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美术学科素养

美术学科素养

发布时间: 2020-11-18 18:21:50

美术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美术的基本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的理念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

(1)美术学科素养扩展阅读

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⑵ 美术教育核心素养有哪些

美术教育核心素养有哪些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⑶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陶艺,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同美术能扯得上关系的技能,当然,政治,英语,体育等课程也还是要的。

(3)美术学科素养扩展阅读

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美的要求比其他阶段的人还要高。不管是对穿着、首饰、形象的搭配、就连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

⑷ 小学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德行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而这也成为小学美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中心。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行,学生才会逐渐养成正确的德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来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思维,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还要具备相应的爱岗敬业精神,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涵养,高尚的审美品格,同时要积极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这样才能养成高度的审美品位与情趣。同时还要对世界美术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小学美术教师,教师不仅要画好,还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不断学习,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含,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底气,并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层面,开阔视野。中国美术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向学生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才能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从美术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掌握好美术的相关知识。 首先,教师要掌握好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必须掌握好美术史、艺术概论以及色彩学等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美术观的形成与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使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美术鉴赏来说,就是要综合运用感知与经验等来对美术作品进行准确的评价,以此来提高美术经验。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层次,增强情感体验。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要掌握准确的美术鉴赏方式,这样才可以对美术作品做出准确与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针对其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涵养。再次,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还应当掌握好美术的专业技能。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如,速写与色彩等。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对于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绘画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书法与手工等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具备专业的美术评论能力。对于美术评论能力来说,就是对美术欣赏的一种深层次延伸,在学生自己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客观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掌握专业的评论方式,同时还要具备多元化的评论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提高自身的美术观察能力。
三、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教育人员来说,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等同于进行技法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好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在实际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知识,这样才能掌握好各个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在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⑸ 如何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
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
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
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⑹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适用于各个学段吗

什么是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
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
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
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
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⑺ 美术五大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经过周密思考、细致研讨和不断调整,凝炼出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徵;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是: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像、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审美判断素养的表现是: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创意实践素养的表现是: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像,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蒐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文化理解素养的表现是: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专门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国民,尽管美术专业人才可能在五个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优秀。也正基於这一思考,我们没有将“美术创作”作为国民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原因除了“美术表现”的外延更广,可以包括“美术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适应“国民化”的水平和要求。换言之,—个不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同样可以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和技术,通过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如果将“美术创作”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会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为“美术创作”的内涵在人们的认识中已经被固定。不将“美术创作”,而将“美术表现”作为核心素养,其道理如同语文学科不能将“文学创作”,而只能将“文字表达”当做国民的素养一样。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之间是什麼关系呢? 可以用奥运五环图加以说明。 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本位”,其他学科不会也不可能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素养。 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学科核心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是覆盖其他学科。音乐、语文,甚至体育、数学等学科也涉及审美方面的素养。几乎所有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或者创造力。文化理解也已经被一些学科列为“核心素养”,如语文的“文化理解与传承”、音乐的“音乐文化理解”。这表明美术学科提出的这三个学科核心素养,是与其他一些学科共享的。既然如此,为什麼美术学科还要将其当作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呢?这是因为在美术课程中,这三个核心素养是通过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视觉形象”生发出来的,与从声音、文字或动作等生发源相比,它们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或自身独有的通道。依据这一理解,我们还可以在“五环”的下面添加一个圆环,构成一个六个环组成的倒三角形。这样,最下面这个环即成为了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通过对视觉形象进行欣赏、理解和解读,并运用传统和现代媒材与技法创造视觉形象,指向学科的两个基本素养。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三个衍生素养。两个基本素养和三个衍生素养共同构成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⑻ 如何在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2、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二、通过美术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2、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

3、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评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始终保持兴趣和耐心,逐步增强自控能力。

2、从理想出发,树立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学会排除困难,持之以恒,使自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把健康心理发展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到具体学科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深远意义往往是远远超越该学科自身价值。我要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书的目的本来就是育人。

⑼ 如何在美术学科中实现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的美术教师已经对“双基”,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刻骨铭心,并融入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中,如何把“双基”转变成为学科核心素养,这成了我们能否顺利完成这次课程观念转型的关键。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我们不排斥接受性方式,但研究性方式更值得重视。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记忆、思考、想象、辨析和批判等能力都得到了锤炼。它们本身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是具有选择性的,因为并非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能成为素养的部件。知识与技能如果没有跟情景相结合,没有跟生活相结合,没有跟解决问题的需要相结合,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识最终也会被遗忘。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了那么多所谓系统的知识,最终剩下多少呢?只有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才有幸保留下来,参与到我们的生命进程之中,其余的如同我们常说的“全部还给了老师”。
第二,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式。这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一故事生动地诠释了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几个要素:首先,问题情景,即“情急中救人”。其次,包含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如人在水中会被淹死、水往低处流、石头等硬物能够将水缸砸破,而且需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石头砸在水缸适当的位置上,并将其砸破,让水流出来。再次,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沉着、冷静和果断。这一问题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的心理品质、知识与技能构成了一个人的素养。综合上述两方面,我们认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问题情景中选择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儿童木工创意活动

在美术学科中,如何将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呢?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未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美术教学,其常态可能是主题单元式的。因为对复杂的问题而言,仅一节课是难以应付的,由若干节课构成的单元课程,则能以更大的时空包容深度的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决定了问题的范围和取向,让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社会性的议题或大概念相关联,从而使美术知识、技能获得价值和意义。“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美术和生活中的问题)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核心,而问题需要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事件中加以呈现,因此而构成了“问题情境”。要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就需要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技能,并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它们。接着需要运用观察、讨论、思考、试错、实验、描绘、设计、制作和写作等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将解决问题后的成果,如鉴赏报告、绘画和工艺作品、设计方案等进行展示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评价。
依据这种教学逻辑循环递进,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助益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能够面对未来复杂情境的现代公民。

热点内容
东营泰贝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2025-01-10 19:59:16 浏览:443
八字教师 发布:2025-01-10 18:25:48 浏览:7
京东怎么样 发布:2025-01-10 18:11:48 浏览:81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发布:2025-01-10 17:32:48 浏览:86
文章说英语 发布:2025-01-10 14:10:08 浏览:972
华祺教育 发布:2025-01-10 13:53:42 浏览:186
aa校园巴士 发布:2025-01-10 11:44:41 浏览:729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发布:2025-01-10 11:29:56 浏览:123
全国二卷2017数学文科 发布:2025-01-10 11:17:49 浏览:111
配音h教学 发布:2025-01-10 11:16:27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