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课的意义
美术课在幼儿教育中作为副科而不被重视,其实一节好的美术课,学生受益良多,如何上好美术课呢?对美术老师而言,不仅要自己会,还要善于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必须学习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面对素质教育,“音”、“体”、“美”应摆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实习中的一些感悟,谈谈上好美术课的做法。 一、遵循认知规律,适时给予点拨。 1.进行美术训练,没有规定的模式可寻。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此时,教师可不作任何限制,让他们敞开心扉。他们要画什么就画什么,要怎样画就怎样画,教师只要作适当的点拨与鼓励。要让他们感觉画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扩展,思绪如泉水般涌出,画出的就是一幅发自内心深处、具有生命力的画。 画画时没有任何的瑕疵,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没有任何的画画模式。当然,给学生自由,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如果这样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画画的质量也无法提高。 2.从生活中丰富内容。生活是画画的源泉。小朋友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较多,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教导学生做有心人,肯定会有所收获。生活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就能画出一幅幅有生命力、理想的画。 当学生被某一事物吸引的时候,他们必定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小朋友有独特的视觉,有满脑子的问号,这些都是激发他们画画兴趣的素材。有了情感的触动,就有倾吐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带领学生经常到大自然去,开阔视野,开阔心境。 作品画好了,如果不展示就显得毫无意义。小朋友可以在交流展示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成功者。“赞美是照在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而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上台展示、贴办刊物、学习园地,等等。 二、引导学生科学画画,逐步深入。 1.引导学生观察。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教师的天职就是要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自然教育和自主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应恰恰是快乐和有趣”。我们要把视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原野,遇事多观察,勤思考。那么,我们应该结合小朋友们观察的水平进行有序的教学指导。其实,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儿童的观察水平较低,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不强,精确性也不够。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再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为画画积累素材。 2.激发想象。激发想象的方法有许多种,可针对新教材,针对学生的独特性而进行。 3.实践活动。好的画并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画才是原汁原味,充满情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实践多画画。因此,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才为以后的美术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开放,让学生学得活泼、积极、主动。 无论是在何种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境界、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或潜移默化或直接作用”。教学方式的变化有赖于教师理念的变化与更新。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开放,这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的心态,并以此铸就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美术课要有教学程序的变化。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做调查或搜集各类相关的资料,教学法要适当、灵活,组织严密,善于辅导。教学内容要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活泼、积极、主动,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既教会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系统的知识和规律,并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要有准确性和计划性,讲授、练习、演示、示范都应安排妥当,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不浪费每一分钟,在有效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辅导好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根据教学内容辅导好所学内容的训练,能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课后还要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为主,多放少辅,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获得审美的方法、创造美的方法,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热情,甚至一节课不一定要得出什么结论或结果。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历史、关注他人、关注自我,在这种关注中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写生体验,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探究创造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是教学新走向。 以上的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教师从一开始就有序地指导教学,就能克服美术教学这一薄弱环节。
Ⅱ 幼儿园美术室的作用与目标
一、重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实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萌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②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并以此作为宣泄情感、充分表达个性的活动,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③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在幼儿园内外营造自然的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外墙壁上适当安些多宝架或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给幼儿提供进行集体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也可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 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画笔表现、表达眼中和心中的世界。 ①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好的选材能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②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 ③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①游戏情境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②观察引导法。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哪些人?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③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 ④作品赏析法。