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之人

文言文之人

發布時間: 2020-11-25 07:58:59

『壹』 人以其語語之在文言文怎麼解釋

別人把他的話說出來.
以:把…… 其:代詞,代他; 第二個語為動詞(讀yù)

『貳』 用文言文形容多嘴之人

百舌之聲——比喻嘮叨、多嘴.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人有少言者,猶不脂之戶.」

喋喋——形容說話多

出處:《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貧嘴——多嘴/話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長舌之婦——常用來指多嘴多舌、喜歡說長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處:《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唯厲之階.」

『叄』 文言文喜嗔之人譯文

原文出自古印度僧伽斯那《百喻經》:昔有眾坐於屋中,贊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過:一者喜嗔,二者做事倉促。爾時,此人適過門外,聞是語,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已過惡之人,以手撲打。傍人曰:「何故打人?」

其人答曰:「吾何時喜嗔、倉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做事倉促,是故打之。」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時現驗,雲何諱之?」

譯文:

從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間屋子裡,其中有一個人感嘆另外一個人德行很好,只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發怒,二是做事倉促不沉穩。這個時候,正好被說到的那個人從門外經過,聽到這個話,非常生氣,就闖進去,抓住剛才說他缺點的人,用手擊打他。其他人就問:「你為什麼要打他呢?」

那個人說:「我什麼時候發怒了,又怎麼毛毛躁躁了?但這個人卻把我說成這種人,我當然要打他了。」邊上的人說:「現在你易怒、輕率的樣子已經原形畢露了,還企圖隱瞞嗎?」

(3)文言文之人擴展閱讀:

《喜嗔之人》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在別人指出自己的過患受不了,以怨恨的心反擊對方,結果正好被其他人看出來他的愚蠢和迷惑。

好比世上有一個酗酒的人,發酒瘋後被人呵斥,心裡老大不願意,對前來呵斥的人產生怨恨的心理。還苦苦尋找各種理由,企圖證明自己是清醒的。就像上面譬喻中的笨傢伙,為了隱瞞自己的過失,看見別人說他的缺點就忍不住打人,結果自然原形畢露。

意在說明人要虛心接受他人的評價,對於一個人正確的評價是這個人言行的必然結果,要想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必須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又希望別人給予好的評價,只是自欺欺人。

『肆』 避忌之人文言文

避忌之人
【原文】
一人多避忌,家有慶賀,一切尚紅,客有乘白馬者,不令入廄。有少年善諧謔,以朱塗面而往,主人訝之。生曰:「知翁惡素,不敢以白取罪也。」滿座大笑,主人愧而改之。
【譯文】
有一個人有很多避忌,家中有喜事慶賀,一切都要紅色,客人中(如果)有騎白馬的人,就不讓他進入馬廄。有一位少年善於開玩笑,用硃砂(紅顏料)塗了臉到他家來,主人對此很是驚訝。那人說:「我知道您老一向討厭白色,所以我不敢用我白色的臉來惹你不高興。」在座的人聽了都大笑,主人感到很慚愧,後來就改了這個避忌。
【注釋】
1、題目一作「避忌」。
2、尚:動詞,崇尚;推崇。
3、諧謔:謂語言滑稽而略帶戲弄。《西京雜記》卷四:「(古生)善訑謾。二千石隨以諧謔,皆握其權要,而得其歡心。」《舊唐書·柳渾傳》:「渾警辯,好諧謔放達,與人交,豁然無隱。」秦牧《藝海拾貝·茅台、花雕瓶子》:「至於『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們用它們來諧謔地比喻女伴粗壯的腰圍,更加是歷史久遠的事了。」
4、朱:硃砂。
5、惡:動詞,討厭;厭惡。
6、素:白色。
7、取罪:招罪。《水滸後傳》第十二回:「豈不知元帥虎威,馬到成功?焉敢復生貳心,自取罪戾。」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目下大敵當前,萬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伍』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2、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3、定語後置的標志,不譯。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5、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
動詞,譯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陸』 文言文之《知人》的翻譯

原文: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譯文:
先父曾經說,同鄉前輩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學政。一天,刮風下雪特別寒冷,左公帶著幾個騎馬的隨從外出,隱藏自己的身份改裝出行到一座古廟。在廂房裡見一個書生趴著桌子睡著了,文章剛寫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脫下貂皮外衣蓋在書生身上,替他關好門。左公向廟里的和尚問這個書生,原來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試,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驚奇地注視著他,他呈上試卷,就當面簽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內室,讓他拜見了左夫人,並對夫人說:「我們的幾個孩子都平庸無能,將來繼承我的志向和事業的只有這個書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進東廠監獄,史可法早晚守在監獄的大門外邊.可惡的太監防備看管的很嚴。即使左家的傭人也不能靠近。過了好久,聽說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將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動了。一天,看守讓史可法換上破舊衣服,穿上草鞋,背著筐,用手拿著長鑱,裝做打掃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進牢房。暗暗地指點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卻靠著牆坐在地上,臉和額頭燙焦潰爛不能辨認,左邊膝蓋往下,筋骨全部脫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著左公膝蓋就哭泣起來。左公聽出是史可法的聲音,可是眼睛睜不開,於是奮力舉起胳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樣明亮,惱怒地說:「沒用的奴才!這是什麼地方?可你來到我這里!國家的事情,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經完了,你又輕視自己不明大義,天下事誰能支持呢?還不趕快離開,不要等到壞人編造罪名來陷害你,我現在就打死你!」於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樣子。史可法閉口不敢出聲,小步緊走地出來。後來史可法常常流著淚講述這件事,告訴別人說:「我的老師的肝肺、都是鐵石所鑄造出來的。」
崇禎末年,張獻忠在蘄春、黃岡、潛山、桐城一帶活動。史可法憑借鳳陽、廬州道員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敵。每次有警報,就幾個月不能上床睡覺,他讓士兵輪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帳篷外邊坐著。挑選了強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著用背靠著他,過了一更鼓就輪流替換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來,抖動自己的衣裳,鎧甲上的冰霜散落下來,像金屬響亮的聲音。有人勸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說:」我上怕辜負朝廷,下怕愧對我的老師呀!」
史可法指揮軍隊,往來於桐城。一定親自拜訪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請安,並到廳堂上拜見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輩塗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說左公在監獄里對史可法講的話,是親耳從史可法那裡聽到的。

