了“者……也”的形式之外,还有以下十一种形式:
(一)“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二)“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三)“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五)“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六)“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
(七)“……,……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
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九)“……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 (《马说》)
(十)“……,……”。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㈧ 文言文中判断句的翻译或讲解

一、……者,……也。
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它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苏轼《石钟山记》)
——那噌吰的声音,象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的钟声啊。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鸿门宴》)
——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教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5.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现在叫做慧空禅院的地方,就是慧褒和尚的房舍和坟墓了。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现在念“华”字念成“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读错了。
二、……,……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如: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记》)
——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这就是(石钟的真像在社会上)不能流传的原因了。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抵抗的成效啊。
4.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君子不是本性和一般人不同,只是善于利用外啊也。
6.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杜牧《阿房宫赋》)
——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句式比少。如:
1.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四、……,……者也。
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也相当于“……是……”。如: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鸿门宴》)
——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城北的徐公是最美丽的人。
3.晏子,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晏子使楚》)
——晏子是齐国最善于辞令的人。
这种句式,有时前面也用“者”。如: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那些孩子的老师,只是教他们念书,学习书上的句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和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㈨ 文言文判断句详细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有: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有: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㈩ 文言文判断句



〔副〕
(1) 也;也是 [also]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回,把头往地上撞罢了。答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素:
一向,向来。古文中常后跟事实表肯定。
“单于素闻广贤”
“且相如素贱人”
“匈奴素闻郅都节”
“延年素轻霸为人”
“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即:就是。
例句:
那就是说,那就是 [that is;namely]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即是

热点内容
语文字音题 发布:2024-10-19 03:20:03 浏览:134
股指期货历史 发布:2024-10-19 03:16:24 浏览:377
整理房间教学反思 发布:2024-10-19 03:14:15 浏览:951
师生疫情防控具体举措 发布:2024-10-19 03:13:38 浏览:894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发布:2024-10-19 00:53:21 浏览:412
bl小说现代校园 发布:2024-10-19 00:13:19 浏览:661
儿童语文乐园 发布:2024-10-19 00:11:14 浏览:479
和尚英语 发布:2024-10-18 22:35:55 浏览:222
大老师本子 发布:2024-10-18 21:58:36 浏览:530
数学三年级计算题大全 发布:2024-10-18 21:50:36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