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區域布置
滎陽市第二小學幼兒園 郝曉燕 幼兒作為人類最初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在其生存和發展的進程中,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環境不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而且是他們進行全部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幼兒園的美術環境是指幼兒園向幼兒提供自由欣賞和創造的外部條件,它使幼兒於不知不覺中受到美術教育。「幼兒園的美術環境從空間和時間上可分為大的環境和小的環境。大的環境是指各班除活動室以外的公共空間,包括幼兒園建築、室外活動場地、走廊、衛生間、睡眼室等:小的環境既美術活動角」。這些環境既是幼兒在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又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所以,要充分發揮空間環境對幼兒的藝術教育價值。 一、幼兒園創設美術環境的特點 1、藝術趣味性 空間藝術環境的創設,在造型、色彩上應注意藝術性和趣味性,強調積極的審美意義,尊重理解幼兒的審美需求。如:多選擇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物或人物卡通形象,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形態稚拙、誇張,色彩鮮艷、明快,製作手法多樣,並使幼兒百看不厭,均可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體參與性一個良好的空間藝術環境布置,要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使幼兒成為環境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同時,幼兒在參於活動室的牆面和懸掛物製作的過程中,使環境布置與幼兒產生互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如;在活動室利用一面牆的位置設計出一個精美的「愛心日歷」,把一個月的三十天放入,成為三十個方格,即:「日歷」,幼兒每天可以自主地將自己認為有趣的是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如:種植的小苗比昨天長高了多少;當天的天氣性況;自己穿什麼衣服等等,然後把畫出來的圖畫貼在日歷上。這種環境布置除了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幼兒關心周圍環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培養幼兒愛的情感;另外,可以豐富幼兒相關知識,如時間概念、植物生長、還可以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幼兒可以把自己認為可愛的、有趣的事物以不同的方式在專欄里表現出來,使幼兒的需要獲得滿足,能力獲得發展,獲得一種開放性的藝術教育效果。讓幼兒動手參與空間藝術環境布置,還能增進幼兒對環境的進一步認識,從而使幼兒更懂得保護環境,萌發創設美好環境的意識。 3、年齡差異性 由於幼兒園中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他們對環境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幼兒園的藝術環境創設應考慮年齡差異性。如: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差,可在其生活空間里多布置些美觀的小型藝術品。牆飾可選擇集體生活、行為規范為主要內容,多借可愛的動物形象來表達構思;中班,可選擇反應自然常識性內容,形象選擇可以人與動物融洽共生為主題來布置牆面;大班的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較強,可在其空間環境中,多布置些社會常識性內容為主的半成品,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 4、教育滲透性 由於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對他們不能進行空洞抽象的理論教育,應該運用具體的形象,啟發他們在看、聽、摸、做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形成概念。所以,幼兒園美術環境的創設應通過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造型、直觀的生活形象展示,啟迪幼兒智慧,凈化幼兒心靈,陶冶幼兒的情操,滲透猶如全面發展教育的內容。 5、經濟安全性 有些空間藝術環境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大可不必追求高檔製作材料,重要的是構思巧妙,形式新穎。生活中許多閑置無用的廢舊材料也能出精品,變廢為寶,即能展示幼兒教師的心靈手巧及審美品味,又能啟迪、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在布置過程中,有很多層面的操作需要經過畫、做、貼、剪、掛等環節,可以,由幼兒和教師共同完成,所以隨時考慮安全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立體牆飾的外形要柔和圓潤,切記尖銳突出,懸掛職牆飾要牢固,製作材料不能由污染或其他危險性,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一個安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空間藝術環境的布置。 二、幼兒園美術環境的具體創設應注意的兩個方面 幼兒園美術環境創設總的要求使要現《綱要》精神和藝術教充的特點,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需要。 1、空間的創設與利 (1)要充分利用戶外創設的環境。