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⑤过程指导法。幼儿作画时,教师既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理解并引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扩展、丰富其画面的好方法。 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Ⅲ 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一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 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 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 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 历史过程。 将图画、手工等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之内开始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和德国,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深感 工艺教育的需要。在当时,美术被认为是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使头脑细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识和技术的学科, 所以初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而且都从几何形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对幼儿也以同样的方 法去教,只不过难易不同罢了。 20世纪初,很多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美术研究开始兴盛,如凯尔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们积 累了很多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结果使欧美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变革。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Cizek)提出了 革命性的主张,提出不要给儿童强加成人的思路和方法,要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教育,并使儿童的创造性 得以实现。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国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国的罗温菲德(Lowenfeld)也对美术 教育理论作出突出的贡献。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 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基本态度。”罗温菲德也认为艺术教 育“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来塑造人格。在艺术心理学的领域里,美国的鲁道夫·阿 恩海姆(Rudo If Arnheim)对视觉与认识与思维的深入研究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正如 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创造 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 与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相呼应的是以德国包豪斯(Bauhaus)造型设计学校为代表的现代造型艺术潮流。包豪 斯将一切造型领域里共同的基础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动了“构成”的发展,这不但 对生产和造型艺术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美术教育。图案、手工这些教育内容被重新加以认识。抽象化 、象征化的表现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同。美术教育同人的生产和生活愈加密切,美术教育的范畴广为 扩展。 综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术教育已由写实和抽象两个方向发展而来,并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 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人性与社会性的教育。“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大多数国家美 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 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上: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 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 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 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对于这一阐述,可以认为是我们过去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这一阐述的意义 ,它在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具有参照意义。同时也应指出,时代发展 了,认识也发展了,这一阐述已不适应今天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未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主要 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未脱离以成人对美术的理解来看待幼儿美术活动,以客观反映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因此不适合幼 儿美术活动的心理特点与表现特点。必然将幼儿美术引入写实的模式之中。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够,反而使活动范畴受到局限。如“绘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 )”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动来概括。再如“观察力、想象力”,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活动会有助于智力的 发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来概括。 (三)创造力是区别于智力的一种能力,也是美术教育最为突出的一种功能特征,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关 系,难以清晰地认识和记住这一重要的目标。 对于以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三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 美育内容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视觉对形式美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区别于其它美育形式的主 要特征。另外,用“欣赏力”一词,是过高的目标,幼儿的美育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知觉与感受, 尚难达到欣赏力的程度。 根据以上几点意见,笔者认为,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重新修正。 为使目标及其阐述更为科学,我们首先必须对幼儿的美术活动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幼儿 美术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和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也不同,这并不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而是用心灵对知觉 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幼儿美术如同原始人类的艺术活动一样,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可以说它是 一种混合体,它既是幼儿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体质、智力的体现,又是 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是游戏、又是学习,既有模仿,又有创造。
Ⅳ 论文:浅谈幼儿园美术课怎么上
浅谈如何上好幼儿园美术课
