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以柔克剛文言文

以柔克剛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49:35

Ⅰ 以柔克剛(文言文)

1.在文中用斜線/斷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2.在這則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來類比__以柔克剛__的道理,目的在於告誡人們為人要_胸襟開闊,謙虛謹慎__.

Ⅱ 文言文《以柔克剛》翻譯

《以柔克剛:太級之道,弱者制勝的法寶》內容簡介:太極的獨特,就在於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方式,它不是硬碰硬、實打實、針鋒相對、以死相拼的做法,而是以小勝大、以柔克剛、避實擊虛、曲線靈活,這實在是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啊_.李商隱有詩雲:「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既然沒有先天可憑借其乘風直上的雙飛翼,那麼我們唯一可依靠的就是這顆通靈的心了。正所謂:柔弱無須沮喪,何妨發憤圖強。太極之道細思量,管叫後來居上。凡事虛實明辨,言行柔曲溫良。學得流水幾分長,大道恢恢通暢。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說的意思是: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Ⅲ 古文「以柔克剛」翻譯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是為天下王。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可以真正改變得了它。柔能勝過剛,弱能勝過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又沒有人能實行。因此,聖人常說:能承受全國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擔全國的災難,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確切的話語常常讓人覺得不以為然!

【評析】
本章再次以水為譬,說明取態柔弱以順應自然的重要性。老子勸導人君要重積「陰德」以副「陽祿」,要勇於引咎自責,勇於承擔社會問題的責任。他認為這樣可以像水涵納污濁卻無妨於自身的清靜恆常,也無妨於自身順勢泛兮時無堅不摧的能耐一樣,無損於王朝事業的強盛恆常。他殷殷告誡統治者要對道作更深入的理解與領會。

Ⅳ 以柔克剛 古文翻譯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說的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注釋]

1、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為沒有什麼能夠代替它。

2、受國之垢:垢,屈辱。意為承擔全國的屈辱。

3、受國不祥:不祥,災難,禍害。意為承擔全國的禍難。

4、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反話一樣。

[引語]

本章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八章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本章可與八章的內容聯系起來閱讀。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並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此處,由於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本章後面有一句話:「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辯證法思想,其含義十分深刻、豐富。

[評析]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對水的贊美;二是「正言若反」。張松如說:「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親身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大變化,看到了曾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這不能不對他的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同時,在這個時期,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人類在征服自然界的斗爭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在更遠的時代,水的特點還沒有為人們所了解,保留《山海經》中禹治洪水的傳說,和老子書中對於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認識,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這里,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所以,對於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聖人就像水一樣,甘願處於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再說「正言若反」。老子所說「正言若反」是老子對全書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論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等等。孫中原說:「這里連句子的結構都是類似的。……他們本來是彼此相異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但在某種條件下,某種意義上,表示某種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對方具有了統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滲透,彼此同一、一致。這樣,在同一個判斷中,就包含了對立概念的流動、轉化,體現了概念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是有條件的,老子中的話也只在一定條件下才有意義。」

Ⅳ 古文 以柔克剛 的翻譯

譯文
將 剛
好的將帥應該具備的性格是剛強、剛烈,但不固執己見,溫和、柔和專但不軟屬弱無力,即通常聽說的剛柔相濟。單純一味的柔和、軟弱,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 ,單純一味的剛烈、剛強又會導致剛愎自用也註定要滅亡。所以,不柔不剛,剛柔並濟 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點,才是最佳的狀態。

Ⅵ 文言文以柔克剛目的在於告誡人們什麼

1.在文中用斜線/斷句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在這則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來類比__以柔克剛__的道理,目的在於告誡人們為人要_胸襟開闊,謙虛謹慎__.

Ⅶ 以柔克剛文言文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譯文:
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熱點內容
小學班主任考核總結 發布:2024-12-26 13:17:30 瀏覽:497
和班主任女 發布:2024-12-26 12:59:02 瀏覽:567
躍時代教育 發布:2024-12-26 12:22:28 瀏覽:413
偉英語 發布:2024-12-26 12:21:04 瀏覽:155
怎麼做芝士蛋糕 發布:2024-12-26 11:57:00 瀏覽:361
什麼是高效課堂教學 發布:2024-12-26 11:45:54 瀏覽:591
手上毛孔粗大怎麼辦 發布:2024-12-26 11:45:12 瀏覽:487
靜海區教育局 發布:2024-12-26 11:05:26 瀏覽:997
五年級小學數學報答案 發布:2024-12-26 10:12:05 瀏覽:506
山村教師小說 發布:2024-12-26 10:00:30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