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孝文言文

孝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8 15:11:09

Ⅰ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Ⅱ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Ⅲ 《陈某孝顺》文言文解释

白话释义:

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原文: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此文出自西汉干宝所写的《搜神记》。

(3)孝文言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干宝(约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

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

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这为他后来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所谓志怪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它记录了一大批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奇闻异事,内容生动丰富,情节曲折离奇,艺术价值很高。

干宝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干统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官至奋武将军,封都亭侯;父亲干莹亦是东吴官员,官至丹阳县丞。

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凭借才气受到朝廷的征召授职,担任佐著作郎。建兴三年(315年),干宝因参与平定杜弢之乱有功,朝廷赏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海宁盐官灵泉乡(今浙江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

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浙江海盐通元)。

建武元年(317年),当时是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

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

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

晋元帝司马睿采纳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的撰写。当时干宝因家庭贫困,请求出任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令,后改任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

Ⅳ 文言文《哑孝子》中哑孝子“孝”体现在哪

原文: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夫母回。后乡里大答饥,孝子行乞于外,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芧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及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

“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那里去了。

Ⅳ 古文“孝”是什么意思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 居丧的事:守~。吊~。 3. 丧服:戴~。~衣。 4. 姓。

Ⅵ 关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诗歌或文言文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尊老爱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Ⅶ 古文中孝的本义是什么急啊!!!!!!

服丧,多指为家中尊长服丧。也指丧服作形容词:对父母孝顺。
作名词

Ⅷ 关于孝的古文风的句子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Ⅸ 孝老的文言文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Ⅹ 自写以孝为话题的文言文

送你一篇我写的,说的是“不孝”。
《风水》
山阴兄弟张伯、张仲,早年相继与父母析居,自此不相吊庆。
前年丧妣,一应治丧事,其父一人自为之,兄弟似无闻无睹。今父新丧,伯仲各请道士设幽醮于庭。继而分以重金聘堪舆风水先生,争相卜地厚葬。两家所聘风水先生,各为一方高士,早有杯葛,籍此相互斗法,一言东南有瑞气,当封侯;一言西南有祥云,当拜相。纷执不下。
出殡日,村人舁棺至南口,因东西相持,两众夥大打出手。舁夫久而不堪其负,委柩于路侧,伯仲亦于路口各设灵帐以醮。时甫交秋,三五日,尸腐生蛆虫,纷纷坠地,遐迩不堪奇臭,邻里深责之。况兄弟角力既久,颇感疲乏,有懈意。于是,伯、仲合筵,重金啖二风水师,望再卜。二风水师囊满意得,经“合议”,共指今停棺处即“龙凤地”也。兄弟姑妄信之,就地葬。坟既合,言有青烟氤氲而生。后伯得一子,官至二品;仲生一女,嫁世阀,博一品诰命。“龙凤地”名声得著,村夫争相竞为墓,日既久,大路口成乱葬岗也。
某官,祖辈为农,家境贫寒,常不能全齐衣裤。其父为人精明,适逢联产承包,以养母猪售仔博小有,供某读至硕士,得以外地为官。然某不思父恩,屡过家门不入。某娶妻生子,其母往探视。某嫌母生相难堪,但逢有客,辄禁母行于内室。母与子妇偶言及某幼时趣事,竟遭某毒打且驱之。母归家白于翁,翁性躁,一病不起,呜呼!某得噩耗,竟千里奔丧,同行数车,皆风水师也。至家,某并无戚容,随风水师踏遍青山。后卜得一地,为一茶林。茶林主人乃一富商,虽某出金极昂,彼未尝动容。相持既久,某曰:“便如何,尊主当开价。”茶商以言激之曰:“非某数免言。”意在令某知难而退也。某亦激之曰:“敢签约乎?”曰:“然。”约既成,某即返城筹措,未久,谐矣。
翁既葬,某未及别母,偕众风水师绝尘而去。未久,媪得子妇电告:“速来。襁褓儿病危,妇已无能持之矣!盖因葬父所耗过巨,无可如何,官人监守自盗,月前‘不官’矣!”
蕲州周子衡,家殷实无忧。美中不足者,惟逾四十而无子。居之左近有兰若,屡进香布施,冀求一赐,然屡无应验,心有不忿。一日,得抽上签,喜,询诸老和尚。和尚释之曰:“好签!尔福禄财气占尽矣!”周曰:“何以无子嗣?”和尚曰:“有无嗣续,当知汝前缘债孽。前世人欠汝者不得还,今世人为汝子以还之;前世汝欠人者不得还,今世人为汝子以讨之。为人子者,或还债,或讨债,因果轮回,生生不息。故汝前世不欠人,人亦不之欠,无因便无果,何来子嗣?”
乱曰:“佛家论因果报应,堪舆求坟山贯气。观今世之人:得官得财者,不思官之所本,不忆财之所来,概曰祖坟冒烟也。然愤愤不平者,每言善恶有报,待时辰一到,一定要报。究其所以,两者皆妄也!为贪官者,迷风水之说,衷心祈祷好运长久;为庶民者,信报应之言,切齿静待贪官遭变。然,因果报应,尚有劝善之意;坟山贯气,实属无稽之谈。施仁得仁,施义得义,立身之本也。于不仁不义之徒,挞之笞之,方可树人间正气。”

热点内容
师生同台心语 发布:2024-09-19 16:34:58 浏览:267
无线怎么设置 发布:2024-09-19 15:49:14 浏览:640
甘肃教育信息 发布:2024-09-19 14:31:52 浏览:496
怎么去眼下皱纹 发布:2024-09-19 13:48:43 浏览:931
留学的历史 发布:2024-09-19 13:22:06 浏览:469
浮生物语5下 发布:2024-09-19 13:17:18 浏览:786
批图教学 发布:2024-09-19 11:56:09 浏览:988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 发布:2024-09-19 10:04:07 浏览:121
合肥上元教育 发布:2024-09-19 09:37:59 浏览:216
蚕妇教学设计 发布:2024-09-19 09:31:08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