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成就了

美術成就了

發布時間: 2020-11-25 05:04:55

A. 中王國美術哪些方面有成就

中王國時期,戰亂頻繁,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崩潰,地方貴族勢力強大。這一時期美術成就遠不如古王國時期,但在建築、墓室壁畫方面仍有獨特成就。

建築:這一時期不再有古王國時期那樣宏偉的金字塔,王國首都從沙漠邊沿的孟斐斯遷到懸崖、峽谷附近的底比斯。這里的自然環境不適於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形式變成了石窟陵墓,陵墓的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如門圖普太普享殿,由兩層平台相疊而成,頂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平台有柱廊環繞,開放的柱廊使建築與周圍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

從中王國開始,廟宇享殿入口處兩側出現了方尖碑。方尖碑是太陽光芒的象徵,它為正方形。頂端為尖錐形。它的造型像一把朝天的寶劍,矗立在建築群中,直刺蒼穹,上面刻有國王的名諱、封號。法老謝努塞爾特一世的方尖碑最為有名。

墓室壁畫:在中王國時期的地方貴族陵墓中,壁畫逐漸流行。壁畫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國傳統,但表現風格顯得更加活潑、圓潤和優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畫《飼養羚羊》中,畫家沒有被程式所拘束,畫得隨意自由。

B. 唐朝美術的成就有哪些

書法藝術高度繁榮,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各成一體;繪畫創作達到新的高峰,閻立本以人物故事畫著名,吳道子人物畫和山水畫的造詣很高;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大量的塑像和壁畫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水平;隋唐時期的音樂家吸收西域和外國音樂的精華,創造了許多風格多樣、優美和諧的音樂作品,雄勁的《秦王破陣舞》和婉轉的《霓裳羽衣舞》是舞蹈的代表作。

C. 文藝復興運動在美術上的成就及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主要有喬托·迪·邦多納、馬薩喬、保羅·烏切洛、多米尼哥·基蘭達奧、桑德羅·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桑齊奧、提香·維切利和米開朗琪羅。

喬托·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約1267年-1337年1月8日)是義大利畫家與建築師,被認定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其代表畫作有《猶大之吻》、《最後審判》和《哀悼基督》[4] 。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作一覽(16張)
馬薩喬[5] (Masaccio,1401
年12月21日-1428年秋季)原名托馬索·卡塞(Tommaso Cassai),全名為托馬索·迪·瑟·喬萬尼·迪·蒙·卡塞(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Mone
Cassai),是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偉大的畫家,他的壁畫是人文主義一個最早的里程碑,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在他的畫中首次引入了滅點,他畫中的人物出現了歷史上從沒有見過的自然的身姿。其代表畫作有《卡西亞聖壇三連畫》、《聖母、聖安娜和聖嬰》、《獻金》、《亞當被放逐出伊甸園》、《聖三位一體》。

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1397年-1475年12月10日),原名保羅·迪·多諾(Paolo di Dono),義大利畫家,以其藝術透視之開創性聞名。其代表畫作有描述《聖羅馬諾之戰》的三件套油畫[6] 。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Domenico Ghirlandaio[7] ,1449年-1494年1月11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米開朗基羅是其學徒。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8] ,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亞里山德羅·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畫派藝術家。其代表畫作有《三博士來朝》、《春》、《聖母頌》、《維納斯與馬爾斯》、《維納斯的誕生》、《聖母領報》、《誹謗》、《神秘的基督降生圖》、《帕拉斯和肯陶洛斯》。

拉斐爾·桑齊奧(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義大利畫家。其代表畫作有《雅典學院》、《聖母子》、《嘉拉提亞的凱旋》、《聖喬治大戰惡
龍》、《聖母與聖子》、《康那斯聖母》、《阿爾巴聖母》、《椅上聖母子》、《希斯汀聖母》、《基督被解下十字架》、《寓言》、《紳士畫像》、《聖約翰沙漠洗禮》、《教皇朱利歐二世》、《佩魯吉諾畫像》、《草地上的聖母》、《被釘在十字架的基督》、《佛利諾的聖母》、《安西帝聖母》、《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粉紅色的聖母》。

