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科群
1. 發展中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絕對權威)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1.上海 2.北京 3.廣州 4. 深圳 5. 蘇州
6.杭州 7.天津 8.成都 9. 武漢 10.東莞
1.上海
這座21世紀中國最受寵愛的城市,其釋放的巨大經濟活力令人吃驚。上海被喻為中國再次經濟起飛的龍頭,或者是箭尖,人們寄希望於它能引領起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航船。
上海有中國城市裡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區位和運輸優勢,也聚集著中國素質最高的一批白領階層。上海是經理人的絕佳誕生地,一個標準的上海產的經理人,應該是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國公司美國總部呆過,在麥肯錫等咨詢公司做過,然後回國任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或者首代。
盡管上海的人才培養能力、人才吸納能力與北京相比稍遜一籌,但其整體商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優勢,使其在爭奪優秀人才方面魅力獨具。而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成為跨國公司中國區和亞太區總部的新的選擇地,上海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東岸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知識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樣令人驚駭。
總人口:1341.8萬人
高校數量:57所
科研人才數:3.5萬人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項
高新企業數:1916家
技術交易: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73萬項;合同金額142.78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億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3億
2.北京
北京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傳統居住地,在這個城市裡,有中國最密集的大學群和科研院所。僅僅一所北大、一所清華已經證明了這個城市不凡的人才培養能力和傳統。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著一座城市所能擁有的寬廣胸懷和容納度,盡管北京的戶籍制度改革落後於上海和廣州,但這並不妨礙307.6萬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選擇在這里生活、創業。
所有繁華的大城市都有不適合居住的一些特徵,比如擁擠、嘈雜、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這些方面令人心懷不滿。但是,重視政府關系和商業環境的跨國公司在過去的20年裡,仍堅持把中國區總部設立於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仍顯現出令其它城市膽寒的特質。
總人口:1456.4萬
高校情況:73所
科研人才數:27.4萬人
技術交易:技術合同登記32173項,成交總金額265.4億元,技術交易額226.6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億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57.5億元
3.廣州
廣州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毗鄰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資和三來一補中,廣州及其周邊地區迅速流動起大量資本。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活躍的私營經濟又使得廣州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受惠的地區。但是,商業貿易的發達和低層次製造業的繁榮未能支撐廣州進一步的發展,在對高級人才的競奪能力方面,廣州明顯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總人口:994.30萬
高校數量:44所
科研人才數:1.79萬人
高新企業數:270家
技術交易:廣州地區共認定技術合同4324項,合同金額31.644億元。
全市GDP:3466.63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40億元
4.深圳
作者:221.137.244.* 2007-5-30 20:40 回復此發言 2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深圳曾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現代化城市,它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模式進行建設的。一張小小的邊防證,讓所有進出該城市的人都對其「特區」身份印象深刻。這座移民城市,曾經在很短時間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靈活的政策,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新興企業的創業首選地。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20:37 回復此發言
--------------------------------------------------------------------------------
2 中國今後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絕對權威)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19:05 回復此發言
--------------------------------------------------------------------------------
2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個城市
但是今天,深圳面臨著找不到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先發優勢已被趕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脅,深圳的人才競爭力已被大大削弱。
總人口:557.41萬
高校數量:42家(含高校駐深分校)
科研人才數:全年共引進戶籍人才3萬餘人,海外留學生1200多人
高新企業數:673家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361件
全市GDP:2860.51億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18億元
5.蘇州
