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兴趣学科体育

兴趣学科体育

发布时间: 2020-11-24 09:34:50

⑴ 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

A。技术小组要做一些操作上的活,应该属于实践作业吧。。。反正C,D应该不是。
求采纳(^_^)

⑵ 大专有哪些专业

大学教育分为全日制专业和非全日制专业。全日制专业通常由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统一招生,学制为三年,学生在学校学习。非全日制专科学校主要分为成人高等教育等几种类型,学生没有固定的学制,可以在相关的教育机构学习或自学。

专业有:国际贸易、计算机及应用、药学、销售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护理学、财税、金融、金融管理(中英合作专业)、会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商务管理(中英合作专业)、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行政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公共关系、机电一体化工程、管理工程、电子政务 。

(2)兴趣学科体育扩展阅读

本专业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实践性的,即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和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足够和实用的基础上的。根据中国大陆的教育制度,中国大陆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专科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比本科学习年限短的一种专业教育。它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样,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科生源主要来自全国普通高考,即通过每年6月份的普通高考录取入学,读完专科专业所有课程,经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而取得大学专科学历。

全日制统招专科生毕业时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高职和高专都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学校名称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和“职业大学”。高专学校名称是“××高等专科学校”或者"专科学校“。

也有学校名称是“大学”或者“学院”的高职高专,例如: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州大学、开封大学、宁波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网络——大专,大专专业—中国教育部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系统分析法,在明确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分析,阐述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途径。培养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旨在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体育素养
一、引言
我们非常关注中学生的体质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家长都全力以赴地培养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知识的积累是不断更新的,而一个好的身体则受用终生。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尤其是这些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有很多指标都在下降。随着《山东省2012 年和2014 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的颁布,该方案规定2012 年山东省将加试体育。该方案的实施让体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身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家长、孩子开始注重体育课程,并且加强了身体锻炼,体育开始被广泛关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话题。
二、体育素养及其构成
(一)体育素养的概念
《辞海》对“素养”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对“涵养”一词的解释是:“身心方面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可见,素养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养,二是说这种修养是平时养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把体育素养理解为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它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指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体育素养的构成
体育素养是在长期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内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构成要素有:
1.健康意识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没有把竞技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列为体育素养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排斥学生掌握一定的竞技运动技能和知识,只是认为应把竞技技能作为健身手段,因而不应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素养的必备内容让全体学生掌握。故把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体育素养的基本内容更符合实际,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国策要求。
2.体育文化水平
体育文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即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和体育锻炼。具体地说就是初步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够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体育锻炼;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体育功能与价值。体育技能它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所谓健康素质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等体育行为的正常进行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体质水平影响体育行为,一般来说,体质太差会导致体育行为的减少。反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比赛等体育行为可以使体质水平得到提高。
4.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取决于文化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个体心理素质和智等因素。一个具有强烈的体育意识的学生对体育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直转化为锻炼动机,成为激发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动力,从而培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惯,使其常年自觉地参加锻炼,终生受益。体育意识,一方面来源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实践(体育行为)。全面的体育知识与积极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体育能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体育意识的发展。判断体育意识的标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确认识体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对体育正向积极的态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动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第五,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
5.体育品德和体育个性
体育品德是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体育道德在个体体育行为中的反映。通过体育行为表现出的体育品德也是体育个性的重要方面。
体育个性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个体特点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品德和体育技能是体育个性的重要体现。
三、当代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育素养整体偏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体育意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要想在体育方面有成绩就必须以牺牲智育为代价。所以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整体性,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对许多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在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中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仍显不足。
(二)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低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然而学生的体育能力较低和终身体育意识不强。有部分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程度很不够。另外,有部分学生由于功课繁重,学生会活动和社交活动过多,抽不出时间来锻炼。从健康意识与锻炼习惯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身体锻炼的自觉性。
(三)忽视体育品德的修养
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是好的,但是学生只从表面模仿,使有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与体育道德相背离。
(四)对体育个性化的忽略
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娱乐、强健体魄、通过体育考试等。但这些动机的特点是强烈、不持久、不稳定、易变。目的一旦达到,动机随之消失,行为停止。虽然近些年来高校体育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物化改革放在了显要的位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
四、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是学校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既有显性的,如体质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等,也有隐性的,如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兴趣、习惯、能力等。
(一)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原则
1.选取科学的体育素养评价因素
对学生恰当的考评不仅是一种评价方法,而且是一种激励行为,所以体育教学考评应在正视体育文化的价值,不同学生的身体和运动基础的差异,终身体育行为所需要的体育素养和自主能力的基础上,将体育考评的重心转向体育思想、锻炼习惯、运动能力和体育素养等方面,要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体育兴趣、情操以及相关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等方面,并将其纳入学校体育的考核内容。改革以运动技术评定和达标的体育课考核方法,建立以体育能力和心理收益为核心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注重体育结果的实效性评价,促使学生在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方面自我培养,促进终身体育观的实现。
2.确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就是在身体素质这种硬性指标评价的基础上把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对待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问题,要以新的指导思想考虑,传统学校体育重在一个阶段、某个方面的成果,而终身体育眼于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成果;传统学校体育鼓励竞争,常常搞“达标测试”和筛选,实行淘汰,使学生在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下学习,而终身体育则强调体育是一个过程,着眼于它的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表现,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3.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所谓过程评价,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讲,即关注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进步的程度,当然也需要结合结果。竞技运动讲究客观时空上的平等,而学校体育却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竞技的结果要清晰地分出竞赛者的优劣顺序,而学校体育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应表现出灵活性和实效性,即以学生的实际提高幅度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每个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也乐于接受。
(二)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1.把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把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要转变人们的价值观,逐步调整和改变学校体育的价值判断标准。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引入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评价,这不仅更加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学校体育评价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2.确立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框架
显性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观是对传统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挑战,以往的评价一般是按照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一味地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显性指标去搞“达标”,忽视了个体之间存在的先天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不平衡,使本来轻松、活泼的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成为一部分学生的负担。
要建立综合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意、技能的领域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
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
对于显性与隐性指标的评价,操作上可以采取“显性指标重视过程评价,隐性指标重视结果评价”的办法,虚实结合,尽量提高可操作性。
从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讲,应该重视进步度评价,即关注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在学校体育实践中,有的学校尝试了“正、反50m 跑启迪”的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很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迪:竞技运动讲究客观时空上的平等,而学校体育却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竞技的结果要清晰地分出竞赛者的优劣顺序,而面向全体学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就不宜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由此可见,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应表现灵活性和实效性,即以学生的实际提高幅度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前的水平和学习后的水平相比较就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也乐于接受。
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评语制与等级评定制,小学低年级可采用评语制,小学高年级到高中可采用等级评定与评语制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大学可采用等级评定制。在不同学段,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应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包括指标、权重与标准都有所区别。如下表:

