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传统美术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

发布时间: 2024-09-16 06:14:39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育

一、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有目的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如: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悬挂适宜的传统艺术作品:草编、剪纸画、手绘纸伞等;窗户上张贴各式各样的剪纸;古代山水画、壁画、京剧脸谱创意手工等等布置的教室墙饰;幼儿作品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传统绘画和手工作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创造美奠定一定的基础,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

四、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艺术作品。

一切的教育活动前提都是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通过亲身的操作实践,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一节美术活动《画脸谱》中,幼儿观察认识真实的京剧脸谱,了解脸谱花纹对称的特点,发现弯曲的线条构成不同的脸谱图案,在欣赏各种特色的脸谱总结特点后,探索制作脸谱面具的步骤方法,先设计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脸谱形象,再用橡皮泥、鸡蛋壳等进行装饰完成脸谱面具。在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完整的欣赏、了解、创作传统文化艺术京剧脸谱。

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给传统文化加入现代新理念。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4岁幼儿多用涂鸦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象征性的表达;4-5岁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或形状表现事物,5-6岁幼儿可看到对事件、情节的表现。他们大都喜欢颜色鲜亮的事物,对具有童趣性的对象更加感兴趣,所以在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或幼儿相对感兴趣的传统美术形式,刚接触传统美术教育时,也可先选择幼儿较为熟知的、易于操作或再创造的传统美术作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也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美术教育中。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原原本本的将其摹照下来,我们将其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时,就必须依据现代的教育情况取其精华进行合理的再创造,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也是灵动的且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在探索学习传统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可加入更容易让幼儿接受的操作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中班组织剪纸的手工活动时,可以对剪纸内容进行改变,并不一定必须要选择剪纸窗花,我们也可以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剪小鱼、小花等幼儿感兴趣的对象,这样既学习了传统工艺,又添加了新的美术元素,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② 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

一、美术教学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为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从高中教材可以知道,能和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相当少,传统文化常常被忽视和遗忘,机械反复地进行技能学习,将忽视美术内涵。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也摧残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感知、想象,更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教化与并强化美术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二、利用课堂课程教材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拓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比如对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皮影、武术、中国漆器、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四大发明、中国织绣、中国瓷器古代兵器、青铜器、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等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要有大概的理解和把握。在美术教学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插图渗透传统教育。如对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比较,欣赏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有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利用课堂知识让学生课外通过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而且鼓楼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这样通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三、结合名画欣赏,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提高,表现为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发表个人见解。于是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交流,感受艺术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使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融入传统文化,如讲各种不同的面和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等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在笔墨飞舞中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神韵。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欣赏《花鸟画》,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富有创意地运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想象,表现自己的想法。如讲现代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我国幅员辽阔、气势雄伟的壮丽山河画卷,可以让学生再创造,借助对诗的理解,结合原作,自己进行构思、创作。这种训练是向正式创作的过渡,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力手段,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另外,适当地根据课本中的文学形象,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创作画的练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四、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提升爱国情怀。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透视古今中外的自然景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染,受到审美教育。同时,应渗透德育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增强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讨论性、评价性、故事性的方法,有意识地加强对作品的题材创作背景分析。如讲《流民图》时,可让学生自主讨论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现状,然后讲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主动投身现代文化革命,他们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为人生而艺术,以绘画为武器,参加斗争,引导鼓舞人民起来战争,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学习画家那种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长期在课堂中灌输,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情熏陶,从而在心灵深处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在感悟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强化爱国情怀。五、拓宽学生视野,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领悟传统文化精髓。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我们不仅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食物,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如山、水、春、夏、秋、冬美丽的变化,从中获取美的滋养,如高高的山峰具有屹立、挺拔的力量感和崇高的美感,瀑布具有壮观宏伟的气势之美,引导学生感受那种大自然的美妙旋律,关注生活中出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比如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的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严格的制作工艺。其生动优美的造型及色彩的和谐搭配,都得到大家的喜爱。又如剪纸,它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镂空艺术。一句话,通过欣赏文学可增强想象力,通过聆听音乐,可懂得空间抽象的意念,通过观察舞蹈可了解体态的情感变化。总之,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体验美的各异形态,从中感悟对美的创造情感,学会观察、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积累绘画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审美意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挖掘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怎么认识民间美术鉴赏教学

