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家故事

美術家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5 09:02:52

Ⅰ 列舉幾個中外藝術家的有名的小故事

畢加索
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稱嘆不已,稱他為天才。然而,這個「天才」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上課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聽課時他不是漫無邊際地幻想,就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鳥兒。畢加索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他們喜歡跑到他的課桌前,逗他玩:「畢加索,二加一等於幾?」然後看著畢加索獃獃的樣子哈哈大笑。
就連老師也經常在畢加索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的「痴呆」,畢加索的母親聽了覺得無臉見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畢加索是一個傻瓜。只有畢加索的父親仍然堅定不移地相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但是繪畫既有天賦的。他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賞識。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並不帶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畢加索總是似乎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也漸漸忘記自己功課方面的「無能」
作為壞學生,在學校關禁閉已成了畢加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牆壁,可是畢加索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裡自由地繪畫。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里找到了快樂。
齊白石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赴宴作畫。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毫。轉眼之間,一隻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於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看你橫行到幾時」,後書「鐵吾將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
有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塗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
梅蘭芳
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時,曾帶往香港存入銀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統治下的香港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取出。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難題。他問夫人怎麼辦?夫人說:「最近報紙登出了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消息,我們不妨也來學她。發揮你的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
其實梅蘭芳早有這種念頭,只是沒有說出,怕夫人不同意。現在夫人主動說出來了,他自然點頭稱好。兩人著手構思,夫人磨墨,丈夫繪畫。不到八天,畫了20多幅魚、蝦、梅、松。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近日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爭相購買。不到兩天,20多幅畫就全部賣完了。
這件事傳出後,上海文藝界、新聞界、企業界反響十分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梅蘭芳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後特別興奮,為不負眾望,他苦戰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主辦人員選定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請梅蘭芳夫婦屆時光臨剪綵儀式。
然而此消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獲知後互相勾結,肆意搗亂,他們派來一群便衣警察,提前進入展覽大廳大做手腳,前來參觀的許多群眾見狀紛紛離開。梅蘭芳看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當他走進展廳後,發現每幅畫上都用大頭針別著紙條,分別寫有「汪主席訂購」、「周副主席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還有一些寫著「送東京展覽」。梅蘭芳夫婦目睹此景,氣得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刺向一幅幅圖畫。「嘩!嘩!嘩!」幾分鍾內國畫化為碎紙。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也很快傳向大江南北。上海當局的報紙搶先發布頭號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稱贊梅蘭芳民族氣節凜然,為世人所敬仰。廣大群眾也紛紛寄來書信,支持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對他如此贊賞和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隻孤燕了!」
貝多芬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賬。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美術家的故事

徐悲鴻

江蘇省宜興縣內有條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名屺亭橋。徐悲鴻於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於鄉村鎮里,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借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旅歐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技融中西 名垂畫史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斗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油畫、國畫還是素描,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在早期中國油畫家中,傑出者首推徐悲鴻。在素描方面,徐悲鴻成績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繪畫訓練的習作,為他的國畫和油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又是具有欣賞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其一生中,僅畫人體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厚。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制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以人們熟知的畫家的馬畫為例,從這類作品中既能欣賞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觀察到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鴻憑藉著他的天才智慧、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

1、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韋羅基奧的作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作坊以後,老師韋羅基奧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老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老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從此以後,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後在繪畫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完成《基督受洗》
達·芬奇:基督受洗關於《基督受洗》的創作,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韋羅基奧受聖薩爾賓諾教堂的委託繪制《基督受洗》,全畫的人物雖已畫完,但是還剩下背景沒有畫,根據規定本應在一年前完成任務,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韋羅基奧心須在復活節前交畫,否則受罰。這時離復活節僅七天了,可是韋羅基奧又不願敷衍了事,他決定帶著達·芬奇去希莫尼湖寫生,然後再畫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韋羅基奧受寒感冒,高燒不止。
由於任務緊迫,韋羅基奧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門生達·芬奇來畫背景。達·芬奇寫生完畢,趕回佛羅倫薩,反復琢磨體會老師的創作意圖,模仿老師的畫風,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全畫。第二天早晨,當達·芬奇揭開畫布時,他驚呆了。
原來,老師以達·芬奇作模特兒畫的那個手捧聖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師兄們刮掉了。他感到事態非常嚴重,時間又緊迫,他下定決心,不辜負老師的委託,為了維護老師的榮譽,他當機立斷,自己動手來補畫這個天使。他找出老師原來的畫稿,以自己為模特兒,對著鏡子,重畫捧衣天使。韋羅基奧康復歸來,看到《基督受洗》時,激動萬分,他伸出雙手緊緊抱住達·芬奇的肩膀興奮地說:「它是如此的完美,看來我以後只能去拿雕刻刀了。」從此達·芬奇聲名鵲起,成為佛羅倫薩有名的畫家了。

