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诸石文言文

诸石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4 19:52:22

『壹』 文言文翻译

译文:
南朝宋谢晦任右卫将军,权势很大,从彭城(今江苏徐州)回京接家眷,宾客车马拥挤。他的哥哥谢瞻很害怕,说:“你名声地位都不高,别人就如此巴结讨好,这哪里是家门的福分呢?”于是就用篱笆隔开庭院,说:“我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又请求宋公刘裕对自己降级或免职,以便保住即将衰落的家门。等到谢晦立了建国大功,谢瞻又忧又怕,得了病,不去治疗,于是就死去了。谢晦后来果然被灭族。颜竣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亲颜延之常对他说:“我平生不喜欢看到有权势的人,现在却不幸见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颜竣,见宾客满门,可颜竣还没有起床,颜延之大为恼火,说:“你出身于粪土之中,却升到云霄之上,现在竟如此骄傲,难道能长久吗?”颜竣最终被孝帝杀死。颜延之、谢瞻都可以称得上是贤明父兄了。
隋高颖被封为仆射,他母亲告诫他说:“你富贵已经达到顶点,只能等一个砍头罢了。”隋高颖因此常怕有祸变发生,等到罢官为民,欣喜异常,丝毫没有怨恨的颜色,但后来还是难免被隋炀帝杀害。唐朝潘孟阳任侍郎时,还不到四十岁,他母亲说:“以你的才能,竟当了丞郎,这实在让我担惊受怕。”严武去世,他母亲哭着说:“从今以后,我知道不会当官家的奴婢了。”这三位可算是贤明的母亲了。
褚渊帮助萧道成篡夺皇位,建立齐国,褚渊的堂弟对褚渊的儿子褚贲说:“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东西送给另一家,是什么意思?”等到褚渊当了司徒,褚炤叹息说:“家门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渊死后,他的儿子以父亲失节为耻辱,服丧期满,不再做官,把爵位让给弟弟,自己终身隐居。王晏帮助齐明帝夺取了帝位,堂弟王思远说:“兄将来怎么立身?如果能现在就自杀,还可以保住门户。”王晏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后,又召集子弟对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说:“隆昌元年(494年)底,思远弟劝我自杀,如果听了他的话,哪里会有今天?”王思远说:“依我看,今天还不晚。”王晏叹息说:“世界上竟有劝人自杀的。”王晏后来果然被齐明帝杀死。褚炤、褚贲、王思远可以说是贤明的子弟了。

『贰』 初一到初三的古诗和文言文

差不多是这些、、、、
古诗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东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南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 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 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 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 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 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慢慢看吧、、、、、、、、、、、、、、

『叁』 初一语文 美猴王文言文翻译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肆』 辩论:中学生要不要学古诗文

上面那些人,复制在粘贴,有意思吗?
既然是辩论,那有就正反方的观点.
你个人的观点是什么?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我在中学时,对古文的态度恐怕会处在反方.那时候,我早上起床上个厕所,都能在马桶上睡着,哪还有多的时间去背什么文言文?
但现在,我的态度会坚定的处在正方,因为现在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背诵一篇文言文.
下面,我以一名在读中学生的身份写了个东西,稍微看下就好了.
中学生要不要学古文?
我是名在校中学生,对于古文的态度--它是个麻烦的东西.
所有人都怕麻烦,但越怕麻烦,麻烦越多.
有些麻烦是人至出生到死都不可避免,也无处可逃的.
就象死亡,结婚,恋爱,工作,升学,考试.
我现在既然在读书,那么学习古文,也是必须经历的.
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论在哪个年代,成功的捷径都只有一条,毫不犹豫踏上最艰难的路。
也许说学习古文是最艰难的有点夸张,但对我、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学习古文的确很费力.
我们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地理,政治,生物.
每天早上起床,我上个厕所都能在马桶上睡着.
我是在抱怨,但也知道抱怨没有用.如果抱怨有用,警察也就失业了,律师也就没人当了.(虽然社会上有句话,警察不办案,社会治安好一半.题外话了.)
在这里,我要表明我的观点,中学生是要学古文.(因为,语文考试的时候要考。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其实,在这里辩论什么中学生要不要学习古文,有点无聊。题外话。)
学习了古文,带给我了许多乐趣。
因为学习了古文,我知道要描述一名女生的漂亮,可以这么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
因为学习了古文,我知道了小时候,爸妈跟我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有份好工作,是在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天至善。”——《大学》
因为学习了古文,我知道了贪财好色不要紧,只要与民同之即可。“王曰:‘寡有人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纪。《诗》云:‘古公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爱及姜女,卑来管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
因为学习了古文,我知道了人最大的毛病。“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而“不能”。
因为学习了古文,我知道了学习古文的态度应该是,“君子而时中。”——《论语》

