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体育学科德育总结

体育学科德育总结

发布时间: 2020-11-24 19:25:10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⑵ 如何对体育课堂教学德育目标进行评价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育,做到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⑶ 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从事哪些运动项目,都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也往往会产生一些不适的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和恐惧感等,从而引起怕苦、怕累、怕脏、怕失败、怕丢面子等一系列心理障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和激励学生鼓足勇气,振作精神,增强毅力,升华理念,以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掌握和完成每项运动技术,并从中得到意志品质的升华。在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的对活动内容来规定目标,让学生从中得到收获,体会成功的喜悦。

⑷ 初中体育课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怎样教育抄好自己的孩子
一:袭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
二:对孩子的意见要认真耐心的倾听,争取与孩子做朋友,家长不可只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不听孩子的建议。
三:争取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正当要求要同意。
四: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摆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去思考。
五:与孩子成为朋友,并不是自己没有原则,对孩子溺爱。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对孩子的放任。
六:多与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交流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的距离。

⑸ 浅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很多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全面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时,只要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作用,就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觉体育意识。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是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而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不是自发形成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在运动练习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思想情感以及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等优良品质。从这一认识出发,在体育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在每个教学细节中,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一堂体育课下来,在身心诸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课前的队列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上好体育课的良好开端。在上课预备铃响起的时候学生还都分散在操场上,思想不易集中。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明队列准备的意义和作用,尤为重要。同时以身作则提前二至三分钟到达集合地点,在和学生的随意交谈中,暗示一部分学生要起积极带头作用,预备铃响即到位排队,同时留心观察,注意学生在操场上的表现,预备铃一响,即鸣哨,令体育委员快速整队,并协助体育委员检查、督促,简明扼要地强调准时、快速到位是集体对每个学生的要求,而同学迅速到位是关心、爱护集体思想的体现,事虽小,精神可贵。对预备铃响后,分散在各处而跑步归队的学生,从他们关心集体、遵守制度的角度给予表扬,使全班学生都有“一分钟观念”,自始至终想到班集体,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个学生都会自觉形成关心、爱护集体的思想,并在行动上积极地体现出来,真正做到了快、静、齐。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课程的教学,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种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例如:体操的教学通过全体学生配合,协调一致,可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球类教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争得奖牌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出现的情况,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例如:在一次拔河比赛的教学中,参赛的两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出现了平局的情况。说来也巧,胜的队均在场地的西侧,第五局决赛时,抽签在东边场地的队员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是场地影响了成绩,心理蒙上了“必败无疑”的阴影,队员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况,甚至有部分队员都不愿意将比赛进行下去了。在休息期间,询问了该队的学生是因为地形的关系还是对自己或是对队员没信心。队员们都认为是地形和同伴没努力的原因,于是就让他们仔细查看两边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再观察一下各自队员的特性,同时检查队员的顺序安排上是否有什么不妥。结果他们发现地形其实没什么不同,但对方队员的人员布置上与自己的队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分析,使他们了解了拔河的特点,强调了全队团结的重要性,团结是取胜的基础,并让他们明白:只要有一个人松劲,集体的力量就少了一分,拔河比赛是力的对抗,智的较量,场地即使有一定的影响因素,但只要肯努力,劣势也能成为优势。切不可把偶然的巧合,视为必然的结果,同时在技术上给他们作了适当的指点。决赛开始,双方都很努力,一时相持不下。但是由于事前对东边的队员作了较多的思想鼓动,同学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学生们高兴的又叫又跳。在小结时,通过这一事实,让学生自己去回想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在这次比赛中每个人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让学生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是十分可贵的,同时只有同伴间相互信任、相互努力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学生听后心里都很信服,也明白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表扬,激励后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关爱,同时也需要赞美。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使其无比激动。有时候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可以左右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在一次抛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就领略到了它的威力。记得那次课当刚刚宣布课的内容是:“实心球前抛”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囔囔着一些极消极的话,甚至还有女生低声道:“抛什么实心球?脏死了,又累,有什么好学的?”听到这些话感觉有点不舒服,但为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只能装做没听见,继续讲解实心球前抛的技术重点。在讲解过程中无意的提到“某某同学的腰部柔韧性很好,一定可以抛的很远”,被点到名的女生兴奋的问“真的吗?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柔韧好的?”看样子她关心的跟本不是实心球能抛多远的问题,她在意的是一句无心的夸奖,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于是趁势说道:“不信的话我们就来试试?也让男生看看咱们女生的厉害”。她兴奋地答应了,其他的学生也被她的情绪所鼓舞,迫不及待地要亲身体验一下,还有学生嚷嚷着要比比谁抛的远。在练习、竞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抛的更远,用心的学习着实心球前抛的技术,反而忘记了实心球练习所带来的脏和累。同时对于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而无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来说,适时地对他们的努力也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要利用自身的特长在其他项目上取的更好的成绩。课后有学生说道:“通过这次的实心球前抛的练习,我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了自信,以后不会再怕上体育课了。”可以说那次教学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一些表现,有时看起来似乎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若处理的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最好“武器”,但若处理得不好,既会影响课堂教学,也会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⑹ 对在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⑺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奏效。
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内化性原则。体育教师在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善于了解和启迪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去追求和探索,促使他们将奇偶碍于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
3、整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4、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5、系统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计划,讲德育教育的渗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课与课之间要注意紧密联系,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牢固、深刻。
二、实施渗透的途径
(一)结合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
1、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发展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中国体育的近现代史同我国近现代史一样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从旧中古乖哦的体育屈人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中国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用中国健儿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
(二)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培养。
1、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2、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杜瓦尔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使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4、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的约束,才富有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造成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教师应顺势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纪律性违法违纪的人将会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
5、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的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更易被感观认识。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三、体育体育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的作用
体育教师应注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水平,在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用自身言行去感召、教育学生。推荐理由:
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普遍存在娇气、自私、任性、不能吃苦、抗挫性差等特点,缺乏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所以,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提醒广大体育同仁,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质的锻炼,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⑻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当代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认清德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因为其心理水平的半成熟和半幼稚性,往往处于矛盾状态,表现为他们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的幼稚,使得他们的思维虽然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基于以上对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理解,学生在体育课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往往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可利用体育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育课达到既可体育,又可育心的目的,把德育贯穿于全过程。当然,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德育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 三、体育课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1.明确目的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先要阐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然后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适时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要积极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去闪光,并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感染熏陶法。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呈现各种姿态,其思想活动亦如此,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很微小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让好的思想行为得以感染熏陶其他学生,从而使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4.活动教育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应该先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就会感到酸痛,所以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坚持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清楚明白地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5.竞争引入法。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育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 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要做俯卧撑,让学生认识到胜利和失败会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可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也可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从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6.问题讨论法。如在武术课教学中,可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电影片或小说中的问题,如“习武以什么为先”,然后由学生来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7.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好行为习惯。 8.场地设置法。体育课场地的布局和设置