五、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
体育教学中应该认识到体育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基础,这也是现在积极提倡的终身体育思想的题中之义;其次,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它是体育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往往以兴趣和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运动兴趣在运动动机中是最重要的成分。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气氛。其次,学校体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选择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活动。再次,学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切忌采用单一死板的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方法。
(二)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体育素养
教学改革,就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创造性地设计和构建新的教育模式。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展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不大。只有对教与学的观点先破后立,冲破旧观念,才能真正出现按照教与学的关系的实际,按照教学规律,树立新的教与学的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课堂教与学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地深化。教学改革,主要就是学法的改革,而学法的改革又受制于教师的教法观点。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转变观念,注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加强,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结合。
(三)加强理论课教学,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理论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渠道。理论课上,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的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电教课、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向学生传授观看和欣赏体育竞赛的知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终生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
(四)完善体育环境,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就要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首先,重视课堂锻炼环境。体育课堂要充分体现健康快乐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特点,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天性,创造一种快乐的体育人文教学环境。其次,拓展课外活动环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与体育课一体化的课外活动体系。
(五)加强教师的自身体育素养建设
首先,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敬业爱岗的思想品质,作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感染。其次,体育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语言尽量生动、幽默、形象,充分活跃课堂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创造良好的心境。再次,体育教师端正的仪表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六)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建设能丰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建设要朝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教材要以丰富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为目的,要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建设中应尽可能开设和介绍一些简单易练、不易受场地设施的限制的运动项目,当然也可以开设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另外,还应该开设体育文化选修课,加强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弥补体育活动课程在传授体育文化方面的不足。
(七)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体育素养与体育技能关系密切,体育技能的提高有利于体育素养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巧。当学生按照运动技能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某种动作方式,形成动作系统,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体力去完成时,即标志其掌握了某种运动技能。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还与课堂上思维活动的强弱和锻炼积极性的高低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渠道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勇慈.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J].中国学校体育,1999,(04):60-62.
[2]夏肖林.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素养培养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10):95-96.
[3]林宋荣,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2000,7(02):60-61.
[4]周登嵩,尹钊.试析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 03):26-28.
[5]钟凡,倪超,冯志敏.高校体育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⑷ 如何使小学体育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在小学阶段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实现的,每节体育课能否达到健康的目的,这就取决于那40分钟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实实存在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如下。
一、重视体育教学运用有效手段促进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其价值的定位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更多的应该定义为让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鉴于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首先给予这门学科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独有特质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但是在长久以来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这其中有来自于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于教师自身。
二、提高体育课堂认识明确体育课堂学习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长久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体育这门学科并不在升学考察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完全将这门学科当成是一门辅助性学科来学习,而很多教师也是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就很困难。体育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绝不仅仅在于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塑造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学生具备坚韧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明确必然会提高很多教师对于这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而有了教师重视程度作为保障,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有了教师重视程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作为保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变成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不再是可能和不可能的问题。
三、学生程度激发兴趣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学习的目的性也不是很理想,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充分的发挥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堂。但是主导地位不代表着主体地位,诸多的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主动则必然会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降低,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困难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四、丰富内容重视体验
体育这门学科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学内容更多地偏重于实践和参与,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课堂内容上做文章,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参与,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感受体育所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成长。在这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篮球项目十分热爱,平日也经常观看一些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点,组织学生开展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和班级内部的分组对抗赛,让学生在比赛之中懂得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在训练之中思索比赛的成败。通过这样的身体和心理的参与,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运动技巧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进步,还有心理方面的成长。除了要注重学生身体方面的体验之外,教师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体验,例如在比赛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整个比赛过程,让学生懂得反思自己,也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总结性的活动,让学生懂得平日艰苦的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的付出,才会有预想的回报,也借此来磨练学生顽强的意志。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是每一位教育者所应该致力于的工作,在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来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深刻体验,并在这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为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⑸ 授课方式有哪些类型 授课方式有哪些类型