幼兒園的戶外環境使大自然的一部分,對幼兒認識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優美的戶外環境又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所以,幼兒園戶外空間環境創設,首先要考慮綠化,可種植四季樹木花草,或以人造物作為點綴,也可因地制宜地作些藝術加工,又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做些微型建築來加以美化前怕狼後怕虎環境,其次,總體上要有幼兒生活氣息,色調要明亮,繪畫的主題要配合幼兒園教育特色。 (2)設置活動室中區域性活動時,可以根據不同區哉的特點,用不同的色卡或卡通畫進行劃分。 (3)應充分發揮房舍、設備和材料的功能,如在樓道牆面貼一些白色瓷磚,供幼兒練習畫畫。睡眼室的布置要簡潔,色調要溫和平靜,有利於幼兒休息;衛生間要保持潔凈有序的特點。 (4)應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欣賞和創造的活動空間——美術角。在這里可以為幼兒備置一些可供欣賞的畫冊,以及美術創造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等,讓幼兒在自主、自由、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想像與創造,同時教師可適時適當地給予幼兒必要的啟發與指導。 2、幼兒園的牆
❷ 幼兒園美工區區域材料有什麼
繪畫材料:蠟筆、水彩筆、排筆、水粉顏料、丙烯顏料 圖畫紙 是必不可少的 手工材料:卡紙、KT板、蠟光紙、亮光紙、皮紋紙、色紙、泡綿紙、包裝紙 工具類:雙面膠、泡棉膠、白乳膠、剪刀、花邊剪、各式壓花機 (老師用的增加圓頭玻璃棒做紙雕用的,鑷子) 其他半立體材料:乒乓球、有色毛根、保麗龍球、裝飾寶石、緞帶、布藝膠帶、彩色紗、花布、扣子、豆子、木板 廢舊材料:各類盒子、開心果殼、舊掛歷、吸管、筷子、紙杯、樹葉、菜心、牛奶杯、雞蛋殼、奶粉桶、飲料瓶子 繪畫類材料比較單一 切保守,手工類只要你想得到都可以拿來用,廢舊材料組織家長收集
❸ 幼兒園圖文並茂的美術區活動規則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不僅也愛美。而且表現美的方法比我們更為獨特、富有創造性。那怎樣才能將幼兒美的創造性得以迅速提高呢?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在幼兒自身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環境的影響,著力培養和加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活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美術活動組織形式 (一)美術活動的重要性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綱要》在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中明確規定:「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二)組織形式 因此,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能夠很好地體現幼兒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眼睛、雙手、嘴、空間、時間),使幼兒獲得最好的樂趣和滿足。區域小組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活動。在區域小組活動中孩子真正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美術活動通過區域小組學習,引發幼兒自主參與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提升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欣賞美,表現美展示童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 (三)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的價值 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能夠給予幼兒一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滿足。對幼兒健康個性的形成,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老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術基本元素和造型規律。 二、美工區的創建 鑒於《綱要》的指導及幼兒美術活動的特徵,我覺得教師應把美工區創設成為一個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為他們的游戲、學習與創作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條件,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使幼兒自由地觀察,欣賞各種不同的藝術品,任意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條理地進行各種美術活動,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認識,從而塑造幼兒的審美能力,在美工區的創設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位置與空間 在美工區的建立上,我認為最好選在靠窗檯、近水源的地方,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取、換水,更重要的是採光好,利於保護幼兒視力,有條件的教室內,還要考慮其空間位置應利於幼兒進行個體活動,自由組合活動,稍作調整,又可進行小組活動。區內除了設置工具、材料櫃外,應保留有一定位置的牆壁圖板,供兩名以上幼兒自由組合進行各種粘貼或繪畫活動(插入圖片:如「塗鴉」牆,幼兒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欣賞、共同提高),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提供空間環境上的有利條件。 (二)有序地提供材料與工具 材料櫃可以選擇一米以下的櫃子(但是要避免使用兩邊穿透型櫃子),櫃子可分3-4層,分門別類擺放工具與材料,大家可以參考《寶安區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引》對於美工區投放材料的指引。 