提香·維切利(Tiziano Vecelli,約1477年 - 1576年8月27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的偉大畫家,威尼斯畫派的代表。
提香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9]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
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迪·羅多維喬·布奧納羅提·西莫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其代表畫作有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壁畫《最後的審判》、油畫《埋葬》、《聖母畫像》、《聖家庭與聖約翰》。

D. 古希臘美術的藝術成就。

古希臘美術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它的發展歷程中。
1、愛琴文化時期(公元前31世紀~前13世紀)
這是希臘美術的前源。愛琴文化的發現,得力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家施里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由於他們深信荷馬史詩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話真有其事,便隨史詩所描述的線索進行考古工作,從而使過去一直被認為僅僅是荷馬藝術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確鑿的實物給予證實。愛琴文化的發現,使人們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從石器時代轉到青銅時代,此後1000多年間,克里特、邁錫尼,還有季克拉基斯群島曾有過十分發達的經濟與文化。

2、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8世紀)
這是古希臘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傳說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吟唱過兩部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這部史詩成為今天研究當時社會狀況的主要文獻資料,因此歷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荷馬時期」。
荷馬時期在文學、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神話和史詩,美術上的成就可謂黯淡無光。自從北方來的部落統治希臘以後,希臘美術既見不到克里特那種快樂的風格,又失去了邁錫尼藝術的寫實性,在幾個世紀里,作品相當粗糙和簡陋與原始。從目前遺留下的藝術作品上看,大部分都是僵硬的幾何形,沒有對細節的描繪和刻畫。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是用於敬神和陪葬的陶瓶。這些陶瓶造型簡朴,大膽地描繪的對稱圖案形成一種勻稱的表面結構。因此,荷馬時期在美術史上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3、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
此時的古希臘,不僅正式確立了奴隸制的城邦國家,而且完成了它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的移民過程。這在社會發展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在藝術創造上也是再生的開端。在頻繁的東西貿易交往中,東方文化不斷傳入,並希臘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然而,希臘藝術生長的土壤畢竟與東方先進國家不一樣,它不能完全照抄東方文化,而是吸收東方文化的長處,另一方面盡量擺脫東方文化的影響,發展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藝術風格的變化也十分迅速,這集中反映在瓶畫、建築和雕刻方面不斷創新所取得的成就上。

4、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
公元前5世紀前期的希波戰爭,拉開了希臘古典時期的帷幕。這場戰爭由於希臘各城邦之間非凡的合作,最終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希臘人的民族優越感。可是,戰爭帶來的和平和安寧並不持久,它很快的被曾在反波斯戰爭中扮演領導角色的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爭奪所取代。此後,希臘城邦之間的不和帶來了不少的騷亂。就在這一時期,希臘進入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雅典為代表的奴隸制民主政治進一步成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特別是在文學藝術上,迎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高峰。可以說,古典時期的美術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築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5、希臘化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
公元前334年,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繼承父親的遺志,率領軍隊發動戰爭,侵略東方,進攻波斯。他的霸業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把東方文化帶到了希臘,同時又把希臘文化傳到了東方。因此,在歷史上一般把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到公元前1世紀希臘歷史結束,稱為「希臘化時期」或「泛希臘時期」。

