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美术评价语言有哪些

美术评价语言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0-11-24 19:49:29

如何欣赏和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欣赏:

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

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评价可以促进欣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即创作前的构思。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

“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它是视觉符号。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

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

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黄色(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

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说,一幅画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1)、自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

★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支持
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

(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
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
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
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
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 请简要分析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该作品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从构图色彩上,色彩饱满,有冲击力但是不乱,从形象上表达出了向日葵的样子,有些抽象但是一眼能看出来它是个向日葵,在写实和抽象间有比较好的平衡,构图也很好,比例协调有张有驰。

(2)美术评价语言有哪些扩展阅读: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黄色饱和度极高,可以被称为“黄色的交响曲”。如果仔细数的话,这幅画里有38种黄色。

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

③ 小学生表达对美术作品感受与理解的的方式有哪些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欣赏:

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

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评价可以促进欣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即创作前的构思。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

“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它是视觉符号。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

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

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黄色(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

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说,一幅画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1)、自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

★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支持
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

(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
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
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
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
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 如何提高中学生美术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评述作品

我在多年的教学和与同学科老师的讨论中会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在上课的第四个环节——评述作品时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是只谈一下色彩很漂亮,再就无话可说,如果是作公开课之类的活动,学生在最后还会加些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锻炼了动手能力之类的套话。这样就与美术课本身关联不大,没有突出美术课的学科特点,面对一幅美术作品,该如何欣赏评述?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美术评价的作用

课堂美术评价的作用在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板样的力量,身边的板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初中阶段好胜心里较强,在板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反复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作品交流自评、互评,许多优秀学生作品影响了一片,也带动了一片。这样,整个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使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

二、现在课堂美术评价中的误区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堂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然而在课堂美术评价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误区。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放手让学生随意评价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发展学生个性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心里喜欢什么样的画,什么就是好画,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一味放任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欣赏而不加以引导。这样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高。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学生自始至终都没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好画,那何谈能画出好画呢?因为这种欣赏能力并不是通过自己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2、对每件作品的评价千篇一律

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每张画都这么引导,比如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在以后的评价中也象套公式一样重复这些话,千篇一律,

那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其实这正是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如何评述的条件下的盲目做法。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评述还有什么意义呢?在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要找出最为突出的美点,切忌千篇一律。
3、失去了学科教学的特征。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它的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迷失了美术教学的方向。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就会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一堂课的美术评述部分被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等。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4、“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误区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导学生“意会”,是必要的。但老师声称“不可言传”,其实大多是“不会言传”。这往往是一些美术教师在无以言表时的一句应急之语,但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过多出现这类语句,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语言表答不但要语汇丰富,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这就需要教师大力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善于言传。

三、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

1、循循善诱,逐渐引导

学生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的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时候,常常不太细心,草草而过。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作品,不漏掉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肌理等。上课时,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

另外,这种评述方法要从一入学就开始引导,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画种不同,评述语言不同

学生还应对各画种有所认识,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并能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之中。除此,还应当学会写一些短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增加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美术作品所使用材料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画种。也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3、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引导

一般说来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条件:作品结构严密、完整,有很强的秩序感,每一个线条和色块都有明确的含义。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他们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时,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关于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第一学段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学段要求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学段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这火把,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成为真正有鉴赏能力的人。

⑤ 用美术的语言对一部动漫评价的作文

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足球社团课,是我最盼望,也是让我感到最快乐的时光。学校每个班的足球队员都会早早的来到操场集合、点名,队员到齐后便开始训练。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和寒风凌冽的严冬,学校少年宫也如期开班了,免费开了足球社团课。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脸被晒得通红,还不停的挥洒着汗水,坚持在曹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足球的基本动作。在北风呼啸的寒冬,我们不畏严寒,已将带球、传球、颠球、跨球和射门的动作训练的能够运用自如。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们用努力和汗水换来了一次次的进步和成长,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学校足球队队员。
足球,这项特殊的体育运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从我参加足球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为祖国争取荣誉!