投放的工具與材料的應有相對固定的位置,不同的工具筐設有不同的標記,且與櫃子擺放位置上的標記相同,以利於幼兒按標記所示,有序地取放,養成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及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如:標志可以根據需要用圖片、數字、字母及孩子認識的漢字等)。 (三)材料的安全性 當然,我們在投放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關乎幼兒的身心健康,他們對危險認知的缺乏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供的設施必須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生產的,材料要排除安全隱患或老師要指導幼兒如何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 美工區的設置除了空間位置,材料,藝術氛圍的創設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使他們能在自由的游戲中學習和創作,從而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發展自我。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角色定為不當,不會指導 在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活動方法,甚至到不同的區域選擇需要的材料加以綜合,分工合作,進行自製表達。但是往往在開展區域活動過程中,常常是我們的老師在做主人,老師說,孩子做,重結果、輕過程。老師沒有按綱要精神做好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題 1.活動材料單一。 單一的材料不僅游戲性不強,不能讓幼兒感到新鮮有趣,具了解,我們部分幼兒園或班級有的材料一放就是 一、二個月,甚至一學期毫無變化。材料缺少經常性的更新和變化不能使孩子產生興奮情緒和操作的慾望,也就談不上主動參與活動了。 2.活動材料只注重美觀,操作性不強。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設計的操作活動材料只注意外形的美觀和情節性而做得很復雜,不便於幼兒操作,甚至忽視了材料中干擾幼兒的不利因素,這樣的操作活動材料也不利於幼兒的發展。 3.材料提供無層次性,滿足不了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不少教師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刀切」,整個操作活動材料都一樣,或者材料不一樣,但體現的要求同一層次。有的幼兒能很快理解新活動的玩法,積極投入到操作過程中去,而有的幼兒則感到困難,甚至無從下手。 4.操作活動材料過多,目的性不明確,不利於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 活動區材料投放豐富程度直接關繫到幼兒活動的質量,但是,投放的材料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幼兒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但也容易讓幼兒分心,不能專一地進行活動。 5.廢舊物品和一物多用的材料較少,對部分操作材料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 老師現在就知道要引導幼兒廢物利用,但是老師在廢舊材料的投放中具有盲目性,只是隨便投放,孩子不會利用,最後只能當作垃圾丟棄。 (三)幼兒的進區常規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如今,老師都知道孩子的常規培養很重要,經常會花心思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有些老師喜歡當嚴格的領導者、控制者,要孩子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只能「我說你做」。一學期、一年或三年下來,老師還說時間白白浪費了,孩子的常規還是「不好,」原因在哪,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 四、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應對策略 (一)幼兒自主選擇,教師隨機指導 《寶安區幼兒園教學教學指引》清楚地告訴我們,重點區域指導的原則是:幼兒操作在前,教師指導在後,即幼兒應先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觀察孩子、給與適當的指導。進區過程中,教師不必要求幼兒一定要完成什麼任務,而是重視活動過程中,幼兒是否能運用已有經驗與技能進行新的探索活動,活躍其思維發展,加強想像與創造力的開拓。在此過程中,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應給予不同層次的指導。 例如:大班在開展區域美術活動粘貼《花瓶》中,能力強的孩子進區後可自由結伴選擇材料開始製作,老師應把提高幼兒的表現慾望放在首位,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討論製作的主題,協商分工與合作,以及如何分配材料與工具等,指導他們粘貼或畫出不同樣式的花瓶,配上不同種類的花,共同協商畫面構圖、組合與布局,然後添畫其它東西和背景,啟發他們分享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力一般的孩子可安排進行個別指導,鼓勵他們互相觀摩、互相啟發學習,大膽嘗試。可以讓他們部分模仿局部,然後進行自己的拼貼。能力較弱的孩子(完全不會模範、困難較多或不敢動手的孩子),教
❹ 幼兒園美術區的教育目標