E. 簡述美術史上四僧的藝術成就

清初四僧:朱耷、石濤、弘仁、髡殘。
朱耷(1626-1705)字雪個,原姓朱,乳名耷,自號八大山人,為受封於江西的明朝宗室弋陽王後代。 八大山人的書畫早年曾受董其昌影響,由於處境與情感的變化,使他突破了董的藩籬,走了和四王迥然不同的道路,他所作山水,蒼茫凄楚,剩水殘山,抑塞之情溢於紙素,正如其題句所泄露的:「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石枯槎樹,留得文林細揣磨」表現了對故明的眷戀。八大山人最常畫的是花鳥,多作蓮、石松、麋鹿、怪鳥。他畫的荷花,荷莖挺拔而立,生氣勃勃,力圖表達倔強而不隨波逐流的品格,所作怪鳥及魚,多白眼看天,表現他不妥協氣質。他六十九歲時所畫孔雀圖,兩只形象醜陋的孔雀立在不穩的卵石上,上有牡丹下垂招引,題以「孔雀名花兩竹屏,竹稍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似逢春坐二更」詩句。古時謂「臧」(奴僕)有三耳,除正常兩耳外還有唯主人命是從的第三耳(《孔叢子·公孫龍篇》)。三耳當指俯首聽命之奴才,此畫系借題發揮諷刺當時貪圖富貴賣身投靠清朝之官員。
石濤(1642-1707)姓朱名若極,號青湘老人,又號大滌子。石濤山水自成一家,下筆古雅,設想超逸。每成一畫,與古人相合。竹石梅蘭,均極超妙,尤精分隸書,筆墨蒼莽高古,境界夭矯奇辟,處處有引人入勝之妙。石濤筆意奇恣,排奡縱橫,以奔放勝,王太常極推許之,謂「大江之南,無出石師右者」雲。道濟功力極深,如設色《張僧繇訪友圖》長幀,長丈許,寬僅九寸,樹色山光,青紫絢爛,而筆極奇矯,風神灑落,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又《故城河圖》軸,紙本設色,此軸粗筆寫山水,細筆寫船纜人物,灣前帆影迷離,岸上人家錯落,色愈蒼而愈古,氣彌逸而彌神,非胸中有數千卷軸,眼有數萬雲山,那能辦此。又有《百美圖》,紙本,人高兩號尺余,尤為奇作。
弘仁(1610-1661)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鷗盟,安徽歙縣人。明亡有志抗清,離歙到閩,從建陽古航禪師為僧。畫從宋元各家入手,尤崇倪雲林畫法,為新安畫派奠基人。
髡殘(生卒未詳)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髡殘品行筆墨,俱高出人一頭。其畫跡流傳不多,所畫山水,得力王蒙。黃賓虹評其畫「墜石枯藤,錐沙漏痕,能以書家之妙,通於畫法。」

F.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成就及影響

文藝復興雖以學習古典為特點,卻絕非單純的復古,實質上是通過學習古典的途徑創造新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由於中世紀的長期破壞,已經相當殘缺,雖極力恢復,所得仍屬有限。然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學習古典,並不是簡單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藝術的具體形式固然予人以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現實主義的方法和古典社會的民主思想。中世紀被教會控制的美術基本上是非現實主義的,宗教神學籠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新美術主要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對宗教禁慾主義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而古典美術也正是在這兩方面成了新美術的良師益友。因此,文藝復興美術之學習古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復古、仿古傾向;也不同於中世紀美術中偶爾可見的慣用古典形式的個別現象。與此相關的是,從具有現實主義這個本質特徵看,某些西歐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如尼德蘭美術)雖然學習古典這方面尚無多大發展,卻同樣應被認為是新美術的一個傑出代表。
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在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崇高與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視世俗的現實生活,反對神學權威和封建特權。新美術創作的真實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豐富的現實情景,就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產生最為廣泛和強烈的反應。加以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新美術創作是較易為廣大群眾和新興資產階級接受的文化形態,因此美術變成文藝復興文化最受歡迎的代表,成果也最為豐富。文藝復興美術作為西方近代美術的源頭,它的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美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在造型藝術方面,它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從而使它得以達到古典藝術之後一個新的高峰,在風格和技法上它和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藝術有本質區別。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從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築延續數百年的典範形制。在社會身份和專業教育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也經歷了從中世紀轉向近代的演變。14~15世紀,藝術家猶組織在行會里,等同工藝匠師,學藝亦在作坊中採取師徒傳授形式。

