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美术教学研究

美术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20:00

1.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美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对孩子们未来拥有高尚的品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美术课学习过程中,对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概念有着重要的培养意义。

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凸显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题的研究方法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的新的美术活动课程。

在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专科美术教学中增设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师范生在美术教学上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使之能自觉地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及美术与教师职业相结合,以适应未来新的幼儿园和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笔者针对当前高等师范专科美术课程设置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在现有美术课程中增设综合性美术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结合国内外教育者所开发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案例,以及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所开展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案例,进一步论证了该课程开设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 如何正确运用范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研究

一、情况分析: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二、研究重点1、通过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4、本学期将以范画在绘画活动中的正确运用为重点,并讨论范画对幼儿想象力的影响。三、具体措施1、范画内容要根据幼儿活动目标、活动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当活动对象是首次接触活动内容的,范画要注意突出物像的总体印象。把范画的示范像下暴雨一样倾盆而出会让幼儿失去思考空间,幼儿疏于动脑,所作的作品十之八九与范画相雷同。范画内容可显山不露水,这样会引导幼儿主动去想,自然每个幼儿的构思就不同了。再有,要找一些能够引起幼儿联想的作品,以免幼儿“照搬”。2、范画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为幼儿掌握和理解。(1)、按教研组成员实际所教年龄段为例,对照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取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每位教研组成员每月相互听课至少一节,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关领域的案例或论文;另外充分发挥教研组中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2)、加强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教研组各成员在每次活动前先熟悉教材,对有疑问的、难以解决的内容作一记录,并在集体备课中共同商讨。(3)、分析、比较各年龄段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差异。 3、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活动制度化,保证活动时间,充实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并对每次活动的开展、研讨做详细记录,积累有关资料。4、继续以“漂流书”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模式,鼓励每位教研组成员积极加强自身学习,收集美术范画方面的各种经验、信息,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并在教研组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另外,还要主动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4. 美术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研究对象:在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中,主要是借助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而在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中,重点是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教育学功效之间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出现极端化的倾向,导致教学方向偏离。

基本内容:

1、从年龄上分内容包括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指在幼儿园、托儿所或学前班进行的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包括在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以及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 大学美术教育则包括在专业美术院校进行的美术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的美术教育。 各类老年书画学校,则可相应地归为老年美术教育。

2、从教育场所方面分主要内容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这类美术教育一般有权威性的教学大纲,正式教材,严格的教学计划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

社会美术教育包括青少年宫美术教育,以及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各类短训班、补习班进行的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进行的美术教育,一般由家长或家庭教师担任指导。

3、从美术教育涵义出发分内容包括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将美术教育相应地分成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和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美术素质为目的的普通美术教育。

(4)美术教学研究扩展阅读: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的差异:

1、培养目标

专业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各类美术专门人才,并以此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学生能够以某种专业技能获取社会职业。而普通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不具备决定性,仅具有间接和隐性作用。

2、培养对象

专业美术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所实施的对象是少数经过遴选的有强烈兴趣和较强基础的学生。普通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则基本上是对全体学生实施的。

3、教育内容

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的专业划分十分精细,而且深入到美术学科的内部构成中,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等。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一般都很强,一个具体内容往往连续安排一周乃至数周以上。本专业的学习还按严格的科学程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普通美术教育对美术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和尝试,因此,其教学内容几乎包容了美术的所有门类。鉴于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时数还必须受制于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和条件,所以,教学的严谨性和连续性只能是相对的。

4、教育成果评价

评价专业美术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社会的选择。因此,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将直接受到社会的检验和评价。

社会对普通美术教育的效果的评价就不可能那么直接。这是因为学生—般不以美术作为职业追求,美术教学也不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而学生素质的变化又难以以某种硬指标检验,因此,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5. 美术教学研究常用方法是