閑適、優美的園林城市蘇州,因中國與新加坡共建的蘇州工業園而成為中國新的高科技製造業聚集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開發區建設的範例。這里有著中國素質最高的產業工人,並成為蘇南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總人口:590.97萬人
高校數量:17所
科研成果情況: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7項,147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高新企業數:555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0億元
全市GDP:2802億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蘇州大學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國最佳人居城市的範例。江南才俊的經濟創造能力在這個城市得以集中表現,自南宋以來,浙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財稅之源,這里富饒而優美。浙江私營經濟的發達,又使得杭州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雖近鄰上海,仍無掩其光彩。
總人口:642.78萬
高校數量:35所
科研成果情況: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
高新企業數:506家
技術交易: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成交額42.75億元
專利:申請專利3400件
全市GDP:2090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學等
7.天津
天津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勞動力,而且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較早形成了集聚優勢。一個摩托羅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輝煌,而現在,是三星電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還是被北京所遮蔽,毫無疑問,一個地區最多隻能有一個「區域中心」,尷尬的天津,因與北京比鄰而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甚至輸於深圳、蘇州、東莞等二線城市。
總人口:1011.30萬人
高校數量:37所
科研人才數:48.1萬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取得市級科技成果1203項、屬於國際領先水平59項
高新企業數:4000家
技術交易:簽訂技術合同7278項,合同成交額42億元
全市GDP:2386.94億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8.成都
成都盛開在四川盆地上。從李冰造都江堰起,這里就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於重慶、昆明、貴陽等城市之外。它成為跨國公司在考慮西部據點時的首選之城。但是,現代化的斷裂感也在成都表現得更為明顯,與長江流域的龍頭上海相比,成都與之彷彿還相錯一個年代。
總人口:1044.3萬人
高校數量:60所
科研成果情況:年內新上科技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146項,省級95項
高新企業數:165家
專利:申請專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億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117億元
9.武漢
武漢的區位優勢相比鄭州、長沙這幾個中部城市來說,更為明顯。而且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也起步較早,並且高校集中,經濟活動也相對發達。但是,武漢整體商業環境與中國一線城市的差距,使得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卻未能在人才吸納能力、競奪能力和人才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優異。
總人口:781.19萬
高校數量:48所
科研成果情況:260項
高新企業數:1751家
技術交易:全年技術市場成交技術合同2963項,合同成交額30.31億元
全市GDP:1680億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2.43億元
10.東莞
東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這座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關系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製造能力,並未因中國出現多經濟中心而衰落。與人們想像中的「血汗工廠」不同,東莞的城市綜合薪酬競爭力位居前列,在所調研城市中排第5.難能可貴。
但是,要想成為中國的「潛力之都」,東莞還必須考慮自身的產業升級和培育本地名牌企業之途。
總人口:158.96萬人
高校情況:5所
科研人才數:12.49萬人
高新企業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30億元
技術交易:全年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58項,技術合同金額700萬元,技術交易額680萬元
專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億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資情況: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3.73億元
2. 中國最早的大學有哪些
中國最早的大學國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其實長期以來受政治等各種因素影響,歷史的真象被長期淹沒。湖南大學的前身嶽麓書院根本不具備現代大學的任何特徵,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北洋和南洋之後,更談不上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只不過解放後受政治影響一直被官方訛傳罷了,隨著歷史被越來越公正的研究後,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稱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不過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但相信歷史會最終恢復歷史的本來真實面目。