『柒』 文言文避忌之人的翻譯

避忌之人
【原文】
一人多避忌,家有慶賀,一切尚紅,客有乘白馬者,不令入廄。有少年善諧謔,以朱塗面而往,主人訝之。生曰:「知翁惡素,不敢以白取罪也。」滿座大笑,主人愧而改之。
【譯文】
有一個人有很多避忌,家中有喜事慶賀,一切都要紅色,客人中(如果)有騎白馬的人,就不讓他進入馬廄。有一位少年善於開玩笑,用硃砂(紅顏料)塗了臉到他家來,主人對此很是驚訝。那人說:「我知道您老一向討厭白色,所以我不敢用我白色的臉來惹你不高興。」在座的人聽了都大笑,主人感到很慚愧,後來就改了這個避忌。
【注釋】
1、題目一作「避忌」。
2、尚:動詞,崇尚;推崇。
3、諧謔:謂語言滑稽而略帶戲弄。《西京雜記》卷四:「(古生)善訑謾。二千石隨以諧謔,皆握其權要,而得其歡心。」《舊唐書·柳渾傳》:「渾警辯,好諧謔放達,與人交,豁然無隱。」秦牧《藝海拾貝·茅台、花雕瓶子》:「至於『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們用它們來諧謔地比喻女伴粗壯的腰圍,更加是歷史久遠的事了。」
4、朱:硃砂。
5、惡:動詞,討厭;厭惡。
6、素:白色。
7、取罪:招罪。《水滸後傳》第十二回:「豈不知元帥虎威,馬到成功?焉敢復生貳心,自取罪戾。」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目下大敵當前,萬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捌』 語文文言文清高之人

齊國有個人去拜見學士田駢,說:「聽說先生尊崇大義,主張不做官,而願為人服役。」田駢說:「您是從哪兒知道的?」回答說:「我是從鄰居之女那兒知道的。田駢說:「這是什麼意思?」回答說:「我的鄰居之女,不願出嫁,三十歲了,卻有七個兒子。不嫁雖是不嫁,而超過出嫁的人所生的孩子多多了。現在先生不願做官,而俸祿千鍾,門徒百人。不做官雖是不做官,可是富裕比起做官的人來還要富有呀。」田駢聽後,很慚愧。

『玖』 古文中之有幾個意思「人之立志」里的「之

古文中,「之」可以是動詞、代詞、助詞,具體用法可以參看字典,這里不做復制。僅僅解釋
「人之立志」里的「之」。
「人立志」是一個主謂賓齊全的獨立句子,假如要將它作為一件事,充當另一個句子的主語或賓語,無論在文言文還是現代文中,都屬於病句,必須將它變成一個名詞性短語才行。文言文的基本方式是在它的主謂之間加上結構助詞「之」,類似於現代文的「的」,這樣,就可以作為另一個句子的主語或賓語了。例如:「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一個人的立志,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這個和尚么?)」這句話中,「人之立志」作為一個話題充當全句的主語,加上「之」,消除了「人立志」的獨立性,變成了名詞性短語。
進一步說明:
「我貪玩」是個獨立的句子,不能充當另外句子的主(賓)語,例如「我貪玩老師最了解」,這是病句。改成「我(的)貪玩(毛病)老師最了解」就通了。文言文的「之」常常起這種作用。

『拾』 人在文言文里怎麼說謝謝了!

人,在文言文里也是「人」。例如:
1、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 (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
2、《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師的人。)
3、《禮記》: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是天地的心臟)
註:《戰國策》、《論語》、《禮記》中都是很古老的文言文。

熱點內容
印度化學液體泄露 發布:2024-11-01 14:31:04 瀏覽:458
張江生物晶元 發布:2024-11-01 14:02:26 瀏覽:33
真的嗎英語 發布:2024-11-01 13:30:06 瀏覽:503
師德事跡簡要 發布:2024-11-01 11:16:50 瀏覽:24
班主任設備 發布:2024-11-01 10:39:53 瀏覽:384
七八年級數學 發布:2024-11-01 10:37:56 瀏覽:863
什麼是烏木 發布:2024-11-01 03:59:52 瀏覽:119
顧丹老師 發布:2024-11-01 03:47:18 瀏覽:145
大學班主任班會 發布:2024-11-01 03:47:09 瀏覽:579
婦科唐老師 發布:2024-11-01 01:57:00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