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生的美術

小學生的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25 03:00:32

❶ 小學生幾種美術能力的培養

定安縣龍河鎮中心學校 王會德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欣賞是學生審美經驗形成的首要途徑,賞析繪畫藝術的主題,可以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材質和形式,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在賞析過程中,老師通過情感的導入,把健康的審美觀念灌輸給學生,陶冶學生情操,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每個學生的審美觀都會不同,要允許學生對作品表現形式提出異議,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疑問。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關注課本中圖片下的文字,採取比較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感知其藝術美的特徵,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即如何去讀畫。通過讀畫分析作者的所思所想及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了解了畢加索作畫的思想:我是依我所想來畫對象,而不是依我所見來畫的。理解畢加索通過誇張,象徵性的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生通過欣賞,懂得了如何去讀畫、分析畫,發現作品的震憾點,欣賞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得到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術教育的基礎,也是美術的根本內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美術作品的好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肯定有一個好的造型。而這個造型又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幅的結構造型。這是一種比較大范圍的造型,就如我們寫作文用什麼內容來表達思想感情一樣,同樣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狀物體來表示。如:同是表達人的憤怒,可以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直接表達,也可以用人的舉止和周圍的物體組合來表達。不同的內容、物體就有不同的結構造型,也有不同的組合造型。怎樣把這些物體組合在一起才美呢?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強調的問題。一種是單個物體的造型。每一個物體都有不同的形狀,但我們可以歸納成幾種幾何圖形。如:長方形(長方體),正方形(正方體),三角形、圓形等。在實物中我們可以把現實中的大部分房子、書本、課桌看作長方體;我們的手腳支、樹木的支幹可以看作圓柱體;我們的整個頭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圓;牡丹花可以看作圓形的等。這是物體的整體形狀,在我們學習畫畫時。教師必須先教會學生了解物體的大體造型,然後再去分小的部分造型。
三、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就不要給學生過多的約束,允許他們隨心所欲地畫,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繪畫時的隨意性。隨意塗鴉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的有效途徑。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利用美術這種符號表達自己感情的時期。對於這個時期兒童的作畫,教師不能一味要求其真實性,而應肯定他們表現的合理性,允許他們隨意地想像、創造。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繪畫可能受到一定的條框限制。作為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其想像力:如:隨意潑墨。要求學生上課時准備好自己喜歡的顏料水,在白紙上隨意潑灑,潑後認真觀察紙上的形象與什麼相似(動植物或風景),並為其命名。隨意潑墨能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想像力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想像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有較多的體現,如根據一個場景、一種現象、一個季節、一首詩歌,讓學生畫一幅想像畫等。同時在實物繪畫中,我們也要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尤其是我們小學生,不可能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也不要求畫得和物體一模一樣,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想像力。
四、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
色彩是美術教育中繪畫的基礎。要想學好繪畫,色彩知識是少不了的。讓學生在水粉活動中產生對色彩的濃厚興趣,重視活動室壁畫設置的色彩效果,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在水粉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色彩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色彩的能力。色是審美信息中之一。因此必須培養學生對色彩性質的了解。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學生認識顏色的能力,通過美術活動提示以顏色的規律性為基礎的色彩學規律,有助於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就培養學生的色彩能力來說,我認為:在水粉畫活動中,對學生在色彩上的認知,感覺有較大的幫助。教師自身要有豐富的水粉色彩知識,讓學生在水粉活動中產生對色彩的濃厚探索興趣。了解色彩的規律性對教師至關重要。教師本人要對色彩有深切的認知,具備一定的色彩素養。色彩就是具有鮮艷的顏色,色彩有原色、間色、復色、明度、色相、飽和度等,明色、色相、飽和度是色彩的三要素。小學生主要學習分辨和使用基本色原色和間色,也可以有幾種復色,如棕色、紫紅色及無彩色,進而學習分辨色彩的明度及飽和度。對色彩的辨別認識有助於學生更有意識對色彩加以使用。當然,在美術活動中,更重要的是利用學生自發本能的感情沖動,讓全心全意自由選擇色彩的使用,引導他們對色彩的追求,發展他們的色彩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堅信兒童與生俱來就有無限向上和向善的潛能,在其作畫時,多用你的想法很好,想像豐富、你設計得與眾不同,有創意等的語言,鼓勵學生創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應從以教師為中心的直觀教學變為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教學。兒童美術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靠表象作畫,表象取決於感知,感知離不開觀察,多讓學生觀察生活原形,用他們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去表現,多從小學生心理需要出發,激發學生內驅力,推動學生學習美術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作畫,自由展示才能,作為一個美術教師,不能只顧自己的教法,單一地示範,直觀地傳授課本中的內容,我們應發揮教材中潛在的發展性內容,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的認識能力和感知能力。讓學生在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協調的環境下學習,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人的學習活動有三種形式,一是體驗學習,二是接受學習,三是發現學習。發現學習是最重要的一種學習,也只有這第三種學習才具有充分發掘學習者主體意識與創造精神的土壤。這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決定著學習者主體意識的發揮和創造精神的培養。美術教學應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有利條件進行發現學習, 教師要有意識的把美術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通過指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美術創造性的學習與實踐的機會。
當然小學美術教育不只單單是要培養學生的這幾點能力,但我認為這幾點是我們急需培養的。

