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歐陽修的文言文
① 《歐陽修苦讀》古文翻譯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母親用蘆葦稈在地上畫畫,內教給他寫字容。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就向街坊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進行抄寫。還未抄完,就已經能背誦文章,以至於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唯一的任務只是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像大人寫的一樣有文采。
特殊句式:
1
教以書字——用這個辦法來教他寫字。
以:用……辦法。
書:寫。
2
或因而抄錄——有時藉此機會抄錄下來。
或:有時。
因:
借:……機會。
② 文言文 宋史歐陽修傳全文翻譯
白話釋義: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即死了父親,母親鄭氏一直守節未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裡貧窮,以至於只能以蘆荻作筆,在地上學習寫字。
後來考中了進士,並被任命為西京推官。此時歐陽修開始結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議論時事,二人互為師友,又結交梅堯臣,吟詩作歌,相互唱和,從此以文章名揚天下。以後歐陽修回京返朝,升為館閣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陳時弊而被貶謫,在朝官員大多上章為他解救,只有左司諫高若訥認為應當黜除。對此歐陽修寫信對高若訥進行譴責,說他簡直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一事。高若訥將歐陽修的信交給皇帝,以致歐陽修被貶出為夷陵縣令,不久又遷任乾德縣令、武成節度判官。
過了很久,歐陽修復任為館閣校勘,以後又改任為集賢校理。慶歷三年(1043),兼掌諫院。當時仁宗對在朝大臣進行人事更動,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都參與執政,增加諫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歐陽修最先入選。歐陽修每次進見皇上,仁宗都詢問他以治國執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
因其時國家政事之許多方面都在從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勢焰昌熾,大肆攻訐。歐陽修擔心從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難以獲勝,便也多次分別就有關問題向仁宗上書進言。當初范仲淹之被貶去饒州,歐陽修與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視他們為「黨人」。
從此,朋黨的議論便產生了,歐陽修於是作《朋黨論》一文以進呈仁宗。在文中他議論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結為朋黨,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結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為一國之君,應當摒退小人的偽朋黨,而多多提攜君子的真朋黨,這樣,天下就可以達到大治了。」
歐陽修論事切直了當,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敵一樣,唯獨仁宗勉勵他敢於說話,當面賜給他五品官的服飾。適逢保州發生了兵變,因此又任命他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在告別皇上時,仁宗對他說:「到那裡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說什麼,就隨時講吧。」
歐陽修回答說:「我做諫官時可以直接論事,現在論事就超過我職務的范圍了,是有罪的。」仁宗說:「只管說好了,不要區別在朝還是在地方。」
正當這個時候,杜衍等人因被誣陷私結朋黨而相繼罷去,歐陽修慨然上疏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曉他們有治國的賢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惡者之大忌,謀臣置而不用,乃是敵人的福份啊。
現在這四個人一旦被罷除,而讓在朝姦邪之徒彈冠相慶,四鄰蠻夷之敵振臂喝彩,臣下我真為朝廷感到惋惜呀。」從此姦邪之徒更加忌恨歐陽修,並借歐陽修外甥女張氏犯罪下獄之事羅織他的罪狀,致使他降職為知制誥、滁州知州。
到任二年又徙遷揚州、潁州。恢復龍圖閣直學士官職,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懼歐陽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偽造他的奏章,請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謀利的人。
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們聯合起來陷害歐陽修,使得歐陽修出京為同州知州,皇上聽取了吳充的意見後才取消了這一道命令。升遷翰林學士,讓他修撰《唐書》。
歐陽修當初在滁州時,別號醉翁,晚年改號為六一居士。
