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子

文言文子

发布时间: 2020-11-19 02:53:10

文言文中子有妻子的意思吗

文言文中有妻子的意思的,妻子的意思,每个时代喊法不一样。谢谢采纳

⑵ 文言文中“子”“某”分别是什么意思

【子】:①幼小的,小的。②对人的称呼。③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④地支的第一位,属鼠。⑤你。⑥孔子的专称。⑦儿女。⑧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⑨作姓。⑩ 通“慈“。⑪结果实。⑫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某】①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②自称之词,指代“我”或本名。多表谦虚之意。③虚指代词。

⑶ 文言文《训子》翻译

白话释义:

南朝时候,少数民族吐谷浑(tǔyùhún)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

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下。然后又让儿子们每人拿一支箭给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费力地折为两截。阿豺又说:“你把剩下来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断。”

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没能折断。阿豺指着这一把箭对儿子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此文出自北齐人魏收所著的《魏书》

(3)文言文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史官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

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

他于天保二年(551年)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年)完成。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佑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

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书的节录。

因此,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的最原始和比较完备的资料。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

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

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

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

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世。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

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

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⑷ 两子用文言文怎么说

根据题意,两子,这个词语用文言文来表达可以用:
二儿,
例如有一篇古文就叫 二小儿辩日

⑸ 文言文《权子》全文翻译

一、译文

(从前)有个人有(个)养鱼池,原先总有一群鹭鸶偷偷啄食鱼,就绑草做了个(假)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拿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威吓它们。众鹭鸶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

时间久了,(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很自在的样子,不再被它所惊吓了。有人看见了,(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中,鹭鸶仍照旧飞下来啄食,还像以前那样飞飞停停。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鹭鸶脱不了身,拼命扇动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

那人说:“早先确实是假的,难道现在也是假的(草人)吗?”

二、原文

人有鱼池,昔群鷧(鹭鸶)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而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之,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入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 ,今亦假耶?”

三、出处

《权子杂俎》

(5)文言文子扩展阅读

一、寓意

鷧鸟之所以被人抓住,是因为它自以为是,不善观察,不会变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仔细观察,千万不可以自以为是,要善于观察,要学会变通,不会变通的人,始终都会吃苦头的。

鷧鸟以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最后不免被人随手捉住。以老眼光来看待变化了的事物,难免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启示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仔细观察,千万不可以自以为是,要善于观察,要学会变通,不会变通的人,始终都会吃苦头的。 鷧鸟以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最后不免被人随手捉住。以老眼光来看待变化了的事物,难免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三、作者简介

耿定向(1524.11.5 ~约1596),字在伦,又字子衡,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湖广黄州府黄安县(今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泊岸村横山岔湾)人 。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历行人、御史、学政、大理寺右丞、右副都御史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中间曾因讥讽内阁大学士高拱而被贬为横州别官。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他还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

晚年辞官回乡,与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居天台山创设书院,讲学授徒,潜心学问,合成“天台三耿”。著有《冰玉堂语录》《硕辅宝鉴要览》《耿子庸言》《先进遗风》《耿天台文集》等。去世后,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简”。

今人整理有《耿定向集》。1563年,置黄安县,身为明户部尚书的耿定向从此被誉为红安之父。

⑹ 古文中的“子”有哪些意思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乾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幽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传》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亲之成其子也”。——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陈玄佑《离魂记》
生二子,长永绶,贡士;次永康(袁可立祖),生五子。——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袁可立)戊子(1588年)举于乡,己丑成进士。——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如:子公司
〈动〉
(1) 通“慈”( cí)。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 诚信);子惠(惠爱 百姓);子育(抚爱养育 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 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 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连>
(1) 相当于“虽然”。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代〉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2) 另见 zi
〈助〉
(1) 构词后缀。
(2) 加在名词后。如:房子;车子
(3)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
(4) 个别量词后缀
(5) 另见 zǐ

⑺ 古文中的“子”有哪些意思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有子存焉。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陈玄祐《离魂记》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子孙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石崇《王昭君辞》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子墨子解带为城。
地支的第一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又如:子夜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明·陈与郊《文姬入塞》
又如:子媳(女媳)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形〉

时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奉使在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嫩的或易咀嚼的。如:子姜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曹操《四时食制》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如:子公司
〈动〉
通“慈”(cí)。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柳宗元《封建论》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相当于“虽然”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代〉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⑻ 古文中的“子”有哪些意思

子,读音zǐ

  1. <名词>婴儿。

    举例:《荀子 劝学》:“干、越。夷貉之~,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2. <名词>孩子。

    举例:《桃花源记》:“率妻~邑人来此绝境。”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举例:《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万民乎?”

  3. <名词>儿子或女儿。

    举例:《石钟山记》:“而长~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4. <名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举例:《为学》:“~何恃而往?”

  5. <名词>泛指人。

    举例:《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

  6. <名词>特称孔子。

    举例:《〈论语〉十则》:“~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名词>地支的第一位。

    举例:《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余游巴黎蜡人馆。”

  8. 通“仔”。作“仔细”的语素。

    举例:《熟读精思》:“详缓看字,~细分明读之。”

⑼ 爱民如子文言文翻译

爱民如子文言文

《新唐书·循吏传》出自唐代孙樵。

原文: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 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译文:何易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他担任益昌县令。益昌离州有四十里远,刺史崔朴曾经在春天带着宾客乘船路过益昌附近,让百姓挽纤拉船,何易于亲自挽纤拉船。崔朴惊讶地询问情况,何易于说:“刚到春天,老百姓都在耕种养蚕,惟独我没事情做,可以把责任那劳累。”崔朴惭愧,和宾客们急忙骑着马离开了。



(9)文言文子扩展阅读: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 -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 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星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 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 (击鼓)。

(四)-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伍)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汉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 “侍郎" 是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⑽ “子 ”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啊

1、婴儿。

2、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或单独使用,或在姓氏、谥号后面。

3、古内代五等爵位的容第四等。

4、利息。

5、地支的第一位,(又)十二时辰中的子时,相当于现在深夜的11时至1时。

(10)文言文子扩展阅读

子笔画

部分词语具体解释:

1、孩子:[hái zi]

儿童:小~。男~。

2、样子:[yàng zi]

形状:这件衣服~很好看。

3、日子:[rì zi]

日期:这个~好容易盼到了。

4、儿子:[ér zi]

男孩子(对父母而言):二~。人民的好~。

5、种子:[zhǒng zi]

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革命的~。

热点内容
喀什教师 发布:2024-12-28 08:41:08 浏览:191
绳束缚教学 发布:2024-12-28 08:38:42 浏览:692
宝坻教师考试 发布:2024-12-28 07:59:31 浏览:329
江油职中教师 发布:2024-12-28 06:57:36 浏览:831
滑梯家庭教师 发布:2024-12-28 02:12:51 浏览:612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八上 发布:2024-12-28 02:12:51 浏览:814
七下数学压轴题 发布:2024-12-28 02:05:47 浏览:294
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发布:2024-12-28 01:26:31 浏览:720
连云港远程教育培训网 发布:2024-12-28 01:15:37 浏览:457
小学教师师德主要事迹 发布:2024-12-27 23:24:55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