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简称: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专家组织,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指导、审核、监督、研究和咨询等工作。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评审委员会(负总责把关的) 学科评议组(负责具体的) 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部门的职责是: 一、受理属于本评委会评审专业范围的申报材料,并对照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如发现非本评委会评审范围的材料,应迅速将材料和评审费退回。 二、对经审核符合规定要求的评审材料按专业(学科)分类、登记,并安排评审。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提交评审。 三、拟定评审工作计划,安排评审活动议程,通知评委会委员和专业(学科)评审组成员参加学习和评审会议。高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日程安排应报省、市职改办,接受省、市职改办的指导监督。中评委会评审工作日程安排需报市职改办,接受省、市职改办的指导检查。由区、县级市组建的初评委会评审工作日程安排需报本区、县级市职改办,并接受区、县级市职改办的指导、检查。 四、论文水平的鉴定,由学科、专业评审组负责评价。申请高教、科研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对象提交的论文,如需另请同行专家鉴定的,应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负责统一送审,单位、个人送审结果无效。
2. 如何评价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国内学科评估,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官方大学评价。从好的方面,其一,在学科评估设计初衷方面,应该说是注重客观的。其二,在评估组构成方面,应该说是比较广泛和权威的,每个学科的评估组,都是由众多高校的权威教授或专家组成的。其三,在指标口径内评价上,相比较很多大学排行榜,应该说学科评估允许高校充分提供各类资料,其评价所取得的信息更为充分。而不是像众多大学排行榜那样,从网上或取样有限的第三方断章取义的获取数据去评价。
但任何排名,都有其不精确或者说不科学的地方,学科排名也有其权限。其一说先天不足。大学的一级学科设立不能不说是有问题的。从学科之间比较看,一些一级学科下设专业(二级学科)可能只有1-2个,但有的一级学科如应用经济学包括10个基本本科专业,如果加上专业方向,其数量悬殊更大;其二,评价一级学科,更容易和各类大学排行榜一样,误入1+1=2>1的歧途。仍然以应用经济学为例,某校的保险精算方面可能国内第一,但学科累加的结果,应用经济学整体学科排名会下滑到相对落后的名次,这样的评估结果并不能反映一高校在某一领域突出的成就,其导向也会是大学向大而全方向发展。其三,学科设置并没有反映国家重点发展的需要。如目前的智能制造、中国芯、大飞机、发动机、精工、农业机械等,并没有突出出来。
3. 高中学业卡学科成绩内差评定是个什么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采用等级制评定,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操作考试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评定(部分省市如山东也按照A、B、C、D)。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允许离校后继续参加考试。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山东考生除等级评定外,还加入了英语听力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籍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2014年09月04日公布的《意见》对考试科目设置有了调整。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2014年12月16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标准、考试规定是国家制定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科目考试的要求是全省统一的;考试科目可以6选3、7选3等。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5等计算。
4. 教师职称评定中什么是学历相近学科
(一)中学高级教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井从事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十二年以上(初中段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一级教师五年以上;
5.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教学工作累计达到上述相应年限,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五年以上。
(二)中学一级教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者,可申报评审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并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中学一级教师。
2.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教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4.大学专料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七年以上(初中段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5.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教学工作累计达到上述相应年限,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三)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
2.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六年以上,取得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工作五年以上;
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九年以上,取得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小学(幼儿园)一级教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教学工作累计达到上述相应年限,取得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工作五年以上。
三、破格申报条件
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领导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承担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及其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四、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年度考核或任职期满考核必须在称职以上,其中,破格申报人员,在近两年年度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五、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外语、计算机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另行通知。
第五 条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水平
1、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浓度的相关学科知识,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循环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
2、中学一级(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
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本学科牢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二、业绩条件
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必须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备课、讲课,批改讲解作业,从事学生学习成绩的命题、分析工作、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指导、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结合教学实践写出一定水平的教(科)研文章,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取得一定的工作实绩。
三、继续教育
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管理办法》(鄂教师[1998]024号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并达到相就的学分(具体学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四、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
(一)中学高级教师
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2.承担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承担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及其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至少发表一篇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市(城)级交流或推广。
(二)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好,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所教班级学生合格率、先进生转化率较高,受到校级以上表彰;
2.承担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领导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一次以上,且教学效果好;
3.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三年以上,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被学校授予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研究,交流或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一篇(在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或参与编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正式出版物。
5. 科学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1
、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
科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
通过课堂表现记录,
对学
生学习的评价,
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
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
掌握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
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
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
、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
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
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
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
包括学业成绩、
学习态
度、
学习方法、
探究与实践能力、
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主要目标是
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
、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
、平时表现(由教师评)
50%
A
、课堂表现
(
20%
)
B
、书面作业
(
20%
)
C
、其它学习态度
10%
)
2>
、期末考查
30%
实践操作(实验操作)(
30%
)
3>
、自评、互评
20%
A
、自评(
10%
)
B
、互评(
10%
)
4>
、具体评价要求
: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
50%
A
、课堂表现(
20%
)
操作办法:
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
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
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
实验分析,
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
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
不认真行为,
就记三角形。
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
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
的分数。
B
、书面作业(
20%
)
操作办法:
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
获得的分数。
作业一
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
、其它学习态度(
10%
)
操作办法:
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
,
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
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
30%
实践操作(实验操作)(
30%
):由教师出题由学生单独以实践操作完成
一定的实验答题,
也可采用抽题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实验,
实验中的现象分
析等情况可以让学生记录在纸上,实际是一种实践和书面相结合的考查方法。
③、自评、互评
20%
A
、自评(
10%
):
可以编制问卷让学生自评,看结果确定学生的分值。主要是列举本学期学生
应做到的一些具体事例,
让学生对照自己做到了哪几条,
再加上最后几个开放性
的问题让学生答。
B
、互评(
10%
):
通过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具体操作办法:自评中的问卷由小组中的成员共同讨论,给本小组中的成
员进行评定。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
如:
90-100
为
“优”
,
80-89
为“良”,
60-79
为“及格”,
59
及以下为“不及格”。
6. 如何在各个学科中进行表现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 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 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 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 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7. 小学学科成绩评定怎么写
如果好的话就写这一年里学的不错还有写性格如果不好就写有待加强
8. 重点学科的评估历史
2001年至2002年,中国教育部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并在2002年公布的第二轮评选结果。此轮共评选出了323个二级学科的964个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每个二级学科诞生2.98个国家重点学科。
在国家重点学科总数的前十名中,只有两所高校位于中国中、西部(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大陆地区高校中,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强于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 2006年至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按有关程序经过考核重新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教育部按照确定标准和程序,从符合条件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直接确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将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经选优推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增补。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一小部分一级学科下只有一个二级学科(即此一级学科等同于二级学科),大部分一级学科下有若干个二级学科;考虑到可比性,下表列出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比后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前三十名的高校。
9. 教育部奖学科评审组 环境科学包括哪些领域
http://bonus.thrh.com.cn/ 上面这个网站很详细 “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简称“人环奖”)是由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2年设立,该奖项由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捐赠出资。目的是激励青年学生的奋发进取精神,促进我国...
10. 学科评估的内容
评估所在广泛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为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目的,于2002年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学科评估,并在《中国研究生》杂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发布了消息或公布了部分排名。这是中国首次由权威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学科排名,结果公布后在社会上特别是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新浪、搜狐等多家著名门户网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