Ⅲ 急~~!!!!!美術家的小故事

藝術教育家李叔同的小故事

1996年12月在中國文聯第六屆代表大全期間的一次晚會上,江主席演唱了《祖國歌》(即東關小學校歌)。這首歌是李叔同根據民間音調《老六板》填詞而成的。在我國廣為流傳的《送別》,是李叔同根據一首美國歌曲《夢見故鄉和母親》填詞而成的。這些歌是20世紀初在我國形成的「學堂樂歌」的一部分,李叔同是學堂樂歌的主要編寫者之一。

李叔同原名文濤,字惜霜,號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於天津,去年10月恰值他誕生120周年。他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是一代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他不僅精通詩詞、金石、書法,而且在介紹西洋音樂、美術、話劇等方面也是先行者,在諸多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這里要說的是藝術教育家李叔同的幾則小故事。

1913年李叔同到浙江省第一師范擔任音樂、美術兩科的教學工作。他的到來使學校死氣沉沉的風氣有了很大變化,音美兩科迅速成了熱門,校園里歌聲回盪琴音起伏,校園內外也常見學生們在認真地寫生。

他剛到一師時,學生對他尚不了解。預備鈴已搖過,學生們才慢慢地走向教室,邊說邊笑,邊打邊鬧地闖入教室,他們以為老師還沒到。誰知這時李老師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講台前。喧鬧聲戛然而止,學生們迅即打到自己的位置坐好。李老師的嚴肅卻不失溫和。上課鈴響過後,李老師站起來深深地向學生們鞠了一躬。從這以後,每到上音、美課時,學生們總是不等打預備鈴就早早地在教室里坐好。

一次上鋼琴課時,十餘名學生圍站在鋼琴四周,看李老師示範演奏。這時一股惡臭味在空氣中散開——不知誰放了一個無聲的屁。有人掩鼻,有人輕聲說「討厭」。李老師卻不動聲色地繼續演奏。待到下課時,他照例子深深一躬,學生們正要起身時,他說:「大家等一等,我還有句話要說。」還是那嚴肅而溫和的口氣,「以後放屁時,到門外去,不要在教室內。」接著又鞠了一躬。此時學生們早已忍不住哈哈大筆起來,跑出教室已很遠仍笑得直不起腰來。

另一次,一個學生在上課時看小說,以為老師不知。其實,李老師早已看到,只是不願當眾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到下課時,老師累累喊住那個學生,等其他學生走完,他才鄭重卻很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了。」說完他微一鞠躬,意思是「你可以走了。」話不多卻使學生深受教育並能認真改正。對於其他一些不守紀律和隨地吐痰等現象,他也照此處理。

又一次,一個學生在走圖畫教室時,大聲喊到:「李叔同哪裡去了?」他不知李老師就在隔壁。請想,那個時代很講師道尊嚴,直呼老師名字,一般老師接受不了甚至會大發雷霆。可李叔同只是和平時一樣平靜地問:「什麼事?」而那個學生早已跑遠了。

當時一師有個訓育主任對學生態度粗暴,學生們普遍反感。有一次豐子愷因與他發生爭執,最後兩人動起手來,主任很是不滿。他要求校方召開緊急會議處理豐子愷。會上氣氛很緊張,主任要求將豐子愷開除。在沉寂中李叔同發言了:「學生打先生,是學生不好,但先生也有責任——沒教育好。考慮到豐子愷平日遵守校紀無大錯,如開除似太重。而且豐是個人材,將來必大有前途,如開除則毀了他的前途,對國家是一損失。我意此番記一大過,我帶他一道向主任賠禮道歉,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此時會場上一片同意聲。事後,李叫相子愷等幾個人到他的房間,打開《人譜》一書,念了一段,大意是學文藝時更要重視人格、道德修養。

