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文言文知識歸納
① 鴻門宴,文言文重點內容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勝桮杓(桮通杯,杓通勺,酒器)
二.一詞多義 【舉】 A動詞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不就(推薦《張衡傳》)
今之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行動、發動《陳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攻取,佔領《阿房宮賦》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抬起,本課)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孔雀東南飛》)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完畢,盡,本課)
B副詞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全、皆《六國論》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整個《屈原列傳》)
【謝】 動詞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本課)
乃令張良留謝(辭別,本課)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訴、詢問《孔雀東南飛》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凋落《芙渠》)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信?」(辭退《孔雀東南飛》)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謝恩,本課)
【如】 A動詞
沛公起如廁(到……去,本課)
江城如畫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戰》)
B連詞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假設,如果《答司馬諫戰書》
C助詞詞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樣子《論語·述而》
【斗】 A名詞dǒu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古代盛酒器,本課) 則與斗卮酒(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本課)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北斗星,在此是名詞用作狀語《小石潭記》) B動詞dòu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爭斗《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引且戰,連斗八日(戰斗《史記·李廣傳》)
【因】 A名詞 無因而至前也(原因《獄中上樑王書》鄒陽) B動詞 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沿襲《漢書·循吏傳》) C介詞 不如因善遇之(趁機,本課)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憑借《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因榮木變為枯木(由,從《神滅論》范縝) 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由於《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D副詞 秦軍解,因大破之(於是,就《史記·高祖本紀》) E連詞 相如因持璧卻立(於是《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詞類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產籍冊或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B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四.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斷句 所以遣將守頭者,備他盜之出入非常也。
3. 狀語後置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4、賓語前置句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5.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 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盾」)
6.習慣句式(固定句式)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② 求《鴻門宴》3-4段文言知識點總結,翻譯
知識點:
1.注音釋義
戮力(戮,lù聯合,一同)
瞋目(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目眥盡裂(眥,zì眼角)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
彘肩(彘,zhì,豬)
2.通假字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
3.詞性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B名詞用狀語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C動詞使動用法
從百餘騎(使……跟從)
4.古今異義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斷句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亞父者,范增也
(2)倒裝句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3)省略句
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盾」)
6、難句解析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劉邦自謙的稱呼,「戮」是聯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黃河北岸、黃河南岸。全句譯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百多個騎兵來拜見項王,到達鴻門,賠不是說「臣僕跟將軍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將軍在黃河北岸作戰,臣僕在黃河南岸作戰。」
7、內容主旨
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情節的高潮。
劉邦到項羽軍營,說了一番好話。項羽雖設宴招待劉邦,賓主雙方都各有打算,斗爭時緊時弛,變幻莫測。可將宴會上的情節概括為三起三落。
三起: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動手殺劉邦,氣氛趨緊張。二起范增見項羽「默然不應」,就叫項庄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劉邦,形勢極為嚴峻。三起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怒視項羽,並予以斥責,情節發展到最高潮,緊張氣氛達到了極點。
三落:一落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之為「壯士」。二落是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還賜座。三落是劉邦「如廁」是名逃脫是實。
這一部分總共寫了劉幫謝罪、范增舉玦、項庄舞劍、樊噲闖帳四件事,既反映了劉項雙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項羽內部范增與項羽殺不殺劉邦、項庄與項伯「殺劉」與「衛劉」的矛盾。這兩種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使人為之驚心動魄。
譯文: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 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有所欠缺你自己補下啦!
③ 《鴻門宴》中的文言現象有哪些
一、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 距——拒,抵禦,抵抗; 內——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不者: 不——否;
7、因擊沛公於坐、置之坐上:坐——座,座位;
8、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的人;
9、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戮力——勠力,並力,合力;
二、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沛公軍霸上: 軍:軍隊——駐軍;
2、沛公欲王關中: 王:大王——稱王;
3、籍吏民: 籍:名冊——登記;
4、范增數目: 目:眼睛——使眼色;
5、若入前為壽: 前:前面——上前;
6、請以劍舞: 舞:舞蹈——起舞;
7、刑人如恐不勝: 刑:刑罰——施加肉刑;
8、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夜馳之沛公軍;復夜去: 夜:夜晚——連夜;
2、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對待兄長一樣;
3、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4、頭發上指: 上:上面——向上;
5、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間:小路——抄小路;
6、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三)使動用法
1、臣活之: 活:使……活;
2、沛公旦日從百餘騎: 從:使……從;
3、拔劍撞而破之: 破:使……破碎;
(四)意動用法
先破秦入關者王之: 王:以……王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靠近、接觸;