《綱要》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進行材料的選擇,並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使更多幼兒喜歡上了美術活動,更在其操作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了材料的最大功用 1、豐富的材料增強幼兒活動興趣。 幼兒天生是好奇的,對周圍的事物和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以往單一的美術材料往往使幼兒學得較為乏味,也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而美術區域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了豐富的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如:我們為幼兒准備豐富的繪畫工具有:紙、筆、油畫棒、顏料等;紙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簽、抹布等;還可投放一些輔助工具如:棉簽、亮片、各種紙、布等;廢舊材料也請孩子們共同收集,如:塑料管、蛋殼、水果網、木條、泡沫板等,用於自創作品。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使用,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活動中,我們不會因為「衛生」而收起了顏料盒;不會因為幼兒的「亂張貼」而藏起了漿糊。相反,我們為每個幼兒准備一件反穿衣、在美術區中鋪設桌布、並布置創意空間主題牆。在具體操作中,讓幼兒自己制定計劃,讓幼兒始終處於開放、自由的狀態進行創作活動。由於美術區域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在表現豬的時候,有的幼兒會用蠟筆在紙上進行豐富的構畫,有的幼兒會先用陶泥捏出豬,有的用紙剪出豬,然後再進行描繪。在幼兒與材料的作用中,幼兒們新奇的構思與大膽的表現使畫面活潑而富有生氣,不僅畫得形態各異,而且表情、動作都非常生動、有趣。從中,增強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創作興趣。 2、材料重組,合理利用。 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影響。在我們搜集的材料中,有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區角活動中,有的在經過加工組合以後更能發揮材料的最大功用。如一個個空可樂瓶,我們可以把它剪開,或漏斗狀,或杯狀等自製成玩米工具,;又可在瓶上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裝飾,讓小班幼兒進行「喂娃娃」活動等等。又如:碎布一般放在「手工角」,如果我們把碎布進行加工,剪成各種形狀,就可放在「動動小腦筋」中進行分類或排序活動;在形狀中間縫上紐扣眼,又可放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進行扣紐扣的練習。這樣,把現有的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就豐富了材料的多變性和可操作性,。 3、不同的幼兒,不同的層次。 幼兒的發展存在階段性、不同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因此教師必須從本班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出發來決定活動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 比如:在穿珠子的活動中,不同的材料能夠產生不同的作品,其結果也是不同的。 A硬繩:大部分幼兒能夠進行穿珠活動,少數幼兒在穿珠時還有一定的難度,手眼協調不是很好。 B繩子有硬有軟: 能力強的幼兒已能夠用軟繩進行穿珠,幼兒基本能把木珠穿成一串,少數幼兒也能找同種顏色的珠子穿在一起 。 C軟繩: 幼兒都能用軟繩穿珠子,三分之二的幼兒能夠按粗細、顏色的規律進行有目的地穿珠 。 D細繩: 幼兒都能較好地進行穿珠活動,並且規律性較強,特別是對細小的珠子表現出極其強的挑戰性。 二、「主題」形式的開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又要避免幼兒表現形式多、雜而無主線的情況。因此,以「主題」形式開展,較為適宜。 主題活動的時間,我們通常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不定期更換。主題活動的內容,我們善於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美術表現題材,還根據幼兒最熱門的「話題」來確立主題。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相聯系,充分調動了幼兒內在的活動動機;主題活動的形式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使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三、適當的介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材料,也需要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美術區域中,我們投放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工藝美術品,如:名畫、工藝盤、瓦片、國畫等,這些作品有著較強的藝術性,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最有幫助。可是幼兒對於作品的欣賞往往僅憑自己的喜好判斷,無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時,我們就必須適當介入,以開放性的言語引導幼兒發現規律、研究畫法;啟發幼兒對比思考、展開聯想;誘發幼兒的藝術直覺和創造潛能。讓幼兒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擴展思維的廣度;感受不同表現方法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得到參與藝術、體驗藝術並獲得審美愉悅的機會;也提高了欣賞技能、提升了審美概念。 總之,區域活動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符合新《綱要》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真正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原則,「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變成現實。我相信,隨著幼教觀念的不斷更新,隨著我們摸索區域活動教學的進一步完善,區域活動將會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為幼兒教育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我們大家應該承認和看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都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充分關注孩子的發展需求、努力與孩子共同創設豐富而多變、自由而廣泛的學習空間,支持推動我們的孩子自主而輕松地探索世界。