❷ 小學生美術考級有用嗎

我們考級了,是對自己所學內容的一個總結。
現在看起來無用,等到初高中面試更好的學校了,就有用了。

❸ 如何教小學生欣賞美術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欣賞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欣賞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間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用慧眼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這一點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採取多種形式搞好美術欣賞教學。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創造別樣的美術欣賞意境
欣賞本身需要以強烈而直接的視覺感受為基礎,而多媒體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豐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響效果,能以多種方式傳播信息,並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通過視覺、聽覺、乃至觸覺等多種方式,多媒體可以將多種感官活動融為一體,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更易讓學生進入創造的情境中去。
如在上二年級《雄偉的塔》這一課時,課前幾分鍾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多媒體大屏幕循環滾動播放各種塔的圖片,我和學生一起美美地欣賞圖片,並提出問題。然後,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從而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空間,也為下面的新課講解做了鋪墊。在上《會變的線條》這一課時,我用一段線條魔術動畫來導入,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魔術動畫更為直接形象,聲形並茂,為下面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做了鋪墊。隨著輕松的音樂,小小線條在屏幕上奇妙地變化著,學生時時發出贊嘆聲,這一段線條魔術動畫用多變的線條來展示教學內容,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引導學生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
在欣賞美術作品尤其是名家名畫時,教師應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教師可採用討論法、發現法、探究法、講授法等方法來進行教學,並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賞析和交流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民主、輕松、舒暢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在六年級美術欣賞教學中,我讓學生賞析劉文西的國畫作品《黃土情》,結合畫面我用誘導性的語言、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欣賞、去發現、去思考,由淺入深,逐層深入。我先通過出示該幅作品,創造了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視覺上對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後,我提出問題:畫家筆下的安塞腰鼓是怎麼樣的呢?學生根據教師有針對性的設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賞析和探討。接著,我從這幅畫的構圖、畫中線條的用筆、墨色的變化、線條的粗細等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圍繞畫的一些表現技法、內容、形式等方面來進行問題設置,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加強學生對美術專業知識特別是對國畫的理解。在互動式的交流中,教師還應傾聽學生的見解,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提升了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體現了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畫家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定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創作的作品也一定蘊涵著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等內涵。在美術欣賞教學時,教師不能單講技法,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讓學生體驗感受。因此,賞析環節中的情感分析的設計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學《我喜歡的鳥》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欣賞了齊白石的國畫《和平鴿》。在情感分析設計中,我提出問題:畫家齊白石筆下的鴿子多麼生動啊,你們知道這幅畫的寓意嗎?他為什麼要畫這幅畫?然後,我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來理解作品的內涵,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同時,我還創造了一些教學情境,如作者生活經歷的介紹,來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體會畫家傳達給我們的情感,體會齊白石想要表現的思想內涵。這樣的情感分析設計喚起了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達到了藝術審美與道德教育的統一,促進了學生人格的發展。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總結性的評價,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欣賞繪畫作品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需要從哪些方面去觀察、思考、討論,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了欣賞繪畫作品的方法。
三、欣賞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欣賞過程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原則,教師不能一味地注重欣賞的結果,而是要特別關注學生審美欣賞的過程。欣賞並非是單純的觀賞,它同時也是一個尋找、發現、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欣賞環節的設計要關注學生主體的審美情趣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審美參與、主體體驗和主體評析,從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掌握了該從哪些方面去欣賞、評價一幅畫的方法,這種由學生自己在相互的交流合作和探討中得出的結論,遠比教師直接告知的更為有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孩子的眼光和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看法也許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們就應該給予尊重和認可。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自由的表現和舒展。教師不能輕易批評學生的審美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都能輕松地講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總之,美術欣賞教學極為重要。欣賞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互動的、愉悅的過程,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用「智慧」收獲著知識。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將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真正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並使美術欣賞教學成為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促進學生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