⑼ 如何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课堂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性提出了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是一种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平衡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形成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正常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等等,以提高他们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将德育自然寓于体育之中。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同德育、智育是紧密相联的,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显然,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在现代的教育中,多数文化理论教育的古板性使得学生对其本身就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如果再在其中加入同样没有激情的德育教育,只会白费力气,收效甚微。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则是以教师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学是将学生品德的教育寓于学生身体活动之中的。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三、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和要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作用很大的思想教育效果。它的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师生问好、着装规定、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课堂常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二)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的每项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强调注意力集中,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类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三) 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和疏导。如在课堂的统一练习内容中,有的积极参与,有的置身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个人融入集体,从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四) 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五) 以学生为本,教师身正为范,人性化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取得良好德育效果就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2、竞争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4、及时评价法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时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做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课堂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诱导,促其转化。5、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宣传报道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成为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五、结束语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真正作到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之中。参考文献:1、段炳容. 浅谈中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张志勇. 体育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体育组 杨 勇)

⑽ 如何把德育教育贯穿到体育课堂上

拔河比赛还有篮球比赛这样需要配合的。可以多多让他们配合,比如两人三足。让他们多多感受然后说新得。

热点内容
植树节英语 发布:2024-11-02 23:07:59 浏览:914
老师待遇好 发布:2024-11-02 22:28:33 浏览:83
新教育论坛 发布:2024-11-02 20:04:13 浏览:4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发布:2024-11-02 18:51:57 浏览:321
英语必修一教案 发布:2024-11-02 18:42:57 浏览:856
数学必修一目录 发布:2024-11-02 14:44:47 浏览:858
身上有静电怎么办 发布:2024-11-02 14:34:51 浏览:127
吉他散步教学 发布:2024-11-02 13:36:21 浏览:139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发布:2024-11-02 11:49:45 浏览:287
花艺老师招聘 发布:2024-11-02 11:49:01 浏览: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