⑥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赏识性评价

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模式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这样的评价语言没有深度,也使评价显得没有针对性。刚开始学生会感到兴奋,但长期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会显得无趣和茫然。老师说”好”“真棒”,可自己到底好在哪儿?最可怕的是,教师语言的随意也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评价将在学生心中逐渐失去分量,评价的实效性与后效性不突出,失去教育功能。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可以这样画吗?”“那个可以画吗?”“我这样做可以吗?”……我的回答是:“可以啊!你觉得它很有意思就可以画!”“只要你的作品有创意,你就是成功的孩子!”“这是你想出来的吗?太有创意了!”“不会吧!这真的只有你能做得到!”“这一大块空地,是不是还有想到的没画!”“点和线的组合很好,这里镂空点,面的感觉就出来了!”……对学生有创造性的作品一定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胡乱地涂写和应付,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赏识性评价。我在课堂上给A类学生的评价:“你的想象力丰富,颜色到位,造型、构图准确,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小画家。”对B类学生的评价:“你真会动脑筋,老师真为你的进步而高兴。”对C类学生的评价:“虽然这次你才得了良,但你的画中有不少的优点,如果构图再大一些就好了,加油啊!”对D类学生的评价:“老师惊奇地发现你的画有了进步!优秀等着你,在构图上再下点工夫好吗?”让学生在增强自信的同时看到存在的不足,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也能让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的作业铺垫良好的心理投入。
二、赏识性评价应灵活多样,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赏识性评价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学生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也是最直接的,学生之间、班级内部的交往氛围是否健康和谐,在课堂评价中能否以健康的心态互相激励与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更需要有健康激励的氛围。
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创造出来的,承载着同学们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美术课堂则为学生们提供了张扬情感的机会。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要学会主动对照评价指标,对自己平时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创造自评的机会,努力使自己在自我评价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自评环节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资料搜集、构思过程、创作体会、作业感受等与大家交流。这样的自评结束后,经常引起大家热烈的响应,经验得到总结后被大家借鉴,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获得解决方案。
在教学评价中,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环节体现着课堂上学生间的交往,学习同伴之间对各自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是最了解的,所以提出的建议是最真实、客观的,许多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和指出的方面,在互评中能够体现出来。在互评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愿意用美好的语言给予他人真诚的建议。真诚的赏识性互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群体的鼓舞,体验到求学的快乐,生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环节中,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机敏引导自评、巧妙点拨互评、相机组织群评、适时发表师评等方面。教师在组织秩序、渗透德育、情感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在课堂形成健康激励的评价氛围,协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交流中得到发展,不断成长。
三、运用赏识性评价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有安全感的交谈,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作为美术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极其兴奋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飞色舞地向你讲解他的创意。他们的意图并不是让你指正缺点,而是希望听到你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对儿童作品进行评价时,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评价时否定学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学生失去这种力量。评价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你真棒!”“颜色真漂亮!”“你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观察得很仔细。”“你画的人很夸张传神。”……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自我赏识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教学理念的不同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差异,教学行为恰当与否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新课标的洗礼使我对美术课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在评价上有了更高的认识。美术学科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比较,不评等级,用简洁、扼要的描述性语言给学生以适当的评定,激励其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取代等级评价,教师可设计制作不同的小印章,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分别盖章加以鼓励。如“创意”章用一颗红五星表示,“色彩”章用太阳表示,“态度”章用一颗红心表示,“构图”章用“花朵”表示,“造型”章用拟人化的笑脸表示。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或相同的印章,学生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同时还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许。
美术评价是检验和改进美术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评价可以尝试着从关注评价对象、转换评价视角、优化评价方法、改进评价过程、创新评价表达、丰富评价形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和促进顺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美术课堂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师生心理相容,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创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发展。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有自己的失望与希望。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大胆地描绘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赏识性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之言。

⑦ 学生画画的美术评语

用心去学,只要你对艺术感兴趣,那么你学起来就不会有困难了,我也是刚毕业的艺术生,我体会过很多东西,只要怎么用心去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朋友,祝你愉快!

⑧ 赞美画作的句子有哪些

画师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在水墨流动间,把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这幅画里的人物形态逼真,连动物的眼睛都画的炯炯有神,市井百态尽收眼底,各种形象都跃然纸上,可见绘画者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水在宣纸上干涸后,它身后留下的痕迹,构成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绘画,一种与西画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绘画。

⑨ 如何探讨幼儿园绘画表现的作品内容

以往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以幼儿模仿的效果为基础,不管是在造型、构图、色彩上幼儿的作品都会与老师的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技巧,封闭了幼儿的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认为要正确的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幼儿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也不能作为判断幼儿的性格的心理分析工具。幼儿的涂鸦和哭笑一样仅仅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幅表达幼儿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幼儿的表达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一个结论,或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成长。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幼儿绘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一百种语言”,其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幼儿掌握,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艺术与其它各领域的渗透,美术活动还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用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自评式评价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比如,“我喜欢吃的水果”、“游乐场”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会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推优式评价,是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在评论别人的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评价,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互评法既能加深评论者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帮助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绘画水平。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过程。但幼儿的鉴赏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最初阶段容易出现习惯性的感情倾向,如老师经常表扬的幼儿,幼儿也会认为他画的就是好,他被推选的机会就很多。其他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会逐渐降低。如何将自评、互评、共评很好地融合、统一,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提高,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幼儿的画和成人的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未必是幼儿喜欢的,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幼儿的画是不恰当的。一般的评价都是以一幅画是否完美、整洁、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来作为标准。殊不知,在幼儿期,孩子身体各器官正处于发育期,手指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画面比例不协调,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就是这些单纯、幼稚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比如在画《我和爸爸》的活动中,郭伟杰画了一条长长的马路,马路上排满了小汽车,而且每一辆小汽车都有翅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画,他解释说:“每次星期六我跟爸爸去涵江批发货,路过黄石都堵车,如果每一辆车都有翅膀可以飞,我和爸爸就不用在路上等那么久了。”所以我们在评价时应主要看画面有无童趣,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五、善于倾听孩子的作品
传统的评价以引导为主,参与为辅,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确定一幅画的好坏,使许多孩子的想象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在评价作品时,我们要尊重幼儿,善于解读幼儿的作品,例如在画《太阳》的活动中,郭启新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其他小朋友都笑话他,而他却反驳说:“太阳是会变颜色的,我在镜片上放了两块绿色亮光纸,太阳就变成绿的了,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应该好好地去呵护他,让他们画自己所想的画。
六、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应注重评价的语言。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我们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我们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我们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没有错的。

热点内容
高中班主任工作交流 发布:2024-11-01 15:04:02 浏览:68
顶层美术学校 发布:2024-11-01 14:45:05 浏览:442
印度化学液体泄露 发布:2024-11-01 14:31:04 浏览:458
张江生物芯片 发布:2024-11-01 14:02:26 浏览:33
真的吗英语 发布:2024-11-01 13:30:06 浏览:503
师德事迹简要 发布:2024-11-01 11:16:50 浏览:24
班主任设备 发布:2024-11-01 10:39:53 浏览:384
七八年级数学 发布:2024-11-01 10:37:56 浏览:863
什么是乌木 发布:2024-11-01 03:59:52 浏览:119
顾丹老师 发布:2024-11-01 03:47:18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