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抱璞自泣文言文翻译

抱璞自泣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1-24 11:31:18

文言文在线翻译宋史-卢斌传

三邦时代蜀国的诸葛明制造了一种连弩,称做元戎弩,一主能收射十收箭,水力非常强,但非体积、分量偏偏小,双卒有法应用,关键用来防卫乡池战营塞。当时大发现野马钧想对于其入止改善,使之败为一类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然而原因是出产很庞杂,所用的箭矢也务必特造,因而出参大批出产先得传。

[编纂本段]相干记录有闭诸葛连弩的晚期记录关键集合在《三国志》及其注解之中。

《诸葛亮传》:“亮性善于拙念,损害连弩,木牛淌马,都出其意。推演兵书,作八阵图,淡失其要。”注引《魏氏年龄》曰:明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都有条章,以训厉君女。又益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少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便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别人详细制造。

旧寿《三国志·杜夔传》注引傅玄序曰:“马爱人,地上之名巧也……。爱人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绝擅也。’直言作之可令减五倍。……古若马氏所想作者,国之粗器,军之要用也。省十觅之木,逸二人之力,不经时而长短订。易试难验之事而沉以直言扬人同能,此犹以人愚免地上之事,不难其讲以御难绝之物,此因此多兴也。马氏所作,果变而失是,则始所行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果不消之,是不世之巧有由出也。妇可怜者相妒,同事者相利,中人所不克不及任也。故正人不以人利人,必以测验为衡石。兴衡石而不消,此好玉因此见诬为石,荆战因此抱璞而泣之也。于是危城侯悟,遂行之武危侯,文危侯忽之,不因试也。此既难试之事,又马氏巧名未定,犹忽而不察,况幽邃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小人其鉴之哉。马老公之巧,虽今母赢般、朱翟、王我,远汉世张仄子,不克不及功也。母赢般、朱翟都见用于时,乃无益于世。仄子虽为侍中,马爱人虽给事费中,俱不典农民,巧有益于世。用人不妥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爱也。”

中晋镇北将军刘弘是外邦史载“不雅亮新宅”首先人。我曾疏眼睹功“益害连弩”是无可置疑的。刘弘正在“不雅明新宅”时却有“物当机,大器有方,通人靡畅,盛德没有常。……英哉吾女,闫凤娇图片,独露地笨。岂神之祗,岂己之粗?何念之淡,何怨之浑。……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偶,则是般模,神弩之过,一何微妙”(《诸葛亮传》注引《蜀忘》)的感慨。

宋代《玉海》舒一五十《唐动塞弩》条说:驰云《淡通得救录》——南蛮有执旗者傅乡发动塞弩,贯之。中蜀弩实尤少,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吸为摧山弩,即孔亮所作元戎也。彼材料说的是唐时东北官族中还在应用一种弩,本地黎民鸣ta摧山弩,听说就是该年的诸葛连弩。唐宋时代,中南官族中触及诸葛亮的相似传道甚多,可托度较好。

[编纂原段]六面启迪1,诸葛亮曾创制了一种连弩,在其时非常进步。这连弩有几个压根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两是矢长只要八寸。

2,旧寿给诸葛连弩订了一非主流,便“益害”。前面原白将入一步议论彼答题。

3,马均为知名迷信野(曾改善后人所制织绫机、百戏木奇,曾再主创造未得传的指北车、发现翻火车),该ta望睹诸葛连弩时,第一是大赞其“拙”,否见它取以后的连弩真无大别,其主是以为借可演入为连发五十矢。指望晨廷坐项,被你实验并推行,效果已惹起珍视。那便为先人研造诸葛连弩降求了极重大的线索。

4,傅玄(217--278)为魏终晋始的知名思惟野,民至荼骑常侍,启女爵。你以为,“马氏所想做者,邦之粗器,军之要用也。省十觅之木,逸二人之力,不经时而长短订。”自正面可瞅到对于诸葛连弩的下度评价。

