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高文言文

高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4 21:27:34

『壹』 高的古文意思


①<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②<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③<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④<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⑤<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⑥<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
⑨<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⑩<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
⑾<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
⑿<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⒀<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贰』 高中文言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后面的题就应该会做了吧?

『叁』 高 文言文里的意思

高尚,崇高,在文言文中高有很多意思,很多时候都需要根据语境而来,这有点像英语阅读猜词。

『肆』 文言文翻译高

(1)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
翻译为: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庇护你,求情有什内么益处!
(2)裒常以为人容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翻译为:王裒常认为人的行事应该达到归附善道目的,何必以自己擅长的方面去要求别人做不到的事。

『伍』 高中 文言文

行在文言文中有代理,行使某种权利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及魏帝告禅于晋,一句可以看做一个说明时间的句子,在这个时期,熹凭借自己的官职行使司徒的事情。也就是说熹还兼任着司徒该管的事情,但自己却不是司徒,所以这里行可以解释为代理。
(来自搜搜网络)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逼魏主常道乡公曹奂禅位,为晋武帝。此时李熹以司隶校尉行司传事,上书弹劾故立进令刘友……
从这里看,李熹当时的官职是司隶校尉

『陆』 “高”字的文言文翻译。

高(gāo):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2.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3.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4.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5.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又如:高寿;高龄

6.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7.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白居易《纳粟》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8.通“膏”

9.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0.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11.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12.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3.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志》

14.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15.姓

16.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17.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18.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颜延年《陶征士诔》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柒』 高1文言文

你等等啊,我也是高一的,不知道你是哪一册啊,是人教实验办么?

『捌』 高 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1. 从下向上距离大【陋室铭:“山不在~,有仙则名”】

  2. 距离开始的时间就,相当于“深” “晚”【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3. 等级或程度居上的【张衡传】

  4. (年龄)大

  5. (力量或强度)大

  6. 高超,高明

  7. 高尚

  8. 敬词,相当于“尊” “贵”


『玖』 高中文言文

“而”是虚词。(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拾』 文言文中有高的意思的字

危,巅,耸,

热点内容
新教育论坛 发布:2024-11-02 20:04:13 浏览:4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发布:2024-11-02 18:51:57 浏览:321
英语必修一教案 发布:2024-11-02 18:42:57 浏览:856
数学必修一目录 发布:2024-11-02 14:44:47 浏览:858
身上有静电怎么办 发布:2024-11-02 14:34:51 浏览:127
吉他散步教学 发布:2024-11-02 13:36:21 浏览:139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发布:2024-11-02 11:49:45 浏览:287
花艺老师招聘 发布:2024-11-02 11:49:01 浏览:509
白丝袜中学生 发布:2024-11-02 11:48:03 浏览:830
非普通教育 发布:2024-11-02 10:32:35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