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知的文言文

知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8 23:36:46

⑴ 知的文言文一词多义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矢。矢为箭表示可以传递得很快、可以传递到很远 。”意思是:用口相传的认识。本义:通过语言所获得的认识)
2. 同本义 [know][1]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彻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袁可立)曰:“吾固知其无他。”──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马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皎如白日,知公(袁可立)者宜莫如昌。——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8. 主持;管理 [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18.古通“折”。《大戴礼记·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知。”《周礼·地官司徒下》:“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孔颖达疏:“以孝德之孝以事父母,则知逆恶不行也。”俞樾云:“‘逆恶’之事无取乎‘知’之,‘知’当读为‘折’。
名词
1. 知识 [knowledge][3]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说文解字》:知,词也。从口从矢。陟离切。[3]

⑵ "知"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1
知道
2
通“智”
智慧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通“智”。
3
知己
例:新知
旧知
知友
4
主管
例:知县
知府

⑶ 天知地知吾知子知文言文的注释以及意思全文注解

原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范晔)
注释:
暮夜:深夜
迁:升迁;升官
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为:做
谒见:拜见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密愧:王密羞愧
四迁:四次迁升.
却:不接受.拒绝
遗(wei):赠与,送给.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以:拿,把.
故人:“我”.老朋友,老熟识.
当:到.地方去.
郡:郡上
道经:路过
故:过去
令:县令
至:到
何也:怎么回事
何谓:怎么能说
茂才:优秀的人才
昌邑令:昌邑的县令
译文:
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过去曾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⑷ 知知复知之 文言文怎么解释

知道人家知道了,还想知道多一点

⑸ 文言文中的“知”怎么读

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四个知是zhī,知道,了解明白的意思……最后一个知是zhì智慧,聪明的意思

⑹ “知”字在文言文中有“掌管”的意思么

有的 )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

⑺ 在文言文中,“知”字的用法

知 〈动词〉 (1) 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2)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3)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4)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5)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重(赏识;看重) (6)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7) 感到,感觉,察觉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参与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知 〈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3)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又如:知心腹(亲信) (4) “智”的古字 。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 ”)。——《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⑻ 知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1、懂得,了解,理会。

出自唐·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彼此了解,交好。

出自唐·王维《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3、主持;管理。

出自先秦·佚名《勾践灭吴》:“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4、识别;区别。

出自西汉·刘安及门客所编写的《淮南子》“故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所以孪生兄弟长相一样,也只有当母亲的才能分清。)

5、参与。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七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高、鲍两人打算不接纳国君而立公子角,国子参与这件事。)

⑼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知 zhī
1. 晓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认识;辨别。
例:汉刘向《列女传 阿谷处女》:「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3. 闻,听到。
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4. 告诉;使知道。
例:《南史 梁南康简王会理传》:「湖熟有吾故旧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
5. 知觉;省悟。
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6. 记忆。
例:《论语 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朱熹集注:「知,犹记忆也。」
7. 见解;知识。
例:《商君书 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8. 为,作。
例:《易·系辞上》:「干知大始,坤作成物。」
高亨注:「王念孙曰:‘知犹为也,为亦作也。’‘干知大始’,谓天之所为是创始万物。」
9. 主持;执掌。
例:《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0. 知遇;赏识。
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11. 结交;交游。
例:《史记 项羽本纪》:「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2. 知己者,知交。
例:《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
13. 匹配。
例:《诗·桧风·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
14. 表现。谓有动于中,表现于容色。
例:《管子•心术下》:「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
15. 欲望,欲求。例:「知诱」。
16. 病愈。
例:《素问•刺疟》:「二刺则知。」
17. 犹得;得到。
例:《列子•汤问》:「臣恐彼国之不可知之也。」
张湛注:「此国自不可得往耳。」
18. 犹管;过问。
例:唐杜甫《鹦鹉》诗:「翠襟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19. 代词。犹之。
例:《战国策•楚策四》:「﹝孙子﹞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闾姝、子奢,莫知媒兮。’」
20. 助词。犹夫。
例:《北史•周齐炀王宪传》:「吾心公宁不悉?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
21. 助词。无义。
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须达已蒙老人断,即知和颜称本心。」
蒋礼鸿通释:「‘即知’就是‘即’,意谓就称了心愿,颜色也和下来了。」

知 第四声 「智」的古字。
1. 聪明;智慧。
例:《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2. 姓。

热点内容
紧身裙教师在线播放 发布:2025-01-06 12:37:05 浏览:201
豆豆瓶教学 发布:2025-01-06 12:03:12 浏览:336
新年祝老师 发布:2025-01-06 11:55:01 浏览:124
班主任突发 发布:2025-01-06 11:17:35 浏览:540
分配时间英语 发布:2025-01-06 10:22:58 浏览:689
万科教师节 发布:2025-01-06 10:02:43 浏览:113
武敏老师生物 发布:2025-01-06 09:40:28 浏览:902
班主任扇子 发布:2025-01-06 08:15:53 浏览:774
一名英语翻译 发布:2025-01-06 07:57:54 浏览:693
三年级语文上册考点 发布:2025-01-06 07:49:42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