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意思文言文

意思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8 16:57:51

文言文中可以的意思

一、表示可能或能够。
例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白话译文: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
出处:先秦·佚名《 诗· 陈风·衡门》

二、表示有某种用途。
例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白话译文: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出处:先秦·佚名《 诗· 小雅·鹤鸣》

三、表示许可。
例句:“小出可以不拘。”
白话译文:小到可以不限。
出处: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四、不坏;还好
例句:“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两节又有活泼趣味,也就可以了。”

出处:现代·叶圣陶 《文心》 四
五、很,厉害。
例句:“这真闲得可以。”
出处:现代·朱自清 《回来杂记》

㈡ 而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词、名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

1、代词。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2、名词。
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

3、动词。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4、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转折关系。如:“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肴之战》

表修饰关系。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并列关系。如:“苟粟多而财有余。” 《论积贮疏》

表相承关系。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表因果关系。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意思文言文扩展阅读: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1.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1.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2.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4. 朝而往,暮而归。   

  5. 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1.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2.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4. 秦师轻而无礼。 

㈢ 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文言文
英文名称:Literary Chinese
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欧阳修
代表作品:《离骚》、《醉翁亭记》、《出师表》
基本风格:言简意赅
创作年代:古代
记载:竹简、丝绸等物

㈣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2、通“得”义:

《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中”还可作虚词用:中----中字亦虚词,《易经·系辞下》:“葬之中野。”《礼记·表记》:“中心僭怛。
3、内,里面。与“外”相对 。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4、半;中途;半中腰 。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5、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6、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韩愈《祭董相公文》
7、内心 。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8、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9、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0、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方苞《狱中杂记》
11、方言∶成,行,好,可以,了得。[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12、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13、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14、不偏不倚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15、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㈤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㈥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
2、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
3、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译文: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
4、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译文: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
5、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译文:对于皇宫的内臣和朝廷的外臣一视同仁。
6、治;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译文: 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惊的呢?
7、写;题。
《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文: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8、以为;认为。
《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
译文:认为 我私下里觉得大王这样做不可取。
9、叫做;称做。
《陈涉世家》:“号为张楚。”
译文:国号叫做张大楚国。
10、算作;算是。
《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译文:秦国无礼,并没有施舍给我们好处。

㈦ 会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huì

(1)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乃置酒大会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会。”《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3)机会;时机。《后序》:“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4)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

(5)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会饮食时便吃药。”

(8)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9)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1)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①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约会的帖子。

(7)意思文言文扩展阅读

1、含“会”的句子、诗句: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译文: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译文: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5)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出自清代:林嗣环的《口技》

译文: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组词:

1、开会 [ kāi huì ]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联欢、听报告等。

2、机会 [ jī huì ]恰好的时候;时机:错过~。千载一时的好~。

3、盛会 [ shèng huì ]盛大的会:团结的~。

4、后会有期 [ hòu huì yǒu qī ]以后还有相见的时候(多用于离别时安慰对方)。

5、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融会:融合领会。贯通:彻底理解。

㈧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㈨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进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

二、出,生出,滋长。

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

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出处:东汉·许慎《说文》

三、去,到,前往。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话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出处: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例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白话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之拼音:zhī

释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9)意思文言文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适[zhī shì]

前往;往来。

3、久之[jiǔ zhī]

很久,许久。

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

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㈩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这;这个;这样。

《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2、对;正确。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3、凡是;所有的。

《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还要有一段时间才开花。

④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10)意思文言文扩展阅读:

白话版《说文解字》: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

相关词汇解释:

1、老是[lǎo shì]

总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满或厌恶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无论如何也是):他虽然身体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横是[héng shi]

表示揣测;大概:他横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总算:这一下你算是猜着了。

热点内容
德州地理中考试题 发布:2024-09-19 17:55:25 浏览:802
师生同台心语 发布:2024-09-19 16:34:58 浏览:267
无线怎么设置 发布:2024-09-19 15:49:14 浏览:640
甘肃教育信息 发布:2024-09-19 14:31:52 浏览:496
怎么去眼下皱纹 发布:2024-09-19 13:48:43 浏览:931
留学的历史 发布:2024-09-19 13:22:06 浏览:469
浮生物语5下 发布:2024-09-19 13:17:18 浏览:786
批图教学 发布:2024-09-19 11:56:09 浏览:988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 发布:2024-09-19 10:04:07 浏览:121
合肥上元教育 发布:2024-09-19 09:37:59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