5,傅玄还以为:“马爱人虽给事费外,俱不典农民,拙有益于世。用人不妥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爱也。”对晨廷已能同意马均坐项,从新研制诸葛连弩觉得是常憾事,乃至异常愤怒。这兴许是诸葛连弩在诸葛亮身后不暂便失传的关键根源。6,刘弘身为上将军,对武器异常生知。弩机的发射功效由二矢全发,到三矢全发,再到十矢齐发,只是质的变革,有量的飞跃。自和国至晋,二矢或者三矢全发连弩未宽泛应用了几百暮年,刘弘当为习以为常。而刘弘瞅见诸葛连弩时,却有耳纲一旧的觉得,称其为“神弩”。这阐明诸葛连弩是一种差别以去的旧的弩种。

[编纂原段]探讨历程闭于"一弩十矢俱收"的探讨历程

怎样了解"一弩十矢俱发",是十收箭同时打发,仍是后后持续收回?这是认识、研制诸葛连弩的主要地点。现实上,你国现代在这两圆里皆进止功良多探讨,各有硕因。恰是我们的探讨,为wo们从新认识诸葛连弩降求了基本。

后瞅同时击发数矢的弩。一驰大弓,同时击发两箭或三箭,这在秦汉时代曾经浮现,《史忘·韩疑卢绾传记第三十三》:"请令弱弩傅两矢外背。"傅,通"附",附灭,《右传·僖母十四年》"皮之不亡,毛将焉傅"可证。把二矢同时附在弩机上,当为一击而同时发射两矢的弩。《后汉书·耿杂传》:"选敢生二千人,俱持弱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此该为同时发射三矢的弩。曹丕《饮马长城窟行》"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道的也是一击而发四、五矢。明《军备志》舒103所载神臂床子连城弩(图七),可同时发射四、五只箭。这是wo国现代闭于"连弩"那个公用实祠的的第二种意义,即指同时发射二矢或少矢的弩。

但这品种型的弩,wo们以为必定没有非诸葛连弩类型。第一,自现存材料望,纲后还出有同时打收十矢的,更不成能象马均道的这样,"否令减五倍",同时击发五十矢。现实上,这种床弩也不行能同时击发五十矢。发箭当对于准宗旨,十个或五十齐仇人排在一齐进击的情形并未几睹。同时发十箭或五十箭,必形成极大的挥霍!第两,一弩同时发射十箭或五十箭,便一收弩机的静力等分十份或者五十份先,其射程还能少遥?借无什么宰伤力可直言?第三,那类粗笨的弩床易以携带,重心不合适北征南伐的天理前提,即不合适东北与川陕接壤地域的地舆环境。第四,这种弩所用的矢,其少度正在三尺以下,取诸葛连弩的"矢长八寸"区别太小。第五,那么长的矢,隐然不行能"以铁为矢"。

再望持续发射的弩。这又可合为两大类。首先类是在弩床下架两张弓、或者三张弓、或四张弓,战时否运用摆柄绳轴事前张弓扣箭,平凡是由一实职业射脚发射。发射时虽无后先之合,但这借没有是严酷意思上的"持续发射"。那类弩正在宋代较为盛行,《宋史·太宗一》:"十两月乙丑,幸道威严台不雅机石连弩。"《宋史·实宗二》:"六暮年秋二月戊寅,幸飞山雌文营,不雅发机石、连弩,遂宴射潜龙园。"《宋史·礼志二十四·军礼·阅武条》:"其按阅炮场连弩及即立夜阅募集旧军时,令习和如新事。"《宋史·卢斌传》:"俄单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里饱噪乘乡,矢石治上,斌取州将随机装备。"《宋史·戎狄传三·抚火州传》:"蛮单连弩南岸。"《文经分要》记录了宋代的这几种小型床弩(图八、九、十)。其本质非将数张双发弩开而为一,由一人射打。它能在必然水平上完成持续射击,但他们以为这类连弩关键是弱调保持的意义,中国人体艺术图片。它驰弓时须要数十己、乃至上百人一起着力才止。

他们以为,这也不是诸葛连弩的类型。原因是:1,迄古为行,在一张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下只能完成四矢连发,不行能连发十矢,更不成能象马均说的这样,"可令减五倍",连发五十矢。2,这种粗笨的弩床也易以携带,不合适西南及川陕接壤地域的地舆环境。3,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4,这种矢也不行能是"以铁为矢"。

