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文言文
⑴ 文言文翻译
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翻译: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
⑵ 翻译文言文
这两种翻译都是正确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但是,第一种翻译是意译的,第二种翻译是字字对译。
第二种翻译比较好: 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
希望满意采纳~~谢。
⑶ 郭崇应州文言文答案
应州金城人,止称崇,避周祖名,避开周祖名.重厚寡言,有方略.厚道寡言.为应州骑军都校.后来唐清泰年间、父亲都代北部族酋长.译文郭崇.初名崇威,有策略.后唐清泰中
⑷ 伶官智谏庄宗文言文中文翻译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扔在地上,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为的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结果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因为沉溺某事物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难道只是伶人吗?
⑸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断句和翻译
你是不是找这个材料?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斌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斌,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斌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斌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斌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斌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人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联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子守璘至洛苑副使,妻即明德皇后之姊也。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至崇仪副使、知常州卒。次女为仁宗皇后。天圣三年,诏赠崇尚书令兼中书令,守璘太尉、宁国军节度,允恭太傅、安德军节度。六年,又诏追封崇英国公,加赠守璘康清军节度兼中书令,允恭忠武军节度兼侍中。允恭子中庸,左侍禁、阁门祗候、副使;中和,娶颍川郡王德彝女,为西染院副使。
网络中有的,你得学会自己找资料。
古诗文网上有翻译,只是你自己得去找那一段。
高中生学习古文,记得要字字落实。
希望这个对你有些帮助。
⑹ 晋书 郭崇韬有关题
郭崇韬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署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
注:斩祛射钩:祛。 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寇:敌人
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 帑:国库里的钱财
C.由是谗间愈人 间:离间的话。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构:图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契丹之来,非救文礼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B.①为王都以利诱之耳 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①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 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14.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为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第 II 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与从袭等共构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色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的人为此都劝戒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的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了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事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⑺ 郭崇,应州金城人文言文阅读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专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属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译文
郭崇,应州金城人.厚道寡言,有策略.原名郭崇威,避开周祖名,只称崇.祖父、父亲都代北部族酋长.提高成年以勇力应募当兵.后来唐清泰年间.为应州骑兵都校.
⑻ 求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
1. 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 2.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 3. 如果让我去审案,我不能不遵守皇帝的法令。 4. 惠妃觉得他很有德行,就暗自把他作为自己的内在助手,因此被提升为黄门侍郎一职。 5. 李林甫(却能够)很好地揣测皇帝的想法,整天想着怎么来诬蔑张九龄。 6. 楚国使者回来后,把自己知道的情况报告给了项王。 7. 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 8. 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 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最后一句好像不是一句话 。
⑼ 翻译文言文:
张砺,磁州人,开始在后唐为官,职务为掌书记,升任翰林学士,遇上石敬塘起兵,后唐君主便任命张砺为招讨判官,跟随赵德钧去河东援助张敬达,张敬达兵败之后,张砺便归顺了契丹。
后来,辽太宗见张砺为人刚直,富于文才,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张砺遇事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无所顾忌,太宗更加器重他。没过多久张砺打算逃回后唐,被太宗的骑兵追回。太宗责问张砺说:"你为何要逃跑呢?"张砺回答说:"我不习惯北方的习俗、饮食和居处,常常闷闷不乐,因此想逃跑。"太宗回头对通事高彦英说:"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怎么会到让他无法生活而逃跑的地步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因此,太宗杖罚高彦英而向张砺道歉。
会同初年,张砺被提升为翰林承旨,兼任吏部尚书,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进到汴地,降临萧翰、耶律郎五、麻答等人大肆屠杀、抢劫。张砺上奏说:"如今辽国刚刚占领中原地区,应该让中原的人来治理此地,不能专门使用辽人和你身旁的亲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是得到中原之地也将会失去。"太宗没有听从他的话。
不久,太宗的车驾返回北方,到达栾城时,太宗去世了。当时张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率兵包围了张砺的住所。张砺正卧病在床,便出来会见萧翰等人。萧翰指责他说:"你为何要在太宗面前说辽人不能做中原之地的节度使?我凭着国舅这种亲缘关系,加上征战之功,太宗才留下我驻守汴地,任命我为宣武军节度使,而只有你认为我不行。你还诽谤我与解里喜欢掠夺他人的财物及子女。今天一定要杀掉你!"急令将张砺锁拷起来。张砺高声说:"用人之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确实说过那些话。你想杀就杀,还用得着锁拷吗?"麻答认为张砺是大臣,不能随便杀戮,便出面制止了萧翰。这天晚上,张砺愤激而死。
⑽ 文言文翻译 (越快越好)
狄青当枢密使的时候,有自称是梁国公狄仁杰的后人的人,手持狄仁杰的画像和全身像十多张,拜见狄青想献给他,说是狄青的远祖。狄青感谢的说道:“以皇上现在的遭遇,我怎么敢自比梁公?”于是把那人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并且厚待于他。相比之下郭崇韬哭郭子仪之墓的事情,狄青所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