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涵義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涵義

發布時間: 2020-11-25 10:59:31

Ⅰ 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也可以通過美術和什麼兩方面體現出來

滿意回答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屬於普通藝術教育范疇,是教育者遵循學前教育的總體要求,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感染學前兒童,並培養其美術審美能力和美術創作能力,最終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的一種審美教育。即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藝術家,而是適應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以提高其審美修養和藝術素質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和美術教育的特點,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是滿足學前兒童審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處於學前期的孩子明顯地表現出情感因素在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喜歡想像,往往有驚人之作。孩子對美術有一種自然的需要,他們喜歡這里畫畫,那裡畫畫,喜歡做色彩游戲。幼兒時期,其心理發展的一大特色是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將自己的情緒情感投射到物體身上,用身心感悟著我們的世界。正是兒童的這種特點,使得美術活動成為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和滿足的重要途徑。有心的家長不難發現,你的孩子總是喜歡把牆上的裂縫看作一隻大怪獸,把天上的星星當作點亮的小燈,把落葉看作樹媽媽的寶寶,他們的色彩也在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家長要為孩子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讓孩子通過美術活動把自己的情感或想法表達出來,並鼓勵他們用作品和別人交流,在交流中孩子獲得一種來自他人和自我的肯定。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在交流情感,又在獲得新的情感滿足。 (2)是以學前兒童審美創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創造教育,強調兒童的創造性。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潛力。在學前兒童美術發展過程中,從塗鴉期兒童的亂塗亂畫,逐漸畫出個什麼東西,並給它命名,到象徵期兒童為事物象徵性地再造一個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輪廓的形象,再到圖式期兒童用畫來表達多種概念或憑自己的主觀經驗重新組合、加工變形的畫面等,都顯示出孩子獨特的創造力。當然,這種創造力與成人的創造力是不同的。成人的創造 力是指他創造出有社會價值的產品或思想等的能力,兒童的創造力是指創造出對其個人來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具體來說,學前兒童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力是他們利用物質材料及過去的經驗並加以重新組合,製作出對其個人來說是新穎的、有價值的美術作品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創造力是基於對兒童自身的個人價值,不能用成人的標准衡量,成人要有發現的意識和眼光。 兒童的創造性不僅在作品中反映出來,還從其製作的過程中顯示出來。在孩子的美術作品中,成人有關美術創作的許多條條框框被打破,出現一些在成人看來既可笑又非常可愛的現象,如不合邏輯的構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觀想像的色彩、隨意安排的空間構圖等。這些超常規的、獨特的表現,蘊涵著孩子天然存在著的大膽想像和神奇的創造。孩子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是一個極具個人色彩的過程,由富有個人情感色彩的感知、審美加工和創作性表達組成。家長正是要保護孩子的這種創造性,既要有發現孩子創造的眼光,又要有積極的鼓勵行為。 (3)是培養學前兒童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教育。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還應當重視兒童的操作。操作教育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孩子正是在操作中親身體驗某種情感的發展,體驗美術活動自身的樂趣,進一步獲得審美感知和審美創作。 學前兒童的美術活動包括心理操作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手、眼、腦並用。用多種感官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像、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去交流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去操作美術工具和材料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操作教育一定要依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和需要進行。

Ⅱ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給予幼兒親身體驗的機會。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如何理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對中國未來教育的重要性

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智力又要能力,臨陣磨槍當然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涉及到的這些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是從幼兒抓起。因為學齡前是塑造將來能力、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現在只要是涉及到未來的都提倡從娃娃抓起。學齡前教育分為很多種,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樣樣不能少,今天我只就藝術教學中的美術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和培養做一些淺解。

