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文言文
A. 文言文中然的用法
然
一、指示代词。相当于“如此”、“这”、“这样”、“那样”,有时在对话中也做对答词,相当于“是的”、“对”等。例:
吴广以为然(对)《陈涉世家》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这)《始得西山宴游记》
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岳阳楼记》
谓为信然(这样)《隆中对》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这)《上枢密韩太尉书》
然,胡不已乎(既然这样)《公输》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但是”、“然而”等。例:
然足下卜之鬼乎(可是)《陈涉世家》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可是)《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然志犹未已(然而)《隆中对》
三、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的样子)《醉翁亭记》
满目萧然(……的样子)《岳阳楼记》
B. 古文中“然”“之”是什么意思
一、然
1、作动词:燃烧。后来写作“燃”。
2、作代词:这样;那样。
3、作形容词:是的;对的。
4、作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5、作助词: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
6、作连词:然而;但是。
二、之
1、作动词:到……去。
2、作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4、作代词: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5、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2)然文言文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犹之[yóu zhī]
等于说犹如,如同;如像。
2、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3、次之[cì zhī]
列或占第二位。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个[zhī gè]
则个。
C. 文言文中的“然也”准确意思
文言文中然也的意思为:是的,肯定的意思
一、然拼音: rán
释义:
1.对;不错:不以为~。
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知其~,不知其所以~。
3.然而:此事虽小,~亦不可忽视。
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突~。显~。欣~。飘飘~。
二、也拼音: yě
释义: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
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来了。即使你不说,我~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9.表示委婉:你~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只好如此了。
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3)然文言文扩展阅读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也许[yě xǔ]
表示不很肯定:你仔细找一找,~能找到。
2.也罢[yě bà]
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有“算了”或“也就算了”的意思:这种事情不知道~,知道了反倒难为情。~,你一定要走,我送你上车。
3.也好[yě hǎo]
也罢(语气较轻):不去纠缠~,何必为这点儿小事闹得满城风雨呢?。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4.也波[yě bō]
衬词。无义。
5.也则[yě zé]
亦是。
6.哎也[āi yě]
叹词。表示痛苦。
D. 古文中 然 的翻译
翻译: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唐· 柳宗元《三戒》:庞然大物也。
2、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礼记》: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礼记》: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4、俗字作“燃”。《孟子》:若火之始然。
5、明白。《淮南子·览冥》: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
6、以为…对;同意。《史记·陈涉世家》:广以为然。
7、宜;合适。《淮南子》: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8、但是,然而。《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4)然文言文扩展阅读
古文引用:
1、《醉翁操·琅然》宋代:苏轼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
翻译: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
2、《封燕然山铭》两汉:班固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翻译: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
3、《洗然弟竹亭》唐代:孟浩然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翻译: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4、《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E. 古文中的“然”有几种解释
1、燃烧。后来写作“燃”。
西汉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译】火还没来得及燃烧,因此说这是安全的。
2、这样;那样。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译】不这样,(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3、是的;对的。
先秦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译】王说:‘对的,如果有百姓的。
认为……对的。
清代蒲松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译】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分之一找到的希望。’成也为是这样的。
4、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译】因而愉快而自安,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5、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
明朝魏学洢《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译】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6、然而;但是。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译】但是连我自己也没料到竟先攻入函谷关灭了秦国
(5)然文言文扩展阅读
今义:
1、作为连词时:
(1)但是,然而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4)于是
(5)然后;才
2、作为形容词:
(1)如此,这样,那样
(2)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3、作为助词: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4、作为名词:姓
F. 古文中然是什么意思
然在古文中的意思有:
1、但是,然而。
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专;然虽属(虽然)。
3、于是 。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4、然后;才。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不是表示"这样"或".......的样子"。
(6)然文言文扩展阅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G. 然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1、通假字,同“燃”,燃烧。
2、指示代词,这样。
3、表肯定,对的。
4、副词,竟,便。
5、连词,表示转折,可是。
6、助词,用于句尾,表示比拟。
7、助词,用于形容词和副词之后,表示状态。
8、助词,表示肯定,相当于“焉”。
H. 然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基本意义:
1、对,是:~否。不~。不以为~。
2、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这样,如此:当~。~后。~则。
4、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的样子,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6、古同“燃”。
作为连词时:
1、但是,然而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4、于是
5、然后;才
作为形容词:
是,对 1、如此,这样,那样
2、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作为助词: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作为名词:姓
I. 然的文言文翻译
2017-11-25聊聊
(1)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
(2)王荆公(安石)退休后住在金陵(即今南京)。一日,他独自去游山,身披头巾,着草鞋,在一座寺庙前休息。这时来了几个客人,围坐在寺前高谈文史,词辩纷然,目空一切。王荆公坐在他们下首,没有人看他一眼。忽然,其中一个客人轻蔑地问王公:“你也读过书吗?”王公唯唯不作答。那人又追问王公的姓名,王荆公无奈,便拱手答道:“在下姓王,名安石。”那些客人一听,才知道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惶恐不已,羞惭而去。
J. 古文“然”的一词多义
然
1.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二)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成然之。(《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