G. 美術成就是什麼意思

【詞語】 美術
【全拼】: 【měishù】
【釋義】: (1)見〖造型藝術〗。(2)專指繪內畫。

【詞語】 成就
【全容拼】: 【chéngjiù】
【釋義】: (1)事業上的成績。(2)完成(事業):~革命大業。

H. 魏晉南北朝中國美術主要有哪些成就最好有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亂的時期,戰爭連年不斷,政權更迭頻繁,從而造成了社會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大變遷,玄學、佛學隨之大興。
在玄學、佛學的影響下,這一時期的繪畫,既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傳統,又吸收了外來影響,題材廣及文學、宗教,技巧豐富多變,創造了「筆不周而意周」的新風格。
同時,第一批為後世崇奉的畫壇宗師,如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第一批有摹本流傳的巨跡,如《女史箴圖》、《洛神賦圖》、《職貢圖》;第一批有系統的畫論,如顧愷之《論畫》、謝赫《古畫品錄》、宗炳《畫山水序》、王微《敘畫》等,亦應運而生。中國繪畫從附屬經史而行的被動地位中初步掙脫出來,顯示了自己獨立的審美價值;畫家也不再躋身於工匠之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獨立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南謝赫提出的畫評「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後,中國繪畫逐漸進入了高潮。
「佛面之祖」曹不興
三國時期,兵禍連結,殺伐無已,提倡和平行善的佛教乃迅速發展,一些西域(今中亞一帶)僧人將佛本生故事畫傳到內地。吳國畫家曹不興見後,摹寫不已。他心敏手靈,能將佛像頭、面、手、足、肩、背等人體比例,畫得與真人一樣。後來由熟生巧,自成一體,所繪人物,衣紋折皺緊貼身體,富有立體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稱,號「曹家樣」。
曹不興學會佛像畫後,或繪卷軸以供禮拜,或圖寺壁以助庄嚴,所作大佛像有的高達5丈,氣魄恢宏,庄嚴妙相,仰之彌高,令人肅然。他被譽為「佛畫之祖」,對佛教東漸起到一定的推動。
世傳曹不興繪有《維摩詰圖》、《釋迦牟尼說法圖》等。他的畫風為衛協所師承,再傳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不僅佛像畫綿延不絕,風行百代,而且人物畫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觀。
畫壇「痴人」顧愷之
曹不興的再傳弟子顧愷之(346年—407年),為東晉大畫家和文學家,他以「畫絕、才絕、痴絕」而馳名於世。顧愷之主張畫人物要有傳神之妙,而其關鍵在於阿睹(眼)中。因此他一反漢魏古拙之風,專重傳神,點睛最妙。年青時曾為建業(今江蘇南京)瓦棺寺作維摩詰像壁畫,當眾點睛,觀者如堵,施捨錢頃刻超過百萬,從此他的名聲遠揚四方。
顧愷之所作人物畫,善於用緊勁連綿、循環不斷的筆法,如風趨電疾,灑脫飄逸;並以人物面部的復雜表情,來隱現其內心的豐富情感;衣服線條流暢而飄舉,優美生動。他還善繪風景,所作樹木、山巒,布置有致;或水不容泛,人大於山,充滿藝術魅力。晚年筆法如春蠶吐絲,似拙勝巧,傅以濃色,微加點綴,不作暈飾,而神氣飄然,饒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南朝陸探微、唐代吳道子等皆臨摹過他的畫跡。
現今傳世的顧愷之作品摹本有歌頌曹植與甄氏愛情的《洛神賦圖》,和勸誡婦女德行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
南朝梁元帝與《職貢圖》
隨著繪畫的發展,除文人(如顧愷之)參與繪畫外,皇帝也加入了畫家的行列。若以傳世畫跡來看,南朝梁元帝蕭繹(約508年—554年)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畫家。
他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聰慧好學,自幼愛作書畫。當時南朝與各國友好相處,來朝貢的使臣不絕於途。蕭繹據其所見作《職貢圖》,描繪滑國、波斯、百濟等十二國使臣像,並撰文述各國風情,以記其事。原圖不存,現有宋人摹本藏於南京博物院。
這幅縱27.2厘米,橫200.7厘米的圖上,使臣著各式民族服裝,拱手而立。從他們僕僕風塵的臉上,流露出來到南朝朝貢時既嚴肅又欣喜的表情,同時也傳達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氣質;臉型膚色,各具特點。
此圖線條以高古游絲描為主,間以蘭葉描,簡練遒勁,並分層次加以暈染,形象准確生動,富有裝飾性。在南朝卷軸畫無一存留的今天,這幅宋摹本無疑是研究、了解當時各國歷史風俗與中外關系的寶貴資料。
名士風范與《竹林七賢》畫像磚
魏晉間以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為代表的風流名士,因不滿暴政,乃消遙山林,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後世畫家顧愷之、陸探微等仰慕他們曠達不羈的行徑,作有《竹林七賢圖》,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區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全圖線條挺勁銳利,是仿顧、陸之作。
