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棉紙
㈠ 想做茶餅棉紙這一行業,就是設計不來。有誰能教教我的。或者合作也可以。
外形太單調了,千篇一律的包裝
可以做成什麼比薩,蛋糕啊什麼市場專上沒有的創意包裝
也可以在抽取屬紙巾的地方做創意,比如把這個包裝做成人臉,紙巾從嘴裡或者鼻孔里出來
市場銷量比的是創意,包裝設計師基本都是美術方面有天賦的
最好去市場上看看有沒有讓您眼前一亮的包裝設計,成功的基礎是借鑒和模仿嘛
望採納(同時挺羨慕你的工作,我很喜歡)
㈡ 常用的包裝紙有哪幾種
1,文化、印刷用紙: 新聞紙、 膠版紙、 書寫紙 、銅版紙、 字典紙、 郵票紙、 證券紙
2,包裝用紙: 牛皮紙、 牛皮卡紙、 瓦楞原紙、 水泥袋紙、 紙袋紙、 白板紙(白紙、灰紙)、防油紙、 玻璃紙 、鋁箔紙、 白卡紙、 羊皮紙、 半透明紙
3,工業技術用紙: 描圖紙、離型紙、碳素紙、壓板紙、絕緣紙板、紀律紙、繪圖紙、濾紙、照相原紙、
感熱紙、測溫紙、坐標紙、無碳復寫紙、電容器紙、牆紙、浸漬紙、地圖海圖紙、復印紙、水松紙
4,生活用紙: 卷煙紙、衛生紙、衛生巾、面巾紙、皺紋紙
5,特種紙:棉紙、宣紙、隔層紙、無塵紙、隔油紙、防塵紙、防銹紙、鈔票紙、薄頁紙、噴墨紙、擦拭紙、熱敏紙、描圖紙、過濾紙、浮印紙、吸油紙、茶袋紙、鋁箔紙、拷貝紙、美術紙、障子紙、透氣紙、羊皮紙、復寫紙、毛邊紙、離型紙原紙、無碳復寫紙、壁紙原紙、玻璃卡紙、咖啡濾紙、剝離紙、生理用紙、煙卡、格拉辛紙、壁紙被覆材、美耐板用紙、吸濕紙、耐燃紙、石棉紙、柏油紙、防霉紙、靜電防止紙、導電紙、半導電紙、電池分離紙、電磁遮蔽紙、電氣絕緣紙、耐熱紙、汽車用濾紙、空調濾紙、脫臭濾紙、醫療衛生用紙、葯包紙、無菌紙、醫療膠布基材、手術衣、研磨紙、蠶棉紙、溫床用紙、被覆紙、遮光紙、育苗紙、防蟲紙、感壓記錄紙、印刷電路板厚紙、感熱記錄紙、磁性記錄紙、磁性卡紙、熱轉寫記錄紙、電子基層板用紙及其它各種信息用紙、相片用紙、拭鏡紙、印畫紙、紙繩、硫酸紙、書畫用紙、調濕紙、墨流紙、化妝紙、酵素固定化用紙、吸著紙
㈢ 能像字帖一樣學畫畫的冊子叫什麼
在集市上買書的小攤上有,我也買過,但不知是不是你要的那種。
㈣ 繪畫作品4尺的紙長多少厘米,寬多少厘米
繪畫作品4尺的紙一般為四尺全開紙,長為138厘米,寬為69厘米。
我國四尺宣紙規格:
(4)美術棉紙擴展閱讀:
圖畫紙的種類:
1. 弱吸墨紙類
多系竹纖維製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艷。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⑴澄心堂紙
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
⑵蜀牋
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
「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製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
⑶藏經紙
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
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並不實用。
2. 強吸墨紙類
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
⑴宣紙與彷宣
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
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
⑵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
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
㈤ 自學美術需要什麼
鉛筆, 紙,橡皮,棉紙筆,石膏頭像石膏靜物若干,參考素描書籍等等。
鉛筆的選擇
H表示硬,B表示軟。6H最硬,6B最軟。畫素描一般有3支鉛筆基本就夠了。用HB鉛筆打輪廓,用2B鉛筆勾正稿,用4B鉛筆襯陰影。在實際作畫中,只要對鉛筆性能有了了解,使用的力度能夠把握,也不必拘泥於此,可靈活掌握。
鉛筆的削法
筆尖一般留1~1.5cm長,不可以削得太尖。
筆尖長短也要看筆的硬度,H的筆可以適當短點,因為筆芯比較細。
削筆要輕松,手腕不動,僅僅用大臂帶動。因為手腕太靈活,如果用手腕帶動的話,很容易削錯造成筆芯折斷。
對於4B以上的筆,可以大膽的削下去,木頭連同筆芯一起削。2B以下的,最好先把木頭削好露出筆芯後,再削筆芯,削筆芯時,筆頭頂住地面或桌面,筆身最好與水平面成30度角。
紙的選擇
畫一般的畫都可以用,要求高的畫最好用厚實的專門的紙
漫畫用的專用原稿紙:吸水耐用,而且很厚,經的起反復渲染,分不帶框的和帶框的兩種。
前者是畫插畫而後者是以畫故事性質為主的用紙。
漫畫原稿紙:
1. 外框帶有以毫米為單位的刻度,省去了用尺子測量的麻煩,每段比例分割標記使畫面變得更簡單了。
2. 印有各種各樣方便的比例分割標記。
無論是連接上下同樣標記而形成縱向分割,還是左右相連形成橫向分割,都能方便快捷地畫出來。
3. 配備有頁碼導向。對應頁碼導向貼上或寫上頁數。無論是中央還是上下左右都有頁碼導向標志,因此能和所有格式的頁碼導向相對應。
4. 印刷部分到這條細線為止。在此之外畫的畫或寫的字,都將在裝訂時被斷開,不能被印刷出來。相反,如果想印刷到紙端部分時,就要畫到外側帶刻度粗線處,否則,印刷成書時就會留出很大的空隙來。
5. 表示印刷面中心的線和切斷所必需的線,是非常重要的標記,因此注意不要用墨水或白色顏料消除。
㈥ 紙的來源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6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㈦ 請問下面這幅油畫的肌理是如何製作的需要哪些原材料、媒介劑或者特殊方法望油畫前輩們多多指點!
