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朝三暮四文言文朗读

朝三暮四文言文朗读

发布时间: 2025-02-21 23:29:59

A.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朝三暮四》释义为原作品、原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B.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

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朝三暮四》注释:

1、狙(jū):猕猴。

2、公之心:懂得他的心意。

3、家口:家中口粮。

4、充:满足。

5、驯(xùn):顺服。

赏析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C. 朝三暮四文言文朗读停顿

1. 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题

朝三暮四

【选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③。俄而匮焉④,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⑤,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②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④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 ⑥诳——音(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

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 B.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缺乏)

C.先诳之曰(欺骗) D.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和,同,介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爱狙,养之成群 B.能解狙之意

C.先诳之 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

(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

4、翻译句子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5.解释成语的本义和今义

朝三暮四

6.这则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2. 文言文阅读理解(4)(一)顾悦妙喻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

(一)顾悦妙喻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1.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经霜弥茂.喻指:虽经岁月磨练但其心志更坚.(二)明日歌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是做则会,不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文章针对后生家遇事则退缩及拖拉的现象,提出了(百年明日能几何?)的观点,然后用《明日歌》作(推想)论证(填论证方法)2.你觉得文章要告诫我们什么呢?答:岁月蹉跎,时光荏苒.青春年华,一闪即过.请君珍惜少年时,莫待老大空叹息!(三)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翻译下列句子是以百姓勤于农植.翻译:因为这个缘故百姓(更加)辛勤地对待农业.( )表示根据上下文境的句子成分补充.2.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本文作者对陶侃是褒赏的态度.本文表现了陶侃珍惜劳动果实,视浪费为犯罪的性格特点.。

3. 朝三暮四的阅读答案及阅读课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

4. 文言文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 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例如:山肴/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D. 请问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朝三暮四》文言文

  • 出处:三暮四是一来个成语,源于源庄周《庄子·齐物论》

  • 原文:“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解释:

  1. 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 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热点内容
朝三暮四文言文朗读 发布:2025-02-21 23:29:59 浏览:187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发布:2025-02-21 23:13:13 浏览:127
掼蛋教学 发布:2025-02-21 22:16:10 浏览:147
怎么开葡萄酒 发布:2025-02-21 22:08:56 浏览:370
行车记录仪怎么 发布:2025-02-21 21:16:13 浏览:261
千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2-21 20:44:38 浏览:354
师德师风培训活动记录 发布:2025-02-21 19:53:26 浏览:838
无锡生物医药 发布:2025-02-21 19:26:49 浏览:356
缝盘教学视频 发布:2025-02-21 19:16:55 浏览:71
国考教育部 发布:2025-02-21 19:00:24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