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室的畫像由200多塊墓磚組成,人物形象皆作線雕而凸現在畫面上。畫家捉刀如筆,准確生動,南壁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為向、劉、阮、榮四人,人物之間以銀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種最能體現自己個性的姿態來表現,有的撫琴嘯歌,有的頷首傾聽,有的高談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寬衣博帶,孤傲高雅;崇尚老莊之情,追求個性之心,溢於畫面。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畫像磚上得到充分地表現。
北朝的繪畫殿堂——敦煌莫高窟
如果說南朝畫家以木結構的寺院為創作中心,那末北朝畫家則是以石窟佛寺為活動場所。因木質不如石質易於保存,故至今傳世的北朝繪畫遠遠多於南朝,集中在當時少數民族政權開鑿的甘肅、新疆等石窟中。其中甘肅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矚目。經歷代開鑿,如今它有492個洞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的北朝繪畫內容,主要是講述佛祖出世前經歷的佛本生故事,與佛出世成道後的說法場景。佛本生故事內容豐富,有鹿王本生、薩垂那本生、須達拿本生等故事,宣揚佛家忍讓、善良與因果報應思想,故事以連續的場面展開,從左右向中心發展,構思完整。畫面厚重樸拙,線條粗放,有大片顏色的平塗,可看出受到漢墓壁畫及印度阿旃陀壁畫的雙重影響。
說法圖以佛祖為中心,周圍聽眾雲集,人物造型受西域藝術影響,腹腰突出,上身略向後傾,肉身呈S型,富有動感,而技法上則為中原線條風格,流暢有力,畫風亦是中外兼具。
有的壁畫上還畫有伎樂飛天。畫師僅以幾條順風飛舞的綵帶,就將人物輕盈飄逸之姿酣暢地表現出來,給說法圖畫面增添了嫵媚活潑的氣氛。因此有人要將敦煌莫高窟喻為「飛天的故鄉」了。
西域美術奇葩克孜爾千佛洞壁畫
新疆是佛教東漸的「橋頭堡」,魏晉時期開鑿的克孜爾千佛洞代表了當時的藝術成就,氣勢雄偉森嚴,外來影響大,民族風味濃。它的壁畫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有菱格圖案。在每個菱格中畫著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緣故事、供養故事和千佛故事,皆以單幅的形式表現一個完整的內容。這些菱格還含有佛教意義,蓮瓣表示蓮花,山為須彌山,樹為菩提樹,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徵。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人物,用曲鐵盤絲描法與凹凸不平的染色法,線的韻律感強,人物臉呈橢圓形,勃子粗糙,胸體健壯,身體修長,手背圓肥,手心豐滿而富有彈性,帶有稚拙純朴的美感,與當地少數民族的審美觀相吻合。
由於克孜爾千佛洞壁畫富有裝飾性,色彩絢麗,將有限的穹頂與窟壁開拓成一個大千世界,擴大了繪畫藝術表現空間的層次和深度,而被後人譽為西域美術的奇葩。
邊關歲月——嘉峪關墓室壁畫
除石窟壁畫外,北方的墓室壁畫也很發達,如河南鄧縣南齊墓門彩畫磚、河北的東魏茹茹鄰和公主墓壁畫、山西太原的北齊婁睿墓壁畫等,而以嘉峪關魏晉間墓室壁畫最為豐富。6座墓共存壁畫600餘幅。內容包括農桑、畜牧、井飲、狩獵、林園、屯墾、營壘、皰廚、宴飲、奏樂、博奕等,從多方面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的社會生活。
壁畫是以每磚各成單位的小幅構圖,與漢畫分層排列的布局法有所不同。畫工以大寫意手法,概括地刻劃形象,粗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幅活潑感人的畫面。線描均以中鋒勾勒,多用富於彈性的圓弧線,靈動瀟灑,簡練奔放,卻不失外形的准確。色調熱烈明快,單純和諧,人們日常生活中瞬息的細節,被畫工傳神的手筆捕捉於畫面上,主題樸素,洋溢著生活情感。這些壁畫說明河西地區的傳統壁畫藝術,在北朝佛教壁畫興盛之前,就有了成熟的面貌。
澄懷觀道」與山水畫因緣
魏晉時期,一些士大夫不滿時政,避隱山林,尤其晉室南渡後,江南秀美的山水激發人們對自然美鑒賞力的提高,於是披奇攬勝成為士大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畫家也開始模山范水,戴逵、顧愷之等均作過山水畫。但山水畫真正脫離人物背景而獨立成科,則從南朝劉宋時期始,宗炳(375年—433年)就是當時的專業山水畫家。
他一生隱居不仕,酷愛自然,游蹤遍及江南湘鄂名山大川。晚年將生平所見名勝繪於壁上,作為「臥遊」,彷彿置身大自然中,怡然自得。
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畫山水以「澄懷觀道」、「暢神怡身」為宗旨,即通過對天地自然的描繪和欣賞,來領悟老莊超脫無爭之道,抒發精神追求,怡娛身心。這樣也將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道家「游心物外」思想合而為一。他的看法奠定了日後山水畫向「虛」、「靜」、「無爭」、「游目騁懷」的方向發展。