美術教育作為學齡前兒童發展和培養以後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以被人們普遍認識和重視。那麼,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是如何體現的呢?美術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具有那些意義呢?
首先,我們要初步了解一下幼兒美術的含義:幼兒美術專指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極其簡單初步的內容。以其特有的可視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現出大自然的美和社會生活的美,用其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並能激發幼兒的審美觀念和造型智慧。
目前的學齡前教育,對幼兒的要求的是全面發展,幼兒教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我們應該讓幼兒在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美術教育也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學齡前進行美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學齡前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重要時段,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有明顯效果,其中美術教育又是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現今許多藝術類學校主考的也是美術專業。學齡前兒童審美能力的提高,對他一生的精神素質和文化修養有著奠基作用。如美術欣賞「民族服飾娃娃」使孩子們不僅對連續圖案和對比色彩有了認識,而且還懂得了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服飾是多姿多彩的。這種舉一反三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美術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從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兒大膽、主動、熱情而敏感,有的則呆板、懦弱、缺乏獨立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美術教育還可以開發幼兒智力。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於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孩子們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這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有利於右腦的發育。
美術教育還可以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因為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想像是將外界事物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操作是表現手段,也是再認過程。孩子在繪畫時,能靈活地運用三者。美術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幼兒畫畫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如大班畫「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裡」的游戲,教師啟發孩子用眼睛在天空、花叢、草坪上尋找春已來到人間,孩子們也朗誦關於春天的詩歌,一邊用畫筆畫出自己的所見、所知和所想的事物,這樣他們在創造過程中會表現得想像力充分、情感豐富、思維積極性高,操作能力強。
美術教學活動還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很好的形式,而且我認為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強調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取決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想像力、靈活的思維能力和頑強的毅力等多種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獲得良好發展的結果。美術教育活動恰恰能夠為幼兒提供在愉快的情緒中發現和創造的最好機會,提供培養毅力等有利條件。幼兒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孩子們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促進孩子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美術教育領域中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是藉助想像來創造的,孩子們藉助於美術、製作藝術和游戲活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想像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發自內心的表現感受、體會、求同和求異的思維,我們稱之為童趣。童趣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也就是學齡前教育研究的最終目標。
我們要摒棄偏見的狹隘的看法,這不僅僅是教師,更是家長們要做到的,不能認為美術僅僅是技能上的,要深刻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從心理的角度分析,美術有助於發展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特別有助於啟迪幼兒的心智,是訓練右腦功能和創造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幼兒自身而言,他們更擅長於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我們的祖先也是從象形文字開始我們的文明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是可以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激發與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為此,我們要採用新方法,新模式,從模仿學習中走出來,有意識地培養鍛煉幼兒的創造力。
由此可見,美術教育對於幼兒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其他學科教育也都有各自的作用,那種認為教孩子畫畫、唱歌、跳舞是無用的,不如多教些讀、寫、算的觀點是錯誤的。能夠讓孩子在歡樂的童年裡,健康、全面的發展,這是我們教師、家長所希望的並應該努力做到的。所以說讓學齡前兒童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幼兒美術教育和幼兒園其他學科教育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彼此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例如,常識、語言等教學為美術提供了認識、理解事物的基礎,而美術活動所反映出的內容反過來又對其他學科起著重復、鞏固和提高的作用。這樣就強化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總之,從小培養學齡前兒童對畫畫的興趣,讓他們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益處。 (作者單位:長嶺縣第一幼兒園)

