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科结构运动

学科结构运动

发布时间: 2020-11-19 03:16:40

Ⅰ 请问学科结构运动怎么翻译谢谢

不太懂中文的意思。字面上来翻的话,应该是
Activities of Subject System

望采纳

Ⅱ 机构设置与学科结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国家公益性科学事业单位,主要开展地球科学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研究及国土资源地质调查研究,承担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任务。中国地质科学院几经改革、调整、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部“科技兴地”核心力量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中国地质科学院目前由院部、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组成,拥有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6个院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研究生部、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11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数据中心、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北京办公室等国际地学组织与相关机构及中国地质学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全国地层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学科结构调整,将原有学科整合为5个学科群、25个重点研究领域及5项公益类工作。5个学科群包括:大陆地质与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与表层动力学、地壳变形与地质灾害动力学、应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探测及分析测试技术。形成了10个优势领域:①大陆动力学研究;②地球生命起源和古生物研究;③同位素地质研究;④成矿作用研究与矿产资源评价;⑤地应力测量与地壳稳定性评价;⑥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⑦实验测试技术方法;⑧勘查地球物理;⑨应用地球化学;⑩基础地质图件编制。

装饰—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办公楼实景图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陈毓川

副主任:董树文李廷栋

委员:陈毓川李廷栋张宗祜肖序常袁道先许志琴卢耀如任纪舜郑绵平赵文津杨文采朱立新董树文吴珍汉尹明龙长兴侯增谦耿元生王春书王瑞江毛景文石建省王弭力刘敦一王小凤季强肖克炎杨振宇罗立强张永波刘再华吕国印

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席:李廷栋

副主席:朱立新董树文郑绵平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安建王登红龙长兴毛景文石建省朱祥坤肖序常陈毓川吴珍汉吴淑琪吴树仁杨经绥杨永亮杨振宇侯增谦姚建新袁道先聂凤军高锐韩子夜

Ⅲ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拓展资料

一、斯宾塞的实科课程理论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他把人的活动分成五类,并依据活动的种类,确定了教学内容:

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它要求了解解剖学、生理学及卫生学。

2、获得生活资料,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除了掌握读、写、算等基本技巧外,还要掌握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以及外国语知识等。

3、种族保存(即教养子女)的活动。它要求研究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便正确地实施对儿童的体育、智育和德育。

4、履行社会义务。需要研究历史,研究“自然的社会史”,即社会发展的现象。

5、满足兴趣爱好和感情的需要的休闲活动。

人需要 “自然、文学、艺术乐趣”,“缺少了绘画、雕刻、音乐、诗歌,……生活丧失了自己的一半精华”。斯宾塞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虽然从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出发,但它包含了很广的学科,在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斯宾塞反对当时学校中流行的形式主义、经院主义,主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动性上面,强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来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在道德教育方面,斯宾塞提出个人自我保存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认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必须互相协调。并且杜撰了道德进化公式:利己主义(集中);利他主义(分化);道德的最高阶段--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调和、平衡。在纪律方面,他反对惩罚,鼓吹自然后果的原则。 [4]

斯宾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

——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

——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二、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课程理论

主张把德育放在首位,但从主知主义的角度加以阐释, 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就是具有道德知识、道德思想和道德判断力的人,提倡学校课程的设置应与人的多方面兴趣相适应。

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务。赫尔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把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实际,检查是否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后来,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为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

三、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简言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由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成的。知识结构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的编码系统的编码方式构成的,并可通过三种再现模式表现出来。一种知识结构的价值,决定于它简化资料、产生新命题和增强使用一种知识的能力。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

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以已有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所构成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或者接受比以前更精练的知识,或者接受与以前的认识相反的知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的概念化和类型化的过程。

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方式依赖于一个人的关于他的世界的信息分类和联系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总和构成一个人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编码系统。布鲁纳把编码系统解释为构成一个人的三种再现模式的"一套偶然有联系的、非特定的类别"。

因此,一个人的编码系统就构成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一个人的编码系统决定着人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知识结构。编码系统是一种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假设构成物,但可以从可观察到的先前的和随之发生的事件的性质中推论出来。编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经常发生变化和改组。编码系统的变化和改组,标志着一个人理解和掌握知识方式的变化或发展。