蒙台梭利曾说:绘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它不仅陶冶人的情操,还给人一种力量,使人变得坚不可摧。让你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绘画需要耐心和细致,所以绘画培养你做事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好品格。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多么重要。现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呢?下面从我个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来谈一谈。
现在的美术教学中,繁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极难取舍。有人觉得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让孩子随意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因为美没有领域,不同人对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幼儿园的孩子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经验,也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每一幅幼儿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因此无论孩子的作品是什么,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有人认为幼儿应通过正规训练来加强绘画技巧,中大班幼儿会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进行模仿和表现,又因缺乏绘画技巧和经验而无法表达内心的思想。这两种教育观念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要不要规范幼儿的审美,限制幼儿思维――幼儿的想象需要保护,但同时也要通过老师的辅导来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其实,如果方法和观念正确,两者不会矛盾,教师也不会再迷惑该怎样将两者结合才能使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真正意义。
一、从兴趣入手
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了解该年龄段幼儿能够达到的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好吃的,那么绘画内容最好以食物为题材;中班幼儿喜欢动物,绘画内容最好以动物为题材;大班幼儿喜欢人物,绘画内容最好以人物为题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题材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与老师互动,积极配合。
二、幼儿美术教育快乐化生活化
幼儿园目前的课程都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活动呈现的,因此,美术教学与幼儿主题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让艺术真正体现生活。在开展活动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
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背景,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
在建构式课程中,我们挖掘出很多和生活有关的美术活动,如:创意花瓶,长腿娃娃等,都是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我们还借助语言活动,让幼儿在理解、欣赏了优美的诗歌、好听的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绘画形式,所以,可以给幼儿欣赏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不能强迫幼儿必须与名画或范画画得一模一样,最好体现自己的想象和想法。另外,他们更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形式带来的新鲜绘画体验,所以,要不断丰富美术形式。可以尝试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材料,例如可以选择棉签、手帕、纸团等幼儿易操作的东西。如果操作太难,幼儿不容易达到操作目标,便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绘画材料则可以是卡纸、纸盒、瓷砖墙、石头或者废旧物品等容易收集,方便展示,能很好的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生活中很多材料可以为我们所用,如:自制彩泥活动就是孩子很喜欢的一个活动,老师当场用面粉、色拉油、颜料制作出彩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活动的一开始老师想让孩子们用自制的彩泥制作一些秋天的水果或蔬菜,但是活动开始后,很多孩子都提出希望可以用这些彩泥制作更多的东西,因此通过活动,孩子们作品的丰富可以想象。
三、注重习惯的培养
对“习惯”一词的解释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长期养成的,我认为在一堂美术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习惯教育。
1、活动前准备
活动中可能要设计图画,教师要事先练习,体会其中的重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和指导。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创作与练习用的材料要事先准备好,并注意适当多准备,以便临时增加和损坏。
2、活动过程中的教育
组织幼儿活动时先让幼儿安静下来,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讲述。并让幼儿知道,认真倾听他人讲述,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
绘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有的幼儿不知道水彩笔帽放在哪里,有的放在手里,有的放在桌子上,甚至有的最后不知道水彩笔帽去了哪里,针对这一情况,我统一让幼儿把水彩笔帽扣在水彩笔上方,这样既容易取放,又不容易丢失,为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不再为找不到笔帽而发愁;其次是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会与小伙伴讨论交流,讨论声音过大,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这时我采用听音乐的方法,播放轻音乐,让幼儿的声音不能超过音乐的声。
3、结束后的有序整理。
完成作品后,认真整理作品和用具,不遗漏。请他们互相观察并看看教室,桌子脏了擦干净、纸屑掉了捡起来……渐渐的幼儿每次下课前都能这样做,慢慢习以为常,教室也变得干净、整洁了。
幼儿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进行交叉反复培养,及时树立榜样,发现点滴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满足幼儿爱表现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
四、丰富作品展示的形式,体验快乐
美术作品的展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希望自己作品得到赞赏,赞美是幼儿心理活动最好的诠释,能够放飞他们想象,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尽量给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的内心得到解读,感到被老师和集体理解、重视。所以,老师要引导幼儿大胆描述作品,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体验美术活动中的快乐。
幼儿美术是从童心中流出的一条涓涓小溪,有喜、有忧,它细腻、清澈、神奇、美妙……我将沿着溪流的路径,去寻找源头,去发现来自孩子心灵的歌唱。为孩子的成长道路添加一抹绚丽的色彩。
Ⅳ 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开题报告
你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Ⅵ 什么是创意美术对幼儿有什么好处
启发大脑 培养强烈的视觉美感 初步对美术的理解 对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美术的学习过回程 逐渐培养情操答 有助于心灵的修养 对其他学业的学习也有辅助作用 培养 修炼于潜移默化中 教育美感 做一个美丽的人 完善的品德 健全的人格 很好的 但是在选择接受的培训单位 是要慎重考察先 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不是花点小钱 无事 要看孩子喜不喜欢某个环境 有无提高
Ⅶ 怎样评价幼儿园美术课画面布局
这个 我觉得 对于构图而已 你自身得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才能有看法 这个不是什么定义也是别人无法给予你的标准 还有就是我觉得对于儿童画来说 颜色丰富 充满整个纸 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形状也好 颜色也好都可以根据个人来进行 哪怕和现实不一样都没关系 只有颜色看起来舒服 构图舒服 就好 天不一定是蓝的 也可以是绿的 太阳不一定是红的 也可以是 蓝的 冷调子和暖调子 在一幅画保持一种平衡就好
Ⅷ 幼儿园上美术课对幼儿有什么好处
开阔思维,培养兴趣,更好的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