❺ 幼兒園區域活動美工區可以投放哪些材料
親們,美工區有那幾個布置啊 塗色活動 剪紙活動 粘貼活動,還有什麼
❻ 如何搞好幼兒園美術區角環境創設
一、多功能的的美術區角環境,讓幼兒主動地尋找創作契機多功能的區角環境是把活動區劃分成具有各種不同創造功能的活動角,使活動角的活動功能具有多樣化、廣泛化的特點,"包羅萬象"的活動角,給予了幼兒多種選擇的機會和條件。如:既可畫畫、又可創作,既可游戲、又可裝飾。激發幼兒參與環境的興趣和積極性、獲得各方面的美感、經驗和情緒的體驗。 1、裝飾角:提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彩色紙張、雙面膠、剪刀、收集來的各種畫冊和圖片、廢舊紙盒和瓶子。讓幼兒根據的自己的興趣或是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對這些廢舊紙盒等物品進行"改頭換面",讓其重新具有生命力。 2、繪畫角:提供給幼兒紙、記號筆和蠟筆、顏料和毛筆,讓幼兒進行命題或自由創作。 2、手工角:幼兒在這里可以進行一些折紙和泥塑的活動,鼓勵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範例和步驟示意圖,自主探索的完成作品。4.合作角:鼓勵幼兒合作畫一幅畫,如"快樂六一兒童節",幼兒開始在紙上自由的你畫一人、我畫一人,畫完以後一看發現,紙上有許許多多的小朋友,甚至還有外國小朋友。鼓勵幼兒商量怎麼樣進行再次創作。在一邊畫、一邊欣賞、一邊評價中完成畫的構思。內容突出,布局有層次感。在合作中,幼兒欣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培養了幼兒團隊合作精神。 二、豐富多樣的材料投放,促使幼兒主動操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亘古不變的規律:動畫片永遠是幼兒的最愛;玩具永遠是幼兒願意拿在手上時間最長的物品;游樂場永遠是幼兒開懷大笑、樂此不疲的場所……是一種什麼樣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幼兒?我覺得,主要是源於這些事物都賦予了幼兒明快可愛的色彩,稚拙和誇張的卡通、動物、擬人形態以及便捷、可塑性強等三個方面的特點,讓幼兒開心的被吸引著。那麼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們也可以融合借鑒以上的特點將美工區成為幼兒想玩、愛玩的小天地。 平時班級中,我們就讓幼兒時刻留心收集自己身邊的廢舊物品。如:各種各樣的盒子、瓶子、圖片雜志和舊書等等。當有一天孩子帶來了動物世界的書後,我靈機一動。何不讓孩子利用這些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圖片來裝飾廢舊的紙袋。孩子們動了許多腦經,有的把圖片貼滿整個紙袋,有的按著圖片上的圖案畫在紙袋,還有的孩子自己想像著動物畫下來。這個創意讓其他的孩子們為之興奮、為之模仿。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裡面的人物也裝飾到了袋子上。 三、主題性美術活動,發展幼兒美術各方面的能力主題性美術活動有利於幼兒獲得經驗,構建能力。開展主題性美術教育活動對萌發幼兒美感,陶冶幼兒情感,促進幼兒認知、智力及創造性能力的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主題性美術活動中,我們要認真學習並領會綱要精神,樹立正確的教學目的,通過繪畫、裝飾和製作,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在動手的過程當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從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著手,在美術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在美術區角中好的選材能起到開啟幼兒心靈的作用。老師在選材時,不要擔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們畫的不像,我們評判他們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為"好不好"的標准,而是要使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主的創作過程,建立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如:《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相應的美術區角活動就有了《有趣的京劇臉譜》、《各種各樣的面具》等欣賞、繪畫的操作內容。幼兒通過對臉譜的欣賞,以幼兒自身為主體,來引發不同幼兒對同一事物(臉譜)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以及表達、表現方式。由於沒有固定的造型,幼兒不受"像與不像"的困繞,他們能夠放開手筆大膽表現,從而調動起積極的思維活動,並能大膽發揮想像創造力,表達出自己對事物的感悟。 四、生活化、趣味性強的活動素材,讓幼兒敏感地樂於參與選擇生活化,趣味性強,且幼兒很敏感的活動素材。教師要將美術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和鼓勵幼兒發現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將自己掌握或經歷過的知識和事情帶到活動中來,"活"化美術活動的素材。