三、一詞多義(略作拓展)
幸: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虧、幸而;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僥幸;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帝王親臨;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希望;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敬詞,表示對方這樣做使自己感到幸運;
急:今事有急:緊急、危急; 風急天高猿嘯哀、急擊勿失:快、急速;
林教頭是個性急的人:急躁,心急;大王必欲急臣:逼迫,使……急;
事:沛公今事有急、今日之事何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事情;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吾得兄事之:侍奉,為……服務;
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職業
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事故;
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量詞,件,樣;
從: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吾從而師之、張良是時從沛公:跟從;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使……跟從;
樊噲從良坐:傍著、挨著;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弟走從軍阿姨死:參加、從事;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堂房親屬;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介詞,表示起點,相當於「自」、「由」;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表示原因、途徑,相當於「因」、「由」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從容;
去:於是遂去:離開; 相去四十里:距離;
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祭妹文》):去世,死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過去的,從前的;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赴,前往;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行為的方向;
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去掉,出去;
言: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說,動詞;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言語,名詞;
焚百家之言:學說,言論;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句話;
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一個字為一言;
且:且為之奈何:將; 臣死且不避:況且;
故:故聽之: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溫故而知新:舊的,與「新」相對;
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原因、緣故;
大人故嫌遲:尚、還、仍然; 此物故非西產:本來,原來;
因:因言曰:於是,就; 不如因善遇之;因擊沛公於坐:趁機;
善: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素善留侯張良:友好、交好;
亡:亡去不義:逃跑; 此亡秦之續耳:滅亡的;
如:固不如也:比得上、及得上; 沛公起如廁:到……去、往;
辭: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不能辭:告別;
卮酒安足辭:推辭;
過:不過二十里耳:超過;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過失、錯誤;
騎:沛公則置車騎:騎兵; 脫身獨騎:騎馬;
破:又聞沛公已破咸陽:攻佔; 拔劍撞而破之:使動用法,使……破碎;
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沛公不勝杯杓:能承擔、能忍受;
為:使子嬰為相(陽平):做,動詞; 為擊破沛公軍(去聲):替,介詞;
為之奈何(去聲):對,介詞; 我為魚肉(陽平):是,判斷動詞;
吾屬今為之虜矣(陽平):被,介詞;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陽平):作出,動詞;
竊為大王不取也(陽平):以為、認為,動詞;
取:財物無所取:取用; 竊為大王不取也:採取;
擊:使當陽君等擊關: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擊殺;
謝: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 噲拜謝:感謝;
行:行略定秦地:將要; 道芷陽間行:行走;
大行不顧細謹:行為、作為;
舉: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抬起; 殺人如不能舉:全、盡;
望:日夜望將軍至:盼望; 吾令人望其氣:觀察;
乃: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於是; 乃令張良留謝:僅僅、只;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才;
當: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擋; 當是時:在(某處、某地)
四、固定結構
(一)與所相關的:
1、所以:……的原因;——所以遣將守關者;
2、有所近:有接觸的;——秋毫不敢有所近;
3、無所取:沒有取用的;——財物無所取;
4、所佩:佩戴的;——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5、所虜:俘虜的人;——若屬且皆為所虜;
(二)其他
1、孰與:同……相比,哪一個更;
2、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用來……的;
3、項王未有以應:有用來……的;
4、何……為:表疑問或反詰,干什麼,為什麼?
(三)動賓短語+者——名詞性短語
1、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為+此計+者,表示人;
2、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之+者,表示事件;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5、亞父者,范增也;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7、此亡秦之續耳;
8、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9、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10、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二)介詞結構後置
1、貪於財貨;
2、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3、具告以事;
4、長於臣;
5、得復見將軍於此;
6、因擊沛公於坐;
7、樊噲覆其盾於地;
(三)賓語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來何操?
4、客何為者?
④ 《鴻門宴》文言文整理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
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
3、詞性活用
A 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B 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C 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D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南,河北 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5、句式解析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省介詞賓語「之」) 破沛公軍
加彘肩(省略狀語「於盾」) 上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7、難句解析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劉邦自謙的稱呼,「戮」是聯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黃河北岸、黃河南岸。全句譯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百多個騎兵來拜見項王,到達鴻門,賠不是說「臣僕跟將軍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將軍在黃河北岸作戰,臣僕在黃河南岸作戰。」
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置」,放棄。「車騎」指戰車。「道」用作動詞,取道。「間」可譯作從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譯為:劉邦就丟下他的車馬與隨從人員,獨自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及盾牌,快步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小路逃走。
3、臣請入,與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項庄,兩種說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說,即「與沛公同命。」。全句譯為:我請求進去,跟沛公同命運。
