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视事
视事shì shì
就职治事。多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
例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
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B. “下车”“视事”“山陵崩”“乞骸骨”在 文言文中 意译 成什么意思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臣愚,不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C. 文言文中的视字怎么说
文言文中“视”来字的意思:自
①<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
②<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③<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④<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
⑤<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⑥<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⑦<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文言文翻译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E. 令在古文中可作代词 起令视事
不能。这里的“令”是“让”的意思。
具体解释一下“起令视事”。
起:用,起用。
令:让。
“起令”是两个连续动词,即起用、并且让……
视事:到职开始管理公务。
起令视事:起用为原职、并且让他立即到职开始工作。
此句省略了兼语“其”,补充为:起且令(其)视事。
F. 文言文中的《明史王文传》“起视事”怎么解释呢
文言文中的《明史王文传》“起视事”,意思是起用他到职办公。上下文是:英宗即位,版迁陕西按察使。遭权父忧,命奔丧,起视事。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起用他上任。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G. 文言文翻译: 1.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2.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
这是《梁书》里关于王僧孺的记述,这里不得不讲讲这一时代背景:南朝梁立国之后,王僧孺被征召为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后又任南海郡太守,他期望在任上有所作为。南海作为梁国的对外门户,过去的郡守只不过是坐地官商,从转手贸易中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王僧孺有睹于此,不胜感概地说:昔日别人为蜀地长史,全身上下都没有蜀地的出产物,我要留给子孙的,也将不是南海这个地方的出产。他着手扭转吏制,颁布了《南海郡求士教》,以寻求贤材的佐助。
1.他在职办公才一整个月,有诏书征召他回去,南海郡里老百姓道俗人众六百多人跑到朝堂去请留下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2.王僧孺小时候家里贫穷,他母亲织布卖纱作为职业,曾经带着王僧孺到市集,路上遇见御史中丞的随行扈从,被仪仗队驱赶逼迫到了沟里。
H. 文言文中“视事”是什么
视事:shì shì在文言文中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I. 视事与用事古文意思相同吗
说皇帝视事、用事,意思一样,都是处理朝政的意思。
J. “视"字的古文意思
视 视、眡、眎 shì <动>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照顾,照看。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发令。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