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艺术认识不足,认为它俗气、土气,是乡野艺术,不能与高雅的学院艺术相提并论。以下是我整理的怎么认识民间美术鉴赏教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民间美术鉴赏教学:民俗与民间美术的血肉关系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民间美术就是一种民俗现象,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间美术的产生、发生与社会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直接来源于日常民俗活动,比如以前旧的结婚礼俗活动,产生了轿帘刺绣、盖头等刺绣艺术品,产生了各种制作精美的面花艺术品,过春节、正月十五闹花灯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也产生了年画、剪纸、面具、大头娃娃、舞狮等艺术作品,可见没有民俗活动,就不会有与之相关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民俗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是民间美术品用来承载民间文化精神等观念形态的媒介,是民间美术的载体,没有民俗活动就没有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鉴赏教学:民间艺术的情与美

民间美术的情与美的流露,是民间美术的灵魂。许多民间美术都渗透着母亲的真挚情感,比如在陕西农村,有种娃娃睡觉用的耳枕,会做成各种孩子喜爱的精美动物造型,中间还留有一个洞,这样,孩子睡觉时就不会压着耳朵,泪水也不会湿了枕头,平时也可以当做玩具。又如孩子戴的帽子、穿的鞋子,都会做成老虎的形状,虎帽、虎鞋把孩子打扮得“虎头虎脑”,也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祝福,愿自己的孩子像老虎一样,百病不生、百毒不侵,勇敢、健壮、健康地成长。

虎鞋已经够漂亮的了,细心的母亲还会在后面加上一条上翘的尾巴,成了便于提鞋的鞋拔子,这无一不是母爱的结晶,这真诚无私的爱心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绘画艺术鉴赏教育,其不是为培养专职鉴赏家,而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力,学会欣赏周围生活中的一切视觉形式,进而使审美接受不是视觉接受,也不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民间美术的发展具有传承性,民间美术从古到今,世代相传,它在传承的基础上吸收、改造和发展,并且留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所需中不断进行创作。就剪纸这一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来说,它是一家族的女长者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美术行为,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文化现象,并且在农闲时传给下一代。

她传授的不仅是民间剪纸、表现技巧、造型特点,更多的是这一较悠久深远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地生活中的风俗时令、人生礼仪。所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都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民众中代代传承。可以说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文化,它还真实而又形象生动地记载着民间习俗,展示、维系和丰富着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活动增添亮丽的色彩。

民间美术鉴赏教学:对生命的渴望与礼赞

对生命的渴望,是民间美术永恒的主题。民间有许多刺绣、剪纸,如“莲花生长”、“榴开百子”,年画中的“莲生贵子”、“送子观音”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命的崇拜与渴求,这种对生命的炽烈追求,射出动人的火花。民间美术中的“生命树”是自然与人的结合体,象征万物之灵,更是对生命与生殖的礼赞,如“阴阳鱼”反映劳动人民朴素的性意识。

透过这些造型,可以发现许多民间美术都始终保持一种原始的处处流淌着生命和生殖活力的“阴阳哲理”。在中国漫长稳定的农耕文化形态中,民间美术的价值远远超越它本身,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是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是劳动人民朴素情感与审美意识的流露。它朴实无华,有的只是真情与真实,唤起人们对人类童年的回忆和对故乡泥土的眷恋。这种情感基础,是民众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祈求生存繁衍、吉祥平安的重要心理依托。

民间美术渗透到民间习俗的各个层面,充实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情境,可以说许多民俗活动,因有民间美术而丰富了内容,扩大了影响。从总体来看,它是紧紧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人们的生活需要出发,进行创造和发展的。民间剪纸、年画、墙头画、门相画、檐画、炕画、床头雕刻等都是围绕住的方面,并依靠各种居住形式和建筑格局而发挥民间创造才能的。民间的印染、织绣艺术,离开穿着服饰、枕被帐帘,几乎无法表现;陶纹釉画、编织雕楼,离开民间日常生活用具,其展现的程度会受到限制。饮食用具、缝纫的针担线盏,以及婚嫁喜寿用品,无不与家庭食住的需要相联系,其美学价值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创作的一大特色。

