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A.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的項目成果
建室以來,實驗室科研成果累累:
第一,在基因組工程研究方面,完成了最大的動物病毒——我國痘苗病毒天壇株以及禽腺病毒、腸道病毒71等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與分析之後,又在國際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國常見病痢疾的病原菌——福氏痢疾桿菌2a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並有多項重大發現;
第二,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系統研究, 初步闡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基礎;
第三,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並證明大腸桿菌增強子樣序列,並利用這項發現應用於基因工程葯物的開發研究,研製成功兩種通用性強的新型大腸桿菌高效表達載體,成為國內基因工程室最長用的生物材料之一;
第四,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製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干擾素系列產品,成為我國第一批投放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中a1b型干擾素系I類新葯,屬我國首創,用於治療我國常見病、多發病;在中葯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發現中葯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並闡明了黃芪與干擾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協同作用。
實驗室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4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衛生步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先後獲新葯證書9個;在國內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近500餘篇、專著10餘冊,專利50餘項,培養博士研究生百餘人。目前從本實驗室出國深造的人員有150人左右。
多年來,實驗室培養了一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其中突出的有:金奇,金冬雁, 吳小兵等,現均已成為科研工作中的領軍人物。金奇研究員擔任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為973計劃「嚴重傳染病防治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863計劃生物信息專家組組長等多項要職;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及美國「人類健康與服務部部長獎」和James H.Nakano傑出科技論文獎等多項獎勵,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
多年來,實驗室的研究成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在1995年12月Science的「中國科學」專欄中,曾載文對本實驗室進行介紹;多年來,全國約有200多個實驗室使用了本實驗室研製的生物材料;1989年以來國內批准上市的基因新葯中有一半使用了本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並在華北制葯、深圳科興等一批國內知名制葯企業建立了成果轉化基地,從而為我國生物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B. 國內有哪些醫科院校通過了國家和國際臨床專業認證
哈爾濱醫科大學,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湘雅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協和,這些是已經認證過的,重慶醫科大學這段時間正在認證
C.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果與榮譽
葯用植物研究所還承擔了大量國際、國內重大項目。包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葯用真菌豬苓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研究」(2009年);
● 國家財政部專項項目「國家天然產物標准品庫」的建設(2008);
● 國家海洋「863」專項項目「中國南海紅樹林內生真菌資源利用技術」(2008);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道地葯材生態適宜性分析技術研究及生產區劃」(2006年);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生物技術與中葯材優良品種選育研究」(2006年);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種子貯存、栽培生產、商品流通等環節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2006年);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專項「西部瀕危生物資源—川貝母野生撫育產業化示範工程」 (2005年);
● 美國NIH基金項目「Center for Chinese Herbal Therapy(CHT) for Asthma」 Project3: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anicals(PI)(2005年);
● 國家財政部科研專項「國家中葯材種質資源建設」(2005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重要葯用植物類群親緣學研究」(2004年);
● 國家863計劃項目「愈風寧心緩釋片」的研製開發(2004年);
● 國家863計劃項目「二類中葯新葯天麻核苷和《西明婷片》的研究」(2004年);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中葯資源學研究」(2003年);
●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專項「葯用植物種質資源描述和規范制定與示範」 (2003年);
●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中葯材病蟲害防治研究」(2003年);
●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種中葯材種子質量標准和檢驗規程的研究與制定」(2002年);
●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中草葯種質資源的保存」(2001年)。
研究所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國內外博士後合作研究工作,先後有30名研究人員到美國、英國、韓國、香港等地培訓、學習或合作研究 ;96名研究人員派往國(海)外參加學術交流或國際會議。接收英國、日本、韓國、印度、尼泊爾等研究人員進修、培訓12人。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研究合作中心,接待交流與互訪團300餘批,參觀、學術交流1000餘人;與英國、波蘭、日本、法國、秘魯等50餘個國家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
D. 請問 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野戰輸血研究所 在哪
軍事醫學抄科學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醫學研機構,創建於1951年 8月,現設有醫學情報、放射醫學、基礎醫學、衛生學環境醫學、微生物流行病、葯理毒理、衛生裝備、生物工程等研究所,輸血醫學研究所,以及附屬醫院、實驗儀器廠、實驗動物中心等機構。主要從事平、戰時特殊環境、特殊損傷醫學防護和衛生防疫技術、裝備及相應基礎研究。
北京市豐台區 郵編:100071
野戰輸血研究所,聯系人:劉曉東 66931987
E. 國家高等醫科院基因葯物研究院糖尿病防治中心
假的,哪有國家高等醫科院這樣的單位呀!,騙子們為了唬人,往往起一個相當驚人的名字,其實就是幾個人,通過網路、電話行騙,誘騙病人買他們的高價假葯,他們一定還宣稱可以根治糖尿病呢。千萬不要上當,有病還是要到正規的大醫院去治療,輕信廣告不但損失金錢、還會貽誤病情,更可怕的是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F. 國家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什麼單位聯合國生命醫學科學院亞洲院是什麼單位二者有神魔關系
「國家生命科學研究院」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NIBS)的英文直譯,但現在一般普遍稱它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是中國最有名氣的專業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國家生命科學研究院」是非常不嚴肅的一種叫法,請提防有人拿著這個單位來宣傳任何的葯品、保健品等,肯定是假的。