Ⅳ 如何理解學前兒童繪畫發展階段劃分的教育意義

近期一直在讀關於兒童畫方面的書籍,先後讀了《兒童繪畫解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兒童繪畫心理學——一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等。《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是同事上學時候的教材,大致看了看,感覺有用的東西還不少。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學前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幾個特徵。在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時,結合《兒童繪畫解析》來看,這樣更好理解,兩本書是相通的。
學前兒童的繪畫創作活動大約開始於1歲以後。兒童繪畫發展年齡階段的劃分不是孤立的、絕對的,決定兒童繪畫發展特徵的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由設計會和教育所給予兒童的繪畫影響,以及兒童自身的繪畫實踐活動等因素。因此,我們不能把兒童繪畫發展的階段與實際生理年齡完全等同起來。下面的年齡標注可以作為參考。
(一)塗鴉期(1.5—3.5歲)
1.5左右的兒童,由於能夠獨立行走,用手進行的探索變得更加自由。他們喜歡到處塗抹,於是用筆在紙上、書上、牆上等地方畫點、畫線的塗鴉行為就出現了。兒童的塗鴉是經歷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各個階段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開始塗鴉到脫離塗鴉,這一時期的發展又可劃分為四個階段:1.未分化的塗鴉(1.5—2歲) 2.控制塗鴉(2—2.5歲) 3.圓形塗鴉(2.5—3歲)4.命名塗鴉(3—3.5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我這里就不想說了)。
(二)象徵期(3.5—5歲)
3歲以後的兒童,由於塗鴉的練習,已經能用手腕和手指畫畫。隨著心理能力的發展,他們已經能夠進行有目的、有意思的繪畫活動了。在這個時期,兒童繪畫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兒童筆下的「蝌蚪人」。
(三)圖式期(5—7歲)
圖式期是兒童開始真正地用繪畫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再現周圍事物和表現自己的經驗的時期,也是兒童繪畫最充滿活力的時期。
(四)寫實期(7歲以後)
從7歲以後,大部分兒童進入了寫實期。
兒童繪畫,每個階段都有明顯的特點,我們在分析兒童畫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而要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多給予一些常識知識,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加強同孩子的語言交流。
在讀《兒童繪畫解析》時,中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試驗,把孩子不同時期的畫保存起來,過段時間進行對比,很明顯就能看出兒童在對一些事物的不同理解。兒童繪畫傳遞了兒童的情感、思想和幻想,表達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孩子們總喜歡孜孜不倦地用圖畫表達自己對外界的認識、生活經驗、情感、興趣和願望,畫畫過程本身就蘊涵著開發,體現著教育,反映著發展,對兒童畫不能只著眼於畫面,更主要的是要重視繪畫過程的教育功能。
( 普及一個繪畫小知識:蝌蚪人通常是有基本(一個圓圈)和兩條腿(從圓圈中伸出的兩條線)組成。通常沒有胳膊(分別從圓圈的兩側伸出兩條線)。頭上有時包括了臉部的特徵(眼睛、鼻子和嘴),偶爾還會在中間畫上肚臍眼。對於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一些研究者認為,蝌蚪人的圓形部分是人的頭和軀乾的特徵。)

Ⅳ 如何認識理解兒童美術教育對中國未來教育的現實意義

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智力又要能力,臨陣磨槍當然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涉及到的這些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是從幼兒抓起。因為學齡前是塑造將來能力、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現在只要是涉及到未來的都提倡從娃娃抓起。學齡前教育分為很多種,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樣樣不能少,今天我只就藝術教學中的美術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和培養做一些淺解。

美術教育作為學齡前兒童發展和培養以後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以被人們普遍認識和重視。那麼,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是如何體現的呢?美術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具有那些意義呢?
首先,我們要初步了解一下幼兒美術的含義:幼兒美術專指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極其簡單初步的內容。以其特有的可視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現出大自然的美和社會生活的美,用其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並能激發幼兒的審美觀念和造型智慧。
目前的學齡前教育,對幼兒的要求的是全面發展,幼兒教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我們應該讓幼兒在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美術教育也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學齡前進行美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學齡前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重要時段,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有明顯效果,其中美術教育又是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現今許多藝術類學校主考的也是美術專業。學齡前兒童審美能力的提高,對他一生的精神素質和文化修養有著奠基作用。如美術欣賞「民族服飾娃娃」使孩子們不僅對連續圖案和對比色彩有了認識,而且還懂得了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服飾是多姿多彩的。這種舉一反三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美術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從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兒大膽、主動、熱情而敏感,有的則呆板、懦弱、缺乏獨立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美術教育還可以開發幼兒智力。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於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孩子們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這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有利於右腦的發育。
美術教育還可以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因為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想像是將外界事物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操作是表現手段,也是再認過程。孩子在繪畫時,能靈活地運用三者。美術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幼兒畫畫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如大班畫「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裡」的游戲,教師啟發孩子用眼睛在天空、花叢、草坪上尋找春已來到人間,孩子們也朗誦關於春天的詩歌,一邊用畫筆畫出自己的所見、所知和所想的事物,這樣他們在創造過程中會表現得想像力充分、情感豐富、思維積極性高,操作能力強。
美術教學活動還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很好的形式,而且我認為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強調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取決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想像力、靈活的思維能力和頑強的毅力等多種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獲得良好發展的結果。美術教育活動恰恰能夠為幼兒提供在愉快的情緒中發現和創造的最好機會,提供培養毅力等有利條件。幼兒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孩子們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促進孩子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美術教育領域中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是藉助想像來創造的,孩子們藉助於美術、製作藝術和游戲活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想像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發自內心的表現感受、體會、求同和求異的思維,我們稱之為童趣。童趣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也就是學齡前教育研究的最終目標。
我們要摒棄偏見的狹隘的看法,這不僅僅是教師,更是家長們要做到的,不能認為美術僅僅是技能上的,要深刻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從心理的角度分析,美術有助於發展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特別有助於啟迪幼兒的心智,是訓練右腦功能和創造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幼兒自身而言,他們更擅長於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我們的祖先也是從象形文字開始我們的文明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是可以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激發與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為此,我們要採用新方法,新模式,從模仿學習中走出來,有意識地培養鍛煉幼兒的創造力。
由此可見,美術教育對於幼兒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其他學科教育也都有各自的作用,那種認為教孩子畫畫、唱歌、跳舞是無用的,不如多教些讀、寫、算的觀點是錯誤的。能夠讓孩子在歡樂的童年裡,健康、全面的發展,這是我們教師、家長所希望的並應該努力做到的。所以說讓學齡前兒童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幼兒美術教育和幼兒園其他學科教育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彼此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例如,常識、語言等教學為美術提供了認識、理解事物的基礎,而美術活動所反映出的內容反過來又對其他學科起著重復、鞏固和提高的作用。這樣就強化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總之,從小培養學齡前兒童對畫畫的興趣,讓他們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益處。