❹ 小學生美術繪畫圖作品圖片

你好,這里有很多作品,具體的你可以進行選擇,給好評哦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5%B0%8F%E5%AD%A6%E7%94%9F%E7%BE%8E%E6%9C%AF%E7%BB%98%E7%94%BB%E5%9B%BE&ie=utf-8

❺ 如何教小學生美術

一、充分地學習,掌握與教材相關的知識
教師在備課前要先通讀全課,初步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了。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教學內容優化,即對教材的優化。在這節美術課上要教學生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養學生什麼方面的技能,這就要備好課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不適合本地學生或深淺不太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刪減,這就要備好課。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准備好范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並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教師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下的奴隸,難以掙脫,即使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師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藝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
三、激發興趣,注重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
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可給學生一個當小老師表現自我的機會,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給予肯定和補充不足,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產生發揮與表達的願望,趁熱打鐵讓學生作畫,把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動手給他改一改,並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使全體學生一起進步。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相信他們都能在各自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四、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
學生在繪畫創作時,開始不知該畫什麼,好似斗大的饅頭無從下口,這時你千萬不要告訴學生什麼東西怎麼畫,而是告訴他們所有的東西都是美的,讓他們盡情的畫,小學階段不需要畫出多好的素描、速寫,而是培養好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❻ 小學生學畫畫應該怎樣培養