「聯合國生命醫學科學院亞洲院」沒有查到該單位。我也不認為聯合國會有這樣的單位,即便有這樣的單位,也不可能再下分到「亞洲院」。估計是賣假葯的或是醫托之類騙錢的。千萬不要上當。
G. 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張學教授(主要研究骨幹)
張學,男,教授,1964年7月生。198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醫療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92年-1993年在日本國立癌中心研究所進修,1996年-1998年先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做博士後。1994年起擔任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遺傳學教研室教授,1998年-2002年任衛生部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2002年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基礎醫學研究所基礎醫學院遺傳學系主任。
H. 軍事醫學科學院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國家機關或者事業單位
軍事醫學科學院是解放軍總後勤部下屬的正君級事業單位。是軍隊的機構,與地方無關。
I.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屬於軍事醫學科學院么
應該是分院。
J.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實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圍繞病毒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動物學等學科進行,並始終將國家重大傳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葯物以及診斷治療制劑的研發作為重點,使科研形成了基礎、應用、開發並駕齊驅的格局。
50年來,生物所承擔了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國內合作項目200餘項,並與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及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相應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50年來,生物所榮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8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5項,院校及市級科研成果37項,遺傳學一項成果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共申請專利23項,獲專利授權11項;建所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2000篇,SCI收錄50餘篇。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才的培養。50年來,生物所的發展無不與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和人才輩出息息相關。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長期堅持多層次、多形式培養。形成了由學位教育、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組成的綜合人才培養方式。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培養了結構和學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隊,形成了以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為學科帶頭人、一批博士、碩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員為基礎的創新人才隊伍,涵蓋過個相關學科,為生物所在基礎與應用研究、中試、產業化生產等方面提供了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支持。
二、國家一類新葯——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單苗)
2015年1月14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批准了全球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單苗)的生產注冊申請。 1月15日下午,幾十位中央媒體的記者在科技部機關D段四層報告廳,參加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獲批上市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
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下,在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會(GATES)的資助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自主研發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以下簡稱「S-IPV」)已正式獲得新葯證書和GMP認證,標志著我國在此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該疫苗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發,通過採用現行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的生產毒株(Sabin株),經在Vero細胞生物反應器培養收獲病毒,結合滅活疫苗生產工藝制備而成。國外僅有個別企業使用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生產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其產品被發達國家廣泛使用。其中一家企業的產品作為二類疫苗在我國上市,但數量有限、價格較高。為確保我國向WHO做出的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國家承諾得到兌現,預計今後每年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接種需求量將達數千萬劑。作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產品,此次獲批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成功實現了我國疫苗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它不僅填補了我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更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技術的壟斷,對我國乃至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消滅脊髓灰質炎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S-IPV的研發成功,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的壟斷。它的獲批上市填補了我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
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表示,這種疫苗將被逐步納入中國計劃免疫程序中使用。世衛組織近日也提出將中國生產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引入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計劃中。
三、國家一類新葯——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2008年開始EV71滅活疫苗的研發工作,衛生計生委將其納入國家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予以支持。在對EV71病原生物學特性及其感染機理的研究基礎上,從病毒分離著手,全面研究了EV71在人二倍體細胞上的適應傳代以及免疫原性、安全性及遺傳學特性。在國內外尚無同類疫苗研發上市的情況下,該產品突破了疫苗二倍體細胞規模化生產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可規模化生產的工藝體系以及質量控制和質量標准體系,為生產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疫苗產品奠定基礎。通過上萬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較好,對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護率可達97.3%,提示上市後可對降低手足口病發病率具有明顯作用和良好的臨床獲益。
該疫苗的問世,對於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尤其是減少該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護我國兒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