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學生劉質平在寫好一支曲子後去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認真地看,然後又長時間注視著劉,一言不發。此時劉心裡頗有些忐忑不安。忽然,李老師說:「今晚8點35分,請你到音樂教室,我有話說,現在先回去吧!」劉諾諾而退。晚風越猛雪更大,氣溫很低。劉照約會時間提前十多分鍾來到教室前,發現走廊上竟然有足跡,而教室的門閉著,悄然無聲。劉心存疑慮肅立於廊下,靜候先生。十多分鍾後,教室內的電燈忽然大亮,隨後門開了,李老師拿著手錶走出來說:「時間無誤。你飽嘗了風雪之味,可以回去了。」劉先是有些奇怪,隨即又朦朧隱約感覺到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此後師生表誼日深。每周課外,老師專門輔導劉兩次。

李叔同從事教育事業的時間並不長,也未見其寫過教育方面的論著,但多這幾則小故事中不難看出他教育思想的一面。文中提到的劉質平、豐子愷後來都成了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和藝術家。
下改變還有豐子愷譯小故事二則

Ⅳ 求!關於美術家的故事,急急急……

徐悲鴻
當1919年5月徐悲鴻到達巴黎時,他剛離開不久的北京,已經有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北洋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條」的不平等條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迅速席捲全國,震驚了世界。
2005年5月,距離徐悲鴻當年赴法留學86年之後,我和同事前往巴黎。中國和法國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地圖上沒變,不同的是,在徐悲鴻的時代,人們坐著蒸汽發動機的海輪穿行大海幾個月,如今國際航班只要10多個小時,就能輕松完成。
拒絕改變是法國巴黎的主調。塞納河對岸老建築在車窗外移動,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尊重歷史仍是巴黎人的傳統。像其他古跡一樣,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校園一切如故,地面由碎石砌成,高大的主體建築浮雕精美絕倫。
當初徐悲鴻是個默默無聞的中國學生,而中國當時在西方根本被人瞧不起,大師雲集的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會保存他的學籍檔案嗎?
法國人果然信守承諾。行政主任薇諾妮卡和幾位男士,已經等候在大門里的停車場了。薇諾妮卡向我們介紹,這所著名學府前身是巴黎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建於17世紀至19世紀,也有部分20世紀的建築。它的藝術品收藏極其豐富,有些是當年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遺留的。她給我們引見了學校檔案館研究員艾瑪奴爾。
檔案館在學校主樓一側。推開沉重的大門,檔案館內有三層樓那麼高,穹頂裝飾很講究,用富麗堂皇來形容毫不為過。這里有100多年間學校所有的學籍檔案。艾瑪奴爾抱出一冊很厚的大本子,打開夾有字條的一頁,指著其中一欄鵝毛筆的字跡。徐悲鴻名字後面填著:出生地:宜興(中國),導師:F·弗拉孟,被畫室接納時間:1920.11.15,參加入學考試時間:1921.4.4,被允許開始學習時間:1921.5.13。
那一年,徐悲鴻26歲。徐悲鴻的素描和文史考試都取得了好成績。而在此之前,徐悲鴻曾在巴黎朱麗安畫院學了一段時間素描。
和徐悲鴻當年入學的時候一樣,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延續的還是導師制。學生選擇導師,導師也選擇學生。選什麼樣的人作為自己的導師,徐悲鴻非常明確,第一是最好的,第二是寫實的。他覺得,中國畫之所以讓他不滿意,因為它被關在書齋,不關心現實,這和他內心的叛逆和在北大所受的熏陶,完全不合。
在諸多導師中,徐悲鴻之所以看中了弗拉孟教授,是覺得他的歷史畫與主題肖像畫創作,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精華,氣勢宏大、流暢自然。而弗拉孟也喜歡徐悲鴻,他看到徐悲鴻不只是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成熟的中國藝術家。
徐悲鴻具有中國繪畫基礎,理解西方繪畫技法的角度與眾不同,他對西方透視學、解剖學以及色彩學、光學原理的把握,很快高出於其他同學。他練習素描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從人體結構的變化關系,到物體的明暗層次,從質感、體積感到色彩感,深受弗拉孟教授的稱贊,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徐悲鴻上過課的教室還在嗎?