在中学时代,学习古文,应该“君子而时中。”过分与不够看上去不同,但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

过分学习古文,精力就无法顾及其它学科;而不够,则对于中国国粹的延续有着消极的影响。

所以,我对于中学生要不要学习古文的态度是,要,但要恰到好处。
至于如何才称得上恰到好处,则不是开篇立论里要解决的问题了。

题外话:在如今信仰流失的年代,重新学习古文,学习孔子,孟子,能使你不会在这个禁忌相互溃败的时期,迷失自己。同时,学习孟子,你能看到孟子在与王对话时的精彩言论。比较孔子与孟子,我更喜欢“亚圣”——孟子。

『伍』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实词
就是指在句子中有实际含义的词
名词和动词就是典型的实词
实词很容易弄懂

而虚词就就很复杂
所有在句中表语气、停顿、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连词、关联词、发语词等都是虚词
可以看出:一个句子,如果少了它们,它的成分也是完整的。
文言文的虚词多 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使句子结构完整或听上去更流畅

虚词的用法种类高中教材有总结
但例子需要自己积累
积累多了文言文就基本上能看懂了

『陆』 文言文书信开头与结尾怎么写

我说楼上的,至于吗,人家只是想要个格式,您给来五篇范文!这五篇儿还真就没有一篇是正规格式的,太给力了!

说起来,文言文书信,规矩最多的,就是开头和结尾。

开头有两部分:一是称谓+提称语,二是启辞

一、称谓+提称语

称谓,就是姓名加职务(嘿嘿),比如X大人、X先生、X公、XX大学士之类。

提称语就多了去了,简单一说: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一开头儿的客气话儿,要么是寒暄客套,要么是提示写信原委等,也不少: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以上这些把基本类型概括了一下,不能一封信通通用了,那就不通了,一封信最多用一两句,择那上下意思能凑一块的用。

结尾,有三部分,一是结语,二是祝辞,三是署名

一、结语

结语,即信的结束语,有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

书短意长,恕不一一。

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二、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就像现代书信中的“此致敬礼”一样。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都颂完了,最后要署名,当然你可以写“知名不具”,不过一般来说署名还是要滴。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柒』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什么意思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 中文名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出处

  • 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

  • 注释

  • 孰:谁。 惑:疑难问题 非:不是

  • 作者

  • 韩愈

  • 目录

  • 1原文

  • 2意思

  • 3注释

  • 4出处

  • 5文体

  • 6作者

  • 7创作背景

  • 原文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意思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7.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8.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10.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注释

    孰:谁。 惑:疑难问题 非:不是

    出处

    韩愈的《师说》

    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 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作者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创作背景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主张“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热点内容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 发布:2024-11-01 18:42:32 浏览:8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发布:2024-11-01 18:41:25 浏览:380
雪儿老师 发布:2024-11-01 17:17:47 浏览:310
有什么歌好听的 发布:2024-11-01 15:59:51 浏览:20
高中班主任工作交流 发布:2024-11-01 15:04:02 浏览:68
顶层美术学校 发布:2024-11-01 14:45:05 浏览:442
印度化学液体泄露 发布:2024-11-01 14:31:04 浏览:458
张江生物芯片 发布:2024-11-01 14:02:26 浏览:33
真的吗英语 发布:2024-11-01 13:30:06 浏览:503
师德事迹简要 发布:2024-11-01 11:16:50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