但如果說誰是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到19世紀前後,北洋、南洋則是黑暗中國的科學和進步的啟明燈。北洋則誕生不久天津就開始鬧義和團,此後又是八國聯軍入侵,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南洋大學則由於地處文人薈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業救國的,發展更好一些,因此到本世紀二十代前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京師大學堂是光緒帝變法設立的清朝最高學府,但由於受封建主義影響,入學的大多的是紈絝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時校風才為之一振,四海人才會聚,五四運動更使之成聞名中外、留名青史。當然五四運功並只是北大一家的功勞,北師大等北京其它學校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學也有功勞,但歷史往往只記住最傑出者。五四運動使北京大學成中國當時最有名的大學,特別是人文方面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但當時的北大理工科還很差。理工科還是南洋、北洋強。南洋大學於1921年並入唐山、北京兩校後,改稱交通大學,是當時最好的理工學府。北洋大學即後來的天津大學,理工科也十分強勁。但南洋北洋雖有理、工、管,但缺乏文科,還不是綜合大學。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國民黨定都南京,國內形勢趨向穩定。中國大學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國民黨從四處收集人才開始組建中央大學,想將之建為國民政府的最高學府,到了三十年代終於建成當學科門類最齊全的中央大學,但中央大學由於與政治聯系緊密,經常捲入各種政治運動中,師資流動很大,學術和教育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學生有的很優秀,有的則是達官貴人子弟不學無術。清華也於二十年代崛起,由於清華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起點好,廣延名師,短短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文、理、工都有很強的實力。北京大學則改名為北平大學,由於蔡元培的離去和全國重心的南移,有些衰落。張伯芩和范嚴孫在天津創辦了私立的南開大學,發展也很快。同濟大學成為有名的理、工、醫大學,此外全國有名的大學還有東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聖約瀚大學、燕京大學等。
總的看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戰爭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大學,不相上下,時稱北高南名(南指中大前身東南),北清華、南交大之稱。中大是國民黨官方最高學府,學科龐大,名師眾多,但缺點是由於基礎是從無到有,師生良莠不齊,沒形成很有特色的校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唐山、北平三分部,規模更巨,致力於工業救國、基礎好,底子厚,理工科無人能及,缺點是由於隸屬交通部,只限於理工,基本沒有文、醫等,十年間沒有中大、清華發展快。清華則以火箭速度發展,文、理質量雄居全國之首,名師薈萃,蔚為壯觀。北平大學文、理科依然不錯,工則較差,比之五四運動名望下降,但仍屬一流。除四強外,再下來就是北洋、東吳、同濟、浙大、南開、山大、復旦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大學開始內遷。清華、北平、南開遷到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中大和交大遷到陪都重慶,浙大遷到貴州。西南聯大合聚三校之力,無疑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名師璀璨,學生優異,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的名校,但三校雖然聯合,其實也是各自為政,註定最後不可能合成一校。中大和交大內遷重慶,但在南京和上海都留下偽中大和偽交大,交大的唐山和北平分部在茅於升帶領下則遷至貴州。內遷使交大和中央實力大受影響,無法與西南聯大比肩。浙大則創造了一個神話,在竺可楨帶領下,在戰火中成長壯大,一舉成為最好的大學之一。李約瑟到貴州發現這么貧苦的地方居然有這么好的大學,驚訝之餘,稱贊其為東方劍橋,雖然老外言過其實,但也說明當時浙大的強大,這也是浙大學子最為驕傲的時期。北洋大學顛沛流離遷到西安,與其它學校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從此北洋開始衷落,抗戰勝利才免去消亡的命運,在南開的土地上重建北洋大學,解放後改稱為了現在的天津大學。抗日戰爭其間,西南聯大一枝獨秀,中大、交大、浙大則不相上下。
抗戰勝利後,各校遷回舊址,開始了新的發展。清華在西南聯大時期又招集了一批名師,分校後更加強大,中大和交大也開始恢復元氣,浙大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力頭,北平大學則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不如燕京大學,南開從私立成為國立大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過西南聯大時期也更為有名。抗戰到解放前,中國最好的大學則是清華、中大、交大、浙大。其次是北平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東吳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國民黨退到台灣,主要帶走了清華、交大、中大、北大四所大學的教師,組成後來的台灣清華大學(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交通大學(原交大校長凌宏勛)、台灣大學(原北平大學校長傅斯年)、中央大學。目前台大、清大、交大都遠好大陸相應的大學。
解放後,共產黨開始接受舊國立大學,52年進行了院校調整,學習蘇聯單科大學模式,除北平大學即後來北京大學,民國幾所名校都被拆七零八散,南京以中大和金陵大學為主被肢解組合成幾個大學,面目全非,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主要繼承人。交大理科、管理被拆到復旦等校成為純工科大學,唐山、北方兩交大也相繼獨立。浙大按理、工、農拆成幾部分,理科主要並入了復旦。清華也調整為純工科大學,北大和復旦則是院校調整的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復旦一舉成為全國頂尖大學。清華、交大等校還支援東北建立起了專門學習蘇聯的聞名哈工大和哈軍工。可以說52年的院校調整中大、浙大、和交大是最大的受害者,清華文理被調到北大,地處首都工科保留完整並有所加強。南開和天大也進行文理、工的組合。院校調整後,全國最好的學校校則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大、哈工大。56年交大為了支援西北決定西遷,最後由於受到強烈反對又分成西安、上海兩部分,最分別獨立上海、西安兩交大,也無法與北大、清華、復旦抗爭了。50年代末為兩彈一星等科研需要,抽調精英組成實力強大的中國科技大學,其實力甚至趕超清華。六十年代哈工大由於中蘇關系惡化,教師流失,實力大損。因此六十年代文革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所,實力最強,名聲最大。
文革期間,停止招生,教師被迫害,高校成為批鬥的場所,當時科研教學受到嚴重影響,全國大學亂七八糟,如果要知名的話,恐怕非北大、清華莫屬,不過只臭名昭著昭著罷工了。"最高學府"北大師生再次成為了政治工具。文革永遠是北大抹不去的歷史污點!