Ⅳ 简述学科结构与学科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从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科学学、组织论、学科学、制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把学科视为科学、教育、社会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学科这一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为文章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大学学科是以结构形式存在的前提入手,依次讨论大学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学科制度、学科文化,试图使大学学科的研究体现一定理论性和系统性。 学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我们取其最基本的含义即学术知识的分类或学问的分支。将大学学科界定为以知识分类为依据,以高深专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承担大学基本职能的基本形式,并从七个方面揭示大学学科的如下特征:基本组成材料的高深专门性;结构性,即形成一定的学科结构;大学学科是实现大学三大职能的基础;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学科的走向;大学学科活动的学术性;大学学科的自主性与集聚性并存;大学学科的发展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及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技等多种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学的学科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即形成一定的学科结构。文章将大学学科结构界定为大学中学科组成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考察了大学学科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了国外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一流大学在学科结构上的特征。我国大学学科经历了综合到单一再到多科性和综合化的历程,现在,以学科水平为基础的学科及大学的分层正在形成,但学科结构趋同化倾向严重,一些大学逐步形成了以基础学科为根基,以应用学科为主干的合理学科结构,但仍有不少大学学科结构失衡,学科整体水平提升不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办学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关注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学科门类齐全;要注重传统,追求特色,善于寻找学科突破口。最后,提出大学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要遵循适应性、可行性、共生性、非均衡性和引导性原则。 大学学科组织是学科结构的物质体现,是以学科作为直接操作材料的学术组织,它由学科发展目标、学者、学术物质资料、学术信息等要素构成,协调和组织四要素并使学科组织正常运作的运行机制是需求导向机制、正反馈机制、交流互动机制。国外一流大学中,院系研究所等传统学科组织仍然是大学学科组织的主体,以德国的研究所制和以美国的学系制为代表的两类模式差异明显,既坚持传统又相互借鉴,学科组织结构上,职业科层与矩阵结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国际化。我国大学在学科组织的模式移植过程中,存在不加改造盲目照搬的现象,在调整与改革中,趋同化现象严重,务实性和应变性不足等。因此,需要借鉴学习与改造创新并重。大学学科组织发展变化的动力何在?文章将其归结为大学学科组织的矛盾运动,并提出了四种内在动力与三种外在动力,提出了大学学科组织集成创新的内容及集成机制,认为要注重通过学科发展目标、发展动力、人员、知识、工作等的集成来推动学科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合并型大学在运用科层机制、市场机制、文化机制来整合和优化大学学科组织时要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学科结构和办学传统来确定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在合并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主导机制也应不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科文化、院校文化、职业文化、全国学术系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学科制度是大学学科组织中规训学科新人,控制学者学术职业样式的规范,主要包括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课程标准、学科研究规范、学科评价标准、学科奖惩制度等。我们认为,现行学科制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位制度的规训,形成于18世纪后期三种新的教育实践方式相结合并引入到三种新的精英教育场所,19世纪后期开始,选修制的推行,大学职能的变化与研究生院成立带来了学科制度的变革,二战后,跨学科研究与学习制度以及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在高层次上的整合带来了学科制度的变化。学科制度具有一定的功能和局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能是训练,派生功能是约束、秩序与激励,其局限主要体现在:学科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与封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术自由;学科制度的规定性与人们选择性的矛盾;学科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矛盾等。当前,我国学科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学科文化是学科组织与学科制度的灵魂,它是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所特有的语言、学科理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它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为本的文化,学科文化的分化与学科知识的专门化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影响持久性等特征。其功能主要是分界功能、化人功能、生产功能、凝聚功能,其作用主要是中介作用、整合作用、增殖作用。合并型大学因学科价值取向多元、不同学科之间符号系统的差异和封闭及其沟通障碍、不同学科思维方式差异等带来了学科文化的种种冲突,因此需要通过重树组织目标,引导学科文化整合;重塑院校文化,实现学科文化整合;重构学科组织和学科制度,促进学科文化整合

Ⅳ 学科结构和学科组织结构有什么区别

离问题结束还有 1 天 23 小时

Ⅵ 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的代表人物是谁

大蛇丸与卡卡西

如何解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缺少音体美等问题

如何解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缺少音体美等问题。
教育部门正在花大力气解决。现在的程序是:
基层学校上报,省里汇总后统一招聘毕业生。
只是一些学校领导多不任课,造成本校教师超编,不报。

Ⅷ 简述史学的学科结构

亦称“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时代顺序,运用具体历史事实,阐明并揭示从原始公社制经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进到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记载和编纂,很古已出现。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历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方法。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记录,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和史学观点,就其主流而言,基本上是从保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

Ⅸ 学科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谁

折叠主要代表人物
(美)布鲁纳(J.S.Bruner),布鲁纳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他深受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回影响,他的答教学理论无论从思想和内容上都与皮亚杰有密切关系。是在吸取和发展皮亚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的理论不仅提出了学(教)什么、什么时候学(教)、怎样教(学)等问题,而且在结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这些问题做了使人比较满意的回答,提出了基础学科早期学习,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广泛应用发现法等主张。
产生的主要背景美国的教育落后于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呼声高涨。美国成为经济强国,但是在包括朝鲜战争在内的诸多方面的失利,促使美国人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反思;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

Ⅹ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学术中心课程

热点内容
宝坻教师考试 发布:2024-12-28 07:59:31 浏览:329
江油职中教师 发布:2024-12-28 06:57:36 浏览:831
滑梯家庭教师 发布:2024-12-28 02:12:51 浏览:612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八上 发布:2024-12-28 02:12:51 浏览:814
七下数学压轴题 发布:2024-12-28 02:05:47 浏览:294
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发布:2024-12-28 01:26:31 浏览:720
连云港远程教育培训网 发布:2024-12-28 01:15:37 浏览:457
小学教师师德主要事迹 发布:2024-12-27 23:24:55 浏览:349
全日制教师 发布:2024-12-27 21:49:29 浏览:481
多少教育机构 发布:2024-12-27 20:25:49 浏览: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