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文言文常识
A.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学习文言文需要有很好的语言、语法和文学功底。
B.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越详细越好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C. 高中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名句。还有常考的文学常识。(人教版)
你没有讲清楚是老人教版还是新人教版?老人教版的是这些:
要求的名句名篇:
第一册
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数月之后,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4、 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7、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______,________。
8、 看万山红遍,______;漫江碧透,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9、 恰同学少年,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第二册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 贾谊)
2、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固。
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贾谊)
4、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过秦论》 贾谊)
5、 大行不成细谨,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司马迁)
6、 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鸿门宴》 司马迁)
7、 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 《兰亭集序》)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________,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 《兰亭集序》)
9、 归去来兮!______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1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12、___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13、富贵非吾愿,________。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1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 《师说》)
1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 《师说》)
16、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 《师说》)
1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韩愈 《师说》)
18、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 《阿房宫赋》)
19、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 《阿房宫赋》)
2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2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杜牧 《阿房宫赋》)
2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23、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_________________。(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第三册
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卫风 氓》 《诗经》)
2、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
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________,_______,与子同仇!(《无衣》《诗经》)
4、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自牧归荑,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女》 《诗经》)
5、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屈原 《离骚》)
6、 汨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 《离骚》)
7、 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屈原 《离骚》)
8、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_。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
9、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
10、 我有新父母,逼迫兼弟兄,______,_______?。。。。。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________,恨恨那可论?________,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
11、 河汉清且浅,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迢迢牵牛星》)
12、 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_____,_______?(曹操 《短歌行》)
1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短歌行》)
14、 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__(曹操 《短歌行》)
15、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
16、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7、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8、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19、 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0、 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_。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忽闻水上琵琶声,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2、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3、 大弦嘈嘈与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王维)
2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长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登高》 杜甫)
2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杜甫)
2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 李商隐)
29、 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刘禹锡)
30、 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书愤》 陆游)
31、 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
32、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时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雨 霖 铃》 柳永)
33、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34、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鹊桥仙》 秦观)
35、 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堪可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36、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姜夔)
37、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这次第,_______?(《声声慢》 李清照)
38、 渔翁夜傍西岩宿,_______。烟消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回看天际下中流,________。(柳宗元 《渔翁》)
39、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_______,________。(《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40、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杜牧)
41、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李煜)
42、 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______,_____。新贴绣罗襦,______。(《菩萨蛮》 温庭筠)
4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__,________。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_____,______。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苏轼)
44、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李清照)
45、 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苏洵 《六国论》)
46、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苏洵 《六国论》)
47、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苏洵 《六国论》)
48、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9、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伶官传序》)
50、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 《伶官传序》)
51、 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可乎?。。。。。。余是以记之,______,_________。(苏轼 《石钟山记》)
52、 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冥然兀坐,________________,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 《项脊轩志》)
53、 。。。。有其石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张溥 《五人墓碑记》)
第四册
1、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汉卿 《窦娥冤》)
2、 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_。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 《长亭送别》)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遥游》)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 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____________,________。。。。。。臣生当陨道,______。(李密《陈情表》)
7、 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 《赤壁赋》)
8、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 《赤壁赋》)
9、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赤壁赋》)
10、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浮游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赤壁赋》)
11、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苏轼 《赤壁赋》)
1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3、 物华天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14、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16、 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_________________。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 《滕王阁序》)
17、 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王勃 《滕王阁序》)
18、 时运不齐,_______________,冯唐易老,_____________。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滕王阁序》)
19、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慕宗悫之长风。(王勃 《滕王阁序》
第五册
1、 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 《蜀道难》)
2、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李白 《蜀道难》)
3、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蜀道难》)
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5、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6、 岑夫子,丹丘生,_____,______。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7、 车辚辚,马萧萧,__________________。耶娘妻子走相送,___________________。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旁过者问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兵车行》)
8、 _____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__________________,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 《兵车行》) (杜甫 《兵车行》)
9、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青海头,____________________。新鬼烦冤旧鬼哭,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兵车行》)
10、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杜甫)
1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杜甫)
1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杜甫)
13、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夜发青溪向三峡,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李白)
14、 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15、 老吾老,___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16、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___________________,俯足以畜妻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17、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______,因无恒心。苟无恒心,______,_______。(《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第六册
1、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______________;不韦迁蜀,________________;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 《报任安书》)
2、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
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
D. 求文言文常识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E.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常识有哪些
一、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二、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三、其他常用词语(常考点)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竟:结束,完。
(29)坐:因……而犯罪,因为。
(30)寻:不久。
(31)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2)造:造访。
(33)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34)弑:子杀父,臣杀君。
(35)用:财用,因为。
(36)典:主持。
F.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小结)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有利于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通“渡”,过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 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四、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 倒装句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 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