小平復出後迎來了改革開放,高校迎來的春天。南京大學一位教師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中在的傳人南京開始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遷至合肥是一歷史敗筆,但八十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聞名全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因其悲慘命運受到中央同情,在七五、八五期間與北大、清華、復旦共同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中央的傳人南大、以及浙大(曾隸屬中科院)則繼續被歷史遺忘記,但始終自強不息,最終於九十年再度崛起。在八十年代,最好的大學仍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四所,其它如南開、上交、西交、同濟、人大、南大則相差不多。
進入九十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亂,特別是南大SCI論文超過北大、清華連續六年位居全國高校之冠。復旦、科大則開始衰退。西交由於地理位置大差、上交由於地理位置太好停滯不前。北大由於六四受到一定打壓,也不再鶴立雞群。清華踏實肯干,勢頭強勁。此外華中理工、東南、天大、哈工大等校發展也很快。南開、同濟、武大、中山、吉大等老牌學校浙失光彩。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上交、浙大、西交七所教委所屬高校率先進入211工程,再加上中科院所屬中科大,共八所成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211工程一定程度促進了各校的競爭,也一定程度互助攀比,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最近教育部領導改朝換代,中央領導心血來潮,又搞了沖擊世界觀知名大學工程,各校都忙著合並為巨無霸大學,新浙大已經組建,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大學,南開、天大將合並,武大、華中合並可能已經泡湯,北大將並北醫、北航,清華將並美院、協和,復旦並二醫、財大和二外,上交並上醫、上農,天大大亂,誰能在亂中取勝還未可知。最近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教育七所和中科院屬中科大,以及國防科工委屬哈工大已經進入沖擊世界知名大學九所,還有一所據說是留給南開和天大合並後的大學。清華、北大18億,復旦、上交、南大、浙大各12億,西交、科大、哈工各9億。不知是否會再成為一個211工程,只能看21世紀。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8842594.html
3. 天津工業大學怎麼樣
1、天津工業大學在天津地區排第5名,屬於區域內知名大學;
2、天津工屬業大學2017年在全版國的排168名;
3、天津工業權大學是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點建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我國最早開展紡織高等教育的學府之一,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工業大學。
(3)天津大學科群擴展閱讀: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進步榜排名第37位。
據2017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天津工業大學先後獲得「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天津市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工作示範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1年1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網路-天津工業大學
4. 中國地質大學到底有幾個 位置在哪
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學校協議。
(4)天津大學科群擴展閱讀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該校擁有2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3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116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點。
1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59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後流動站。
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科建設
學校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積極發展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納米、材料、生物、能源、環保等新興交叉學科。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學科排名第五;另有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二十名。
5. 南開大學和浙江大學
南開大學是傳統的老牌名校,在師資力量是非常雄厚的,設備也是非常先進的,學校非常看重人才的培養,所以在學術上的支持是非常到位的,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學習氛圍也是非常的濃重。這也使得我們能夠在學習上產生濃厚的積極性,對求知的慾望也是非常的強烈。
南開大學的師資力量十分強大,不是國內普通一流大學可以比的。在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大學教育,不會荒廢四年青春的。再說天津這個城市也很棒,閑暇的時候還可以在天津市裡逛逛,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