這幅畫的材料明顯不是油畫,而是丙烯,充滿了水性顏料所獨具的流動性、透明、偶然性特徵。這種潑彩的技法和肌理效果出現於20世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畫家波洛克,波洛克的潑彩作品中大部分也是水性顏料紙面繪畫,少數的油畫潑彩作品肌理效果也與這幅差別很大,油畫顏料就算再怎麼稀釋也只能出現潑濺效果,而不是這幅畫中這種潑灑效果,善於潑灑的是中國畫家張大千等人。而且油畫顏料並不適合稀釋使用,不論加什麼調和劑,都不宜稀到這種程度,那隻能毀了這幅畫。現在國內很多「當代」畫家很喜歡嘗試新奇的技法和材料效果,尤其是喜歡把丙烯等化工合成材料用於繪畫,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再是油畫的范疇了,至於水性的丙烯,要做到這種效果非常容易,你可以自己嘗試,方法如下:
裱一張尺幅較大的紙或一塊畫布,水平放置,准備一些盆子,在不同的盆子中加入不同顏色的丙烯顏料,然後加水稀釋,稀釋到可以流淌並形成透明色層的程度後,加入少量松節油(不能加亞麻油或樹脂),之後用力攪拌盆里的混合物,會看到液體中出現很多小油滴,再油滴凝聚之前將這種顏料潑到畫布(紙面)上,就可以看到如圖效果的一種潑彩,等這種顏料乾燥後或乾燥前再潑第二種顏色,就這樣接二連三地潑,就可以得到如圖的效果了。在潑彩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調整畫布的方向,也可以幫助調整顏料流淌的方向。
如果你希望色層有可觸摸肌理,可以用乳膠調和一些細沙,事先潑灑或塗刷在畫布上,形成肌理層,再做潑彩。
㈧ 工藝美術的客家美術
制畫工藝:制畫工藝在客家民間流傳甚廣,名家輩出。如長汀上官周,寧化黃慎,上杭華岩,武平李燦均馳譽中外。尤以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頗有影響。制畫主要有版畫、壁畫、字畫、蛋畫、鐵畫、畫像等。
剪紙工藝:汀州剪紙工藝源於清代帝後生日擺萬壽,民間張貼紅簽(剪紙圖案)以表慶賀。後來逢春節或新婚喜慶,多巾紅紙剪成的各種藝術圖案或文字,寓慶賀祝福之意。傳統圖案有「鸞鳳和鳴」、「松鶴延年」、「梅蘭菊竹」、「壽星」等,文字有「福,祿,壽,喜」等,多出自巧婦之手。民間剪紙不限於婦女,有專門剪紙刻紙的藝人。各種圖案應手而成,巧奪天工。
手扎工藝:客家手扎工藝品種繁多,依物施藝,各具特色。主要有彩扎,燈扎,紙扎和花扎四種。彩扎多為民間職業藝人所製作。凡民間節日喜慶,陳列街頭供人觀賞。常以歷史,戲劇故事為題材,用泥塑人物頭型,鐵絲扎骨架,香粉捏成軀干,佩以飾物,製成體態各異的人物。工藝精巧,造型逼真,色彩鮮艷。
燈扎以竹木作為骨架,以通心草紮成各種人,獸,物之體型,糊以紙張、絲綢,中空插入蠟燭,燈光映射,琳琅滿目。
紙扎以竹木作骨架,以通心草紮成人,物及動物之形。還可用竹絲為骨架,棉紙裱貼,製成各種風箏。
花扎是用色紙、皺紙、通心草和綢布等材料,經剪,折,拼,扎製成各種花卉,盆景。花扎常用於作頭飾、胸佩、瓶插、壁掛等。色彩鮮艷,自然逼真。
㈨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最早用於書寫和繪畫的紙出現在什麼時期
B
紙的歷史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1957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掘出了一批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之後在新疆的羅布淖爾和甘肅的居延等地都發掘出了漢代的紙的殘片,它們的年代大約比東漢建初至元興年間的宦官蔡倫所造的紙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級書信紙為上。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桿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魚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了。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唐代寫經的硬黃紙,五代和北宋時的澄心堂紙等,都是屬於熟宣紙一類。嗣後宣紙一直是書寫,繪畫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後,中國書畫幾乎全用宣紙。
同時,由於發明了雕版刷術,大大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造紙區域進一步擴大,名紙迭出,如益州的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紙,均州的大模紙,蒲州的薄白紙,宣州的宣紙,硬黃紙,韶州的竹箋,臨州的滑薄紙。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棧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韌皮纖維作為造紙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還有一種硬白紙,把蠟塗在原紙的正反兩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摩擦,使紙光亮,潤滑,密實,纖維均勻細致,比硬黃紙稍厚,人稱硬白紙。另外政治家填加礦物質粉和加蠟而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和色紙基礎上經加工出現金,銀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紙品,稱做金花紙,銀花紙或金銀花紙,又稱冷金紙或灑金銀紙;還有 色和花紋極為考究的砑花紙,它是將紙逐幅在刻有字畫的紋版上進行磨壓,使紙面上隱起各種花紋,又稱花簾紙或紋紙,當時四川產的砑花水紋紙魚子箋,備受文人雅士的歡迎。另外,還出現了經過簡單再加工的紙,著名的有薛濤箋,謝公十色箋等染色紙,金粟山 經紙,以及各種各樣的印花紙,松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紋紙等。