【轉自網路】
從事小學美術教學已經有十多年了,我覺得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上至關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培養小學生美術的興趣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積極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能誘發小學生的繪畫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展開思維的翅膀。
1、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給學生們一個天地。學生作畫時,積極去幫助他們學會用顏料與用筆,積極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開心繪畫。
2、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為學生在繪畫材料上准備充分,並及時更新,盡可能做到家長、老師、學校、家庭同步營造一個提高學生繪畫發展的物質上的准備。
3、環境造就人才,良好的環境能陶冶學生的美術情操。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藝術環境,以境育趣,美好的環境使學生產生奮發進取的學習風氣,可以把愉快的情緒組織起來,調動起來,讓學生學而有「獲」,養成良好的求知慾。
4.以知育趣,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開展一些活動,參觀畫展,欣賞名家名畫,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
二.在各種生活中,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繪畫的激情。
.現實生活中,學校、社會上有很多的美術活動,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增長知識,不斷鍛煉自己,使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優勢,對美術興趣更加濃厚。
1、善於抓住契機,激發他們繪畫的熱情。可以利用節日或者生日這些機會,讓學生畫一幅畫,作為禮物送給他們,使學生的學習更熱情。
2.鼓勵支持他們積極踴躍向學校校刊投繪畫稿,使他們把繁重的學習當作一重樂趣,從而產生內部推動力。
3.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繪畫競賽活動,給小學生舉辦美術繪畫展,把學生的優秀繪畫作品展出。當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機會展出,就會信心大增,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畫展,從中吸取知識而受到熏陶,既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美的感染。
三.在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探索構建優化的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1.教學發法的靈活性: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師生進行有序的相互聯系的種種活動的方式。教學方法選用,主要取決與學生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認識邏輯程序、思維和管理等方面。教學方法的准確應用,能體現出教師對教學的目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等一系列教學基本問題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科學地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使其符合教學目的、教學原則和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綜合性的前提下,擯棄那種「單一化」,「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力求做到「新」、「奇」、「美」。各種方法有機結合,並保證運用得當。
2.教學材料多樣性。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媒體的綜合應用,使用的教材和工具也應該經常更新。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穩定性較差,如提供的材料保持不變,久而久之,他們會感覺乏味厭倦。
3.教學結構的新穎性:常見的美術教學結構是——組織教學,導入、講授新知,作業練習、小結。這種單一的模式,學生對美術課容易形成思維定式,難以激發興趣,我們應通過改變時間、序列,強調重點等方式。
四.充分利用表揚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信心。
蓋傑和伯令納在《教育心理學》中指出:「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於使用的最有效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
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多表揚,少批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絕大多數學生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必須做到恰如其分。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又是其作品的欣賞者,所以學生的作品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他們一筆一畫努力的結果,是他們經過自己的構思,設計而畫出來的。小學生作畫固然幼稚,但是他們的畫保留了對大自然的初始感覺。學生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結著小學生的興趣與天真的一面。教師在評價作品時,要看到學生繪畫能力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去評價。在學生作品中找到它的閃光點,進一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意識,樹立自信心。所以對於每位同學的作業,我們老師都要認真批改,打上分數,寫上評語,並在上課的時候進行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對其作業的缺點,盡可能巧妙的表揚其有進步,使他覺得老師肯定了他的成績,這樣他以後的訓練會做的更認真,而且效果越來越好。孩子的作品總是獨特心靈的表現,讓孩子來解說他們自己的作品,你會驚訝他們的想像力,佩服他們的創造力。
.我們還可以把各種藝術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種藝術形式各個方面融會在一起,把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融會在一起,將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活動中的藝術情趣,增進學生的美術興趣,拓展學生的藝術審美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興趣不是天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發展的。教師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隨時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趨勢,及時採取措施,使他們的興趣長久地發展下去,一切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興趣作「葯引子」後,就有了不竭的動力。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藝術本質不單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興趣,是一項艱苦持久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的摸索和探討。我將進一步挖掘激發培養小學生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使美術教學真正發揮它美術的特有價值,使它真正成為傳遞文化和促使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課。最大限度地發揮美術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