④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与综合性艺术课程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成为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侵害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现代教育趋向于学科之间的综合,艺术课是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学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曲、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象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和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认识到这一目标的综合性本质,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上的“音乐、美术课的合二为一”,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的简单相加,就很容易将一节艺术课上成“大杂烩”。在生活中,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已经感觉到这些领域,有的是有意的,而更多的是无意的。我们的艺术课就要对孩子的这些来自生活的感受加以强化、提升,促进他们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因此,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为学生打开了通向艺术的多种通道,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参与和体验,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具体表现为:
一、教育目标综合
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倡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1、人文素养目标。艺术学科是一种人文课程,运用其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例如:《戏剧中的笑与哭》一课,是从以戏剧为切入点,本课的人文主题,是继续感受表情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初步知道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课堂中让学生重点观看京剧或地方戏中人物的笑与哭,思考艺术与生活中笑与哭的区别,并尝试模仿,体会舞台表演与生活的异同,知道艺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艺术能力目标。综合运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知识让学生通过艺术学习获得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等多项能力,进而形成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表情歌》一课,要让学生学唱《表情歌》,用快乐的情绪和动作表现歌曲,同时还要在歌曲的基础上,创编表现不同情绪的歌词和动作,最后大家分别扮做“原始人娃娃”、“京剧娃娃”和“木偶娃娃”等进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进行表现。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愉快中得到提高。
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是相互交融的,艺术能力能体现鲜明的人文色彩,人文素养的形式又需要一定的艺术能力,两者综合发展,二者交融,生成出一种涵盖二者又超越二者的高级素质。
二、教学内容综合
艺术课程在学习内容上,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强调不同艺术门类的沟通与融合,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生活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
1、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课程提出以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学习为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
2、学习内容的综合。艺术教育以艺术为载体,包含着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等四部分,不应局限于某个方面,而应让他们全方面的接触艺术,熟悉艺术的发展史,从而获得完整的艺术能力。例如:在《黄土地的畅想》一课,讲述了黄河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并让学生观看在黄土高坡上,黄河边的人们大型的歌舞表演的录像片和相关的美术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形成学生的艺术通感。
三、教学方式综合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满足学生的生命活动,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打破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发教育、文化资源、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等,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学中,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
1、构建两种教学模式
模式一:“一科切入,兼及数科”是指在教学中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中的某一门作为学科主题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适当兼备其它艺术学科,达到综合艺术教学。例如:《风雨长城》,是以音乐切入的艺术课,学生将通过有关长城建筑艺术风采的各类图片、录像资料的赏析,通过演唱、欣赏与长城有关的经典的音乐作品,分析体验作品在旋律与节奏等音乐方面的风格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内容与思想。在艺术创作表现与感受的过程中,从而了解历经风桑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不屈奋争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围绕“长城”将音乐、视觉、艺术、舞蹈等有机结合,同时自然地渗入历史、文学等知识。这种模式一是在综合的过程中保持了某一门艺术学科的学科特征,有利于教学活动“由点及面”的展开;二是照顾到我们目前艺术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它们在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学科背景,使一般的教师能够比较容易的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条件,实施综合艺术教学。
模式二:“多科综合”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同一人文主题或共同的艺术要素,实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的不分主次的完全综合,它重在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能力。例如:《圆》一课中,以多种艺术门类中都存在的艺术要素,将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多种综合,这种综合一步步把学生引导和升华到文化的视角,进入“天圆地方”、“圆满”等我国人民共同信守的哲学观,从多个不同角度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这种模式是一种各门学科之间大综合,有利于直接的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和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2、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教学方式有对话式、体验式、探究式、调控式、小组合作式等。针对艺术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将这些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并运用。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指教师的教法,二者应是统一的,在艺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共同感受,谈论艺术;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想像和创作,积极投身于艺术活动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发挥群体力量,对艺术作深入的探索。
四、教学环境综合
艺术课程利用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1、艺术教材是立体的文化网站,学生从中吸取艺术的营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例如:在一节围绕风筝进行的艺术课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是设计、制作和放飞风筝。完成这项活动不仅需要运用特定的艺术知识、技能和美的原则把风筝设计得美观、新奇,而且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风筝飞起来,多大的风筝才能飞起来等等。要想回答这想问题,学生需要领域的知识,如空气运动学、工程设计等内容,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设计与实践设计应自觉地把整体、整合与互通、互补有机的结合,为师生在艺术实践中参与创新、创造留有空间。例如:《战争乐舞》一课,学生将结合前几课长城和兵马俑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创作和表现:穿上自己设计的铠甲、带上自己创作的面具,伴随着自己制作的战争背景音乐、音响,以自己创作的戏剧舞蹈的表现方式,在现生动逼真的、在长城上戍边卫国的战争场面。
3、教材注重贴进学生生活,联系个人成长的环境。如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等从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使艺术学习丰富多彩,鲜活充实,获得永久的动力,进而发展艺术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例如:艺术课《一起玩玩具》,教师让学生展现自己带来的玩具,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分享的快乐。当大家玩玩具时,教师发现有一个孩子非常沉默,就关心的询问他。这个孩子伤心地告诉教师:“这是我奶奶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玩具,可是奶奶已经去世了,我非常喜欢我的奶奶。”教师即兴抓住了这一情感点,让这个孩子向大家讲奶奶的故事,使孩子们由同伴之情进入到亲情的体验。
五、艺术评价的综合
艺术课程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又要注重艺术学习过程,同时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艺术课程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进行整体评价。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想法和创造性思维,最后让学生反思,能否能珍视利用他人的意见。
2、注重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使评价与教学活动、评价与具体的艺术活动融为一体。综合艺术教育,克服传统的评价弊端,发展一种把丰富多彩、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等评价活动高度融为一体的“无迹之迹”的评价。例如:在师生对话中,学生被频繁要求解释自己创作作品的步骤,并以过程的角度评价自己作品,你为什么这样修改?你觉得这样修改作品有好处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为达到对过程的评价,教师必须认真地和随时地观察有关学生创作、反思等过程的迹象。这种观察可以围绕合作活动过程中的草图制作,反复修改,回头反思和对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知觉活动中寻找评价的证据。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以往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在综合艺术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扩展了,加强了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例如: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只“方盒艺术品”,用美术的方式,将盒子的表现等内部四壁进行装饰,盒子的外面表达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盒子的内部表达你对自我的认识,学生做完自己的盒子艺术品后,教师要求他们相互交换作品,并发给每人一张纸,在纸的正面,要求学生写下“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创意的”,并对其作品评价。很明显,这种大家一起观看、猜测和审视的过程,不仅加强了全班同学和某个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加强了大家一起协作“攻关”的意识和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愉快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总目标,和促进艺术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它学科的沟通,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实现培养目标等,是艺术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使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从过去以艺术学科体系为设计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单门的音乐、美术学科的设计转变为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整合,综合是艺术课程的核心思想。