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這種紙長者可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勻薄如一宋代繼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紙傳統,出現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紙張,紙質一般輕軟,薄韌,上等紙全是江南製造,也稱江東紙。紙的再利用開始於南宋,以廢紙為原料再造新約,人稱還魂紙或熟還魂紙,具有省料,省時,見效快的特點。
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紙業才又興旺發達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清代宣紙製造工藝進一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各地造紙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種原料,製造的紙張名目繁多,在紙的加工技術方面,如施膠,加礬,染色,塗蠟,砑光,灑金,印花等工藝,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 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箋,如描金銀圖案粉蠟箋,描金雲龍考蠟箋,五彩描繪砑光蠟箋,印花圖繪染色花箋,三色紙上採用粉彩加蠟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銀畫出各種圖案。箋紙的製作在清代已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
另外,我國從晉代開始朝廷就從鄰國接受貢紙,如南越進貢的側理紙(或稱苔紙),是以海苔為原料,加上味甘,大溫,無毒的側理製成的越南紙。朝鮮進貢的高麗紙,雞林紙為歷代統治者所喜愛。到清代則有朝鮮的麗金箋,金齡箋,鏡花箋,竹青紙,越南的苔箋,日本的雪紙,奉書紙,西方的金邊紙,雲母紙,漏花紙,各色箋紙,回回各色花紙等。
㈩ 紙的種類有哪些
1).拷貝紙:17g正度規格:用於增值稅票,禮品內包裝,一般是純白色。
(2).打字紙:28g正度規格:用於聯單.表格,有七種色分:白.紅.黃.蘭.綠.淡綠.紫色。
(3).有光紙:35-40g正度規格:一面有光,用於聯單.表格.便箋,為低檔印刷紙張。
(4).書寫紙: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於低檔印刷品,以國產紙最多。
(5).雙膠紙: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於中檔印刷品以國產.合資及進口常見。
(6).新聞紙:55-60g滾筒紙.正度紙.報紙選用。
(7).無碳紙:
40-150g大度.正度均有,有直接復寫功能,分上.中.下紙,
上中下紙不能調換或翻用,紙價不同,有七種顏色,常用於聯單.表格。
(8).銅版紙:
A.雙銅80-400g正度.大度均有,用於高檔印刷品。
B.單銅:用於紙盒.紙箱.手挽袋.葯盒等中.高檔印刷。
(9).亞粉紙:105-400g用於雅觀.高檔彩印。
(10).灰底白版紙:200g以上,上白底灰,用於包裝類。
(11).白卡紙:200g,雙面白,用於中檔包裝類。
(12).牛皮紙:60-200g,用於包裝.紙箱.文件袋.檔案袋.信封。
(13).特種紙:一般以進口紙常見,主要用於封面.裝飾品.工藝品.精品等印刷。
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
多系竹纖維製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艷。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
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
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製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
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
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
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
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