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山记文言文答案
Ⅰ 100分,求文言文游东山记全文翻译
作品名称:游东山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杨士奇 作品体裁:散文 选自:《东里集》 作品原文洪武乙亥(1),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2),始吾庐陵人(3),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4)。然深自晦匿(5),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6),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7)。隐溪乘小肩舆(8),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9)。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10),香气拂拂袭衣(11),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12),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13)。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14),立恭探得《列子》(15),余得《白虎通》(16),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17),传觞数行(18)。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19),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20)。骇而笑,不下马,径马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21),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为能胜,降跽谢过(22)。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23)。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糁饼饵投之(24),翕然聚(25),已而往来相忘也。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因共嘅叹海鸥之事(26),各赋七言绝诗一首。道士出茶一饼,众析而嚼之。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27)。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李以率从二骑送立恭及余。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28)。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29)。”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30)?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31)。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该寺。
Ⅱ 河南高考文言文出自那里
主要是《史记》
1、夏侯端。《新唐书·列传·忠义》
2、申屠丞相嘉者。
3、鲁定公问于颜回。《 孔子家语· 颜回》
4、疏广字仲翁。《汉书 · 疏广传》
5、魏元忠。《资治通鉴 · 唐纪》
6、 放鹤亭记 苏轼
7、(许)君讳逖。《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
8、任城威王(曹)彰。《三国志·曹彰传》
9、王罴字熊罴。《北史·王罴列传》
10、吴隐之字处默。《晋书·吴隐之传》
11、桑怿,开封雍丘人。《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2、孟尝字伯周。《后汉书·孟尝传》
13、徐绩字元功。《宋史·徐绩传》
14、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说苑·政理》
15、(李)广行无部伍、《史记-李将军列传》
16、王衷裒。《晋书·孝友传》
17、何远字义方。《南史·何远传》
18、季布者,楚人也。《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19、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史记·橘林列传》
20、樊英字季齐。《后汉书》)
21、寇恂字子翼。《后汉书·邓寇列传》
22、蚊对 (明)方孝孺
23、张养浩,字希孟。《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24、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齐民要术》
25、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
26、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27、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宋濂《杜环小传》)
28、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颜氏家训》
29、《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30、董槐,字庭植。《宋史·董槐传》
31、醉书斋记《续古文观止》
32、宋均字叔痒《后汉书·宋均传》
33、安重荣,小字铁胡。《五代安氏名人录》
35、民无廉耻,不可治。《淮南子•泰族训》
36、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37、仲长统字公理。《后汉书》
38、《酌古论》序 陈亮
39、李东阳,字宾之。《明史•李东阳传》
40、古砚说 [明]许獬
41、书博鸡者事(明)高启
42、郭生,邑之东山人。 《聊斋志异•郭生》
43、韦丹字文明。《新唐书•韦丹传》
44、先祖事略 王士祯《渔洋山人自撰年谱》
45、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
46、高进之,沛国人。《三十国春秋》
47、催 科 [明]江盈科《雪涛阁集》
48、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49、王戎,字濬冲《晋书•王戎传》
50、贺仁杰,字宽甫。《元史•贺仁杰传》
51、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52、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北史·裴侠传》
5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廖《史记·滑稽列传》
54、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汉书·丙吉传》
55、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字《吕氏春秋·慎行》
56、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57、武 技 蒲松龄
58、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59、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旧五代史·冯道传》
60、鞠咏为进士 《宋史》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聊斋佚文辑注》
61、昔赵文王喜剑。《庄子·说剑》
62、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63、唐临,京兆长安人。《旧唐书.唐临传》
64、嘉庆元年,余游富阳。清·张惠言《周维城传》
65、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后汉书·朱晖传》
66、阳城,字亢宗。《新唐书·阳城传》
67、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宋史·列传》
68、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聊斋志异·张诚》
69、郑濂,字仲德,浦江人。《明史·郑濂传》
70、子产为政。《左传》
71、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隋书·韩擒虎传》
72、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文宪集》
73、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欧阳修全集》
74、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后汉书·吴汉传》
75、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晋书·周访传》
76、嵇绍字延祖。《晋书·嵇绍传》
77、韩休,京兆长安人。《新唐书·韩休传》
78、晏子之晋,至中牟。《晏子春秋》)
79、景公出游于寒途节。《晏子春秋》
80、延寿字长公。《汉书·韩延寿传》
81、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墨子·兼爱中》
