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文言文
『壹』 有沒有關於孔子的文言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
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貳』 關於孔子的所有文言文
建議下一篇四書五經的電子書。
『叄』 關於孔子的文言文故事要短的50~100字以內為佳
孔子勸學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 御狂馬者不得釋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於檠然後可持也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於刑. 謗毀仁者憎怒士人必主於刑也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譯文】
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麼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應該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說:「學習能夠增長我們的能力嗎?」孔子說:「好比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對性情狂放的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則不能隨便更換輔正的檠。樹木如果以墨繩來牽引就能長得筆直,人能接受善言規勸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導認真多問,沒有什麼學不成的。違背仁德專行惡事的人,隨時要接受國法的制裁。所以說君子不能不學習。」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後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肆』 找來關於孔子的十首文言文,並有現代文翻譯
omg
『伍』 孔子的文言文
那就是《論語》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
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陸』 與孔子有關的文言文
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雀者①,所得皆黃口小雀②。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版,何也?」羅者曰:「大權雀善_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③,利食而忘患④,自其心矣⑤,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⑥,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⑦。」 ——摘自《孔子家語》 注釋:①羅雀者:張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後又借指雛鳥。③遠害:遠離禍害。④利食:貪食。⑤自:出自。心:本性。⑥長者之慮:年長者的謀慮。全身之階:全身,保全身體;階:同「借」,憑借。⑦戇:愚傻,魯莽。敗:禍亂,禍害。 點悟 大鳥有警覺性,小鳥貪吃警覺性差,所以大鳥不易捕得而小鳥易捕。小鳥如果跟隨大鳥則不容易被捕到,跟隨小鳥則有禍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慎重地選擇領袖,善於聆聽長者的智慧,跟著莽撞的人可能會有禍患。同時,也告誡我們,不要因為貪欲而使自己陷入危險。 來源:作文·初中版
『柒』 孔子的文言文
《孔子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孔子,曾受業於老子[1],學習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與知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世家》為司馬遷《史記》中之一篇,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獻之一。
孔 子 馬 逸
【原文】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
『捌』 關於孔子的文言文
孔 子 馬 逸
【原文】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內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容。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
【譯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吃了別人的莊稼,農民把馬牽去了。子貢(以能言善辯著稱)請求去說服那農民,什麼話都說了,那農民不理他那套。有個剛剛跟隨孔子學習的粗俗的人,說:「請讓我去跟他說吧。」便對那農民說:「您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不是在西海種地,我的馬怎麼可能會不吃你的莊稼呢?」那農民很開心,對他說:「說話都相你這么清楚就好了,怎麼能想剛剛那個人那樣!」解開馬的韁繩就給了他。
【點評】講話也有藝術,只有以對方能接受的事實,講清道理,才能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玖』 求一篇 孔子的文言文簡介
【原文】
1·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謂與?」子曰:「賜(5)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6)。」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麼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1)患:憂慮、怕。
(2)人: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拾』 孔子的文言文有那些
大意翻譯:
孔子說:「我死之後,(卜)商會越來越進步,(端木)賜會越來越退步。」曾子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商喜歡和比自己優秀的人相處,賜喜歡不如自己的人。(評判人的時候)不了解某個兒子可以觀察他的父親,不了解某個人可以觀察他的朋友,不了解某個君主可以觀察他派來的使者,不了解某個地方可以觀察那裡生長的草木。因此說,和好的人相處,就像進入擺放芝草蘭花的屋子,時間長了就聞不出它的香氣,這就是不知不覺中被它改變了。和不好的人相處,就像進入賣鮑魚的店鋪,時間長了就聞不出它的臭氣,也是不覺就被它改變了。貯藏硃砂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成)紅色,貯藏墨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成)黑色,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所相處的人方面一定要慎重。
基本意思就是人會被它所處的環境、所交的朋友影響,因此選擇相處的人事要慎重。
註:
商,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賜,指端木賜,字子貢,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