原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舉進士,調西京推官。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當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貶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節度判官。
久之,復校勘,進集賢校理。慶歷三年,知諫院。時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諫官員,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
每進見,帝延問執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張弛,小人翕翕不便。修慮善人必不勝,數為帝分別言之。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立品服。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陛辭,帝曰:「勿為久留計,有所欲言,言之。」對曰:「臣在諫職得論事,今越職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為間。」
方是時,杜衍等相繼以黨議罷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賢。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於內,四夷相賀於外,臣為朝廷惜之。」
於是邪黨益忌修,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居二年,徙揚州、潁州。復學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復用,有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譖之,出知同州,帝納吳充言而止。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
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此文出自元朝脫脫所著的《宋史》
(2)關於歐陽修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
脫脫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內容簡介:
《宋史》中《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國二十四史中最龐大的一部史書。
《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歷、地理、河渠、禮、樂、儀衛、輿服、選舉、職官、食貨、兵、刑、藝文),約佔全書三分之一,僅次於《列傳》。
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職官志》詳細地記述了宋朝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機構的組織情況,《食貨志》、《兵志》亦編得好,敘述之詳,為二十四史中所僅見。
《食貨志》十四卷,相當於《舊唐書·食貨志》的七倍。
根據宋朝的情況,《宋史》還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為蔡京、黃潛善、秦檜、張邦昌、劉豫等所作的傳記;另有《道學》四卷,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等道學人物所作的傳記。
人物背景: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③ 歐陽修寫過哪些古文
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於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④ 文言文《歐陽修苦讀》的譯文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⑤ 歐陽修得書 文言文翻譯原文
修昨日過潁,少留營視故居。雖不敢過分大為制度,而就簡酌,宜猶須一歲僅可辧集。便當躬自築室,然則居此不過為一歲計,而地僻事簡,庶少偷安。而衰病侵凌,亦絕無憀賴,持國請麾,不候成書。而出何速也。汝陽亦自佳郡,乍遠喧嘩,必多清思。因風不惜惠問,以慰岑寂。餘乞愛重。不宣。修再拜。持國龍圖執事。
我昨天經過潁州,(乘便)稍做停留去探視修整從前的居所。雖然不敢過度的大加修繕,而只進行簡單修理,也還需要一年時間才剛能籌備好。(所以)就必須親自修築房舍,但是住在這里不過只做一年的打算,並且地處偏僻,凡事因陋就簡,希望能藉此暫得安逸。然而我身體衰弱,常遭病魔困擾,也根本無所依從,(先前)為國事著想而上奏請命,不等奏章完成,竟這么快就離京了。(來到)汝陽本來也是好地方,突然遠離喧嘩的都市(到這里),一定有很多恬靜淡泊的思緒。藉助清風不吝惜美好的問候,來撫慰寂寞冷清的我。
最後兩句是客套話,就不譯了
⑥ 文言文翻譯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即死了父親,母親鄭氏一直守節未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裡貧窮,以至於只能用蘆荻作筆,在地上學習寫字。幼年時,歐陽修就聰 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等到成年時,更是超群出眾,卓有聲譽。
