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文言文
⑴ 文言文景帝杀晁错翻译
楼主你好;
下面这段是《史记·晁错列传》的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
曾经在轵县张恢先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
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
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没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
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
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称他为“智囊”。
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
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
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
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
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
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
晁错听到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见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次日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
皇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致于触犯法令。”丞相谢罪。
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丞相终于发病死了,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杀晁错为名义反叛。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
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
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他为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
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邓公是成固人,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妙计。
建元年间皇上招纳贤良之士,公卿们都推举邓公,当时邓公免官,便由在家闲居起用做了九卿。
一年之后,又推说有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在朝廷大臣之间很有名望。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
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
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建议诛杀晁错。
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
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
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用。
后来擅权,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这个危机,却想报个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俗话说:“改变古法,搞乱常规,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类人吗?
⑵ 文言文翻译
郅都,河抄东郡大阳县人。以郎官的身袭份侍奉文帝。景帝时任中郎将,敢于向皇上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斥责大臣的过失。郅都曾随侍皇上去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进入厕所,皇上目示郅都,郅都毫无所动。皇上想亲自拿兵刃去救护买姬,郅都跪伏在皇上面前说:“失去了一个贾姬,又有一个新的买姬进来,天下缺少的难道是买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不以自己为念,又怎能对得起国家和太后?”皇上听了郅都的话,便退了回来,野猪也没有伤害买姬。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给郅都黄金一百斤,皇上也赏赐给郅都黄金一百斤,从此器重郅都。
济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滑,济南太守不能治服他们,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来到济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恶分子的全家都杀了,其余姓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畏惧郅都就象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调升中尉之官,丞相周亚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并不跪拜。这时,百姓质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却自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⑶ 周亚夫任太尉,东击吴楚叛军 全文翻译
译文:景帝三年,吴国、楚国造反。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兵向东进攻吴楚叛军。周亚夫命令军队加固营垒,坚守不出,却派弓高侯等人率领轻装的骑兵部队断了吴楚叛军后面的粮道。吴楚叛军缺少粮食,吃不饱,想退兵,多次挑战,周亚夫始终坚守不出。
吴楚叛军饿得厉害就撤退了;周亚夫就派精锐的部队追击,把吴王刘濞打得大败。吴王刘濞丢下了他的部队,和几千壮士逃走。汉朝悬赏千两黄金来捉拿吴王。一个多月后,越人砍下吴王的头来报告。周亚夫一共同叛军攻守三个月,就把叛军击败,平息了叛乱。
原文: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大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昊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
出处:出自文言文《周亚夫平叛》。
(3)景帝文言文扩展阅读:
《周亚夫平叛》典故:
公元前154 年(汉景帝三年),吴、楚等地诸侯王反叛朝廷。
焦急万分之际,汉景帝刘启脑中立即闪过父亲文帝临终前的嘱咐:“我死后,如果国家有什么紧急事故发生,你可派周亚夫统率汉兵,平定乱事。”
朝廷正用兵当口,汉景帝忙把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从中尉一下子晋升为太尉,掌握全国大军。周亚夫临行前,汉景帝再三重托:“如今七国叛乱,情况紧急,国家安危全望将军独挽狂澜!”周亚夫受命,统领36位将军率浩浩荡荡的汉兵,向东进攻吴、楚等七国。
周亚夫风尘仆仆到达淮阳,察明形势后,亲自向汉景帝呈上一份紧急奏章:“吴、楚的军队轻装简从,行动极其神速,无法跟他们正面交战。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纵之计,暂时放弃保卫梁地,让叛军占领,然后断绝吴、楚的粮道,才能制服 这股叛臣贼子。”汉景帝答应了这个要求。
周亚夫率兵云集荥阳,吴国叛军正猛攻梁国。梁国吃紧,屡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置之不理,却偏偏亲率军队向东北驻扎于昌邑城,挖深城池,坚守不出。
梁国诸侯梁孝王急了,天天派员向周亚夫请求。每次,周亚夫耐心地听完,便“嘿嘿”笑笑,却仍按兵不动。
梁孝王恼了,直接上书汉景帝。他派人将一纸告急文书星夜送到京城,汉景帝仔细摊开展读:“陛下,梁国危在旦夕,周太尉拒不救援!”