❼ 怎樣讓小學生學好美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目前國畫教學在小學階段開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因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就有必要在應有的傳統方法教學的基礎上,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國畫教學中,一是由於孩子年齡小,對筆墨的運用技巧較難掌握;二是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以小託大的成人化教學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注重兒童「觀察----思考----動手----創造的心理發展過程。尊重兒童良性的個性發展,讓兒童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創新思維,創新教學,進而達到創新生活實踐的目的。
小學中國畫是我國傳統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深受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
由於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全班同學都完成的是同一幅畫。教師、學生家長在評價作品時都是拿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准,作業作品都是教師創造出來或選擇來的東西,這樣一來,基本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硬是讓小朋友跨越幾十年的年齡界線,去適應成人眼睛裡的世界,孩子怎麼可能接受?結果不外乎兩種,好的結果是少數痴迷於美術的孩子學「進去了」,成了「小大人」,而一些先天不足地、過早地、人為地導致進入到一個莫明其妙的專業美術圈子裡,成為美術教育的犧牲品;而這樣所帶來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美術太難學,索性與美術絕緣。他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與天生的美術表現潛能以及由此引導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被扼殺。
所以,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就有必要拋棄傳統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我在國畫教學中,注重兒童「看----想----畫----創的心理發展過程。尊重兒童,讓兒童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的願望,探索幾種教學方式。主要表現如下:
一.細致觀察,提高兒童的興趣。
通過造型視覺表達繪畫藝術,首先給人的最直觀的影象是通過「看」來直接在腦海留下的。認真地發現性地「看」即為觀察,地質學家李四光說:「觀察是取得知識的重要步驟。」觀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往往看得少,對事物極其生疏。通過觀察事物,了解事物來培養學生濃烈的興趣,反過來,通過興趣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當學生剛進入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時,由於學生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機械地臨摹老師的范畫,學生易產生厭煩,從而討論畫畫,使他們失去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聽一則有趣的故事,即:「吳大帝孫權,讓曹不興畫屏風,曹誤將筆掉在了畫上,因此就將筆落在畫上留下的墨點畫成了一隻蒼蠅,當獻給孫權之後,孫權以為是上面落了只蒼蠅,抬手就想彈掉蒼蠅。」來調動興趣,然後在紙上示範點上一點墨,讓學生想可以畫些什麼?(如蝌蚪、甲蟲等)再進行合理的示範,隨即讓學生來嘗試。這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也樂意用水墨畫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從學生的作業中可看到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水墨畫的優越所在。
中國畫與蠟筆畫、水彩畫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張宣紙就可以產生變化無窮的跡象。剛開設國畫課時,我引導兒童通過玩墨,玩筆讓其觀察筆的運用,如側畫,堅畫會產生不同筆跡,墨加水量多、少會產生濃墨,焦墨,濕墨等多種不同觀賞感觀效果。兒童對筆、墨、水、紙產生興趣後再引導兒童掌握國畫幾種常用的用筆方法,如運筆有中峰、測峰、拖筆等。
我們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也多,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領略國畫藝術的優秀有著很大的作用,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畫畫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廣,促進兒童發展思維。
中國畫十分重視對本質的表現,講究形式美,要求畫面具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構圖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處理空間具有及極大的靈活性。著名畫家米羅曾說,「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畫畫是用心在描繪生活,畫面自然會呈現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氣韻。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盡量貼進兒童生活並注重活動的可操作性、啟發性。我在指導兒童學慣用筆及用墨時,鼓勵他們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把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畫法表現出來。且給兒童充分的探索空間,培養自主進行思考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來臨習梅、蘭、竹、菊等花卉、山水、魚蟲等,一節課是臨習為主,而學生自己主觀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做著機械的練習,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在課堂教學上採用多元化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既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畫「臉譜」,我讓學生先看幾十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臉譜,然後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繪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吼十分新穎。再如畫「猴子」,先講清猴子的結構,老師進行示範,強調用筆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各種猴子的動作表演,再講述有關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觀看錄像讓學生對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表現了自己的長處,使得每個學生都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玩中學,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於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拓展思維空間。如:畫「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後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徵,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於水份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後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進行潛在的引導思維拓展的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餘地。