⑤ 思维绘画与传统少儿美术培训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说思维绘画比传统的少儿美术培训更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儿美术培专训是很多家长属首选的儿童培训项目之一。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传统少儿美术培训的关注有所转移,而关注转移的方向则是有别于传统少儿美术培训的思维绘画培训。思维绘画之所以能使人们的关注目光发生转移,其必然与传统的少儿美术培训有所不同。事实上,数百万个家庭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思维绘画不仅与传统的少儿美术培训不同,并且思维绘画更优于传统的少儿美术培训。思维绘画与传统的少儿美术相比,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首先,思维绘画与传统少儿美术的区别在于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传统的少儿美术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临摹或模仿,传统的少儿美术培训,很多时候是老师提供作品给孩子,然后让孩子照着现有的作品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提高了孩子的临摹和观察能力,但却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创造和想象力的发挥,对孩子的思维造成了束缚;而思维绘画与之完全不同,思维绘画注重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鼓励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真正解放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一点东方娃娃就做的很好

热点内容
地理挂图 发布:2025-01-04 18:56:23 浏览:247
物理集结号 发布:2025-01-04 18:27:43 浏览:124
恒瑞生物 发布:2025-01-04 18:19:28 浏览:247
教师系列番号封面 发布:2025-01-04 16:56:07 浏览:283
会计专业的英语 发布:2025-01-04 16:10:47 浏览:747
茉莉老师占卜 发布:2025-01-04 15:39:56 浏览:541
帅哥班主任被学生 发布:2025-01-04 15:39:55 浏览:13
索宝生物 发布:2025-01-04 15:09:04 浏览:242
家庭心理教育 发布:2025-01-04 14:45:55 浏览:762
防城港教育 发布:2025-01-04 13:38:19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