授课方式的分类: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

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

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

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

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

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5)兴趣学科体育扩展阅读:


授课类型分类

(1)、综合课

综合课就是一堂课中完成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它所教的东西面很广阔,包含的东西也多于其他类型的课程。

(2)、单一课

这是授课类型的第二种分类。即一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单一课又分为:传授新知识的课、巩固知识的课、培养技能、技巧的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等。

简介

高中阶段授课形式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滔滔不绝峰回路转的学者型,它是授课的最高境界。

二是沉着稳健直击要害的针对型,它是授课的中庸之举。

三是火力侦察暴露问题的试探型,它是授课的初级阶段。

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当教师知识渊博而且善于辞令时应使用学者型;当教师教有时日但不善表达时应使用针对型;当教师“既无祖业,又无产业”时应使用试探型。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当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时,要大讲特讲;当学生接受能力一般时,要针对训练;当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时,应实事求是。

再次,一是高一宜讲,高二可讲练结合,高三复习基础宜练,拔高宜讲;二是新课宜讲,做题宜练;三是概念宜慢,练习宜快。

3、授课模式

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地解决问题。

模式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排除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取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因素进行研究。

模式方法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示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和理论分析。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

研究教育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的表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4、授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

参考资料

网络法-讲授

网络-授课

网络-授课类型

⑹ 数学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统一步调的教学内容违背个人成长规律

人类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人的理性思维主要由大脑顶叶和前额叶控制,一般在12-14岁开始发育,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无法人为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教学是根据平均水平来设计的。

对于理性发育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规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有的涉及到抽象思维的学习内容无异于天书,此时的学习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行进行灌输无异于拔苗助长。

1

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

孩子的数学成绩重要,还是你们的亲子关系重要?

