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与文言文

与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9 00:13:12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一、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
1、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2、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二、用作连词,“同”“和”“跟”。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
三、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
3、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四、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3、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五、与 jǔ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通举,推举)

㈡ “与”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白话释义:要求的和?抑制与之和?

2、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

白话释义:谁能彼此没有相互。

3、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白话释义:上把功劳和,人民战争;上以《诗》、《书》和,人民学习。

4、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白话释义:你不与胜利的,而与不好的。

组词如下:

与其、给与、付与、与闻、参与、施与、与共、与会、相与、舍与、赠与、右与、课与、其与、嘉与、弗与、犹与、何与、权与、行与、优与、锡与、与么、增与、过与、旉与、与能、与点、与助、赐与、

(2)与文言文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与”字含义相同。

组词解释:

1、与其:连词。在比较两件事或两种情况的利害得失而表示有所取舍时,“与其”用在舍弃的一面。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错了,与其说我怕你,不如说我怕我自己。”

2、给与:亦作“ 给予 ”。使对方有所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身体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3、付与:交给:将贷款~对方。

4、与闻:谓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

鲁迅 《华盖集·我观北大》:“据一位教授的名论,则‘教一两点钟的讲师’是不配与闻校事的,而我正是教一点钟的讲师。”

5、参与:亦作“ 参预 ”。亦作“ 参豫 ”。预闻而参议其事;介入,参加。

㈢ 文言文里的“与”是什么意思

读yǔ ,意思有
1. 和,跟

2. 给

3. 交往,友好

4.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

读yù,意思有

  1. 参加

读yú,意思有

1. 同“欤”

㈣ 古文“与”的意思

一、与 yú

(1)与yú

(2)同“欤”[same as“欤”]

二、与yǔ

1、〈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又

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3)交往;交好[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4)奖赏[reward],如:与奖;与津贴

(5)帮助;援助[help]

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6)随从;随着[follow]

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7)合乎[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8)等候,等待[wait] 如:岁不我与

(9)允许[permit],如:与告(准假)

(10)交付,偿还[pay],如:与利息

(11)亲近[be friend with]

2、〈名〉

(1)党与;朋党[clique]

(2)盟国,友邦[allied country],如:与国(盟国;友邦)

(3)类;同类[kind]

3、〈介〉

(1)跟;和;及[with;to],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2)为,替[for]。如:与我想想

(3)离开[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4)对于;于[to]

4、<连>

和;同[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5、〈助〉

(1)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三、与 yù

〈动〉

参与[take part in]

㈤ 与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与yǔ〈动〉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3.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2]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名〉1.党与;朋党 [clique]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介〉1.跟;和;及 [with;to]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连>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助〉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与 yù〈动〉1.参与 [take part in]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与 yú1.与 yú2.同“欤” [same as “欤”]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其可怪也欤?——《孟子》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学习进步!

㈥ 与 在文言文中有那些意思

最常见的是做通假字‘欤’语气助词,‘啊’‘吗’的意思,也有‘和’‘跟’的意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文言文中!!

㈦ 与在古文中的意思

与在文言文中作动词:赐与
例: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与在文言文中作名词:
例: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与在文言文中作介词:跟、和、及
例: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参与的意思
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作助词:和、同
例: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㈧ 在古文中与的意思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官员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作名词用时,可翻译成 党羽。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作介词用时,表示和、跟。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作语气助词用,同“欤” 。如: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㈨ 古文中的与有哪些意思


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
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
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
②<动>参与;参加。《肴之战》:“蹇叔之子~师。”

<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 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 ~~~字典上的解释,求采纳!!

㈩ 文言文里的与是什么意思

与:与 yǔ

名词义:

1、党与;朋党。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类;同类。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与 yǔ

介词义: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为;替。

3、离开。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4、对于;于。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与 yǔ

连词义:

1、和;同。

动词义:

1、赞同。

与:与 yú

1、同“欤”。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与 yù

动词义: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热点内容
教学的教育性 发布:2024-10-19 23:30:08 浏览:176
济南学易佳教育中心 发布:2024-10-19 21:58:57 浏览:25
关英语 发布:2024-10-19 21:40:32 浏览:898
世界生物工厂 发布:2024-10-19 21:33:07 浏览:856
长丰县教育局 发布:2024-10-19 21:27:07 浏览:897
北京教育学院地址 发布:2024-10-19 21:06:05 浏览:161
师德小姐 发布:2024-10-19 20:58:46 浏览:569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发布:2024-10-19 20:50:17 浏览:23
物理矫正阴茎 发布:2024-10-19 20:42:24 浏览:996
师锦教育 发布:2024-10-19 19:11:06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