例如春天的時候我們就以《綠色的春天》為主題,在和幼兒一起做"春天在哪裡"的游戲時,幼兒在教師的一道下知道可以用眼睛在天空、花叢、草坪上尋找,用心靈感受春姑娘已來到了人間,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能用畫筆畫出、折紙折出或各種方式的組合等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知和所感受到的事物。再例如: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在一系列的觀察和認知了解後,幼兒在美術區域中會嘗試著用泥塑、繪畫、製作等方法來表現自己對居住地方的認識及情感,幼兒也萌發了建設、美化家鄉的美好願望。 五、多元化的作品展示,激發幼兒持續不斷的繪制興趣幼兒的作品盡量以多種形式,多種角度的展示,不僅能夠帶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孩子的作品提供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添加入幼兒作品元素的環境中,感受環境給他們帶來的自信。在布置"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環境時,牆面上有幼兒繪畫的我眼中的小學生,我眼中的小學等等作品、折紙作品組成的"靈靈小學"。每一次當孩子看到他們的作品都神奇般的化身成不同的裝飾品後,心裡非常的自豪,教室里到處可見他們繪制的作品,"這個是我做的,我下次做多多的,拿回家掛!"這就是孩子,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離不開自己熟悉的事物,作品的呈現讓他們覺得教室是屬於自己的,屬於大家一起的,也激發了幼兒更加濃郁的創作慾望和興趣,創作的目的也許很簡單:讓老師為我把它變成有趣的裝飾! 美術區角不僅僅是一個區角,而更多的是,我們透過區角活動,向幼兒有效學習、自主學習、傳遞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成長。
❼ 幼兒園怎樣開展好中班美工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我們為幼兒創設的具有教育性、興趣性、探索性、創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寬松的學習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擺弄物體,自由操作,觀察和實驗而認識物體的特徵和物體之間的關系,解釋事物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形成智慧,發展個性,培養自信,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師生相互交流是活動開展的成敗關鍵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增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因為幼兒彼此間是平等的,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幼兒既放鬆,又保持了獨立性,這是教師直接指導所達不到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充分尊重幼兒游戲的權利,允許幼兒在游戲中按自己的意願大膽表現,並做好及時的觀察捕捉指導。如在表演游戲中「媽媽」對「爸爸」說:「爸爸,我現在很忙,你去熨熨衣服。
」「爸爸」照辦了,也許幼兒是很隨意的,而教師應能觀察到並及時給予肯定「她真像個媽媽!不僅會安排自己,還會安排爸爸勞動。生活中的媽媽就常常是這樣的。」以此來確立或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幫助幼兒的發展。
二、選擇適合的游戲是活動順利推進的途徑
通過在班級活動室內創設各種活動區域或區角,提供自由活動場景,利用自由活動時間,以開展幼兒自選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教育活動形式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自主探索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區域活動中,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創設各種符合幼兒需要的游戲活動,並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材料,讓他們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並體驗成功的愉快,增進交往,發展社會性以及健康的人格。
三、合理的創設區域活動的空間位置
選擇最佳空間布置區域活動區。我們把圖書區放在採光較好的地方,並自製了小書架供幼兒整理、擺放圖書。自然角放在朝陽的地方,無土栽培、水培食物和泥土栽培的植物歸類擺放整齊,方便幼兒管理和記錄。建構區幼兒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嘈雜,所以放置寬敞的地方上,並給予幼兒展示作品的空間,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滿足。表演區和體育區也需要很大的空間來展示幼兒的才能,所以也設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確定好空間位置,教師就要動腦筋想辦法收集活動區材料。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區域活動材料
孩子的接送大多是爺爺奶奶,他們一開始不理解怎麼現在的教育還要讓孩子收集廢舊紙盒、瓶瓶罐罐呢?為此,在每次的交談中,我們都會喧傳這些廢舊的價值(可以作為孩子小製作,選擇的半成品;可以製作成孩子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可以作為幼兒游戲中的輔助材料等),並以實物展示的方式,直觀的呈現在家長朋友的面前。當家長了解到廢舊材料的好處後,很多家長主動幫助孩子收集材料,並積極出謀劃策,令孩子的活動積極性大大增加。現在當我們需要什麼材料的時候,家長們都非常的配合我們的工作。自然角里的許多綠色植物也都是幼兒自己種植帶到幼兒園來的。