爱是无条件的。有太多家庭悲剧的原因是家长“胳膊肘往外拐”,为了维护一个错误的教育评价标准而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和对家庭的信任。甚至有家长会说出“考不好就别进家门”这样的话。我很理解,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认为在教育体系中通过高分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能为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础,且不论这种观念里体现出的局限和绝望,仅仅是在坚持这种观念的过程中失去的重要的东西就值得去反思。

正确看待考试成绩,不施加过分的压力。真正理解孩子数学不好的原因,往往并非练习不够,可能只是因为他的成长规律所限。做孩子做坚实的后盾,而不要成为不合理的制度的帮凶。

2

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习,理解孩子的困难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该有发言权。因为家长的信息渠道往往是通过老师来获得,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理解他的困难,一方面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孩子讲给你听是更有价值的体验,教是最好的学。

3

用孩子擅长的事物帮助他保留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不止是做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兴趣的必要条件是要学科和孩子的生命发生连接。无论你的孩子喜欢写作、体育、绘画、音乐、阅读、电影还是游戏,学好数学都能帮助他做的更好。尤其是在孩子们最着迷的游戏里,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在所有的游戏里都有体现。

关键在于,家长要开放自己的观念,延迟满足自己的功利心。如果孩子的成绩暂时不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住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在孩子的理性思维发育之后,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

4

通过阅读了解数学的历史和趣事

通过数学相关的书籍和电影。让孩子了解数学的历史,体会数学之用。同时也发现数学的新天地,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读《数学之旅》《数学沉思录》《数学恩仇录》《数学大师》《费马大定理》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中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读读《数学之美》《从一到无穷大》《从惊讶到思考》这一类科普读物,比教科书有意思多了;也可以读读《二维国》《我们》这样与数学相关的小说,打开自己的视野。

全家人一起看《美丽心灵》《心灵捕手》《模仿游戏》《极限空间》《死亡密码π》这一类电影,或者是《费马最后定理》等纪录片,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既是学数学的方式,也能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5

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实践数学

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参与有趣的学习项目来取代补习班,比如参加编程项目、机器人项目、游戏项目、低科技制作项目等,让孩子学以致用。在做项目的过程里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曾经说:认为中国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好是自我麻醉的说法。也有说法认为,中国教育教的不是数学,而是算数。所以应试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精于做题,却在创新领域鲜有突破性的贡献。所以在你困扰于孩子的数学成绩时,也要知道,在中国应试教育里,数学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数学好。家长应该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更加重视孩子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对数学的兴趣的维持。更重要的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因为数学不好,就破坏了你和孩子之间本应良好保持的互动关系。

⑺ 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50字体育

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例文):

1、体育课上,除了完成学生成绩工作的考评,适当地在课上组织些足球赛篮球赛还是必要的,让更多的同学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同时也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

2、平时不仅在室外上课,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理论课,进行体育竞技运动的相关知识传授,丰富体育生活,拓展视野,并且也是对室外操作一个很好的配合教育,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竞技的规则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

3、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拒绝古板生硬的教学方法,然后体育课的课时一周可以两节,大二大三也可以有体育课。当然,体育考试不要为难学生。

4、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以传习操作性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它具有沟通或连接教与学、对体育教学内容加工、对知识技能和品德转化、激发学习动机等重要作用。

5、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应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发挥特长,弘扬个性。

热点内容
二年级语文园地一 发布:2024-11-05 21:10:25 浏览:684
2017二卷数学文科 发布:2024-11-05 19:23:13 浏览:401
历史课评语 发布:2024-11-05 16:16:22 浏览: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来 发布:2024-11-05 15:10:20 浏览:842
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 发布:2024-11-05 14:31:54 浏览:4
细思极恐的文言文 发布:2024-11-05 14:15:26 浏览:574
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05 14:11:23 浏览:190
scientist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05 13:03:28 浏览:943
物化学习方法 发布:2024-11-05 12:20:33 浏览:544
郑的英语 发布:2024-11-05 11:29:04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