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 2020-11-19 00:07:33

1.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时,所选材料是否具有引导性,能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了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学生的研究材料,然后在三个瓶中装入不同的水进行比较。实际上仅靠这样的材料设计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研究起来无从下手,也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直接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对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瓶子,利用这个瓶子来对比衡量水的多少。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从而能更好地科学探究。这里增加的这个瓶子体现了知识建构的引导性,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是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
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学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偏离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引导实验探究,确保实验探究有效开展

2.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2
/6
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3
/6
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4
/6
演示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虽然过程不是很复杂,但是也是需要老师进行实验方面的演示的。老师演示的时候,要确定每一位小学生都看的很清楚,边做实验边提问,加强互动。
5
/6
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6
/6
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0学年上学期)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六年级:科学六年级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前面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包括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在此基础上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并展开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从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玩具电动机原理,然后以电能为中心认识能量及相互转化,再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4.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专必须鼓励属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5.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观察中产生好奇,在实验中发现规律。作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应使学生从小建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有必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三-六年级开设了科学这门课,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材把学生实验贯穿教材的始终。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生物,观察在我们周围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从四年级开始,就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从中明白科学道理。介于国家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把《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小实验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高广大科学任课老师科学实验的能力,使老师从不重视科学实验到会做科学实验到熟练掌握小学科学实验的智能力。


2.让学生从小学会科学实验,掌握一般性科学实验步骤,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实验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二-八周,组织教师学习并进行组织分工,按所教的年级提出的不同要求,三年级从观察实验为主,指导学生观察并出看到的一些现象。


四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实验,并能按要求写出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中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五、六年级能按要求设计小实验,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九-十五周,按教材内容的编排进行科学小实验。


十六-二十周小结,要求上缴各类实验报告。


教者上缴一篇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课案以及反思。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利用集体备时时间组织教师熟悉教材,明确本学期应该做哪些小实验,应该准备哪些实验仪器,实验的材料,哪些是学校提供的,哪些应是学生自己畴备的。指导任课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写实验报告。

2.组织教师观察小学阶段实验录像,让广大老师特别是新上岗的老师自己会做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3.明确各年级实验要求


三年级:观察土壤、植物以及固体、液体,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观察方法,会用观察的工具,知道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道理,会写观察记录。


四年级:观察了解人的骨骼和肌肉,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一些常见的调查和预测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五年级:①动手实验,知道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原理及作用。其中杠杆、轮轴、滑轮要分组做实验。②动手操作搭支架,建桥梁,造房子,感受生活中物体形状与结构的科学道理。③观察一些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④观察岩石与矿物。⑤观察感受人脑、神经系统以感觉器是怎样配合的。学会一些交流和质疑的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六年级:①观察人生成长的变化,明白一些遗传与变异的道理。②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体会并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生物是共同的家的理念。③实验理解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明白人类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道理。


4.利用周三的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成员交流小实验情况。


①实验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对比实验以及模拟实验的操作步骤。


③如何写实验报告。


④如何写科学小论文。


五、课题的研究成效。


  1. 老师增强了科学小实验意识,戴红玉、徐小庆、徐小凤、许一翔等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胡亚平、曹旭辉把仪器供到班上,有机会就组织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2.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目前学生写实验报告三百多篇,学生写的科学小论文三十多篇,四(3)班学生黄立铭等学生的科学论文获市一等奖。


3.老师撰写的科学小实验方案及反思十多篇。


六、存在的问题。


  1. 有的老师怕实验时学生难管理,少做实验,只做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少。

2.有的学生写的实验报告过程不全,实验结论不明显。


这问题有待于下一学年继续研究解决。

6.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做好实验准备

我是一名小学专职科学教师.以前我总认为科学课只要教师备好课,准备好实验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学探究前的准备工作.但随着科学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碰到了实验器材准备难的问题,曾多次导致探究活动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探究活动认识不足,准备不到位.众所周知,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组成,而每个活动都必须要准备有结构的材料.那如何解决教师实验前准备难的困难呢?我认为,在科学探究活动之前,不仅教师要准备好,而且学生也应准备好.下面谈谈我的做法:一、多层次了解学生,通常我会在上一个单元课之前这样做:事先让孩子们列出本单元比较完整的一张实验器材清单,让每个小组商量着作好相关的实验准备,根据孩子们可能提供的实验材料,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此,在每堂探究课之前,再让每个小组商量着做好本节课的实验准备,根据学生提供的实验材料,我再为学生补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几次,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在了解和准备实验材料的同时往往会在课前进行一些小实验,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科学课,就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多了强烈的体验,多了高度的参与,真正做到不为教学而探究,而为探究而探究,实现了精彩高效的课堂探索.二、多角度开放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当我们敢于放手的同时我们就会由衷地发现学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学生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令我不胜感慨: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课前了解到学生很乐意研究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于是在教师准备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结果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富有意义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葱、苹果、马铃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这些材料充满了结构性,在印证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说服力,比我“精心”准备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极大地“吊”起了他们探索的“胃口”!所以当我宣布请各小组自由找5样东西由重到轻、由大到小排好顺序,再猜测、实验、比较、思考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是那么高昂,他们的发现又是那么新颖和科学,他们发现小碟子很重,放满水后又会沉下去了;他们还发现,牙签有是时是沉,有时又浮了,具体要看牙签有没有浸透水,浸透了,就会沉.就这样,当我们在开放材料的同时,我们也开放了孩子们的“大脑”!同样,对教科书上现成的实验结论和方法我们也可来个开放式思考:“沉浮”单元中一个活动采用了挤压瓶子让“潜艇”沉到瓶底,学生探索时觉得挤压太困难,太麻烦,继而想出了只要倒转瓶子,让笔帽内充满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与压缩空气后让水进入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动力源自于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一些新鲜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满足探究欲望的事物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此,我们要适时适地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材料的意识,让更多的实验成员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探究活动充满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然要让学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产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内化而成的.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材料以便上课时使用,上课时学生带来了用放大镜观察的材料.瞧,同学们多认真,观察完自己准备的材料后,互相交换材料进行观察,还不断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喜欢观察.四、多灵活分组学生 当实验材料多,需要小组合作时,收集实验材料就要进行合理分工.我的具体做法是:(1)先分好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学习小组成员,一旦组成就要分工合作,选好学习小组的组长;(2)分小组商讨下节课实验探究内容,预习时间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课下课前的几分钟,然后讨论好要带的材料,并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以便备齐实验材料;(3)由组长负责统一分配,落实到每个人带什么实验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时哪一小组的某一个人忘了带实验材料,则整组将无法展开实验,他将受到组员的谴责,这样通过合理分工,互相监督,人人都能及时准备好学习材料.总之,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7. 怎样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有效

