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螳臂當車文言文翻譯

螳臂當車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5 02:19:55

1. 螳臂擋車(螳臂當車)的古今意思和故事的大概內容

齊庄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者曰:「此何蟲也?」御曰:「此是螳螂版也權。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庄公曰:「此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回車避之,而勇士歸之。

翻譯: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
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必然招致失敗。

2. 求文言文,短的,帶翻譯

原文: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注釋:周子居:名乘,字子居,東漢時人,不畏強暴,陳仲舉曾贊他為「治國之器」。時月:時日。黃叔度:名憲,字叔度,出身貧寒,有德行,得到時人贊譽。

譯文:周子居常說:「我過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庸俗貪婪的想法就又滋長
起來了!」

3. 螳臂當車文言文

螳臂當車
原文: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譯文:春秋時,齊國的國君齊庄公,有一次坐著車子出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隻小小的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要想來阻擋前進中的車輪。庄公問駕車的人:「這是一隻什麼蟲子?」駕車的人答道:「這是一隻螳螂,它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說著,就叫駕車的人車子靠邊,讓開它,從路旁走過去。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說庄公敬愛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紛紛來投奔他。但是,「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並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4. 螳臂當車的故事

螳臂當車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人間世》。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hé),被衛國版靈公請去當權其太子蒯瞶(kuǎi guì)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瞶是個有凶德的人,到衛國後,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qú)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瞶。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並進一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螳臂當車」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5. 古文中螳臂當車中的「車」為什麼有人讀「ju」

車字是多音字,意思為有輪子的運輸工具。讀音為【jū】時,通常是指象棋棋子的一種。人們會念成【jū】的音,通常是下象棋養成的一種習慣。

螳臂當車[ táng bì dāng chē ] 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車子前進,比喻不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去做辦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敗。也說螳臂擋車。

出處:《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5)螳臂當車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車多音字組詞「

<chē>

1、電車[diàn chē] 用電做動力的公共交通工具,電能從架空的電源線供給,分為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兩種。

2、馬車[mǎ chē] 馬拉的載人的車,有的轎式,有的敞篷式,有的雙輪,有的四輪。

3、車把[chē bǎ] 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等使用時手握住的部分。

4、車輛[chē liàng] 各種車的總稱。

5、快車[kuài chē] 中途停站較少,全程行車時間較短的火車或汽車(多用於客運)。

<jū>

1、丟卒保車[diū zú bǎo jū] 象棋戰術用語。後用來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2、舍車保帥[shě jū bǎo shuài] 象棋用語,比喻在某些斗爭中,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

3、丟車保帥[diū jū bǎo shuài] 象棋比賽的戰術。比喻犧牲比較重要的東西保護最重要的。

6. 《螳臂當車》文言文全文內容是什麼如何翻譯

《螳臂當車》文言文全文內容是: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

7. 螳臂擋車文言文解釋

【原文】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寓意】"螳臂當車"的故事,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和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都有記載。但"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語"螳臂當車",正是從《莊子》"不勝任"的原意轉化而來。原話中的"螳臂",並無貶意,後來一般都將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大力量的人。

以「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引發出對蟲的評論「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進而這種精神感動齊庄公「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回車而避」。

[翻譯]: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本文中心]: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卻 :退

搏 :搏鬥

勇武:勇猛的武士

知:知道

避:避開

舉:托舉

輪:車輪

回車:掉過車頭

御:駕車的人

庄公避開螳螂是因為他尊重勇士。在他看來,「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偉大。

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螳臂當車

8. 幫我找30篇文言文到翻譯的,(短一些的)