4、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撞」在現代漢語中是「運動著的物體跟別的物體猛然碰上」,在這句中「撞」作擊刺講。全句譯為:亞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擊破了它。
⑤ 鴻門宴文言文重點有哪些
《鴻門宴》這篇文言文的重點有以下幾個:
1、古今異義,特別是雙音節詞的古今異義版是這篇文言文的一個重點。例如權:婚姻、所以、非常、河南、河北、山東等。
2、詞類活用中的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也是一個重點。例如:
道芷陽間行(道,取道)
沛公軍霸上(軍,駐軍)
沛公欲王關中(王,稱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對待兄長一樣,表對人的態度)
日夜望將軍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3、特殊句式中的倒裝句是一個重點。例如: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長於臣(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賓語前置)
⑥ 鴻門宴1-2段文言常識
【通假字】
1、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
3、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⑦ 關於《鴻門宴》的重點字詞句 通假字 古今異義詞 等語法知識。 謝謝
不客氣 一個一個問 因為討厭英語 所以高中的每個早讀我都在讀文言文 可以說是通宵任何一篇高中文言文的文章了
⑧ 鴻門宴文言文中,有幾件事(概括)
一、(1-5)宴前
無傷告密——范增說羽——項伯夜訪——張良獻計——項伯說情——項王許諾
二、(6-9)宴中
劉邦謝罪——項王留飲——范增舉玦——項庄舞劍——樊噲闖帳
三、(10-12)宴後
沛公出逃——張良入謝——項王受璧——亞父破斗——沛公除奸
⑨ 《鴻門宴》中的文言現象有哪些
一、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 距——拒,抵禦,抵抗; 內——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不者: 不——否;
7、因擊沛公於坐、置之坐上:坐——座,座位;
8、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的人;
9、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戮力——勠力,並力,合力;
二、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沛公軍霸上: 軍:軍隊——駐軍;
2、沛公欲王關中: 王:大王——稱王;
3、籍吏民: 籍:名冊——登記;
4、范增數目: 目:眼睛——使眼色;
5、若入前為壽: 前:前面——上前;
6、請以劍舞: 舞:舞蹈——起舞;
7、刑人如恐不勝: 刑:刑罰——施加肉刑;
8、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夜馳之沛公軍;復夜去: 夜:夜晚——連夜;
2、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對待兄長一樣;
3、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4、頭發上指: 上:上面——向上;
5、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間:小路——抄小路;
6、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三)使動用法
1、臣活之: 活:使……活;
2、沛公旦日從百餘騎: 從:使……從;
3、拔劍撞而破之: 破:使……破碎;
(四)意動用法
先破秦入關者王之: 王:以……王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靠近、接觸;
三、一詞多義(略作拓展)
幸: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虧、幸而;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僥幸;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帝王親臨;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希望;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敬詞,表示對方這樣做使自己感到幸運;
急:今事有急:緊急、危急; 風急天高猿嘯哀、急擊勿失:快、急速;
林教頭是個性急的人:急躁,心急;大王必欲急臣:逼迫,使……急;
事:沛公今事有急、今日之事何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事情;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吾得兄事之:侍奉,為……服務;
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職業
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事故;
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量詞,件,樣;
從: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吾從而師之、張良是時從沛公:跟從;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使……跟從;
樊噲從良坐:傍著、挨著;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弟走從軍阿姨死:參加、從事;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堂房親屬;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介詞,表示起點,相當於「自」、「由」;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表示原因、途徑,相當於「因」、「由」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從容;
去:於是遂去:離開; 相去四十里:距離;
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祭妹文》):去世,死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過去的,從前的;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赴,前往;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行為的方向;
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去掉,出去;
言: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說,動詞;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言語,名詞;
焚百家之言:學說,言論;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句話;
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一個字為一言;
且:且為之奈何:將; 臣死且不避:況且;
故:故聽之: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溫故而知新:舊的,與「新」相對;
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原因、緣故;
大人故嫌遲:尚、還、仍然; 此物故非西產:本來,原來;
因:因言曰:於是,就; 不如因善遇之;因擊沛公於坐:趁機;
善: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素善留侯張良:友好、交好;
亡:亡去不義:逃跑; 此亡秦之續耳:滅亡的;
如:固不如也:比得上、及得上; 沛公起如廁:到……去、往;
辭: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不能辭:告別;
卮酒安足辭:推辭;
過:不過二十里耳:超過;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過失、錯誤;
騎:沛公則置車騎:騎兵; 脫身獨騎:騎馬;
破:又聞沛公已破咸陽:攻佔; 拔劍撞而破之:使動用法,使……破碎;
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沛公不勝杯杓:能承擔、能忍受;
為:使子嬰為相(陽平):做,動詞; 為擊破沛公軍(去聲):替,介詞;
為之奈何(去聲):對,介詞; 我為魚肉(陽平):是,判斷動詞;
吾屬今為之虜矣(陽平):被,介詞;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陽平):作出,動詞;
竊為大王不取也(陽平):以為、認為,動詞;
取:財物無所取:取用; 竊為大王不取也:採取;
擊:使當陽君等擊關: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擊殺;
謝: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⑩ 求文言文<<鴻門宴>>中的文言句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1、注音
旦日饗士卒(饗,xiǎng,用酒食款待)
鯫(鯫,zōu,短小,淺陋) 生說(讀「稅」勸告,勸誡)我曰
戮(戮,lù聯合,一同) 力瞋(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目
目眥(眥,zì眼角)盡裂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
彘(彘,zhì,豬)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
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通邀,邀請)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蚤通早)
(郤通隙,隔閡、嫌怨)
(坐通座,座位)
3、詞性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若屬今為之虜矣(「為所」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省介詞賓語「之」) 破沛公軍
加彘肩(省略狀語「於盾」) 上
置之(省略介詞「於」)坐之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