历史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六种教育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就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提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分析和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的要求与范围,以确定自己准备的材料等。2.收集完备的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由于历史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在研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3.归类和整理。根据自己研究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确定课题研究所涉及、建构的概念、命题、逻辑体系等。<P>4.对形成的结论进行检验。检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检验;另一种是逻辑检验。5.将分析研究的材料写成报告。(二)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定的研究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由准备、观察、记录与整理三个步骤组成。</P>1.观察准备。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好观察的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计划中要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重点、范围及要搜集的材料,观察的次数、时间,采用什么仪器,什么时候使用仪器设备,制定哪些表格、怎样填写等。2.进行实际观察。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改变观察重点。如原计划不当,可随机应变,但必须完成原定任务。观察中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观察途径,如参观、听课、参加活动、列席会议、个别访谈等。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观察时当场口问、眼看、耳听、手记,及时写出观察到的现象,若现场记录不方便,可事后补记。记录要按顺序,准确全面地记载。记录的方法有描述记录 (**记描述法、逸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 (时间取样、活动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核对表等。整理材料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作出分类、汇总,删去错误,补上遗漏材料,特殊材料另作处理,汇总的材料应准确、全面、详实。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为科研提供可靠的事实。此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前者是无控制的**常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观察,后者则有严密计划,是严格控制下的观察。按观察方式又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取样角度来分,还可分为时间样本法、事件样本法和情境样本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三)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列表、访谈、个案分析和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它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不必加以控制;研究对象是当前的教育现状而非教育史实。其主要作用:为教育研究搜集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的政策、规划、改革方案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和新理论,推进教育事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包括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就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步: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拟订调查计划,做好各种技术、事物和组织准备,进行试探性调查,制定调查表格和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目。2.实施调查,搜集资料这是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调查方式 (问卷、访问和座谈等)了解情况,力求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3.整理调查资料用各种调查方式搜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于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的资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加以整理。4.分析调查结果搜集到的事实材料,经过整理达到清楚明了后就可以考虑对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给调查开始时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回答;对获得结果加以理论上的分析,阐明原因和背景,进行解释;根据研究的结论对美术教学实践提出适宜的改革建议方案和措施;在反思本调查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5.撰写调查报告这是调查最后阶段的总结。它是指明确、具体而简洁地用文字的形式介绍调查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教育调查研究的分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调查和专家调查等。教育调查的具体方法有:访谈、问卷、测验、查阅书面材料、开座谈会、通讯等。运用此法进行科研时应注意:一要虚心求教,避免自以为是;二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偏见;三要深入、细致地调查,避免浮皮潦草;四要数量统计与分析准确,避免笼而统之。(四)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设想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等。实验法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必要的而又合乎教学情况的控制,侧重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它是揭示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实验法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总体任务是制定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1)明确实验的研究课题、研究目的;(2)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研究的理论假设;(3)选择被试对象,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4)选择和编辑合适的统计工具和手段。2.实验的实施。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P>3.实验的总结与评价。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检验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的效度;撰写实验报告。采用实验研究法进行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应全面衡量一下实验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否具备。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实验研究法具有相对的宽泛性。(五)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指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某种教育实践经验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将现象材料提高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入门方法。它包括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理性的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法基本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实践定好题目,选定对象 (对象要有代表性),掌握有关资料,制定总结计划 (包括目的、进程、分工)等。2.搜集具体事实经验总结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主动去发掘先进经验的具体事实。搜集具体事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即各种现象;二是书面材料;三是对实际效果的考证材料和各方面的反映。3.分析和综合在搜集具体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分析综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总结的目的,对材料归类整理,删繁就简,辨别真伪,核实数据和实例;其次是揭示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分清主次,哪些是创新的,哪些是带有规律性的,并把它条理化。4.论证定稿经过以上工作之后,可以写出经验总结的初稿,组织不同形式的论证。论证应以经验总结研究者为主,请有关部门的领导、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接受他们的质疑,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改补充,最后定稿。这样经验总结的全过程就算结束,总结成果也就出来了。用经验总结法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总结对象,要详细占有事实材料,要有可靠的理论支撑,理清观点,揭示教学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要正确区分现象和本质,提炼出规律性的主题。经验总结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理解先进经验的本质,再与自身的具体工作条件相结合,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对业务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其次,选择的经验应具有先进性、独创性,抓住本质、主流的经验;再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掺杂个人的主观偏见,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尽可能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六)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实际工作者 (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综合性极强。</P><P>行动研究法是将美术教学改革行动和美术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它与美术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息息相关。它研究的内容是针对美术教学实际活动,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美术教学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行动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与美术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能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美术教学研究价值增生。行动研究法一般步骤:界定问题、文献探讨、拟订计划、收集资料、建立假设、实施行动 (反复研讨、改进)、全面评价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结论与建议)。此法特别适合于中小规模的课程研究与改革,以及对具体教育结构的整体性考察除以上提到的几种研究方法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育预测法、统计法等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研究中要加以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以发挥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最佳效果。

6. 浅论如何做好中学美术教育课题研究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7.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教无定法,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首先要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实现正确决策。即使教书多年,有了一些经验的教师,也可借此指导创新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动口提问,动脑回答,动手演练,教法具有组织性、启发性、指导性、多样性、教育性。注意学法指导,学法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能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整。

8.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教研资料

在从事美术教育有八个年头后,我对美术教学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美术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而在现在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程式化、简单化,教学过程死板,教学方法单调,受教材束缚,面对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烦琐枯燥的教学,以本为本,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设施、场地、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降低,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束手无策,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低效率后果,并逐渐进入到教——学的低效恶性循环,无法适应当代学生健康、活泼、创造性地发展的需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在国画课上,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五、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与人。学校可以建立多功能教室,让学生直接接受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同时,还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时时给他们提供关注和参与的机会。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的会标、运动会的广告、元旦晚会的底幕、晚会主持人的服装、演员的服装、学校将要新建的科技大楼、美术室的室内设计,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情,也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这些鲜活的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一点浅薄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9. 美术教学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就是教师,教材和学生。

一般认为,研 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 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 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 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 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
一 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 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
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它以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现象或问题为主要对象,以探索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丰富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热点内容
体验式教育理念来源于 发布:2024-10-16 02:08:35 浏览:340
奥赛经典初中数学 发布:2024-10-16 01:21:50 浏览:957
4单元作文语文 发布:2024-10-16 00:27:44 浏览:233
数学分析b 发布:2024-10-16 00:06:05 浏览:62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发布:2024-10-15 22:06:20 浏览:160
打滚子教学 发布:2024-10-15 21:05:54 浏览:552
北京教师买房 发布:2024-10-15 20:21:54 浏览:196
四川傅老师 发布:2024-10-15 18:44:52 浏览:523
mr教育 发布:2024-10-15 18:08:23 浏览:967
葡萄糖的化学名称 发布:2024-10-15 16:10:29 浏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