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故
●故
gùㄍㄨˋ
◎意外的事情:事~。變~。~障 機器等發生了毛病。
◎原因:緣~。原~。
◎有心,存心:~意。~殺(有意謀殺)。明知~犯。
◎老,舊,過去的,原來的:~事(a.舊事,成例;b.有連貫性的比較完整的事情,比較適合於口頭講述,「事」讀輕聲)。~人。~鄉。~土(故鄉)。~園(故鄉)。~居。~國(故鄉,亦指祖國)。~紙堆(泛指舊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舊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來的步子;「封」,限制;喻安於現狀,不求進取。亦作「固步自封」)。
◎本來,原來的:~鄉(老家)
◎朋友,友情:親~。沾親帶~。
◎死亡(指人):~去。病~。
◎所以,因此:~此。~而。
◎古同「顧」,反而。
◎連詞,所以:他有堅強的意志,~能克服困難。
『貳』 文言文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的故是什麼意思
「故」,連詞,意思是「所以」.
原文說:「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意思是: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出自《江乙對荊宣王》
狐假虎威的成語就來自本章。古人在游說時創造了許多典故和成語,充實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語言。今天的人們,已經幾乎沒有創造新成語的能力和可能了。由此也可以看到古人的說話水平的確比現在的我們高出很多倍。
原文: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替你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認為它是對的,所以就和狐狸同行,百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披鎧甲的戰士有上百萬,卻把百萬大軍託付給昭奚恤。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這件事的實情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叄』 古文中「以……故也」是什麼意思
就是因為…的緣故。
『肆』 文言文 是故 咋翻譯
文言文很多詞句的翻譯可以套用一個辦法,就是拆譯法,顧名思義,就是把句子拆成詞語,詞語拆成字來翻譯。「是故」也可採用此方法,「是」是「這」的意思,「故」是「原因」、「因為」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這是因為」的意思。
『伍』 請問文言文中「是故」一詞是什麼意思
「是故」在文言文中已經固定為一個固定結構或詞語了,其意思與「是以」相同,是「因此」「所以」「由此可見」的意思。
如果有人將這個詞語解釋成「這是因為」,那顯然是意譯了,並不準確。
『陸』 文言文故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故是 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俗稱「之乎者也」。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可以說「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壓縮」格式。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柒』 文言文中故老是什麼意思
元老;舊臣,年高而見識多的人,.前朝遺老,泛指老人
(1).元老;舊臣。《詩·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鄭玄 箋:「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問政事,但問占夢。」《漢書·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 唐 韓愈 《永貞行》:「元臣故老不敢語,晝卧涕泣何汍瀾。」
(2).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晉 陶潛 《詠二疏》:「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事實始末,雖不能詳;而故老所傳,猶得見其為人之大略。」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石□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誌銘》:「歿向六十年,袁氏故老幾盡。顧以表揚之事遺之童弱,使余小子得以操筆,撰次其生平。」 袁鷹 《悲歡·飛》:「 淮安 故老相傳:從幼年時代起,他就愛倚在城中心 鎮淮樓 的石欄桿上……佇目縱望遙天。」
(3).前朝遺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憶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辭》:「當 宋 初改物,遺黎故老,猶有存者。」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比之自諱失節,反托於遺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語矣。」
(4).泛指老人。李密《陳情表》:「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九「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捌』 文言文中「是故」是因此的意思 那這里的「是」和「故」單獨都分別什麼意思
是故,白話來講,就是,是這個願意,所以,是就只是,故只原因
『玖』 文言文中是故哂之的哂是什麼意思
「是故哂之」中的「哂」的意思是:譏諷地微笑。
原文: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夫子為什麼要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曾皙又問:「那麼是不是冉求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
孔子說:「哪裡見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像赤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出處:《論語》——戰國·孔子及其弟子
(9)文言文是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拾』 古文故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故:在漢語里有多種釋義,可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代詞。
(1)原來。舊時的
故,舊也。――《廣韻》
反故居些。――《楚辭·招魂》
樂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傳·昭公十三年》
所謂故國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呂氏春秋·察今》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軒東故嘗為廚。――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2)又如:故步(舊時行步的方法);故地(舊有的屬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舊葯方);故吏(原有屬吏);故林(從前棲息的樹林);故式(古舊的儀式)
(3)通「古」(gǔ)。時代久遠 。
是故之時,陳財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