I. 中國早期美術有哪些主要成就,有哪些見解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南謝赫提出的畫評「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J. 新石器時代美術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及特徵

一是玉器
依據考古資料分析,我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大約是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到距今6500年之間。目前發現的主要玉器遺存有內家古興隆連文化、遼寧阜新變海遺址、中原的裴李崗文化及早期的仰韶文化、浙江的啊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等等。這一階段尚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或曰新石器時代早期,玉器出土的數量還比較稀少,形制簡單,多傾向於工具原型件裝飾。打磨程度也較基本無裝飾紋樣。這一切奇怪,當時尚處於涉足玉域的初期。從實用的角析,玉石一般都比較堅硬磨不易,在生產力極度假條件下,還不太可能利用、製造大量的工具。從社會角度而言,當時的物質這不夠豐富,社會等級也尚芽,母系氏族之間也較少戰爭和殺伐。因此,除少飾而外,以財富、炫耀、禮儀等社會統治心理為內其他玉器顯然還不具備證條件。這一階段的墓葬中僅仍有單件墜飾出現,代品種是玦、璜、珠、琀、墜後期大約是在距今6500—4000年之間,這一階段,我國史前玉器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從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文化比較當中,人們可以發現,新石器時代玉器也是經歷過一個從簡到難、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客觀發展過程。最初,我們在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早期的墓葬中,只能是零星地出土一些玉件,有時候發現一兩只玉墜。但再發展到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階段,動輒即有成百上千的玉器出土。這一階段玉器遺存的主要代表有東北的紅山文化、山東的大漢口文化和龍山文化、華中的大溪文化、長江中下游的潛山、含山遺址和輟澤文化、良渚文化、華南的石峽文化、台灣的卑南文化等等。可謂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大江南北。玉器除保留早期的品種而外,新創造了反映後期觀念特徵的五大代表性品種;璧、琮、斧、鈉、刀,更出現了玉人像、玉對像、玉動物形象、玉制器用物品、玉宗教器皿和玉儀仗器皿等等。品種造型極大豐富,平面走向了立雕,緊身裝飾了紋樣,粗糙變成了明潔亮澤。在玉器的使用上從前期的人身裝飾躍入到後期以神權政治為核心的禮儀性用途。正是這一實質性變化;鋪墊了後來在文明社會中、在世界范圍內獨一無二的中國玉文化的最初基石。我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工藝特徵主要表現在四大方面用料方面、造型方面、裝飾紋樣方面、鑽孔形態方面。
用料特徵主要是以片狀玉器為主體,這是當時的琢玉工藝所決定的。古人在擇料時,首選的是片材,或以整料開片,然後再下料琢磨。故一般而言,無論是哪一個玉器品種,都是在玉片的基礎上成型的。在琢磨過程中,由於靠近邊緣的地方打磨比較方便,所以最終器形多中間隆起而四周較薄,或邊緣成坡狀。這是新石器時代單件玉器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造型特徵以簡練和概括為主要風格。基本形態以幾何形與像生形為主體,幾何形中又以圓形與方形為主體,例如墨、環、璜、錫等器都是在玉片的基礎上製成圓形主體,而斧、鈉、刀、鏟則是在玉片的基礎上琢成方形主體。至於玉琮乃方圓與立體並用,涵史前宗教哲學思想觀念,是更高一層的造型創意,很值得後人借鑒。像生類造型含各種動物及神人神獸造像,動物形體一般比較簡單,著重頭部的造型,身體部位則作高度的概括或於脆省略,全身突出頭部,頭部又突出眼睛,目紋和臣字眼是新石器時代像生形玉器的一個突出的藝術特徵。