82、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3、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宋书·王昙首传》
84、居易字乐天
85、蔡廷玉,幽州昌平人。《新唐书·蔡廷玉传》
86、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北史魏德深传》
87、郭原平字长泰。《宋书·郭原平砖》
88、叔孙通者,薛人也。《史记·叔孙通传》
89、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管子·小匡》
90、沈周,字启南。《明史》
91、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岭外代答》
92、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贞观政要•贪鄙》
93、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东里集》
94、张自新传[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95、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宋史·李迪传》
96、朱昭字彦明,府谷人。《宋史·朱昭传》
97、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张耒集》
98、孟 德 传【宋】苏辙《栾城集》
99、书沈通明事高考资汪琬高考资源网
100、卖酒者传 魏禧《魏叔子文集》
101、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梁书·孙谦传》)
102、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3、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
104、宝绘堂记(宋)苏轼
Ⅲ 在那篇文言文里有皆、载、欲、怀。
《游东山记》
皆、载、欲、怀在文中已加粗供参考:
洪武乙亥(1),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2),始吾庐陵人(3),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4)。然深自晦匿(5),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6),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7)。隐溪乘小肩舆(8),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9)。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10),香气拂拂袭衣(11),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12),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13)。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14),立恭探得《列子》(15),余得《白虎通》(16),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17),传觞数行(18)。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19),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20)。骇而笑,不下马,径马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21),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为能胜,降跽谢过(22)。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23)。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糁饼饵投之(24),翕然聚(25),已而往来相忘也。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因共嘅叹海鸥之事(26),各赋七言绝诗一首。道士出茶一饼,众析而嚼之。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27)。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李以率从二骑送立恭及余。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28)。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29)。”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30)?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31)。
Ⅳ 高分求部分文言文翻译!急急急!时间方面很要紧!
1。贤德的人因为心中有令人激愤,怒目而视的仇恨,而来亲近穷困僻远的人,我怎么可以默然不动呢?
2. 谢绝了让他坐车走的人流,聂政辞别了以后独自徒步行走。
3.语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不谢班张”,
“班”是指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的作者。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
“张”是指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地动仪的发明者。曾经模仿班固的《两都》作了《二京赋》
“谢”有自谦的意思。
原文意思就是:
思量自己写的这篇作品(《三都赋》)也许不及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担心被别人说些不好的闲话。
废言,就是闲话的意思
起因是左思写了篇《三都赋》,所以才有这么些担心了。
4.从此之后,他的著作在当时非常出名,已经很少能求到他的文章.
5.当左思的《三都赋》出现,陆机连连感慨,非常佩服,认为自己再不能超过他了,因此停下了手中的笔,(再不写作)。
6. 邓肃在城中得知有人假奉皇命,知道了这些人的姓名,就下令上奏朝廷。邓肃建议皇上革职查办这些人,没收这些人的俸禄给禁卫军,把他们送到司法部门定罪。。。
7老人知道我们的意思,说:“我不需要(这些书)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9 刘邦当时担任亭长,伤了人要从严处罚,(刘邦)上诉说从来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替刘邦作证。
10.汉王发怒,十几次想轧杀婴。
翻译成:已经
Ⅵ 在文言文《游东山记》中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是一个善解人意,大方好客的人。
Ⅶ 在文言文游东山记中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叟就是老人的意思。
一般叟就是指老人,老头,老年人
Ⅷ 谁有2009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答案和解析】文言文选文变化较大,但也在情理之中,自2006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无规则性可言,2006年的“序”体文,2007年的“说”体文,2008年,人们猜测最热门的“记”体文并没有在人们的期望中出现,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又回到了传统——“纪传”体。正在大家不知今年到底会考什么“体”的时候,“狼”终于来了——“记”体文出现了。命题者可能考虑到人们的“接受度”,文章阅读的难度不大,三个选择题的设置也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有所变化,外甥打灯笼——照旧。但虚词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文言翻译把近三年试题中两句话翻译变为三句,这实际上也就是降低了难度。
【答案】4.B 5.C 6.C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答案】7.(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杨士奇(1365—1444 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朝廷诏令、奏议多出其手,文风平正纡徐,典雅工丽,于“三杨”中最为著称。
《游东山记》名为游记,却由写人开篇,以抒情结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东山一带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态:隐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户的豪爽,道士的憨态,以及着墨不多的无名老者,无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作者看重蒋氏父子的交往和陶醉于东山之游,正是因为那种古朴淳厚的人际往来与宁和幽远的田野之趣。而所有这些都以一种“极平不费力”的笔调淡淡写来,却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杨士奇学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成功之处。“东山”在湖北武昌东面。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