薇諾妮卡女士在前面引路,陪我們穿過一個院子,院子三面是相互連著的一幢樓房,而樓下草坪正面有一扇緊閉的大門。這扇門以前是朝著街面開的,而今已經封死了。我踩著嘎吱作響的樓梯,登上側樓的二樓。滿牆刷滿各色顏料,可能是學生塗鴉之作。通道盡頭的一間寬大畫室,就是徐悲鴻學畫的教室。
巴黎國立美術學院離盧浮宮不遠。從學院門前的波拿巴巷走向塞納河畔,在法蘭西學院前走上藝術橋,橋的斜對面就是盧浮宮。那是青年徐悲鴻投射無數夢想的地方。他時常一待就是一天。馮法祀曾聽徐悲鴻親口說他的求學臨摩:「他有的時候,一個麵包拿到盧浮宮就是一天。一天吃一個麵包怎麼行呢,他也就是因為這種冷熱飢寒,不協調吧,造成了他的胃病。他在畫上就寫到:我畫這個模特兒,在我這個病很痛,很難支持的時候畫的,人家看我這個畫,不知道我的胃疼到這種程度。」
綠樹成蔭的拉雪茲神甫公墓,坐落在巴黎市區一條街道旁。早就聽說,西方人對於死亡的理解與我們不同,墓地常常緊挨生活區,死者與生者和睦相處。走進公墓,如同走進一個雕塑世界。在這個西方的「人生後花園」,我們找到了巴黎公社社員墓。80多年前,徐悲鴻曾在這里寫生。
周恩來夫人鄧穎超生前說:「周恩來和徐悲鴻在巴黎就相識了。」也就在這塊墓碑前,年輕的徐悲鴻邂逅了同樣年輕的周恩來。
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廖心文是《周恩來傳》的主筆,她說:「當時周恩來到巴黎公社社員牆前憑弔死難烈士,遇到了正在這里寫生作畫的徐悲鴻。兩個人相見以後,可能因為兩個人都是江蘇人,而都有美術愛好,也是自己的追求,所以覺得特別地親切。他們在巴黎產生的這種感情,延續到解放以後。」
這也許是一幅讓無數中國人怦然心動的畫面。兩個同樣懷揣理想和抱負的中國青年,在這里殊途同歸,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周恩來與徐悲鴻的一個共同話題,就是步入巔峰的歐洲繪畫與雕塑。
在天津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保存著周恩來留法期間給親友寄回的卡片,印證了周恩來對徐悲鴻取法西方寫實傳統的共鳴。一張賀年片是米勒油畫《拾麥穗》,一張明信片是羅丹雕像《大衛》,周恩來在背面用鋼筆寫道:「這是有名的羅丹雕刻,不用我介紹了,此像陳列在盧森堡美術院中。」另一張明信片是英國油畫肖像。「這是一張英國名畫片,畫冊藏在巴黎魯滬(盧浮宮)博物院,英國美術天才不算多,所以英國的好作品很少,不過近年來也漸漸發達,他們愛畫兒童的像,這張畫可以說很傳神了。」
周恩來在巴黎住過的公寓,雖然房子已經面目全非,但法國政府仍在臨街的牆上掛了一塊刻有周恩來像的銅牌,以示紀念。就在這條街的斜對面,就是徐悲鴻在巴黎住過的公寓,我們按照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提供的法文地址,也找到了門牌號碼,樓的外觀還是當年模樣,裡面卻已經很現代化了,是一個非常講究的旅店。
1920年冬,徐悲鴻認識了他的藝術道路上又一個引路人,他就是當時法國畫壇的泰斗、公認的畫壇領袖達仰·布佛萊。
在徐悲鴻看來,歐洲繪畫傳統是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與中國繪畫風格迥異,同樣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而達仰繼承文藝復興精華,引導他借鑒吸收,是他求之不得的。中國並不缺乏寫意和抽象的元素,缺乏的正是寫實訓練。
如果說,徐悲鴻出國之前對西方繪畫有所了解,但真正踏入歐洲,是從他的導師弗拉孟,以及達仰等好幾位前輩大師的身上,領悟到西方繪畫的精髓。20世紀初的法國,只是描寫宗教聖經故事的古典主義,已經讓位於關注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主體完成了由神向人的大轉變。徐悲鴻追溯著歐洲文藝復興的繪畫傳統。
文藝復興後西方繪畫界派別林立,優秀的寫實傳統已經登峰造極,到20世紀初葉,西方造型藝術進入現代派「春秋戰國」: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主義、超現實派、表現派、抽象派等等,新潮噴涌,目不暇接。喜新厭舊固然推動著藝術的創新,但徐悲鴻也看到,許多西方現代派大師曾有過寫實的扎實基礎。
中國繪畫需要從西方「拿來」些什麼?
徐悲鴻想的不只是個人的愛好,而是民族文化的更新。他何嘗不知,由日益成熟的寫實傳統向寫意抽象轉化,將現代派推向極致,在西方蔚為大觀,因為寫實在西方已經走過漫長的歷程。而他覺得,中國繪畫改革則相反,急需汲取西方繪畫的寫實精華,尤其是引入西方繪畫的科學理論與訓練方法,因為中國需要補上這一課。
刻苦求學的徐悲鴻,痴迷的程度,當時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是出了名的。他的畫進步很快,老師們不再吝惜贊揚,同學們也對這個黑頭發的學生不再看輕,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徐悲鴻取得成績並不奇怪,因為他太刻苦了,沒人比得了。