汉景帝也有点着急:“周爱卿太过分了,怎能见死不救呢?得马上派遣使者令太尉发兵救梁。”
京城使者到达荥阳军营,宣读汉景帝诏书才毕,周亚夫凛然一声发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铲除叛贼,周某一人承担罪责!”他仍固守壁垒,不出兵救梁,那宣读诏书的使者只好干瞪眼。
几乎在同时,周亚夫却已派遣精干的轻骑兵,长驱直入,悄悄断绝了吴、楚军队后面的粮道。吴国军中缺粮,饥饿阴影笼罩,只好强忍着屡屡向汉军挑战,汉军却仍纹丝不动。有一天晚上,汉朝军队内为出兵不出兵的事吵闹不停,直至嚷嚷到周亚夫帐下。
但是,帐内鼾声正浓,周亚夫并没有起床 。周亚夫旷日持久的不应战,使吴国军队拖累了,他们急着要寻找突破口。
吴王刘濞调兵遣将,围住了昌邑城。一天,叛军如蚁袭击城的东南角。听完军情汇报,周亚夫“嘿嘿”一笑:“刘濞,你瞒得了我?你在声东击西。你佯攻东南,实欲攻西北!”
周亚夫调动汉营士兵悄悄加强西北角的防备。不过一袋烟攻夫,吴国精锐部队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亚夫手下兵将刹地涌现在城头,矢石如雨而下,吴军哪里攻得进去?刘濞气得吹胡子瞪眼,手下将士腹内空空饥饿难当,士气一落千丈,大败而走。
周亚夫长剑一挥,早就准备好的一支精锐劲旅呼啸而出,追击吴兵。吴王刘濞见势不妙,马上抛弃大队人马,只率数千壮士仓皇逃窜。他们直逃到丹徒县,建筑工事,龟缩自保。一个多月后,吴王被越国人斩下了脑袋。吴国叛逆彻底烟消云散。
历经三个月大小战事,吴、楚等七国叛乱终于平定。汉景帝对周亚夫刮目相看,朝廷文武百官更喷喷称赞:“周太尉当初的弃梁不战真是为了保汉平叛大战,确是神机妙算啊!”
⑷ 景帝杀晁错文言文翻译
晁错,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于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默然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⑸ 汉景帝为什么阻止下述古文中的讨论。
回答只要围绕着“涉及到讨论君臣上下的合理性的问题,作为君主肯定会制止”这一原则,多少都会得分,而且见文中的讨论自j汤武继桀纣之位起而逐渐靠近了景帝的祖宗高祖刘邦即帝位的合理性,作为其子孙是肯定要制止的......^ - ^
⑹ 景帝杀晁错文言文翻译
晁错,颍川人,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他博才多学,善于分析,在汉文帝时期,他就官拜为太子家令,精心辅佐太子,并得到了太子的宠信。被称为太子的智囊。在这个时期,晁错曾经多次上书文帝,就战争、充实边塞、农耕、爵位的封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帝对此也多有褒奖,以表示对晁错的宠信,并且采纳其不少的意见,以治理国家。汉文帝前15年(公元前165年),文帝为选拔良才,亲自策问考试,晁错以优异的答卷被文帝提升为中大夫。随后,晁错又上书文帝,谈论应该削减诸侯王的实力问题,以及如何来改变这一现实的法令,上书共有三十篇。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用他的意见,但却非常赏识和器重晁错的才能。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晁错以其自己对问题的精辟见解仍多次地与景帝在一起进行单独的国政论谈,而且景帝仍能经常地采纳他的意见,并且依据晁错的建议,修改了许多的法令,其受宠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九卿。景帝即位的第二年,便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当初,汉高祖刘邦刚刚平定天下,兄弟少,儿子们年幼,大量的领地都分封给同姓诸侯王,仅封给齐国就七十多座城,封给楚国四十多座城,封给吴国五十多座城,这三个领地占去了全国二分之一的面积,而得封的这三个领地的并非嫡亲的诸侯王。随着各诸侯王领地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一部分非嫡亲的诸侯王对朝廷越来越骄横,又加上文帝在世总是以宽厚待人,不忍心对他们加以惩罚,所以,到了景帝称帝,这部分诸侯王们则更加骄横了。故此,晁错劝景帝说:“如今,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叛乱,不削减他的封地,他也会叛乱,如果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快,祸害会小一些;如果不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慢,将来有备而发,祸害更大。”景帝让朝廷百官及宗室共同讨论晁错的建议,没有人敢与晁错辩驳。朝廷便根据晁错的建议对吴王等诸侯王的封地朝廷逐步的削减。晁错的父亲得知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京师,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辅佐君主执掌朝政,削弱诸侯王的封地,疏远皇室的骨肉之亲,人们的议论都怨恨你,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晁错说:“只能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天子无法尊贵,国家不得安宁。”他的父亲说:“这样做,刘氏的天下安宁了便晁氏却危险了,我离开你去了!”他父亲就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见到大祸临头!”果然,此后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以诛除晁错为名举兵叛乱。
先前,晁错一直与吴国的丞相袁盎互不相容,只要有晁错在某处就坐,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两人未曾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确定袁盎有罪,景帝下诏不再追究袁盎的责任,而把他降为平民。吴、楚为首叛乱之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景帝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叛乱的有关密度。”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来审查袁盎,可能会有助于中止叛乱密度,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不会参预密度。”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求见朝廷中与晁错有矛盾的官拜为太子詹事之职的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面见景帝,当面说明原委。窦婴入宫奏报景帝,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前来朝见景帝,恰遇景帝正和晁错研究出兵征讨叛军所需军粮的问题。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袁盎回答说:“吴、楚叛乱,不值得担忧!”景帝说:“吴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熬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杰;他一直准备到年老白发才举兵叛乱,如果他的图谋没有计划出万全的把握,能贸然行事吗!