[摘 要]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使实验教学更有效?笔者从实验兴趣的激发,到实验目的的明确,一步步的展开至实验设计以及一些实验的改进和拓展方面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兴趣 实验 有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宗旨。由此,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既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科学课,每节课都有探究活动,那么多的活动是否有效?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实验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我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 “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在讲三年级《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在两个空矿泉水里分别放一个气球,但一个底下有个小洞一个没有洞。我先让同学讨论能不能把瓶子里的气球吹大?然后让大家认为都能吹大,再让班上力气最小的女同学和力气“最大”的同学比谁吹的更大?事实却小女生赢了,男生的气球始终吹不大。这样,原有的认识结构不平衡了,学生急需解决这时的矛盾,兴趣就高涨了。

二、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总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学生对实验是否有兴趣,取决于对实验目的的了解。如果实验只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既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又不能高效地收集事实;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就不能激活学生认知的内驱力。因此,指导学生实验时,在实验前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斜面》一课,首先应举例说明什么是斜面,然后提出问题:斜面有什么作用?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根据以有经验假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学生能设计出对比实验,这是关键,他们已经有针对性的目的,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说明用斜面省力。这样的实验,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探索科学规律的活动中来,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精选探究材料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一个个活动需要一份份有结构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空谈活动就是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材料不够典型,没有结构,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生动有效的结构材料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前提和依托。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蕴涵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组合。通过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木块、石头、泡沫塑料、胡萝卜、铁盖、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等材料。有些能浮的,有些能沉的,有些既能沉也能浮的,还有一些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组5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材料一组5个,用来探究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些有结构的材料集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探究的环境。在该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利用这些有结构的材料对物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对他们原来所做的关于沉浮的解释加以修正。学生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使学生进一步感到“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重的物体容易沉。”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到,有了生动有效的结构材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实现了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

四、改进实验教材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材的不断更新,有些时候教材的设计以及编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们还是照本宣科,一尘不变地进行实验教学,那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反之,假如能够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进再进行实验可能效果会好得多。如《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中,有个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我课前做时火柴不能用蜡粘牢。还有蜡的多少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我就改蜡为轴承油——— “黄油”。经过好课前的实验,成功了,以后在课上就用它了,而且效果很明显,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了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学生的研究材料,然后在三个瓶中装入不同的水进行比较。实际上仅靠这样的材料设计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研究起来无从下手,也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直接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对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瓶子,利用这个瓶子来对比衡量水的多少。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从而能更好地科学探究。这里增加的这个瓶子体现了知识建构的引导性,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注重实验指导

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做到每次都能较高质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实验现象明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

分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训练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着实做好以下工作:

(1)实验器材的分发

要设计好实验器材的分发工作。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验要求等,有些实验器材可以在课堂上学生讨论时分发,如高高的量筒等;那样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及时使用和指导。有些则在课前分发。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实验器材的分发做到最优化。

(2)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能独立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发生错误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进行液体测量时,量筒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

(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教师必须予以严格要求,及时指导。

六、合理评价实验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实验评价对于学生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实验评价可围绕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方法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在“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团橡皮泥,让学生推测它在水中是沉是浮,师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问:大家能让橡皮泥浮上来吗?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学生想到(如把橡皮泥和泡沫绑在一起;往水里加盐、加糖……)等许许多多想法,虽然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教师都给了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后,追问:不借助任何材料,能让橡皮泥浮上来吗?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这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受到过表扬,他们会放大胆子去思考,就能促进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探究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8. 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的课题有哪些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核心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热点内容
教学的教育性 发布:2024-10-19 23:30:08 浏览:176
济南学易佳教育中心 发布:2024-10-19 21:58:57 浏览:25
关英语 发布:2024-10-19 21:40:32 浏览:898
世界生物工厂 发布:2024-10-19 21:33:07 浏览:856
长丰县教育局 发布:2024-10-19 21:27:07 浏览:897
北京教育学院地址 发布:2024-10-19 21:06:05 浏览:161
师德小姐 发布:2024-10-19 20:58:46 浏览:569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发布:2024-10-19 20:50:17 浏览:23
物理矫正阴茎 发布:2024-10-19 20:42:24 浏览:996
师锦教育 发布:2024-10-19 19:11:06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