1.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譯: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2.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翻譯: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4.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譯: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7.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翻譯: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便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是足夠的。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那壺酒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上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沒有喝到酒。
8.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9.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翻譯: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10.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翻譯: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11.士別三日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2.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麼稱他為『文』呢?」孔子說:「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看作羞恥,因此謚號稱他為『文』。」
13.高山流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翻譯: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高山流水音調一洗情懷,裊裊餘音融入秋天霜鍾。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14.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15.曾子殺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16.黃粱一夢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翻譯: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里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後,從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夢稱心如意。」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餘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經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17.聞雞起舞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翻譯: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18.螳臂當車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翻譯: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19.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翻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
20.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翻譯: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
21.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 「此間樂,不思蜀。」
翻譯:司馬文王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文王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又另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
22.指鹿為馬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
翻譯:秦二世當政的時候,趙高騎著鹿跟叢著走.秦王說:"丞相為什麼騎著鹿呢?" 趙高說:"(我騎的)是馬."秦王說:"丞相弄錯了,把鹿當作馬了."趙高說:"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可以問問眾大臣."大臣中一半的人說是鹿,一半的人說是馬.在這時候秦王不能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聽從了逆臣的說法.
2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譯: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24.奇貨可居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翻譯:呂不韋在趙都邯鄲經商,看見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公子異人。回家後,便問他的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那不可以數計。」呂不韋說:「現在農民努力從事耕田勞動,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建國家,立一個君主,獲利就可以傳至後世。秦國的公子邑人在趙國做人質。住在城,我願去為他效力。」
25.名落孫山
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翻譯:吳地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26.曲高和寡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翻譯: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 人》,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裡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 《陽春》和《白雪》,城裡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裡跟著唱的人更少,只不過幾個人罷了。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
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 人》,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裡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 《陽春》和《白雪》,城裡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裡跟著唱的人更少,只不過幾個人罷了。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
27.精衛填海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鴞。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翻譯: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引入黃河。
28.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譯: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29.負荊請罪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翻譯: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30.班門弄斧
採石江頭,李太白墓在焉。往來詩人,題詠殆遍。有客書一絕雲:「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亦確論也。
翻譯:李太白的陵墓在採石江頭.來來往往有許多詩人在那裡寫詩吟詠李白,把墓前的靈台都寫遍了.其中有一個過客寫了一首絕句:」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這是多麼正確的論述(真理)呀..
PS:這是我幫別人在另一個問題上找的,覺得那篇長,可以追問~~

9. 根據故事打一成語一篇文言文,具體內容

1.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譯: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2.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翻譯: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4.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譯: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7.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翻譯: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便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是足夠的。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那壺酒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上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沒有喝到酒。
8.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9.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翻譯: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10.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翻譯: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11.士別三日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2.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麼稱他為『文』呢?」孔子說:「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看作羞恥,因此謚號稱他為『文』。」
13.高山流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翻譯: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高山流水音調一洗情懷,裊裊餘音融入秋天霜鍾。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14.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15.曾子殺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16.黃粱一夢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翻譯: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里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後,從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夢稱心如意。」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餘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經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17.聞雞起舞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翻譯: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18.螳臂當車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翻譯: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19.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翻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
20.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翻譯: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
21.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 「此間樂,不思蜀。」
翻譯:司馬文王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文王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又另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

10. 螳臂當車 文言文

齊庄公出獵
齊庄公出獵

【原文】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寓意】"螳臂當車"的故事,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和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都有記載。但"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語"螳臂當車",正是從《莊子》"不勝任"的原意轉化而來。原話中的"螳臂",並無貶意,後來一般都將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大力量的人。

以「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引發出對蟲的評論「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進而這種精神感動齊庄公「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回車而避」。

[翻譯]: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本文中心]: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卻 :退

搏 :搏鬥

勇武:勇猛的武士

知:知道

避:避開

舉:托舉

輪:車輪

回車:掉過車頭

御:駕車的人

庄公避開螳螂是因為他尊重勇士。在他看來,「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偉大。

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螳臂當車

熱點內容
輔助教學 發布:2024-11-02 05:51:57 瀏覽:246
英語見證 發布:2024-11-02 05:41:05 瀏覽:991
綠色苗圃教育網 發布:2024-11-02 05:33:43 瀏覽:579
元江縣地理 發布:2024-11-02 05:28:02 瀏覽:534
星媽教學 發布:2024-11-02 05:21:45 瀏覽:652
優勝教育網 發布:2024-11-02 04:31:43 瀏覽:460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4-11-02 03:49:24 瀏覽:119
破壞生物膜 發布:2024-11-02 02:29:55 瀏覽:730
四年級書法教學計劃 發布:2024-11-02 00:36:41 瀏覽:240
陳亮老師 發布:2024-11-01 23:42:58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