Ⅳ 關於著名的美術大師的小故事

畢加索的故事:那是在二戰期間,有一名生活在被納粹佔領的巴黎的德國軍官,在畢加索的公寓中看到了《格爾尼卡》的照片,於是便問畢加索:「這幅畫中的事是你做的么?」畢加索回答:「不,是你做的。」——《格爾尼卡》的主題是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被德國轟炸的景象。

(5)美術家故事擴展閱讀:

畢加索的人物評價:

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畢加索

Ⅵ 藝術家的小故事五十字

8歲那年,周建波高燒不退,治療時葯物過敏導致失聰。耳朵聾了,逐漸也不會說話了。為了讓孩子能重新說話,他母親每天教他學讀一個字,教他分辨口形,理解字意。後來,他的聽力有所恢復,勉強能與人交談。

他陽光、熱情,思維敏捷,侃侃而談,很難看出他是一名有著聽力障礙的殘疾人。誰能想到,他還有過自殺的經歷。

因為聽力問題,周建波朋友很少,常常獨來獨往。他迷上了玩泥巴,捏泥人,也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學織毛衣,跟著鄰家阿婆學花鳥蟲魚剪紙藝術。

後來,他開始了竹雕、木雕、石雕。手掌上刻刀留下的疤痕,見證了他從繪畫到雕刻再到剪紙的一次次轉變和飛躍。這成就了周建波,並最終使他走上藝術之路。

(6)美術家故事擴展閱讀

藝術家所具備的條件:

1、藝術傢具有敏銳的感受、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像能力。

2、藝術傢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和鮮明的創作個性,具有創新意識。

3、藝術家必須具有專門的藝術技能,熟悉並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藝術語言和專業技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聾人藝術家「波波」的夢

熱點內容
師德事跡簡要 發布:2024-11-01 11:16:50 瀏覽:24
班主任設備 發布:2024-11-01 10:39:53 瀏覽:384
七八年級數學 發布:2024-11-01 10:37:56 瀏覽:863
什麼是烏木 發布:2024-11-01 03:59:52 瀏覽:119
顧丹老師 發布:2024-11-01 03:47:18 瀏覽:145
大學班主任班會 發布:2024-11-01 03:47:09 瀏覽:579
婦科唐老師 發布:2024-11-01 01:57:00 瀏覽:268
交往教學論 發布:2024-11-01 01:39:57 瀏覽:456
教師統招 發布:2024-11-01 00:00:29 瀏覽:40
全金屬手機有哪些 發布:2024-10-31 23:58:19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