三、讓兒童動手勤,體驗繪畫的樂趣。
在畫「老虎頭」這一課,老師對老虎的各個結構分析清楚,然後讓學生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老虎的各種神態,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老虎各不相同,發火的老虎用紅色。也有用各咱顏色,如在畫老虎頭四周的毛時,有的學生用干筆來畫,體現出了筆的質感,這說明他們是用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夠用筆墨來體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利用各種不同的範例的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較滿意的作品,從而傳授些構圖等知識,讓學生較容易地接受繪畫的基本知識。
如《可愛的水墨昆蟲》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課本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昆蟲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昆蟲的結構後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學生常見的個別昆蟲生活習性,或者講述昆蟲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後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一步的練習,並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創作餘地,同時對周圍環境的聯系思考,使其能夠擴大思考的空間,給予其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
四、多渠道,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意識,首先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充分開展創造認知活動,產生樂於創造要求;②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創造教學、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必須具備准確的有利於產生聯想的指導理論和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充分活動。
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1、如:學生之間或師生間共同討論如何完成一幅畫,例《公雞》一課,在表現了公雞以後,作為背景的處理可讓學生各抒已見,進行討論,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肯定學生想法,這樣學生能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2、採用國畫中的各種表現方法,如:①揉紙法,作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後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後才能作畫,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皺,用這種方法畫出來有一種肌理效果,例如畫樹干、矮樹叢等。②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塗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得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另外,多更新工具材料,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並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五.
生活見,個性展
美術是一種藝術,在藝術教育中,藝術中介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運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完成。所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施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有的更以前輩畫家成名作品為范畫,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表現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車、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現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涼晚會等等。這樣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幾乎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幅,充分體現出兒童不同的個性特徵。
從我國的美術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更多的是一種導向性目標,而非標准性目標,這就意味著在美術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未必達到一個標准,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發展,這實際上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個性本質特徵的獨特性,也就是保護學生的差異性,因為差異不僅是美術教育的基礎,更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尊重個性、重視其良性的個性發展。
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培養了兒童的觀察、思考、動手、創作能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熱愛生活,為其以後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美術課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藝術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總之,小學生的國畫童稚味濃厚,彩墨效果強烈,與其工具勾線填色相互間更為自由舒展地運用,對其繪畫語言的應用及表達能力均有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加強兒童對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接觸、理解、為進行其它形式的教學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