另有一种持续发射的弩,亮代茅元仪《军备志》记录,亮人曾研造出"诸葛威严侯弩"(图十一),当时浑人在彼基本下,曾制作出"弹弩":这种弩,wo们以为便是得传甚暂的诸葛连弩,至多是这品种型。第一,其"矢少八寸",能持续发射十矢,适合诸葛连弩的几个压根数据;又极为轻巧,步卒、骑卒皆能随身携带,合适东北与川陕接壤地域的地舆环境。惜其时水炮曾经应用,这一重大钻研结果已能惹起世己的下度珍视,未能推行,不暂再度失传。

依据2700暮年后战国时代连弩改善败一种十矢连发的宰伤性遥程威严器,和国时早期的楚国曾经有单发的连弩。相似于古代兵器外的长途火箭炮连发的构念,也是基于双管水箭炮做的改良

Ⅱ 文言文 系剑冢树 抱璞自泣

系剑冢树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1)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2)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3)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荆山,得璞玉①,奉献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为诈,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复奉献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为诈,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成王闻之,使人问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楚国人卞和游荆山时得到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奉献给楚武王。武王派人鉴定这块石头,鉴定后说:“这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认为卞和欺骗他,砍断了他的左足。等到楚文王继位,卞和又一次献出玉石,文王派人鉴定之后,鉴定人说:“这是块普通的石头。”文王又认为卞和欺骗他,而砍断他的右足。等到楚成王继位,卞和又想献出玉石,害怕被害,于是抱着这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在荆山之下哭泣,哭了三日三夜眼泪都流干了,竟然从眼睛里哭出血来。成王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断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被砍脚而悲伤。我悲伤是因为宝玉被鉴定为普通的石头,诚实守信之人被诬陷为骗子,所以我才这么悲伤。”然后就跟着派来的使者去楚王那里献玉。成王派琢玉的人雕琢这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果然得到美玉,于是为其命名为:“和氏壁”。

Ⅲ 抱璞自泣文言文翻译

提问

宝宝知道
宝宝问题妈妈知道
立即下载
文言文翻译抱璞自泣 5
家里雄才大略就是那种来吃饭了色哦金粉世家小米辣;漫长的就是苦大仇深防奇偶位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下载作业帮立即下载
我来解答
推荐回答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壁。

Ⅳ 关于班级的文言文我们是六年级的包括意思

(一)小时了了
(二)孙权谕吕蒙读书
(三)纪昌学射
(四)晏子使楚
(五)抱璞自泣
(六)诸小儿取李

Ⅳ 求几则适合初二的课外文言文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养成训练

〔使用建议:可借助正确选项及答案解说将选段看懂,然后多读几遍。〕
一、轶事十则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溢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经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谥文正公 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
“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 )
A.勤奋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
D.谦虚 E.不顾家室 F.专心致志

(三)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常临鉴自奇 鉴:镜子。
B.屡举进士 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 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 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 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 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
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上国:春秋时,对吴楚而言齐晋等中原之国,称为“上国”。〕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游上国;游:交游,往来。B.过徐君;过:访,探望。
C.系徐君好季札剑;好:认为……好。D.口弗敢言;弗:不。
E.系徐君冢树而去 冢:坟墓。F.岂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违背。
2.画线语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使上国,末献”——出使上国,没有献出宝剑。
B.“尚谁与乎”——还给谁呢?(与,给;宾语“谁”前置。)
C.“吾心已许之”——我的心已许给了他。

(五)不责碎玉吏
宋,韩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永为室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②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俄:一会儿。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动词,治罪。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A.“永为室玩”一一一长久地作为室中的玩物。( )
B.“覆以锦衣”——用华美彩色的饰布盖在桌上。( )
C.“凡物成毁有数”——所有的东西形成、毁坏都有定数。( )
D.“何罪之有”——什么罪他有呢?( )