Ⅵ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讀後感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讀後感]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這本書由林琳、朱家雄兩位教授編著,書中詳細的講述了美術與兒童美術的概念及兒童美術的發展,再深入到兒童美術的教學目的、活動、方案等教學理論,《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讀後感。文字敘述清晰,內容生動,在作為幼兒園在職教師進修成人高等師范專科教材之外,也可作為幼兒教育管理幹部和幼兒園教師參考理論讀物。全書一共有九個章節,分別是:美術和兒童教育、兒童美術的發展、學前兒童美術能力發展的階段與特點、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涵義與發展、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目的論、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評價。

書中力求反映當前幼兒美術改革的進展情況,從總體上把握學前兒童美術領域的發展,力圖充分闡明兒童美術發展的多元性和時代性,同時注重理論的概括,並與實際相結合。本書在介紹兒童美術教育理論的同時,更強調理論的實際價值,如對兒童美術發展的階段與特徵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結合我們的研究提出兒童繪圖、手工製作、美術欣賞能力發展的階段及特徵,為第一線教師根據兒童美術發展的水平進行各種類型美術活動的指導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和方法。同時,通過來自一線教師實際教學經驗的總結,並結合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習者更加透徹地理解所學內容,掌握實施美術教育的操作技巧,從而有利於學習者日後將實踐技能遷移至實際教學之中。本書還提供了適量的圖片,形象、直觀地再現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美術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書中講到對美術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內容太陳舊、一點沒有美感,學生對教材也是毫無興趣。而且也是重在培養技能,對孩子的感受及表現能力考慮得較少。這樣做會造成孩子的作品內容單一、缺乏個性。

所以我在一年級的美術教學中也進行了嘗試,選擇的美術內容的選擇要跟上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歲以前幼兒的美術能力是隨著認識水平和思維發展自然而然地向前發展的,孩子們一般能表現他認識過的事物,讀後感《《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讀後感》。智障學生的這點特點更加明顯,結合學生的實際,我選擇一些接近學生實際的題材,如畫圓形的練習單一的練習肯定很枯燥,讓學生畫太陽吃糖葫蘆、畫西瓜等練習,學生的印象就很深刻。

如果按以往的經驗,我們會認為智障學生處於塗鴉期,還不具備創造形象符號的能力。這一年齡應以培養興趣為主,內容多為練習塗色或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如小草、欄桿、小松樹、線團團、糖豆豆、蝌蚪人等。在認真分析孩子的興趣愛好後認識到只要孩子喜歡感興趣的內容他是表現的很棒的。智障學校美術內容選擇一定要突破以塗色、簡單的線條畫為主的模式,為孩子提供多種材料,為他們創造寬松的環境,允許孩子們用材料大膽地表現他們感受強烈的事物,如「媽媽給我洗澡」、「下雨了」、「彩虹」、「柳樹」、「蝴蝶」。
二、把握「教」與「學」的關系

