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言文
1. 文言文<<三上>>的全文翻译
原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③语④僚属⑤,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⑥,上厕则阅小辞⑦。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⑧,闻于远近,亦笃学⑨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⑩尔。
注释
(1)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祐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北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告诉。
(5)僚属:官府的辅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6)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笃学:十分好学。
(10)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2)经史:经书和史书。 (13)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4)因:于是。 (15)释:放下。 (16)虽生长富贵。虽:虽然
(17)闻:(能)听见
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属于有思想的吧。”
感悟
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2.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 文言文<<三上>>的全文翻译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属:思考,构思。
4. 古文上是什么意思
上 shàng
①<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②<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
④<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⑤<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
⑥<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⑦<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
⑧<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⑨<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
⑩<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
shǎng
<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
【上足】⒈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⒉指骏马。
【上手】⒈技艺高超的人;高手。⒉先例;榜样。⒊先前经手的人。⒋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
【上头】⒈首位;第一。⒉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5. 文言文中“上”的含义是什么
【上】【 shàng】〈名〉
(1)同本义,上面
(2)上天;天帝
(3)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4)君主;皇帝
(5)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6)时间,时候
(7)方位词,边,畔
【上】【 shàng】〈形〉
(1)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2) 时间或次序在前
(3) 远;久远
(4) 犹正,主要意义
(5) 广大
(6) 丰足
【上】【 shàng】〈动〉
(1) 登;上升;向上
(2) 上报;呈报
(3) 进献,送上
(4) 崇尚,提倡
(5) 上缴;交纳
6. 古文上是什么意思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7. “上”在文言文里意思是什么
上shǎng
指上声。古音分四声,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声,即阴阳上去。
上 shàng
形容词义:
1.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时间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3.远;久远。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犹正。主要意义。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5.广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6.丰足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动词义: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2.上报;呈报。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方苞《狱中杂记》
3.进献;送上。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崇尚;提倡。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5.上缴;交纳。如上印:上缴官印。
6.增加;添补。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
7.向前;前进。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9.到任;就职。如上任、上官、上台。
10.当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进。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2.安装;装上。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学习。如上书、上馆。
16.燃点。如上火、上纸、上灶、上香。
17.拧紧。如上弦、上绳。
18.敬辞,犹进用。如上谒。
19.记住。如上心。
20.涂;搽;敷。如上药、上色。
8.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译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译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9. 在文言文中上是什么意思
上shǎng
1、指上声。古音分四声,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声,即阴阳上去。
上 shàng
形容词义:
1、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时间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3、远;久远。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犹正。主要意义。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5、广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6、丰足。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动词义: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2、上报;呈报。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方苞《狱中杂记》
3、进献;送上。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崇尚;提倡。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5、上缴;交纳。如上印:上缴官印。
6、增加;添补。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
7、向前;前进。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9、到任;就职。如上任、上官、上台。
10、当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进。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2、安装;装上。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学习。如上书、上馆。
16、燃点。如上火、上纸、上灶、上香。
17、拧紧。如上弦、上绳。
18、敬辞,犹进用。如上谒。
19、记住。如上心。
20、涂;搽;敷。如上药、上色。
10. 文言文中表示上的字
就是上,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