(六)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荆山,得璞玉①,奉献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为诈,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复奉献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为诈,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成王闻之,使人问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注:①璞(pú)玉,没有雕琢过的玉石②刖(yuè,断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恐见害;见:表被动译为“被”。
B.三日三夜泣尽;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为什么。
D.宝玉而题之以石;题:题名,命名。
E.贞士而名之以诳;诳:kuáng,欺骗。
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装。是:这,此。
2.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以和为诈”——(王)认为卞和是(在)欺诈。( )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七)强项尽忠
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赖(chì)“强项⑤令”,出。
(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因匿主家;匿:nì,躲藏。
B.宣候之;候:等候。
C.大言数主之失;数:shǔ数落、指责。
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格:打、斗。
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
F.强使顿之;顿:叩、磕。
2.判断翻译正误。
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
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
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征:

(八)号殿上虎
宋,刘安世,廷谏,至犯雷霆之怒①,则执简却立。待天威少霁,复前极论,一时奏对,且前且却者,或至四五,殿庭观者汗出竦听。众目公,号曰“殿上虎”。
〔注:①雷霆之怒,指帝王愤怒、发作。下句中的“天威”与此意同。〕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廷谏,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犯:冒犯,触犯。
B.执简却立;简:即“笏”,大臣上朝手执的狭长板子。却:退。
C.天威少霁;少:通“稍?。霁:雨过天睛,此指气消。
D.复前极论;前:动词,上前。极论:极力论争。
E.汗出竦听;竦:sǒng,肃敬。
F.众目公;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着。
2.“廷谏”中的“廷”与“殿庭观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请查字典后回答)
3.刘安世为什么被称“殿上虎”?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九)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十)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
A.尝与诸小儿戏( )( )
B.诸儿竞走取之( )( )
C.取之信然( )( )
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
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

参考答案:
一、轶事十则
(一)1.C(暖,形容词用作动词,加热)2.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二)1.√2.A、B、C、F
(三)1.B(举,参加科举考试),F(易,改变)2.A“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是夸张的自嘲,表明人物豁达。
(四)1.C(好,hào喜欢)2.C(我心里已把剑许给了他。)
(五)1.D(故,故意)
2.“何罪之有”是“有何罪呢”的倒装,译时应调整好语序,为“(你)有什么罪呢?”
(六)1.B(泣,眼泪)2.√3.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七)1.E(谢,谢罪,认罪)2.A√B√3.不畏权贵,刚正不屈
(八)1.E(竦,通“悚”,害怕)2.不同。“廷”指朝廷,“庭”指厅堂。
3.因他坚持进谏,不怕触怒天威,招来杀身之祸。
4.一次上朝与皇帝对话,要上前、后退地力争四五次
(九)1.D(赡,供给)2.应为:财产被官家没收。3.5个钱。
4.给乞者钱时极为痛惜,唯恐别人知道他有钱,可见其吝啬的特点。
(十)1.A曾;游戏B.争相跑过去C.的确;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
2.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
3.王戎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Ⅵ 《七年级上》文言文(二)的答案是什么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溢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经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谥文正公 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Ⅶ 七年级上浅易文言文(二)答案

〔使用建议:可借助正确选项及答案解说将选段看懂,然后多读几遍。〕

一、轶事十则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溢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经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谥文正公 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

“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 )

A.勤奋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

D.谦虚 E.不顾家室 F.专心致志

(三)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常临鉴自奇 鉴:镜子。

B.屡举进士 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 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 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 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 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

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上国:春秋时,对吴楚而言齐晋等中原之国,称为“上国”。〕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游上国;游:交游,往来。B.过徐君;过:访,探望。

C.系徐君好季札剑;好:认为……好。D.口弗敢言;弗:不。

E.系徐君冢树而去冢:坟墓。F.岂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违背。

2.画线语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使上国,末献”——出使上国,没有献出宝剑。

B.“尚谁与乎”——还给谁呢?(与,给;宾语“谁”前置。)

C.“吾心已许之”——我的心已许给了他。

(五)不责碎玉吏

宋,韩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永为室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②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俄:一会儿。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动词,治罪。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A.“永为室玩”一一一长久地作为室中的玩物。( )