五、根據主題的開展,創設互動性的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的創設是主題開展興趣的切入口,也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所以區域活動的創設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及時的填充和更新。創設中要開動腦筋,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採取多種形式,真正發揮區角活動的互動性,讓各區域都「活」起來。
就拿我們表演區來說吧。結合主題《我做哥哥姐姐啦》中的《我的家》我們在區域中放置了抹布、掃帚、圍裙、帽子、桌子、椅子。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扮演哥哥姐姐的人讓弟弟妹妹們坐在干凈的椅子上,做哥哥姐姐的小朋友就分工合作,有的掃地,有的擦桌子等等。幼兒們在與情景互動中操作,既積累了知識又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結合家鄉主題開展建構游戲《張渚的建築》《機器人》,准備幼兒熟悉的家鄉環境以及房子的圖片,通過老師的鼓勵、幫助,初步學習插、拼貼、搭高的技能,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家庭成員的生活關系。
在第二主題《長大的我》中開展表演游戲《小豬變干凈了》、《小熊拔牙》,引導幼兒選擇材料、自製道具,學習與同伴一起表演故事。知道孩子已經慢慢的長大,並需養成保護牙齒,保護口腔的好習慣。在角色游戲《餐廳》、《串串燒》中,我們製作了各種小吃的材料,如小籠饅頭、餃子、面條等等,並設置相應的區域環境,讓幼兒學會協商分配角色,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在第三主題《金色的秋天》收集各種彩色的圖片,讓幼兒感知秋天美麗景色,重點創設美工區域,展示幼兒製作的樹葉拼貼畫,製作水果娃娃,樹葉印畫等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秋天。
在第四主題《馬路上》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玩具小汽車,創設馬路、紅路燈、大型公共汽車等場景。開展建構游戲《停車場》,請幼兒扮演司機和乘客、汽車司機和交警、行人,進一步讓幼兒遵守交通規則,了解交通常識,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的快樂。在表演游戲
《大灰狼和小兔子》中有幼兒熟悉並使人們憎惡的"大灰狼",還有孩子們喜愛的"小狗"、"小貓"、"小兔子"、"公雞"等動物,情節簡單,角色對話多次重復,特別適合幼兒的語言特點。動作性極強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孩子們不論是自己表演還是觀看他人表演,都會使幼兒氣氛活躍,情緒高漲,通過游戲,體現了孩子們合作表演的樂趣,並使幼兒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六、區域材料的投放要體現多層性、多樣性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存在著個別差異,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允許甚至鼓勵他們與眾不同,引導每位孩子在發展水平上,縮短與其他優秀孩子的距離。
根據孩子的不同發展需要,我們在生活區中投放了多種供孩子練習夾筷子的實物(黃豆、綠豆、赤豆、彈珠等)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夾黃豆,因為豆類中黃豆相對比較大,表面不是很光滑,容易被夾起。能力中等的可以夾彈珠,因為彈珠大,但是它比較的光滑,不易被夾起。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把赤豆綠豆混在一起,然後進行分類,赤豆綠豆比較小,很難夾,對孩子是一種挑戰。
七、區域活動中,幼兒需要老師的隱性指導
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幼兒主動、活潑地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幼兒的潛能和個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在區域活動中,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預設的思路去游戲,使孩子被動的接受,失去了自我。而應充分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尋找快樂,獲得發展。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盡量不直接干預幼兒,一旁關注幼兒的表現,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狀態,再根據這些信息,作出相適宜的反應和適當的隱性幫助。
八、區域活動後講評的重要價值
中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做一些簡單的總結和歸納,在每次的區域活動後,總是先讓孩子們介紹今天你玩了什麼?(觀察幼兒的表達能力是否完整。)在游戲中,你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如果還沒有解決,幼兒可以共同幫助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解決了,幼兒可以討論還有什麼方法幫助解決?)如果沒有,把你成功的方法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最後,我總是會總結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掌握了哪些本領,鼓勵沒有玩過的幼兒都去嘗試一下。還會特別提醒部分經常玩單一區域的幼兒,多去動腦筋的活動區域,多走動不同的區域,每天換一個,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只要樹立正確的區域活動理念,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區域活動,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需要,創新適合本班的區域活動,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就會看到我們每位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