線紋特徵是以線刻紋樣作為玉器表面的裝飾,這也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一個很鮮明的藝術特徵。線紋的類型有陰刻直線、陰刻直線網紋、陰刻曲線紋樣及陰刻沒粗線紋。更有一種減地凸雕,其做法是先琢淺刻陰線,然後再將線條兩邊的玉面沿刻線的邊緣逐漸向外磨四下去,形成凸起的淺線紋。這是一種很有立體感的凸起線,很富有裝飾意味。
鑽孔特徵是以兩面對穿為主要鑽孔方式。由於當時施鑽工具耐磨性能不高,所以鑽孔外面的直徑較大,裡面的直徑較小。孔圓有時也不夠規矩甚至呈腰圓狀。在兩面對鑽的過程中由於對鑽位置經常不準,造成對口錯位,兩孔接頭處還留下台階。這都是原始玉器的重要特徵。
二是陶器
中國新石器時代陶器是以普通陶土為原料,經過選料、捏練、成型、修飾、乾燥和熔燒而成。燒成溫度為600~900℃ 左右。按陶質可分為泥質陶和夾砂陶兩類。泥質陶一般作飲食、儲藏之用;夾砂陶一般作炊具。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有紅陶、灰陶、彩陶、白陶和黑陶等。
紅陶的顏色有土紅色、磚紅色或褐紅色。在燒窯後期控制火焰性質為氧化焰,泥料中鐵為三價鐵Fe+3。灰陶與紅陶相反,由還原火焰燒成,鐵為二價鐵Fe+2。紅陶和灰陶當時是人們主要的生活用具,有碗、缽、罐、盆、瓮、瓶、鼎、斝、盉、豆、杯、盤、簋等。
白陶在大渡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已生產,用白粘土作成。器形種類比較少,有罐、鬶、豆、壺等。
黑陶的陶土經過精細淘洗、捏練和陳腐,泥料顆粒不但細膩均勻,而且顆粒周圍產生大量膠質薄膜,這種原料加工時可使坯泥獲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穩定性,用快輪成型,使坯件均勻、細薄、美觀,經精心修刮,坯體可薄到 0.2厘米,猶如蛋殼。燒成後期又用濃煙薰翳,使胎體滲透大量的炭粒,通體呈黑色,胎體表面用堅硬而光滑的工具長時間地磨後,使坯體表面的石英、雲母、絹雲母等反光物質的顆粒順著一個方向排列,對光線的反射由漫反射改為平行反射,器物表面就會熠熠發光。黑陶上還有用刻劃和捏塑作出的裝飾。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紅、黑、赭、白等色作畫後燒成,彩畫永不掉落。也有的是在燒成的胎體上作畫,不燒彩,彩繪顏色容易脫落,稱為彩繪陶。彩陶的裝飾花紋有圖案、圖畫和塑貼三大類。圖案有幾何形線條紋和植物花紋,如垂帳紋、平行條紋、弧線三角紋、圓圈紋、方格紋、葫蘆形紋、鋸齒紋、人字形紋以及枝葉、花瓣、籽實紋等;圖畫類有奔鹿,雲鵠、飛鳥、水鳥、游魚、青蛙、大龜和小蟲,還有光芒四射的旭日和剛剛露頭的禾苗,以及各種人物和集體舞蹈形象,塑貼有爬蟲、人頭和人體等。彩陶光澤柔和,彩繪陶色彩絢麗。

熱點內容
百詞斬英語 發布:2024-11-01 19:54:50 瀏覽:275
e75歷史 發布:2024-11-01 19:53:23 瀏覽:632
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堅持 發布:2024-11-01 18:42:32 瀏覽:81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發布:2024-11-01 18:41:25 瀏覽:380
雪兒老師 發布:2024-11-01 17:17:47 瀏覽:310
有什麼歌好聽的 發布:2024-11-01 15:59:51 瀏覽:20
高中班主任工作交流 發布:2024-11-01 15:04:02 瀏覽:68
頂層美術學校 發布:2024-11-01 14:45:05 瀏覽:442
印度化學液體泄露 發布:2024-11-01 14:31:04 瀏覽:458
張江生物晶元 發布:2024-11-01 14:02:26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