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熬海水为盐的财利,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若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自然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及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叛乱。”晁错听之,也马上赞成地说:“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问:“应采取什么妙计?”袁盎回答说:“请陛下让左右侍从回避。”景帝让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一人在场。袁盎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很顺从地迈着小而快的步子,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景帝一再向袁盎问计,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说高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责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他们才造反,其目的就是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达到此目的也就罢了。现在的对策,只有先斩晁错的首级,派出使者宣布赦免吴、楚七国举兵之罪,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会撤走。”景帝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不会为了庇护他一个人而不向天下人道歉。”袁盎说:“我想出的只有这个计策最佳,请陛下认真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收拾行装,做出使吴国的准备。过了十多天,景帝私下授意丞相陶青等人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与群臣、百姓疏远,又相想把城邑送给吴国,毫无臣子的礼节,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批复说:“同意所以判决。”可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第二天,景帝便派人召晁错,欺骗让他坐车巡察东市,于是,晁错穿上朝服到东市巡察,结果到了东市就被腰斩了。
谒者仆射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景帝上书分析回报战争的情况,景帝问他:“你从军中而来,听到晁错被杀,吴国和楚国的兵撤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准备叛乱已有几十年了,当初,文帝在位时,陛下您为太子,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文帝,得以陪伴您饮酒、博弈,但在博弈的过程中,吴太子与您争执棋路态度不恭顺,被您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致死,朝廷送吴太子灵柩回吴国安葬,吴王不收,又将其灵柩送回长安安葬,从那时起,吴王就产生了谋反的念头。几十年过去了,朝廷又削夺了他的封地,吴王要杀晁错只不过是他举兵叛乱的借口,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啊。再说,朝廷杀晁错,天下的士大夫还敢向朝廷进言吗!”景帝说:“这是为什么?”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了朝廷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王国的封地,从而尊崇朝廷,这本来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刚实行,他本人突然被杀。这样做,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王报了仇,我个人认为陛下不应该如此。”于是,汉景帝深深地感叹说:“您说得对,我也很后悔杀了晁错!”
三个月后,吴、楚七国的叛乱被平定,七国的诸侯王皆自杀或被处死。这七国的诸侯王分别是吴王、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川王、济南王。齐王开始也与吴、楚有串联,但后来迫于形势,又举兵抵御叛军。七国叛军平定后,齐王害怕,也服毒自杀。而袁盎却从此成为景帝所依赖的直接参预朝政的大臣。六年后,因阻碍与景帝一母所生的梁孝王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被梁孝王派人暗杀。
⑺ 会景帝不好辞赋 文言文翻译这一句
恰好汉景帝不喜欢诗词歌赋
⑻ 古文经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对还是错
时间没错,但书写文字是先秦古写籀文(即六国文字)。
⑼ 景帝杀晁错文言文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上便宜事 便宜:方便办的
B.法令多所更定
更定:更改订正
C.收其枝郡 枝郡:从属的郡城
D.公为政用事
用事:执掌政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还,
因上便宜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①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③宠幸倾九卿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为人严峻强硬,不近人情;但他人品出众,足智多学,能言善辩,深得文帝太子及景帝的宠幸和重用。
B.文帝时,晁错任太子家令,虽多次上书进言而未被采纳,但展示了他的才学,获得升迁,为后来景帝继位重用晁错铺垫了基础。
C.晁错不顾反对意见推行改革,极力主张削减诸侯封地,结果导致他的父亲服毒自尽,自己也被赐“衣朝衣”问斩东市。
D.晁错死后,景帝问及平叛归来的将军邓公对诛杀晁错的看法。邓公认为晁错行事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杀晁错是错误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译文:
⑵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译文:
⑶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译文:
【答案】1.A2.C3.D4.A5.译句:⑴汉文帝没有采纳,但认为他的才能特异。⑵晁错多次请求皇帝闲时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采纳。⑶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独揽大权,有不少变革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