在智障兒童美術教育中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是兒童發展的新理念向實踐轉化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卻有很多教師把握不準,往往出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融為一體。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完成「作品」的願望非常迫切,會用較長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示範,而學生則坐著聽老師講,看老師畫,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難以發揮。這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智障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的培養比正常的孩子更重要,對他們今後人格的發展都是有益的。有時教師為了突出所謂的「主體性」,乾脆採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只供給孩子活動材料、一幅范畫,完全由學生自己去折騰,而自己則袖手旁觀,在「教」與「學」的關系處理上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智障兒童美術教育領域的「教」與「學」跟其他領域一樣,確是一對比較難以處理好的矛盾。要解決好這對矛盾,教師必須堅持「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支持學生的自主發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堅持在支持中引導,使教育與發展融為一體。具體地說,在智障兒童美術教育中,要從孩子的發展規律中了解「學」,在引導孩子的發展中把握「教」。讓學生在感受體驗、操作嘗試、探索發現中去理解知識、學習技能。
三、過程評價的重要性

在智障兒童美術活動中,教師往往比普通學校的老師更重視作品的效果,因為作品本身少得可憐,很自然就很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其實,學生美術活動的意義在於活動的過程,至於結果,無論成功與否,在學生看來都是「最好」的。教師只用一個預設目標去評價學生,有悖於學生美術教育的目標。首先,要重視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智障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其次,評價中要重視智障學生的探索與創造精神。教師應允許學生在創作中採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孩子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再次,要重視培養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應該看到,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這樣,我們的評價對孩子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

以上這幾點感受是我看了本書之後最大的感想,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我們美術老師閱讀的書!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概述小學美術教育的內涵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識,能認識和欣賞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從不同學習領域建議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在[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建議低年級段,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討論並選定設計方案,布置學生美術作業展覽,美化教室或學校環境;根據童話故事或某一情境設計,製作簡易木偶、樂器、皮影等作品,並表演舞蹈,童話劇和皮影戲,舉行集體生日慶祝等活動;採用拼貼、簡易沙盤等方式設計、創作現在或未來的學校、村莊、公園、游樂場的地圖或模型,設計製作家電、傢具等模型,模擬商品交易,或用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內設計模型進行展示,並對作品的效果作出評價。從[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建議在相關的音樂情境中,欣賞一組表現山(如山林、小溪、泉水、江河等)的中外作品中,感受不同的情境和境界。
可見《課標》中建議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情景,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
近十年來,我們國家的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單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比較德、日與中國的差異,發現他們更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置。如德國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造型藝術進行學習。以一年級為例:德國巴伐利亞洲的學習內容是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是激發想像創造;題目是「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喜歡的人」;「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的侏儒」。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沙、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製作實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品(作業)再配上簡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
過去,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基本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些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從課堂教育形式看,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而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是嚴謹的准備,一環接一環進行教學,來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吸引。

Ⅷ 電大 怎樣理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涵義

學前美術教育是使學生通過專業學習,不斷強化學生幼兒美術教育工作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能夠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設計和指導幼兒美術活動;在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幼兒美術活動設計與指導中,能夠正確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精神,同時還能幫助幼兒在不同領域的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相關美術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熱點內容
生物技能證書 發布:2024-11-01 22:38:10 瀏覽:284
小學語文下冊五年級 發布:2024-11-01 21:50:37 瀏覽:197
幼兒園教學活動觀察記錄 發布:2024-11-01 20:40:44 瀏覽:651
百詞斬英語 發布:2024-11-01 19:54:50 瀏覽:275
e75歷史 發布:2024-11-01 19:53:23 瀏覽:632
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堅持 發布:2024-11-01 18:42:32 瀏覽:81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發布:2024-11-01 18:41:25 瀏覽:380
雪兒老師 發布:2024-11-01 17:17:47 瀏覽:310
有什麼歌好聽的 發布:2024-11-01 15:59:51 瀏覽:20
高中班主任工作交流 發布:2024-11-01 15:04:02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