宋朝立國已有百餘年,而文章體裁風格仍然承襲五代之陳規遺風,士人大多因循守舊,所作文章見識淺薄,格調不高。蘇舜元、蘇舜欽、柳開、穆修等人都曾想創作古文並藉此大力提供,以改變當時的文風,但因筆力不足而未能如願。歐陽修隨叔父歐陽曄任職於承受州時,在當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廢書筐中發現了唐代韓愈的遺稿《昌黎先生文集》,讀後十分仰慕。於是用心尋求其中的精義,以至廢寢忘食,決心要追趕他,和他並駕齊驅。考進士,名列第一,選拔到甲科,並被任命為西京推官。以後歐陽修回京返朝,升為館閣校勘。
歐陽修論事切直了當,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敵一樣,唯兒仁宗勉勵他敢於說話,當面賜他五品官的服飾,對侍臣說:「像歐陽修這樣的人,到哪裡去原著啊?」讓他同修起居注,於是又讓他掌管制誥。按慣例,對這個官職必須先考試而後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歐陽修,詔令特意授予他。
主持嘉佑二年(1056)禮部進士的考試。當時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號稱「太學體」,歐陽修對那些險怪奇澀的文字,堅決加以排斥,凡是像這樣的都不予錄取。錄取之事完結後,過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歡自我標榜的人等歐陽修一出現,就聚在他的馬前起鬨,巡街的士兵都無法制止;但是考場的文風,也從此大為改變了。
歐陽修以高風亮節嚴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衊,六十歲時,就接連上書請求告老退休,皇上則下詔書對他尊寵有加,不讓他退休。及任職青州時,又因為請求停止發青苗錢,而遭到王安石的詆毀,所發乞求退休更加迫節。熙寧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為太子太師,謚號為文忠。
歐陽修的文章,才華橫溢,朴實流暢,文字的多少恰到好處。議論上,簡單而明了,精確而通情,善於聯系事物分析不同問題,闡明深刻的道理,駁斥其錯誤,有很強的說服力。他的超然獨到之處,文情奔放的風格,別人是無法趕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攜後進,唯恐不及,得到他賞識、舉薦的人,大多成為天下的名士。曾鞏、王安石、蘇洵以及蘇洵的兒子蘇軾、蘇轍,原來都寂然無聲,不為人所知曉,歐陽修就廣泛宣傳他們的聲名,認為他們將來一定會名聞於世。歐陽修對朋友非常忠實,朋友在世時就推薦幫助他們,朋友去世後就盡力保護周濟他們的家庭。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書》的紀、志、表,又獨立寫成了《新五代史》,筆法嚴謹而文字簡練,大多繼承了《春秋》筆法。蘇軾為歐陽修文集作序說:「論說道理與韓愈相似,議論政事與陸贄相似,記敘事情與司馬遷相似,詩詞歌賦與李白相似。」有見識的人認為這番評論是很有見地的。
⑦ 古文翻譯 歐陽修的
歐陽修論證事情中肯直率,人們看他都想看自己的仇人一樣,只有皇上獎勵他敢說話,然後賜給他五品的官服。皇上看著他的侍臣說:「像歐陽修一樣的人,從哪裡可以得到??」做同修起居注後,進任知制誥。按照慣例,對這個官職必須先考試後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歐陽修,詔令特意授予他。
歐陽修以高風亮節嚴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衊,六十歲時,就接連上書請求告老退休,皇上則下詔書對他尊崇有加,不讓他退休。
熙寧四年,用太子少師的職位為官。熙寧五年,歐陽修去世,追封他為太子太師,給他謚號為文忠公。
歐陽修當初在滁州時,別號醉翁,晚年更改別號為六一居士。
啊,累死我了,一個字一個字打的
⑧ 歐陽修的文言文故事答案
【原文】來 先公四歲而孤,家源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交易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以如成人。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⑨ 關於歐陽修文言文。
淝水之戰是謝安政治生涯中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前秦皇帝苻堅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企圖進一步滅亡東晉王朝。苻堅動員了全國的兵力,以步兵60萬、騎兵30萬,號稱百萬雄師,向東晉王朝發動了進攻。當時東晉的可用之兵只有8萬,敵我兵力非常懸殊。按理說,作為一國宰輔的謝安,在這個非常時刻應該整日忙於軍國大事,商討對敵良策,而他卻在漫不經心間把有才能的將士一一安排妥當後,依舊過起了遊山玩水、琴棋書畫的悠閑日子。大敵當前,人心惶惶,惟有謝安依然瀟灑自如。
最後,由於前秦統帥苻堅的驕傲輕敵,淝水之戰以東晉將士的完全勝利而告終。當勝利的捷報傳來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圍棋。看完捷報,他輕輕把信件放在一邊,繼續下棋。直到棋局終了,客人問前線有何消息,他才慢條斯理地說:「小兒輩們,已經勝利了。」不過,等客人走後,他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跑過門檻時,把木屐底下的屐齒碰斷了都沒有發覺。有人評說謝安這是「故做鎮定」,但正是他的這種鎮定自若才使得前方將士的心安定下來,也使全國上下的人心安定下來。
⑩ 求歐陽修重名文言文翻譯
歐陽修在晚年的時候,曾經親自修改自己一生中所作的文章,用心很苦。他的夫人勸他不要這樣,說:「你何必這樣地自找苦吃呢,還怕老師責怪嗎?」歐陽修笑著說:「倒是不怕老師責怪,可是怕後人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