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师的文言文
A. 关于写老师的诗句 古文 现代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人师表,无上光荣
(叶圣陶将“上”写成“尚”)
B. 关于尊师重教的文言文,
关于尊师重教的文言文有:《学记》第十四章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
大凡国家统治者要进行更新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尊敬教师。只有做到了尊敬教师,才能够尊重知识。只有尊重知识了,才能够严肃的认真学习。所以,统治者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
一是当下属在祭礼中担任祭主的时候,那么就不能用对待下属的态度来对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祭主的安排;
二是当下属在自己学习时担任教师的时候,那么也是不能用对待下属的态度来对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教师的教诲。
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在统治者面前给统治者传授知识讲解经典,是不需要施行下属的礼节的。统治者在听讲学习时,忘记了自己的君主之尊,而恭敬认真学习,那就是尊敬老师了。
(2)有关老师的文言文扩展阅读
1、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2、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译文:大家都遵从师道的话,学风自然就好了。
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译文: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国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5、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译文: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6、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
——前苏联:加里宁
7、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C.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释义: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自清代诗人罗振玉的《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释义: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
释义: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汉诗人刘向的《史记·李将军列传》
释义: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D. 关于“尊重老师”的古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____郑燮《新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____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7、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E.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1、身教重于言传。——出自清代学者王夫之
译:为师者,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做人。
2、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出自唐•陆贽《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
译: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
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4、君子隆师而亲友。——出自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修身》
译: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5、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译: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出自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大略》
译: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
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出自〔宋〕李觏《广潜书》
译:一个人是否善就看他受的教育如何,他受的教育如何又应看他的老师的水平如何。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出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译: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韩愈《师说》
译: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F. 关于“老师”的古文有哪些
1、[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选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话释义: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原文选段:
君子隆师而亲友
白话释义:
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3、[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原文选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话释义:
您的学子遍布了天下,何必需要亲自在房前再种花呢。
4、[唐]柳宗元《师友箴》
原文选段: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白话释义:
假如整个社会的人都不当老师,不尊重老师,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的背离道统。
5、[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选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释义: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G. 关于尊重老师的古文
《吕氏春秋·尊师》节选: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译文:
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大夫文种为师。圣人贤者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的尊贵没有达到帝王,才智没有达到圣人,却想不尊奉老师,(那)通过什么能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呢?这就是五帝废绝、三代灭绝的原因。
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如果)不学习,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使人的嘴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
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人心能认知还不如狂乱(无知)。因此凡是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能够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叫作善于学习。
(7)有关老师的文言文扩展阅读
名人尊师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3、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H. 关于教师的古文
<<师说>>
作者 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背景
《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於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覆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I.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
1、《无题》唐代: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代:杜甫
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3、《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
原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4、《听颖师弹琴》唐代:韩愈
原文: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译文: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5、《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