❽ 小學生學習美術應該從什麼開始

學習是件快樂事情。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但是,當前的教學並不是這樣的快樂,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有的更是討厭學習,就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興趣。而讓他們樂學,促進他們快樂、和諧地發展是當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來談談在美術教學中積極探索、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愚見,和各位共勉。
首先、興趣是啟發孩子想像的最好老師。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並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兒童,總是信心
十足敢於大膽表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表現出高度的創造慾望和熱情。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並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兒童的好奇心強,好動,他們喜歡各種各樣富於樂趣的「游戲活動」,可以說喜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生活是游戲的生活,兒童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因此,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寓教於樂,常常採用游戲教學法,利用樂趣來激發興趣,啟發孩子的想像。在教學中,我還經常用猜謎語、腦筋急轉彎、貼五官等游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心情舒暢地即興作畫,對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張揚學生的個性,挖掘內在的潛力,具有很大的幫助。
如:在講《美麗的蝸牛》一課中,為讓學生對蝸牛產生興趣,我首先用謎語引出課題:「身小力氣大,背著房子走天下,是什麼?」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蝸牛」時。我高興地說:「你們想不想把這背著房子走天下的蝸牛畫出來?」同學們異口同聲:「想!」我再出示範畫,讓學生觀察所用工具及蝸牛的形狀特點、色彩等。學生觀察後積極發言,各抒己見,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大膽構思。其結果,令執教者意想不到,有的孩子大膽地採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蝸牛,有的利用特殊技法,把蝸牛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實踐再一次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想像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創新慾望,從而激起學生的變新行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感受學習的快樂。
對於小學生來說,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當學生走進具有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他們時時會被感染,他們的想像、靈感會被激發,這時的我是驕傲的,因為是我為他們布置了這個環境,一個擺滿了學生及老師創作品的教室。除此之外,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操場、陶吧、花圃……都是最佳的課堂,他們在不受約束的環境下,給了他們自由的創作空間。他們的這些作品,可以設計一個作品展,滿足他們的自豪感,激發他們的再創作慾望。你想,有了如此豐富的學習環境,學生能不「樂學」嗎?
三、運用愉快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
1、游戲營趣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也是一種愉悅身心的學習,在學習《動物面具》的時候,在導入部分請學生上台做游戲「小熊請客」,學生們帶著面具把每個小動物們表現的非常完美,台下學生爭先恐後的想上台玩,這時,我就提出了這節課的主要任務。在游戲的誘惑下,學生創作面具的積極性更高了。等他們製作完以後,教師學生融為一體一起繼續游戲,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鬆快樂地學習。
恰當地運用游戲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想像和創造力,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揚起學生前進的風帆。
2、音樂激趣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幻想是孩子的天性,音樂增進幻想,發展學生的心智能力,使他們的畫面繪製得更加豐富、和諧、完美。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畫種的不同藉助音樂的渲染增強學生的繪畫慾望。畫中國畫,可以播放一些悠揚的民族樂曲,讓他們感受那種素淡、輕遠的韻味;畫兒童畫則可以用輕松活潑的兒童歌曲作背景烘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又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創作。
3、故事導趣
孩子都很愛聽故事,教師可以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徵,在美術教學中導入小故事。例如在上想像畫《奇思妙想》的時候,我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非常喜歡旅遊的美國人,他希望自己能游遍整個世界,而且也非常非常希望能夠去古代一探究竟,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錢、時間、現實……他很難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時他又想,「如果我有一雙神奇的靴子,只要我一聲令下,想去哪就到哪那該多好呀……」一個童話般的故事,帶給了我們啟發,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神奇的點子,哪怕是無法完成的,但是,幻想是美妙的,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畫筆來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都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因為他們都還沉浸在他們的奇思妙想中呢!
教師巧用故事既拓展了課本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想像創作能力,使他們深切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小學美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獨創性,但是,作為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加以改變,讓學生共同合作。這種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我上四年級《瓶子變變變》這課時,就讓學生分小組共同合作,他們變出的「瓶子」新奇、有創意。當作品展示時,一會兒是用酸奶瓶子做的小老鼠一家子,一會兒是用酒瓶子做的美麗城堡,你瞧,那邊還有用可樂罐做成的多功能軍事武器呢……在這些作品中,有每個同學的點子與創意,他們互相啟發,共同創新,力求獨特。
四、採取快樂的評價方式,鞏固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對學生美術作品評價的時候,評價手段與形式應多樣化,應重視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此,我們應該不斷創新評價的方式方法。評價作品是可以採取自評和互評相結合,教師和家長評價相結合等。只有促進學生向正確、恰當目標發展的評價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呈現對學生作品評價的時候,評價語以調動、激勵的話語為主,諸如「你的想法真棒!」「某組同學在製作中能相互合作、積極參與!」等,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在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於進步大或者一直很優秀的學生,除了給他們打上相應的等第進行評價外,我們可以在他們的作業紙上給他畫了星號。對於學生的獨特想法,我會毫不吝嗇地獎給他們一個翹起的大拇指。
讓快樂無時無刻不融入美術活動,帶著學生踏入快樂的美術世界,積極開展校內外美術活動,帶著學生去裝點學校的板報、櫥窗……讓他們的創作設計得到贊賞;帶著學生去利用網路,利用一定的條件製作學校美術網頁,進行學生作品交流。帶著學生融入快樂的大自然,蔚藍的天空,奇特的雲朵,艷麗的花兒,挺拔的樹木,害羞的小草,美麗的小鳥,高聳的山峰,澎湃的海浪……匯成了一幅幅充滿生機的畫面,它們給了孩子們靈感,給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大自然的蓬勃生機激勵著孩子們,讓他們樂於發現,樂於表現,樂於創作……

❾ 小學生美術心得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只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准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冬眠的動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說說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著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 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這個學期,五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有關「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教學反思《小學美術教學的點滴心得》