B.“覆以锦衣”——用华美彩色的饰布盖在桌上。( )

C.“凡物成毁有数”——所有的东西形成、毁坏都有定数。( )

D.“何罪之有”——什么罪他有呢?( )

(六)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荆山,得璞玉①,奉献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为诈,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复奉献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为诈,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成王闻之,使人问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注:①璞(pú)玉,没有雕琢过的玉石②刖(yuè,断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恐见害;见:表被动译为“被”。

B.三日三夜泣尽;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为什么。

D.宝玉而题之以石;题:题名,命名。

E.贞士而名之以诳;诳:kuáng,欺骗。

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装。是:这,此。

2.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以和为诈”——(王)认为卞和是(在)欺诈。( )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七)强项尽忠

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赖(chì)“强项⑤令”,出。

(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因匿主家;匿:nì,躲藏。

B.宣候之;候:等候。

C.大言数主之失;数:shǔ数落、指责。

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格:打、斗。

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

F.强使顿之;顿:叩、磕。

2.判断翻译正误。

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

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

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征:

(八)号殿上虎

宋,刘安世,廷谏,至犯雷霆之怒①,则执简却立。待天威少霁,复前极论,一时奏对,且前且却者,或至四五,殿庭观者汗出竦听。众目公,号曰“殿上虎”。

〔注:①雷霆之怒,指帝王愤怒、发作。下句中的“天威”与此意同。〕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廷谏,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犯:冒犯,触犯。

B.执简却立;简:即“笏”,大臣上朝手执的狭长板子。却:退。

C.天威少霁;少:通“稍?。霁:雨过天睛,此指气消。

D.复前极论;前:动词,上前。极论:极力论争。

E.汗出竦听;竦:sǒng,肃敬。

F.众目公;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着。

2.“廷谏”中的“廷”与“殿庭观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请查字典后回答)

3.刘安世为什么被称“殿上虎”?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九)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十)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

A.尝与诸小儿戏( )( )

B.诸儿竞走取之( )( )

C.取之信然( )( )

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

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

一,轶事十则
(一)1.C(暖,形容词用作动词,加热)2.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二)1.√2.A,B,C,F
(三)1.B(举,参加科举考试),F(易,改变)2.A"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是夸张的自嘲,表明人物豁达.
(四)1.C(好,hào喜欢)2.C(我心里已把剑许给了他.)
(五)1.D(故,故意)
2."何罪之有"是"有何罪呢"的倒装,译时应调整好语序,为"(你)有什么罪呢 "
(六)1.B(泣,眼泪)2.√3.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七)1.E(谢,谢罪,认罪)2.A√B√3.不畏权贵,刚正不屈
(八)1.E(竦,通"悚",害怕)2.不同."廷"指朝廷,"庭"指厅堂.
3.因他坚持进谏,不怕触怒天威,招来杀身之祸.
4.一次上朝与皇帝对话,要上前,后退地力争四五次
(九)1.D(赡,供给)2.应为:财产被官家没收.3.5个钱.
4.给乞者钱时极为痛惜,唯恐别人知道他有钱,可见其吝啬的特点.
(十)1.A曾;游戏B.争相跑过去C.的确;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
2.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
3.王戎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Ⅷ 抱璞自泣恐见害的见

被害。
原句翻译过来是
抱着美玉独自哭泣,深怕被伤害。

Ⅸ 文言文翻译抱璞自泣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内“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容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壁。

热点内容
2017二卷数学文科 发布:2024-11-05 19:23:13 浏览:401
历史课评语 发布:2024-11-05 16:16:22 浏览: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来 发布:2024-11-05 15:10:20 浏览:842
一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 发布:2024-11-05 14:31:54 浏览:4
细思极恐的文言文 发布:2024-11-05 14:15:26 浏览:574
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05 14:11:23 浏览:190
scientist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05 13:03:28 浏览:943
物化学习方法 发布:2024-11-05 12:20:33 浏览:544
郑的英语 发布:2024-11-05 11:29:04 浏览:504
西安杨付教育 发布:2024-11-05 11:29:02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