❿ 如何上好小學生美術課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被純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壟斷,並將此放在教學目標之首位,用它作為衡量美術學科成與否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動機的指導下,學生就會跟在教師後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一切很難找到答案。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密切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形象,又何談有新的創造呢?我在教學「交通工具」一課時,發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業上出現了多次抹擦的痕跡,還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自言自語:「 我不畫了,我不會畫!」我感到很奇怪,開始他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舉著手,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於是,我把一個原先要畫摩托的小男孩找來,問他為什麼不想畫了,他指著自己只畫了幾筆的摩托告訴我,不知道那裡該怎樣畫。這時,我才突然領悟:創作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接觸與觀察,學生怎麼畫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構造都不明確,難道我還能要求學生憑空來設計、想像嗎?那不是閉門造車嗎?生活處處有美,藝術就善於從生活中捕捉。而孩子們還不是藝術家,就像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掌握時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開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並從中捕捉到美,產生對美的表現慾望,以達到創造美的目標。二、激起創作的興趣美術這門學科,從總體上看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科目。但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長,就要看老師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激起學生創作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跨度相對大些。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兩個階段。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對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級的學生注重於外觀形象,高年級則偏重於設計和製作。如五年級的《畫臉譜》,假設簡單地讓高年級的學生仿造塗鴉,必定會興趣大減。老師將課題稍稍一改,變成讓學生來當京劇演員大師,頓時,場面馬上變得熱情高漲起來。臉譜上塗滿了五顏六色的濃厚色彩,以前學生們只是在電視上觀賞過,現在要他們自己動手,來給這些「演員」塗脂抹粉,立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教師再因時制宜地組織學生先觀賞京劇錄像片段,再借機把一些民族傳統藝術的有關知識,諸如臉譜色彩的含義、臉譜的勾勒等知識介紹給學生。等到他們親自動手時,一個個揮筆抹彩,似乎人人都像個化妝師。不過最後的作品如何,是否夠標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率達到100%,學生的興趣激增,情趣高漲,並在此基礎上認識並了解了一些簡單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面,並從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愉悅。其次,電教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梁。它聲形並茂,色彩艷麗,生動直觀,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嚮往。再次,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題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寫生,如四年級的《用色彩畫風景》等,如果教師只在教室中講,該畫哪些部分是畫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這樣的閉門造車,不如讓學生去實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兩邊的商店、理發店、小飯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現在要學生用畫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覺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畫。學生在走進環境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提高了。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創作的橋梁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像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美術課上,我經常發現,學生的創作各有其獨具魅力的地方,盡管有些創作上比較欠缺,但是,當你換一種角度去欣賞的時候,會發現,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這樣一個學生,他的寫生作品總是和實物相差甚遠,有時還遭到同學的嘲笑。他害怕上美術課,害怕自己的畫被人看見。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這是孩子的天性。於是,我給他看了一張「梵谷的自畫像」。於是,那個孩子自信的舉起了自己的「印象派」,這至少是個好的開端。我們在指導兒童創作的過程中,盡量讓兒童作為畫畫的主體,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畫他們最想畫的事物,老師只是事先做一些啟發式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想像,然後老師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補充,這樣能讓他有一種成就感,樹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難;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畫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繪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像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飛翔,創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燃起藝術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個性,激發興趣,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熱點內容
優勝教育網 發布:2024-11-02 04:31:43 瀏覽:460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4-11-02 03:49:24 瀏覽:119
破壞生物膜 發布:2024-11-02 02:29:55 瀏覽:730
四年級書法教學計劃 發布:2024-11-02 00:36:41 瀏覽:240
陳亮老師 發布:2024-11-01 23:42:58 瀏覽:475
生物技能證書 發布:2024-11-01 22:38:10 瀏覽:284
小學語文下冊五年級 發布:2024-11-01 21:50:37 瀏覽:197
幼兒園教學活動觀察記錄 發布:2024-11-01 20:40:44 瀏覽:651
百詞斬英語 發布:2024-11-01 19:54:50 瀏覽:275
e75歷史 發布:2024-11-01 19:53:23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